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基督教

  • 天主实义今注

    作者:[意]利玛窦 著,[法]梅谦立 注

    《天主实义》是一本由明代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用中文写就的对话体著作,它的出现影响了方以智、黄宗羲、戴震等明清思想家。在中国的三教之外,它开辟了第四教:儒家一神论。本书特点在于:前半部分分析《天主实义》的文献来源及成书过程,并解释说明构成《天主实义》的利玛窦与士大夫之间的对话。后半部分主体是基于不同版本的《天主实义》校勘本,并加入大量注释解释此书成书的思想背景,即西方经院哲学和中国宋明理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天主实义》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四百年前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 上帝的代言人

    作者:[美] 依迪丝·汉密尔顿

    《上帝的代言人》内容简介: 汉密尔顿以丰富深厚的古典学知识阐述了希伯来的先知、上帝的代言人摩西、阿摩司、何西阿等人的言行与思想,对有关上帝的传说提出了创造性的视角和洞见,并提供了不同的历史背景。
  • 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

    作者:[英] 克里斯托弗·道森

    《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以考察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为着重点,详尽地追溯了西方社会自罗马帝国的衰亡到文艺复兴这段上千年的历史,论述了其间各种基督教运动和基督教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城市国家的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等的创造性影响,从而阐明了,宗教是理解文化的关键,“甚至一种很明显地属于彼岸世界的,似乎是否定人类社会的所有价值和标准的宗教,也仍然会对文化产生刺激作用,并在社会变革运动中提供推动力”。
  • 法国对华传教政策(上下)

    作者:(法)卫青心

  • 基督教简史

    作者:陈钦庄

    《基督教简史(修订本)》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地介绍了基督教创立、演变、发民的曲折历程。全书分10章,分别叙述了基督教的产生、原始基督教;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基督教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基督教与资产阶级革命;东正教会;当代基督新教;当代天主教与罗马教廷;基督教在中国。在书中作者以翔实的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基督教主要派系组织、历史事件、《圣经》及其人物故事、哲学、神学、教义、礼仪、文化等等诸多基督教的基本知识,使《基督教简史(修订本)》既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含量,又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 基督教史

    作者:唐逸

    本书以详尽的资料,系统介绍了基督教的形成、发展及现状。对耶稣其人,本书论证了史书中和《福音书》中的不通记载,作出合理的解释。对基督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义教理的形成与演变,教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本书都有详细的介绍。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基督教内部出现的新思潮,入“解放神学”、“上帝已死”派等,亦有较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 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箋注

    作者: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李天綱 箋注

  •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作者:王立新

    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是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为显著的渠道,因此本书作者所申论的内容,是当今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披览了许多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的中西文论著,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许多既有见地,又恰如其分的看法,是近年来反映中西交流方面非常值得阅读的文本。
  • 基督教简史

    作者:陈钦庄

    《基督教简史》全书分10章,分别叙述了基督教的产生、原始基督教;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基督教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基督教与资产阶级革命;东正教会;当代基督教新教;当代天主教与罗马教廷;基督教在中国。在书中,作者以翔实的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基督教的主要派系组织、历史事件、《圣经》及其人物故事、哲学、神学、教义、礼仪、文化等等诸多基督教的基本知识,使《基督教简史》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又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 黑色上帝

    作者:朱利安・鲍尔迪,谢世坚

    西方文化的源头不止于古希腊,而是可以追溯到更远的东方。在远至也门、尼日利亚等地的神话、民间传说、礼仪、风俗和信仰的背后存在一种内存的逻辑,它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由希伯来《圣经》与王朝时代的埃及所共享的宗教体系--非洲-亚洲宗教体系。而且具有这个体系结构特征的“黑色风暴神”本是《旧约》叙事中耶和华神的一个原型,与犹太-基督教的上帝同同根同源。 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人优越论和欧洲中心历史观遭到本世纪末空前的怀疑与批判。这里面,最有力量的批判来自西方学院派知识分子的文化寻根的学术成果。他们在反思西方、重新审视东方的过程中,厘清了西方文明的东方源头,还“东方文化”以历史的和现代的或者未来的应有的位置。 《黑色上帝》是其中的力作之一。“黑色上帝”也可译为“黑色的神”,又看其副题“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便可知道,这是一本着眼非洲
  •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

    作者:顾卫民

    本书是对近代以来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总结性著述。在对唐元明清的基督教传播进行概要介绍后,作者将近代中国的基督教传播与古代基督教传播史作了相应的对比,从而对作为外来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督教信仰,以及作为外来社会力量的基督教会,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之间的歧异与趋同、冲突与调和,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教会内部与中国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相互影响等问题,作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
  •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入门

    作者:陶飞亚,杨卫华 著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入门》作者对大学人文学科基本教育和专业训练三个阶段的理解是“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如今大学越来越多,条件不一,水平参差,指导者的路数不同,不同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同,有些指导教师似乎对这三种教育没有区分,有时候把研究生当作大学生,塞上一堆“常识”便草草了事,使得早已掌握了基本知识的研究生要么对课程失去兴趣,要么以为“学术”不过如此,“研究”就是重复叙述;有时候又把大学生当作研究生,基本常识还不具备时,便传授种种“偏方”“秘方”,使大学生早早学会了出偏锋、用怪招。因此,我们策划编辑这一套“入门手册”,让作者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本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子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我想,大学教授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拔苗助长地呵护几个早早脱颖而出的杰出学生,而是齐头并进地保证进入研究领域的普通学生,这套入门手册不是针对天才而是保证底线的,为了让硕士生尽快超越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习惯,了解最一般的研究途径,开始具有个性的思考,建立学术研究的角度和立场,形成遵守规范的研究习惯,我觉得“历史”、“方法”和“视野”是每一个合格的研究生都必须具备的。 这套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和出版,要感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也要感谢参与编写的各位杰出学者热情参与,他们都是很忙碌的人,但是他们能够放下手头的工作,慷慨承诺撰写这套入门书,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参加者和支持者,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学术方法的传递和学术薪火的延续,比什么都重要。
  • 图图传

    作者:[南非] 约翰•艾伦 著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21世纪人类良知的伟大典范 推动白人和黑人种族饶恕与和解 读者对象: 1、 每一位崇尚平等与自由,关心信仰和命运的朋友; 2、 研究南非当代历史的老师和学生,以及对传记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特点: 1、 本书史料丰富,可信度高。图图的老同事约翰•艾伦,通过对图图及其家人的全面接触,引用最新的档案资料,充分展示出图图大教主的勇气、幽默和激情,同时也透露南非和平革命斗争背后大量不为人知的故事。 2、 本书是对图图一生全景式的描述,作者文笔严谨,以富有戏剧性的张力和使人共鸣的叙述,令读者获益良多。 3、 励志图书,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书描述了一个文弱瘦小的黑人男孩,德斯蒙德•图图如何成长为一位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深远宗教意义、巨大政治影响的顶天立地的伟人的故事。他生活在南非社会的边缘,从小饱尝种族歧视的苦楚,凭着聪明才智和乐观信仰,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最终以和平方式实现了南非的种族平等。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图图怎样为了和平不顾个人安危,在武装警察和投掷石头的学生之间反复进行调停;怎样屡遭死亡的威胁,勇敢地挺身而出,同残酷的种族隔离体制的头脑们进行愤怒的斗争。作者用丰富、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图图提倡宽恕的基督信仰与其和平的思想,并将其汇集成这样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传记。捧起本书阅读,使你的灵魂在此刻就得以升华。
  • 请中国作证

    作者:(法) 蓝莉

    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Du Halde)主编的《中华帝国全志》(共四巨册),是18世纪欧洲汉学的两部扛鼎之作之一,为中外研究者必读参考书。此书撰稿人共27位,均为在华欧洲传 教士,其中以法藉最多。杜赫德以这些传教士发回法国的信件和报告等材料为基础,编成百科全书式的《中华帝国全志》(La 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 historique, politique 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1935年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朝野各界人士无不以先睹为快。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知华派”均从此书中大量汲取关于中国的知识。 《中国作证》系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展而成。作者在书中对《全志》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其中包括:27位撰稿人的情况,他们的稿件在《全志》中 所占的分量;杜赫德对这些稿件的加工和取舍;稿件所依据的资料来源和准确程度;书中所展现的中国形象与当时真实的中国的异同等等。 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和考证,全书内容充实,言之有据,为利用《全志》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可考的讯息。 作者还对《全志》的内容作了分类评述,有助于研究者对《全志》的解读。
  • 中国基督教(新教)史

    作者:罗伟虹 编

    《中国基督教(新教)史》对基督教传人中国近200年(1807-2002)的历史进行认真梳理,按发展阶段分为清末、民国、社会主义三个历史时期,以丰富的资料,介绍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历程。包括西方各国早期来华传教差会传教范围的扩大、传教方式的多样;不同教派的传教特点;有关传教士的经历及贡献;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与融合;20世纪以来中国基督教的自立和本土化过程;基督教社会文化事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客观评述基督教在中国近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作用。《中国基督教(新教)史》尤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动因、艰难历程、取得成效给予积极评价,对其缺憾作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作了全面介绍。
  •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作者:顾长声

    本书是关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关系的开山之作。以传教士东来的梗概作序曲,系统地记述了自鸦片战争讫1949年,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全过程。全书以传教士自身的活动为章目,以传教士依托和推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为主线,对他们参预军事、外交、政治特别是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的行为进行了有机的论述。在铺叙众多传教士和史实的同时,对几个有代表性的传教士、教案、教会学校和广学会那样的出版机构,着重作了介绍和分析。
  •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作者:Peter Brown

    Jesus taught his followers that it is easier for a camel to go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than for a rich man to enter heaven. Yet by the fall of Rome, the church was becoming rich beyond measure.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is a sweeping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vexing problem of wealth in Christianity in the waning days of the Roman Empire, written by the world's foremost scholar of late antiquity. Peter Brown examines the rise of the church through the lens of money and the challenges it posed to an institution that espoused the virtue of poverty and called avarice the root of all evil. Drawing on the writings of major Christian thinkers such as Augustine, Ambrose, and Jerome, Brown examines the controversies and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money caused by the influx of new wealth into church coffers, and describes the spectacular acts of divestment by rich donors and their growing influence in an empire beset with crisis. He shows how the use of wealth for the care of the poor competed with older forms of philanthropy deeply rooted in the Roman world, and sheds light on the ordinary people who gave away their money in hopes of treasure in heaven.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challenges the widely held notion that Christianity's growing wealth sapped Rome of its ability to resist the barbarian invasions, and offers a fresh perspective 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urch in late antiquity.
  • 中国乡村的基督教

    作者:[美]史维东(Alan Richard

    《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冲突和适应》作者史维东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撷取了“教案”这一晚清中国社会最为敏感而且频繁发生的事件与关注重点,并针对以往研究者注重城市“教案”研究而忽略乡村地区的不足,对基督教在中国乡村地区的生存、发展及其在地方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乡村教案的本质内容等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和透彻分析,尤其是通过对《教务教案档》中材料的梳理,揭示江西市镇和乡村天主教徒与非天主教徒之间丰富多变的的各种关系,努力还原一个处于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中的晚清地方社会。作者通过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与以往研究者截然不同的结论,城市中的“教案”大都由地方精英主导,但在乡村地区绝大部分所谓的“教案”和基督教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个人或家庭纠纷、贫困以及日常的疏远也成为冲突的缘由;基督教徒并未脱离地方社会而聚居,江西乡村地区的天主教徒恰恰是仍然融入其生活的地方社会的;引起民教冲突的原因是普遍存在于中国乡村的日常矛盾,而并非宗教问题;而且这些乡村冲突最终大部分都得到和平解决。《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冲突和适应》中对清末江西地方社会生活多有鲜活描绘,读来饶有趣味。
  • 科学的灵魂

    作者:[美]兰西·佩尔斯,[美]查理士·撒士顿

    普通人都认为科学是客观地寻求真理,宗教是主观地经历美善;科学的研究领域是普及知识,而宗教的范围却是个人的感受。但在科学哲学的学术界,这种实证主义的立场已被大多数学者摒弃,而这一点还幷不为普通读者熟知。 本书详细探讨了很多科学家的信仰和哲学的立场,不单没有拦阻科学的发展,反而是孕育现代科学的沃土。在第一卷《新的科学历史》中作者阐述“宗教与科学之间的战争”的概念如何是一个现代错误的形像,科学的哲学怎样从实证主义发展到大前提改变的立场。第二卷《第一个科学革命》描述古希腊哲学与基督信仰的相互关系。第三卷《数学的振兴和衰退》论及对神创造的认识如何影响天文数学的发展和非欧几何的形成。在最后一卷《第二个科学革命》中作者继续追朔物理学上科学革命的思维,从动力宇宙到相对论和量子学奥秘,最后延至21世纪的基因革命。 目录 第一卷 新的科学历史 第一章 虚构的制度;基督信仰与科学革命 第二章 研究科学的历史和历史的科学:现今的治学方法及其知识渊源 第二卷 第一场科学革命 第三章 新的思想系统:三种科学思潮及其始末 第四章 牛顿的机械世界:神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 生物学姗姗来迟的革命:被形而上学绑架 第三卷 数学的振兴和衰退 第六章 往时的数学;寻找被造物的构造 第七章 偶像的倒台:非欧几何与数学革命 第四卷 第二场科学革命 第八章 是否一切都是相对的?物理学的革命 第九章 量子力学的奥秘:理解新物理学 第十章 基因的化学密码:历史论战的解决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