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基督教
-
教会法研究
本书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法律思想和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历史研究。作者在充分掌握原始文献和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梳理了教会法历史和理论的线索和脉络,追溯了这一独特法律体系的起源和发展,对教会法的性质、教皇制度、教会法对异端和异教徒的处分、教会有关战争和国际法的观点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细密审慎的讨论,探讨了教会法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教会的回应方式,并通过大量个案的分析加强了研究深度。 本书对宗教裁判所、教会法传统里的经济思想和宪政主义思想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有助于匡正人们在“黑暗中世纪”这一陈旧范式下对西方文化形成的一些不准确看法。 -
《敌基督者》讲稿
《敌基督者》是尼采发疯前最后一部著作,既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探究,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其所关心的一个永恒问题是真理与信仰的关系。本书作者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全书62节进行逐一讲解,并将《敌基督者》置于尼采个人的思想脉络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谱系中去理解它的问题与思路,指出这本书的中心意旨是重新厘定西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从而进行价值重估。 讲稿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在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引导读者和学生理解尼采的最佳入门。本书分两部分,一是讲稿,二是《敌基督者》原文,由吴增定和李猛翻译。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
早期基督教思想的精神
书是一部介绍早期基督教思想的佳作,适合于一般的读者。作者通过考察奥古斯丁、尼撒的格列高利等重要的教父,以及一些并非那么著名人物的思想,展示了他们如何构建一个崭新的思想和灵性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基督教思想家所寻求的,不只是为了创建一个观念的世界,更是为了赢得人的心灵,改变人的生命。 -
圣杯
《圣杯》内容简介:在基督教的诸多礼仪之中,圣餐礼是较著名的一种。圣餐由一块无酵饼(或面包)和一杯葡萄酒组成,分别代表主耶酥的肉和鲜血,信徒在礼拜后享用圣餐意味着耶稣献出自己的血和肉为凡人赎了罪。因为圣餐礼宗教学意义的非同寻常,所以从中世纪到现代,西方大陆上一直流传着有关盛放圣血的圣餐杯的种种传说。有的说圣杯中真的有耶稣永不凝固的圣血;有的说圣杯可以治病,预测未来;有的说真正的圣餐杯根本不是什么杯子,而是一块可治病的石板;更有人宣布,通过科技的方法在真正的圣餐杯上发现了耶稣的拇指指纹。《圣杯》内容包括:装载耶稣鲜血、约瑟家族与圣杯、圣海伦娜的发现、清洁派教徒的悲歌追随“十字架圣杯”、圆桌骑士历险记、神的执政官、最后的下落等。 -
史料与视界
这18篇论文大多是作者在前辈时贤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更新史料,扩大视野而取得的新进展。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人华后,在推动西方科学知识传播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韩琦的《康熙时代的历算活动:基于档案资料的新研究》,利用珍藏于中西档案机构的中文档案史料,研究了《律历渊源》的编纂经过,阐述康熙时代历算活动的背景以及耶稣会士在清代前期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文章指出,科学近代化曾经是康熙时代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最终却以偃旗息鼓而告终,其原因关乎传播与接受两方面。首先,作为传播方的来华耶稣会士是以传播宗教而非科学为首务;其次,作为接受方的清前期统治者对传教士怀抱戒心以及政治高层间的权力倾轧,影响了西方科学在华的传播。 -
力阻狂轮
在一个价值观纷乱的时代,要保持清明的心智和不动摇的信心,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力抗潮流,所要付出的代价,高到令人心痛和惋惜的地步。 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为了他的原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20世纪少有的殉道者。他的事迹与他的信仰,影响了许多默默地对抗趋势潮流的个体生命。 -
历史神学
作者是當今英語學壇的健筆,既有神學研究的深度,有福音派信仰的持守,也有歷史研究的寬廣胸襟。本書概述基督教神學發展的源流,梳理出主流及支流的演變;對重要的思想,又有專題個案研究,使人不會以偏蓋全,為教會建立了歷史的信仰傳承。 -
失落的圣经
在《失落的圣经》中,作者肯尼斯·汉森(Kenr、eth L-lanson)揭示了一些书籍中记载的、长期被禁止的学说。这些书籍包括:《卡巴拉》、 《死海古卷》、 《诺斯替教文书》、 《新约外传》和《伪经》这些隐藏了几个世纪、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文字.向当权人士揭示了重要的 信息。汉森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学者,他以其特有的天才,生动地向普通读者阐释了隐藏在古老的文字背后的故事。是谁创作了它们?它们为什么被禁止?以及它们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他逐一探索出了四个世界的秘密,即:认识世界,存在世界,感觉世界,行为世界。 “发现了 协调这四者的秘密,那么你就会与上帝同在。”汉森教授写道。“但是,如果不能领会其中的 奥妙,生活就会偏离方向。一旦我们协调好了这四种生活的力量,我们就会触及人类的创造性 的精华。”协调这些力量的关键,曾经遗失在沙漠里,现在就把它们展示在《失落的圣经》中。 -
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本书是他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之一,供广大爱好者阅读参考。 -
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中)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本书是他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之一,供广大爱好者阅读参考。 在这部书里,你可以看到奥古斯丁与古典思想之间的连续和断裂。但重要的不仅是他与古典的关系,而且是它与后来的基督教思想,特别是现代思想中一些核心理念之间的关系。 -
基督教音乐之旅
本书包括对基督教音乐主体的详细描述……是非专业读者的良好读本……我要向所有参与教会音乐的人士,无论是合唱队成员、演奏员或者是管风琴师推荐这本精美的书籍。 ──大卫??维尔考克斯爵士 在犹太圣殿和会所敬拜仪式中,《诗篇》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音乐从一开始就处理基督教崇拜活动的核心。中世纪以及后来的漫长岁月,无数音乐天才为基督教会的活动创作了优秀的音乐作品。 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大量颂歌、赞美诗、清唱剧以及其他体裁多样的宗教音乐,有简洁明了的,也有复杂谲奇的。今天的教会、礼拜堂以及大教堂的管风琴师与合唱指导这就是从这样一份遗产中遴选敬拜活动所用的音乐。 如此丰富的世界是如何编织而成的。 各种基督教传统已为人熟知的细节是怎样汇聚成丰富多彩的整体的? 本书涵盖广泛,包容了欧洲音乐历史的各个时段,涉及了东正教传、非洲教会音乐以及美洲大陆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中主要叙述了教会音乐的历史,同时也兼顾了形成支教会音乐形态的历史背景。最后,作者讨论了教会音乐的未来走向。 -
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儒家文化,与欧洲基督教文化、南亚佛教文化、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是世界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形态。其中,后面几种文明在政治、宗教、语言等方面都曾经有比较密切的关联,唯独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相对独特的文化品格,因此,以大航海时代为契机的中西初识,才具有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内容。礼仪之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传教士们在远东从事的工作,并不是使“异端”或那些还处在泛灵主义或图腾崇拜的“野蛮人”皈依,而是要面对一个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她迫使天主教不得不进行自我文化反思。,无论是利玛窦的调和策略,还是索隐派对中,国经典密码的解读,或者是耶稣会士反对派的攻讦,都折射出西方文明面对传统中国的独特文化韵味所发生的认同危机。这个问题的本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国礼仪(术语问题、祭祀问题)的范畴。 我们可以随便举两个例子。比如中国语言问题。《圣经,创世记》第十一章说:上帝造人时,人类都讲同一种语盲。后来人们通力协作在巴比伦平原(其遗址据说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建造城塔,以显示人类的力量,所建造的塔直指云霄,被称为通天塔。上帝发现人类联合起来的力量十分可怕,于是使用法力把人类分散在世界各地,并且让他们讲不同的语言,以阻止其互相沟通o《创世记》属于《摩西五书》之一,是犹太教最早确立的圣书正典,一般认为是公元前四世纪由四种不同的底本资料缀合而成。大约比希罗多德的《历史》要晚一百年左右。其实寻找初民语言的故事比《圣经》的历史还要早。希罗多德就讲过古代埃及法老寻找初民语言的一个实验。一位名字叫撒姆提齐(Psammetich)的古埃及后期的一位法老相信,新生婴儿之间如果不受当代人的语言影响而互相说话,那么他们嘴里讲出来的一定是上帝所教给的初民语言。于是,法老下令把一对刚出生的孪生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开来,交由牧羊人独自护养,任何人不得与婴儿说话,否则被处以极刑。两年以后,到了孩子该说话的年龄,法老下令停止给孪生婴儿喂食,他相信饥饿将迫使婴儿开口,说出来的就将是人类最初的语言。结果,观察者向法老报告说,婴儿说出的词汇很像斯科特语中的“面包”。法老大喜,宣布斯科特语就是人类最初的语言。十三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被试婴孩不幸死去。在《圣经》知识主宰的世界里,寻找初民语言长期以来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十六世纪以后的一们艮长的时间里,当欧洲人接触到中文的时候,关于中文起源于什么,是否上帝所造的初民语言,是否具有理性的逻辑语言、哲学语言这些问题曾经是欧洲知识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又比如中国历史纪牢问题。从门多萨、曾德昭,到卫匡国、柏应理,中国编年史知识陆续传播到欧洲。十七世纪欧洲学者对此的最大困惑是,它居然比《圣经》里的历史还要古老!于是,围绕着中国上古历史是否有悖于《圣经》的编年学问题便闹得沸沸扬扬。耶稣会士们向欧洲介绍的中国古史体系引起了西方教俗世界对自己所熟悉的这个世界的认同危机,其震动可想而知。有人怀疑它,有人拒绝它,也有人接受它。当时已经有学者勇敢地利用中华民族的历史纪年提出“亚当之前人类说”的假设。当然主要的观点还是在调和中国古史与《圣经》体系的矛盾。有学者采用《七十子译本圣经》来讨论诸如“世界的寿命”这样的问题。因为《七十子译本》可以将迦勒底人、埃及人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纪年与《圣经》的年代体系调和起来。此外,还有孔子道德哲学的问题,在十七~十八世纪急剧变化的欧洲社会,中国道德哲学也引起莱布尼茨、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时代旗手的纵情欢呼。 总之,通过晚明到清前期三百年间(1500-1800)中国与欧洲的文化接触和交往,传统中 国作为一个辅助因素动摇了西方以《圣经》为代表的世界体系,在这里,“传统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实在参与了西方近代文明的构建过程。在后来的岁月里,中国因素虽然逐渐退潮乃至烟消云散,但是,“初识”时代的印记总是如此地深刻,对于迄今为止的西方中国观仍然有持久的影响。 如果着眼于“传播”这个环节而暂时不考虑传播的后果,那么十六-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往可以被看作一部以来华耶稣会士为主要媒介的交流史,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传教士以及来华商人和使节这些辅助渠道。 这个时期的中西交往是伴随欧洲征服世界的进程而展开,但中欧间也是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交往,没有牵扯主权与政治利益,欧洲人的殖民者形象在中国沿海尚未有清晰表现。欧洲的商船和战舰远航各地,也到了中国海岸,未知中国虚实的西方战舰不敢贸然侵扰中国,此时的欧洲人慑于中国多年前已流传出去的盛名而只希望和平地与中国开展贸易,并屡屡派遣使团想要争取更多的贸易利益,但基本上可以说一事无成。中国人对远洋外夷明显缺乏兴趣,只是据守自己的海岸和几个港口与欧洲商人和各朝贡国商人进行一年一度的贸易,多少怀着恩赐的心态懒洋洋看他们运走一船船丝绸、茶叶、瓷器、漆器。中国商人与港口官员面对这些语言、服饰、相貌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欧洲人,除了例行公务之外,也许并没有被激发起多少求知欲。相反,来华的欧洲使节们对中国的山河草木、风土人情却兴致盎然,在来去京城的旅途中记录下许多见闻与评论,结果成了继马可·波罗游记之后重新撩拨欧洲人对中国生发浪漫情怀和无限遐想的触媒。就连那些没到过中国而只在中国周边地区活动的欧洲旅行家,也忙不迭把自己道听途说的中国印象纷纷呈现给欧洲读者,既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满足足迹未至东方的同胞们的好奇心。推波助澜的是一船又一船在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或伦敦上岸的瓷器、丝绸、漆器、茶叶等中国商品,它们展示出一个可看、可摸、可以感觉和品尝的光彩眩目、缤纷绮丽的中国。就这样,中国的美丽富饶和强大在十六世纪已经深入欧洲人的心,而且传闻中这还是个文化发达的国度。十六世纪末博学而又受人尊敬的耶稣会士进驻中国,然后向欧洲同胞宣布,他们可以见证中国的确文明昌盛。从此,他们在一个因物质文明发达而令欧洲大众目迷五色的中国形象之上又推出一个令欧洲知识分子兴奋不已的拥有高水平精神文明的中国形象。 使节与商人的限制在于,他们无缘深人中国并长期居留,不懂中国语言也看不透中国文物。耶稣会士则以其非凡的创造精神克服了中国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态度,通过将天主教与孔子儒学进行一定程度的附会而赢得中国士人的尊重与承认,又通过对中国礼仪习俗的一定容忍而免除了自己被目为中国社会秩序及法律的反对者与破坏者的危险。于是在一个对外国人防范多于欢迎的时代里,他们成为唯一获官方许可在中国内地自由活动的外国人群体。这种特权以及他们主动积极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态度,不仅使他们在中国赢得比其他宗教修会大得多的传教成果和势力范围,也使他们成为向欧洲全面和深入介绍中国文化的先驱,同时也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的先驱,亦即充当着晚明前清中西文化交往的主要媒介。 然而耶稣会士的活动几乎从头至尾被笼罩在礼仪之争的阴影中,他们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方法为他们带来莫大荣耀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礼仪之争这一沉重负担,所以这一段以耶稣会士为主要媒介的中西文化交往也不得不深深烙刻下礼仪之争的痕迹。事实上,随着礼仪之争被禁,这段中西文化交往也便趋于停滞,到1775年解散耶稣会的命令传到北京时,此次中西的直面接触已然了结。1793年10月,在华最后一位耶稣会士钱德明去世,象征性地落下了这场耶稣会士为主导的中欧交往的帷幕。差不多同时,英使马戛尔尼访华,仅从时间上看,似又接续起中西交往的脉络,然而这实在已是一个性质有重大差别的新交往故事的序曲。 -
日本早期耶稣会史研究
《日本早期耶稣会史研究》内容简介:国内耶稣会史研究领域开拓性之作。它在认真研读、辩析大量原著的基础上,再现了耶稣会在日本传教的经历、经验。该书对我们了解、研究我国基督教传播史上的礼仪之争、教案问题等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
近代中国海禁重开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的接踵来华,成为晚清以及民国时代中外交往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事实上这个成分复杂的特殊群体的在华活动,涉及到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已远远超越传教范围。本书根据第一手资料,为其中最著名或在某一方面最具代表性的30多位人物分别立传,传中大量引述档案文献、书信日记,以及作者采访这些人物后裔亲属所得的口述史料,多系一般专书中罕见,从而为从事近代史学习和研究的广大文史爱好者,以及各专业学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
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
《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1938年由土山湾印书馆出版。作者徐宗泽(1886-1947),字润农,青浦龙蟠人,明末徐光启第十二代世孙,十九岁考中秀才,次年人耶稣会,后游学欧洲十余年,获文学、神学博士,并晋升神父。1921年回国,在南汇实习传教,1924年接任《圣教杂志》主编,兼徐家汇图书馆(藏书楼)馆长。期间曾利用杂志的全国发行网络,广泛征集各地方志.据1947年出版《徐家汇藏书楼所藏地方志目录初稿》统计得两千余种,蔚为大观,甚至引起教外学者如胡道静等的极大兴趣。 -
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研究
五十年代的三自運動,對中國教會造成長遠的影響,在過去近半世紀以來,海內外人士對此運動一直存著不同的詮釋與評價。本論集收錄了兩篇論文,第一篇是邢福增博士的「三自愛國運動的起源和發展(1949-1957)」。第二篇是梁家麟博士的「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不同詮釋」。他們鍥而不捨、忠於歷史的考究,重新詮釋了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真實面貌。 -
製造耶穌
「最不可能成為暢銷書的暢銷書!」--《華盛頓郵報》 ◎美國最犀利宗教學者巴特.葉爾曼 掀起宗教界巨浪之作! ◎全美銷售380,000冊,連續九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媒體驚豔報導,並獲亞馬遜網站四星★★★★高分評價 ◎震撼力之強,令美國保守分子接連出版專著駁斥本書 西方文明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籍, 究竟是出自上帝之手,抑或凡人之手? 揭開兩千年來,湮沒在文本中的虛構與真實! ◎你知道嗎?你手上所拿的《聖經》並非原貌! 《聖經》今日的樣貌,其實是經過無數更動的結果。這些更動有的是「無心之過」,有的則是「別有意圖」:有人會「好意」幫助讀者繞過可能會發生的誤解,但也有人是「惡意」排除對手的誤用,甚至是為了攻擊對手。 ◎《聖經》在內憂外患下被更動了 這些對手有的來自內部,例如爭論耶穌究竟是神還是人?女性和男性平等嗎?有的來自外部,例如猶太人和異教徒對基督徒的攻擊和質疑。在基督宗教處理這些衝突的過程中,修改經文成了重要手段。 然而,新約的書寫者是如何重寫耶穌,讓耶穌符合他們的詮釋?耶穌面對死亡時是平靜還是不安?他面對群眾時是懷著憐憫還是怒氣勃發?耶穌在新約中是否真的被稱為「獨一神」?三位一體的教義有明確出現在《新約》裡嗎? 對新約有所不滿的抄寫者,又是如何修改經文,以使《聖經》嚴厲反對異端、女人、猶太人和異教徒,塑造出「正統」基督教的面貌? ◎今日的《聖經》剩下多少真相?我們可能還原嗎? 《聖經》於是在這數百年的傳遞、修改中成書,並逐漸刻畫出基督宗教的輪廓和內涵。不論你喜不喜歡《聖經》,它都深刻影響了全球文明,今日世上有無數道德、價值、是非判斷,以及處身立世之道,都源自本書。 它是當今世上流傳最廣的書,但也是受到最多誤解的書。關於聖經的著作成千上萬,而這本書卻道出許多不為人知的事實:我們其實並沒有聖經最原始的文本,而手上的抄本大多充滿錯誤,使得我們常常難以判斷作者到底寫了什麼。有些地方甚至很可能無解。 ◎一個宗教的歷史與形象,如何在經典傳抄的過程中蛻變成形? 本書從史實的學術觀點介紹《聖經》的緣起、「正典化」過程、多種原文翻譯、古代抄寫者的艱辛與可能的筆誤、古籍文獻的保存、版本的繁雜與辨偽功夫等,其意在跨越不假思索的「純信仰」態度,改採有史實和文獻根據的求真方法,抽絲剝繭還原歷史真相,呈現基督教更接近人性的一面,並可讓現代讀者大開眼界。 ※非《新約》原始文本的前十大排行榜 請注意,有些非常著名的經節,原本並不存在! (約翰壹書)5:7在天上作證的有三:就是父、道及聖靈,這三個都歸於一。 (約翰福音)8:7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約翰福音)8:11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路加福音)22:44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 (路加福音)22:20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馬可福音)16:17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 (馬可福音)16:18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約翰福音)5:4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什麼病就痊癒了。 (路加福音)24:12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低頭往裡看,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了,心裡希奇所成的事。 (路加福音)24:51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