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谢国桢

  •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下)

    作者:谢国桢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下)》主要内容:明代野史笔记写作的极盛时期。内容也很广泛,包奄了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科技发明等各方面,材料是极为I言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通记有明一代的历史文献、人物传记的,有焦闳的《献证录》、王世贞的《龠州山人四部稿》、《龠州史料》前後集以及何乔远的《名山藏》等书,尤其是《名山藏》,内有科技名家和货殖列传,颇具特色。 二、记述明代的社会经济、风土民情以及朝章典故、政治窳弊的,有渖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谢肇制的《五杂组》、朱国祯的《涌幢小品》、郎瑛的《七修类稿》、范濂的《云间据目抄》等书。这类书籍在万历以後极为繁多。 三、记述农业生产的,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邝瑶的便民图纂、渖氏的《农书》以及张履祥的《杨园见闻录》等。 四、记述手工业生产的,有张瀚的《松窗梦语》、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黄成的《髹饰录》等书。
  • 明末清初的学风

    作者:谢国桢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知识分子有着形形色色表现和变化。这些表现和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的变动发展。作者往往从很冷僻的、不为人注意的资料中,寻找出这一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从而对明末初的学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政治处境等进行刨根掘地式的究。比如从万历四十八年的一张平价米票可以了解明末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从明末的农民起义组织“削鼻班”和“乌龙会”可以了解当时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状况等等。 明清时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就是我国的近古史,要考求目前的形势与其历史的根源都很有关系。尤其是解放以来新发现的资料,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文化上,蕴藏着许多新的内容,要研究的问题也日渐其多,说起来虽经党和政府的重视,由于人力的不够充足,还是一个空白点,正有待于爱好者文史哲之同志们群策群力起来整理和研究,我不胜企予望之。
  • 明清史谈丛

    作者:谢国桢

    谢国桢(1901-1982),著名的历史学家,河南安阳人,字刚主,别署瓜蒂庵等。1926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充任梁启超助手,协编《中国图书大辞典》。1932年起任教于中央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等校,1949年任南开大学教授,1957年调至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被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 早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就学期间,谢国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孟森、
  •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作者:谢国桢

    作为明史研究大家,谢国桢先生的史识自是独到和高明。寓明清之际的社会、政治面貌于东林党争、复社、几社等集会结社活动的背景考察。对记载党争、结社文籍的钩索亦巧妙地呈现明清社会的状况和士大夫的风气,从而反映明清之际历史的一个侧面。从分散零乱、互有异同的大量史料中清理史事;严谨的史料处理与强烈的历史人文关怀恰到好处地结合,是史家深厚的治史功力和传统的史学方法最好的见证。读本书可领略和体验此中的美丽。
  • 晚明史籍考

    作者:谢国桢

    《晚明史籍考》二十四卷,系作者在北平图书馆工作时,受梁启超先生启发指导,发愿撰成。着録明代万历年间至清朝康熙年间文献一千一百四十余种,未见书目六百二十余种,蔚为大观。初版于1933年,线装十册,1964,经修订后,改名《增订晚明史籍考》,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作者:谢国桢

    在《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作者认为,明末东林党争,复社、几社等集会结社的活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关系至为密切。作者从明清之间大量的正史、野史笔记中披沙拣金,取精用宏,勾结出从明万历至清康熙间士大夫党争与历史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脉落。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这部著作,认为"钩索文籍,用力甚勤"。
  • 南明史略

    作者:谢国桢

    清末民初以来,南明史的研究曾是个热门,但始终没有一部较完整的关于南明史的学术专著问世。谢国桢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从事南明史资料的搜采与研究,解放后便锐意要写出一部能反映客观历史的南明史学术专著。本书主要论述和评介了南明弘光、鲁王、隆武、绍武、永历诸政权的兴亡变迁,兼及荆襄巴东的农民起义、韩王政权和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因此是一部较完整的明清变革政治史。书中尽可能利用明清之际的文集、笔记、档案等第一手史料,向读者提供这段鼎革时期的史实。至今仍是研究南明历史值得参考的学术专著。
  • 明末清初的学风

    作者:谢国桢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知识分子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和变化。这些表现和变化,反映了当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的变动发展。谢国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对明清史研究自是独到和高明,作者往往从很冷僻的、不为人注意的资料中,寻找出这一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从而对明末清初的学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政治处境等进行刨根掘地式的研究。比如从万历四十八年的一张平价米票可以了解明末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从明末的农民起义组织“削鼻班”和“乌龙会”可以了解当时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状况等等。能从分散零乱、互有异同的大量史料中清理史事,严谨的史料处理与强烈的历史人文关怀恰到好处地结合,是作者深厚的治史功力和传统的史学方法最好的见证。读本书可领略和体验此中的美丽。
  •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作者:谢国桢

    谢国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明末东林党争,复社、几社等集会结社的活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关系至为密切。作者从明清之间大量的正史、野史笔记中披沙拣金,取精用宏,勾结出从明万历至清康熙间士大夫党争与历史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脉落。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这部著作,认为“钩索文籍,用力甚勤”。   作为明清史研究大家,谢国桢先生的史识自是独到和高明。寓明清之际的社会、政治面貌于东林党争、复社、几社等集会结社活动的背景考察。对记载党争、结社文籍的钩索亦巧地妙呈现明清社会的状况和士大夫的风气,从而反映明清之际历史的一个侧面。从分散零乱、互有异同的大量史料中清理史事;严谨的史料处理与强烈的历史人文关怀恰到好处地结合,是史家深厚的治史功力和传统的史学方法最好的见证。读本书可领略和体验此中的美丽。
  • 明清笔记谈丛

    作者:谢国桢

    本书作者为专攻明清史的历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向来注意明清古籍的搜集。本书所介绍的明清笔记近50种,大多湮没已久后被作者发现并已成为研究明清的重要参考资料。作者分别介绍了些笔记的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内容、流传经过,并加以评论。该书还收有作者有关明清史料研究的文章10篇,这些史料也是究明清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清时代野史笔记的兴起和源流,约可分七个时期。第一期是元未明初,朱元璋篡夺了红巾农民军的果实,建立了朱明王朝的政权,统一了中国,当时的记载如林,这可以说是野史笔记写作的初期。第二期的弘治、宣德以后,时局较为稳定,记述不多,这是野史笔记缓和较少的时期。第三期,正德、嘉靖以来,社会经济比较繁荣,阶级斗争的形势颇为尖锐复杂,这是野史笔记极为兴盛的时期。第四期,明末清初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兴起,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的腐朽政权;另一方面,面临满族的入侵,政治形势更加紧张、复杂。第五期,清初顺治、康熙初年,有些作者沿袭明末的余风,写出激昂的作品,抵触了清朝的忌讳,冒犯了他们的尊严,于是他们大严野史之禁,使这类笔记小说受到打击。第六期,清雍正、乾隆以来,文人学士慑于清政府箝制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之狱,因之噤口不敢方时事,学问乃流入考据学之一途,对于研究古典文献,有其优良的成绩,但关于史事的记述,则只可以说略上人旧闻而已。第七期,鸦片战争以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 江浙访书记

    作者:谢国桢

    该书内容简介与评价,在当代所起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自己对该书的情感等,从中可学到作者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同时获取不少的信息。对于文史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是有着很可贵的学术意义的。 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和目录学专家,一生爱书成癖,曾利用外出或会议空隙,至江、浙及成都各地图书馆浏览一些流传很少但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并一一作了读书笔记。笔记内容涉及作者介绍、版本情况,该书内容简介与评价,在当代所起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自己对该书的情感等,从中可学到作者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同时获取不少的信息。对于文史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是有着很可贵的学术意义的。
  • 江浙访书记

    作者:谢国桢

    谢国桢博览群书,熟谙版本。他曾到各地鉴定古籍,每见善本、孤本,则作笔记,记述版本情况、史料价值。《江浙访书记》是谢国桢生前最后的著作,记录了他在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图书馆寻访到的古籍善本。所涉书籍范围广泛,文史经哲、天文地理、风俗人情、医理科技,无所不有。所记内容详尽,书名、卷数、馆藏、版本、作者生平、内容提要、有关佚闻以及对是书的评点等等无不一一列举。文章短小,文字优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瓜蒂庵文集

    作者:谢国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