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曹锦清

  • 走出“理想”城堡

    作者:曹锦清,陈中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与理论:从身份到契约 第一节 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一、从群体走向个体 二、从家族关系到契约关系 三、从“他律”到“自律” 第二节 西方:从群体到个体的分化过程简述 一、从氏族公社到父权家族 二、从家族到个人 第三节 东方:氏族、宗族到家族――尚未完成的分化 一、从氏族到宗族 二、从宗族到家族 三、从家族到单位:个人化的开端 第二章 单位与单位人 第一节 一个西方记者眼里的中国“单位” 第二节 单位:特征及其成因 一、单位的特征 二、单位的成因 第三节 单位精神:整体主义与平均主义 一、单位精神之一:整体主义 二、单位精神之二:平均主义 第四节 单位人:级别与准身份制 第三章 从单位到个人 第一节 有关我国社会变革的若干看法 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二、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 三、从中央集权社会向民主与法制社会的转变 第二节 从集体走向个人的运动:过程及其原因 一、从单位到个人的分化过程 二、从单位到个人的分化原因 第三节 个人化――远未完成的过程 第四章 社会秩序: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 道德社会与法律社会 一、道德社会的特征 二、法律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古代群体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精神 一、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特征 二、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精神的特征 第三节 社会转型:道德失范与法制建设 第四节 公民权利意识与民主法制新秩序 第五章 健全的个人与和谐的社会 第一节 个人与个人之关系 一、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现实情况 二、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应有状态 第二节 个人与组织之关系 一、两种组织资源:家族组织和单位组织 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形态:契约化、科层化的组织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

    有过辉煌历史和伟大文化的民族在百余年间遭逢着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的人们既为古今中西之争所苦,又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这个过程体现了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历史进化。 这种进化是在逼拶之下进行的;逼拶之下没有从容。每一代人都因自己的急迫、张惶留下了简约化和片面性,但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努力推进了近现代化——于是,我们听到了五千年历史在新陈代谢中激荡的回声…
  • 如何研究中国

    作者:曹锦清

    《如何研究中国》是曹锦清先生继《黄河边的中国》后,持续对中国观察、研究与思考的成果汇总。文集由22篇文章组成,其中的大部分都已发表,且讲演稿居多。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关注角度的不同,文集被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研究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部分“重新发现传统”,既是作者从历史中汲取资源分析当下中国,亦是作者从新的角度诠释历史;第三部分“中国转型转向何方”,是作者以学者身份对转型中国发表的看法。《如何研究中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曹先生浓厚的现实关切和人文关怀,而“三农”问题则始终是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借助于走出书斋,深入群众、深入农村的研究方法,曹先生对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十分新颖和深刻,极具启发意义。
  • 黄河边的中国(增补本)(全2册)

    作者:曹锦清

    《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是一本对中国痛之切、爱之深的书,是一个上海学者在黄河边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全书分成上下二篇,详细记录了作者1996年5月至11月期间的日记式调查报告。《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内容全面,通过作者的切实体验对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思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探索性,颇值得一读。本书是重新修订版。
  • 中国七问

    作者:曹锦清,陈保平

    《中国七问》主要内容包括有:关于向西方学习、关于公平与效率、关于民族主义、关于人权、关于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关于人生意义、关于宗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