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基督教
-
中国地方志基督教史料辑要
《中国地方志基督教史料辑要》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自元朝以后较大规模入华传播,其间历经几个世纪的本土化,迄今已成为中国宗教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信仰基督教的教徒人数已经达到千万以上,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走向,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学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在从事中国基督教研究时,我国学者历来就有重视利用中文文献的传统。早在二十世纪初,陈垣、方豪等史家就已在基督教入华史研究领域倡导广泛开发各类中文史料,尤其是与“教会典籍”这类教会中人的著译作品相对应而言的“教外典籍”。 -
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
路德宗教改革三檄文全新中文版 开启近代西方思想史大门的扛鼎之作 马丁•路德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嵌入了德国历史、欧洲历史和世界文明之中,他所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开创了基督教新教传统,导致欧洲文明脱胎换骨,面貌一新,主导世界文明至今。 本书系“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之第一种,所收录的三篇檄文——《论德国基督徒的尊严》、《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是天主教和新教这两个宗教之间的分水岭,是思想史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我们进入路德思想的大门,和进入近代西方思想史的大门。它们所呈现的思想脉络和现代社会发展线索一脉相承,时至今日,其生命力依然强盛。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反基督教问题论文集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反基督教问题论文集》是一部研究性论文集,集中探讨了晚清和民初国人(以知识分子为主)反基督教的问题,作者以个案研究的方式细致而生动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分子反基督教的成因、表现及其后果与影响。 -
礼仪的交织
丧葬礼通常被认为处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本书论述在了17世纪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进程中,在中西礼仪传统相互碰撞后,丧葬礼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及其在宗教表达方式、新身份认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重点“礼仪之争”在本书中只是边缘问题,作者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织布”的比喻,倡导从互动和交流的视角来理解文化接触史的复杂性,将理论阐述和对丧葬礼的综合研究、个案研究有机结合,其研究路径和成果可资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
罗马-拜占廷时代的埃及基督教史研究
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时期,埃及文化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的传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里逐渐演变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中心之一。特别是埃及亚历山大教理学校,代表了当时基督教研究的最高水平,基督教最早的神学体系也正是诞生于此 而作为基督教修道制度的滥觞之地,埃及在其起源和发展史上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修道主义也被视作埃及对基督教世界的伟大贡献,后来的基督教修道制度都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埃及。 基督教合法化以来,大量有浓厚宗教情结的土著埃及人开始皈依基督教,使得埃及教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亚历山大主教区,逐渐成为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埃及的代言人,并一度担任整个东方教会的领导者。遗憾的是,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埃及成为了教义纷争的策源地。从尼西亚到察尔西顿的四次大公会议,更是见证了埃及基督教会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在政治和文化冲突背景下,埃及教会逐渐脱离了大公教会的范畴和帝国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独特的科普特语言、文学和艺术,也是埃及基督教留给现代世界的重要遗产,同时还成为后来人们了解埃及基督教的一个重要途径。 -
现代基督教思想(第二版,上下)
《现代基督教思想》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概述了基督教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评介了近现代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且概述了各种批评基督教或与其对立的思想发展,评介了重要的“非基督教”或“反基督教”思想家,使我们得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 ——————————————————————————————————————— 这个篇幅增加了一倍、近2000页的增订新版,包含诸多大师圣哲的名著引文,客观而又精要、全面而又深入地论述了从理性宗教到浪漫主义,从观念主义到信仰主义,从圣经批判到自由主义,从保守主义到新托马斯主义,从历史神学到自然主义神学,从辩证神学到实存主义神学,从梵二会议到解放神学,从政治神学到过程神学,从福音派神学到诸宗教神学等等400年来各大思潮的神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包括非宗教、反宗教的批评家)关于基督教的思想及其社会背景、相互关联和深远影响。 这两卷“既彻底通透,又简洁明了”的书,可以带领学生、教授和所有读者,“一起穿越”从启蒙运动直到21世纪初的思想史,全面深入地了解基督教思想如何在最严重的危机中经历了最丰富的发展。 -
“天会”与“吾党”
《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论丛·“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从“天主教徒群体”的新视角,结合宏观的分析与细致的个案研究,力图对明末清初天主教进行整体把握与重新梳理,探究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及其与中国社会之间的互动,从明末到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交往与认同发生之变化及其原因等重要议题,展现明末清初天主教发展的一个崭新视野。 -
100名画:《新约》
《100名画:新约》内容简介:即便您经常出入图书馆、艺术博物馆,有机会欣赏形形色色的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您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艺术家们希望通过画面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博士观星、撒罗米之舞、迦拿的婚宴、捕鱼奇迹……看到这些标题,您是否能够说出画面背后隐藏的故事?即使在基督教艺术植根的西方,对历史及宗教文化了解不多的青年人也需要为自己补上这一课。这正是作者的努力所在:截取《新约》中的一百个重要片段,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讲述,并配以西方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绘画珍品。 艺术是进入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门,而基督教正是从《新约》开始开启了艺术表现的宝库,甚至发展为至今最具征服力的西方图像文明。这其中的秘密究竟何在?相信看过了这本赏心悦目的“知识读物”,您会得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
图解基督教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基督教的书,从神学内容到宗教礼仪,从象征符号到教堂建筑,从教会建立到宗教改革,几乎包含了基督教的历史、教义、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所有重要知识。无论是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感兴趣者,还是真正想要认真了解它的人,都可以在本书中有所收获。本书大体以左文右图的穿插形式构成,以生动的图解方式说明文章内容。这种编排简单清晰、条理分明,能够迅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带您走进丰富多彩的基督教知识大教堂。 教义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各派别在同一问题上又有何冲突?本书为您提供详尽的介绍。 天堂、地狱、原罪与救赎,这些基督教文化的代名词究竟有何深意?本书为您解构说明,使您不再困惑。 从古代到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基督教伴随着人类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本书为您一一呈于纸上。 西方文艺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有哪些?代表着什么意思?本书为您详细解读基督教文化中的“达芬奇密码”。 序: 基督教自创立至今,已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它早在公元一世纪发源于罗马帝国,脱胎于有着更为悠久历史的犹太教。今天,基督教已传遍世界各大洲,所拥有的信徒超过二十亿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徒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一门。因为它包含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宗教内容,因此历来都是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神学和艺术等领域中被频繁研究的对象。甚至有学者主张说,西方文化只有两个主要来源: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希伯来、基督教文化——而事实上,基督教本身也是希伯来宗教(即犹太教)和希腊哲学相结合的产物。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曾说道:“天主教会有三个渊源:它的圣教历史是犹太的,神学是希腊的,而它的政府和教会法案,至少在间接上是来自罗马的。”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社会,继承了犹太教中“耶和华”和“弥塞亚”(后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又吸收了希伯来圣经成为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其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地爱上帝”以及“爱人如己”两点,同时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不幸的是,由于其门徒犹大的出卖,罗马帝国的总督逮捕了耶稣,并将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耶稣却在死后的第三天从坟墓中复活、向门徒们显现,使他们确信耶稣是胜过死亡的救世主。在他升天后,门徒便开始尽心宣扬耶稣的教训,自此,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早期基督教会便由此形成。 在接下来的二百年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视为异教而受到迫害,直到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诏书》,才使基督教成为被政府所允许的宗教,之后又进一步被宣布为罗马国教。公元1054年,天主教和东正教正式分道扬镳,史称“教会大分裂”;在外敌和内乱的双重困扰下,天主教会为了恢复其势力,于1095年至1291年间先后发起了八次“十字军东征”;到了十六世纪,欧洲部分国家中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最终产生了脱离天主教会控制的基督教新教教会。以上这些内容,在本书的“序曲”和“基督教发展史”两章中均有详细介绍。 在基督教这历时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门宗教不但时刻丰富着它那庞杂的神学系统、出现着许多著名的神学家和改革家,同时也在不断加深着人类在艺术领域中对于神性与人性关系的探索,并随之衍生出一套丰富多彩的符号系统、诞生了多位以表达基督教题材而闻名的艺术家。前者提出新鲜的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客观上不断修正着基督教神学思想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其提供了理性发展的途径和传播至今的可能;后者则使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忠实地为后人描述出处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基督教信徒与其上帝之间的信仰关系:从中世纪时期的神化膜拜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回归,从十字军时代的耀武扬威到清教徒运动中的节俭质朴——凭借这些艺术家为我们所提供的大量艺术作品,我们更能了解基督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几千年的时间中,是怎样协调着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怎样走出这一条辉煌而充满神性、始终被“圣灵”保佑着的人性之路的。 从基督教特殊的神学视角出发,它为当今的西方世界提供了一种与东方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基督教教会又进而将这种世界观规划为西方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甚至在现代法律中都能找到其行为规范的影子。然而,基督教的这套世界观却并非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不同时期中人类思想和社会变化的大潮冲击,始终不断调整着自身的系统,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相配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基督教的先进性造就了西方世界的先进性,也正是基督教屡次改革的激进性促使基督教世界始终保持着变革的活力与洞察周遭一切的非凡能力。 在本书中,编者使用了大量基督教艺术作品,以生动而形象的方式传达出这门宗教的精神内核,并试图从一个相对正统的角度诠释出西方世界的基督教历史。在国内同类的书籍中,《图解基督教》虽不能说是资料最为完备的一本,却也是在图书市场中有着鲜明特色的一部精神大餐,更是严谨的图解方式与生动的画面资料相互配合的一次尝试。在阅读大量书籍作为参考的同时,编者深感自身不足和资料难寻,因此难免在个别地方出现纰漏,故在此诚恳地希望读者给予批评和指见。 -
耶稣
星期五,三点钟。耶稣死亡。几天前,大家看到他进入耶路撒冷。大家看到他把买卖人赶出圣殿。大家看到他在彼拉多面前,大家看到他。大家看到事情一步步发展,这些事情人人都知道,都得到了证实。杰拉尔·贝西埃展现的这部传奇,自始至终以信实的史料为依据,也提出怀疑和问号,得不到解答的问题就让它留在时间与信仰的悬念中。耶酥重大的具有奠基意义的行迹,只要有根有据的都有陈述,把“人子”的故事再现在历史的真实中。到了今天,耶酥依然是自由与人道的永不疲劳的鼓动者:永远是意外的神。 本书结合各本福音书以及大量的史料,综合地向世人描绘出一副清晰的耶稣的肖像。通过此书,人们可以了解耶稣从何而来、做了什么、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以及他和宗教之间的典故,甚至包括他和伊斯兰教的渊源。书中有相当多的文字引用于圣经,对于不了解耶稣又对宗教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图文并茂的图书提供了完整、浅显、生动的文字使之去了解。 -
龙与上帝
“龙”,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象征;“上帝”,基督教认定的宇宙唯一真神。“上帝”自从千佘年前辗转东来,就与“龙”开始接触、冲突、融合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随着坚船利炮而来,更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发生重要影响。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根源何在?中国近代层出不穷的教案说明什么? 本书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命运,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对 “龙”与“上帝”的关系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旨在从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中,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别,从而深刻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 -
基督教历史
基督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耶稣基督、福音书的诞生、基督教的传播、罗马教徒、朝拜和圣地、圣母马利亚崇拜、异教徒、托钵修会、新教的改革、宗教战争、改革后的美国教会、主教制教会、约翰·保罗二世……这些都是与基督教密切相关的,了解它们就是了解基督教。本书是“世界文化知识图本译丛”之一,为你介绍基督教的历史。 -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ISBN:9787108018465,作者:丛日云著 -
中国天主教编年史
《中国天主教编年史》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
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
《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开国先父的信仰和选择》从历史事实和思想两个角度深入探讨美国宪法的立法背景。中间部分重点探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13个开国之父,对于他们立宪与立国思想背后的个人信仰和学识背景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以大量手稿摘录的方式进行条分缕析,最后部分探讨美国宪法的危机和未来,具有前瞻意义。 此书出版于90年代末,在大部分人专注这美国宪法的实际运用与权利分配时,这本书重新唤醒美国人对自己历史源头的审视。在过去的10年里,这本书再版了9次,成为所有保守派法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尤其是美国宪法研究员的必备书籍之一。《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开国先父的信仰和选择》的出版,带动了一系列对美国宪法宗教背景的研究。现在,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在判决中也会引用宪法及国父们的宗教背景作为辅助依据。 -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Christianity,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religions, has had an incalculable impact on human history. This book, now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up to date single volume work in English, describes not only the main ideas and personalities of Christian history, its organisation and spirituality, but how it has changed politics, sex, and human society. Diarmaid MacCulloch ranges from Palestine in the first century to India in the third, from Damascus to China in the seventh century and from San Francisco to Korea in the twentieth. H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travelled of Christian historians and conveys a sense of place as arrestingly as he does the power of ideas. He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history differently from any of his predecessors. He shows how, after a semblance of unity in its earliest centuries, the Christian church divided during the next 1400 years into three increasingly distanced parts, of which the western Church was by no mean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he observes that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eight centuries of Christian history, Baghdad might have seemed a more likely capital for worldwide Christianity than Rome. This is the first truly global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
基督教在中国的失败?
宗教與政治的關係,特別是其在現實處境中的衝突與互動,不唯是宗教研究的重要關注課題。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全能主義政治逐漸在中國實現,中國宗教界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衝突。黨國以革新宗教為名義,在不同宗教界內推行革新運動。本研究以基督新教為個案,探討自一九五一年起於基督教領域內開始的「控訴運動」。 控訴運動席捲基督教內不同的宗派及團體,涉及的人士不計其數,對中國基督教的發展,不論是領導人物、組織制度、宗教思想,以至個體人格方面,均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本研究將重構基督教控訴運動的起源、發展及影響,充分展現黨國與教會間的複雜關係,對我們了解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教關係,也提供了具體的注腳。 -
福临中华
近代中國史是一段苦難歷程,同時期基督教也傳入中國,並得以廣傳及開花結果。作者在本書中,勾勒了1807至1957年間中國教會建立的經過。他認為教會歷史雖有獨特的信仰和神學意義,但必須接受史學方法的規範,史料的真實性與全面性必須優先於一切神學的詮釋及信仰的功能意義。本書實為可讀性甚高的通俗史著。 -
重拾教父传统
在当今很多基督新教群体中,古代教父的传统被丢弃或边缘化的现象非 常普遍。由D.H.威廉姆斯编著的《重拾教父传统》指出,宗 教改革所倡导的“唯独圣经”原则并不是对教会传统的抛弃。其实,无论从 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神 学的角度,圣经的使用和教会传统之间都存在内在的关联。当代的基督教若 想持守正统教义,就 不能仅仅诉诸圣经或圣灵对个人的指引,同时还必须重拾早期教会的解释传 统。《重拾教父传统》的历史与神 学研究十分扎实,对于构筑福音派与教会传统之间的桥梁具有重要的意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