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基督教
-
基督教历史文化AtoZ
基督教之于西方,犹如儒学之于中国,不了解前者,便对后者茫然。 风靡世界的《达·芬奇密码》具有深厚的基督教历史文化背景。 没有对基督教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便不可能真正理解《达·芬奇密码》。历史与宗教研究专家莎兰·纽曼以《达·芬奇密码》中涉及的诸多地点、人物和事件为线索, 追溯了基督教历史文化曲折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现在占主流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梳理,为读者解开了基督教演变至今的密码。本书虽然充当的是历史的解码者,却依然丝丝人扣,娓娓道来,值得珍视。 -
圣经谜团
《圣经谜团》内容简介:对于一些人而言,《圣经》是上帝之道的记录,是长达千余年的信仰根基。是不可违背的律法规则,是人生的安全保障和终极导航。而对于另外一些人,那些伟大的故事及其人物只不过是纯粹的文学虚构,是古老无比的神话传奇,完全经不起科学的审核检验。 然而,正是这些传说,这些律法条规和图画肖像给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思想意识打下了决定性的永恒烙印:上帝与创世,亚当,夏娃与原罪,挪亚与大洪水,摩西与“十诫”,约翰与施洗,尤其是耶稣基督的降生、受难和复活。 这些极其戏剧化的动人故事,究竟有哪些是可以证实和重建的?又有哪些在今天已经不再具备历史的依据?这些问题只不过是汉斯·克里斯蒂安·胡弗及其由著名作家、科学家、神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们所组成的创作团队探索追寻的众多疑问谜团中的几个而已。 这是一次漫长的溯源之旅,从两千余年的过去一直延伸至今,而在旅途的终点,人们想起的则是歌德的这句名言:“关于《圣经》孰真孰伪的问题提得很奇怪。什么是真经?无非是真正好,符合最纯粹的自然和理性,且在今天仍能促进人类高度发展的!什么是伪经?无非是荒谬空洞愚蠢,不能产生结果,至少不能产生好结果的!” -
新约文献与历史导论
本书以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和解释学为基础全面介绍新约。 总序 序言 导论 第一编 基督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编 基督教的早期历史 第三编 教会在外邦人中的建立 第四编 福音的原则与实践 第五编 登上历史的舞台的基督教 第六编 古今教会 -
圣经考古大发现
300多幅全彩清晰的实景实物照片 70多张地图与图表 囊括近东最新考古发现 覆盖新旧约主要人物、地点和事件“走在耶稣曾经走过的地方”,圣书中的历史从未如此真切生动…… 内容简介: 真有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和挪亚方舟吗? 我们能否看到耶稣的坟墓? 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到底有多富裕? 本书总括过去40年中最新的考古发现,特别提供了关于耶稣时代的丰富资料。全书分为“圣经时代的宝藏”和“耶稣时代的发现”两部分,每部分都包含一些特殊的考古发现,被挖掘出土的各种物品,以及过去人们对某些发现的解释以及现今不同的理解方式。 从《圣经》领土上发掘出来的宝藏,就如同发现宝藏的故事一样丰富有趣。精美的金银工艺品、古代的手抄本、各种坟墓的样式、王宫里的象牙制品——都在这本精彩纷呈的书中占有一席之地,读者能够轻松想象出《圣经》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一些重要的地方与事件。 -
三个国王的故事
《三个国王的故事》以莎士比亚戏剧的手法,讲述的是圣经中以色列第一个王扫罗、上帝亲自膏立的大卫以及英俊的王储押沙龙的故事。寥寥几万字就把宫廷斗争和权力的倾轧描写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更把三个国王的鲜明性格和内心世界刻画得鲜活生动、入木三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扫罗与大卫,第二部分讲的是大卫与押沙龙。告诉人们不要学年老的扫罗(专制,过于强调权柄)和年轻的押沙龙(反叛,无视权柄),而要学习成为大卫(真正尊重、顺服权柄)。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公?如何面对纷争,解决纷争?什么是真正的顺服? 《三个国王的故事》借美轮美奂的故事所给出的答案,看似简单实则震撼人心。它处理的问题不是一般信徒与信徒的关系,也不是要挑一个普通信徒的刺时该如何做,而是要挑一个权柄在自己之上的肢体的刺时,该如何去做。这《三个国王的故事》也不是教导人无条件地顺服权柄,虽然这可能是很多人对《三个国王的故事》的误解。真正的顺服是以认识真理和公义为前提,以上帝为终极的盼望;面对纷争,让我们在去掉弟兄眼中的刺之前,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这才是基督徒真正的医治与安慰。 这个无与伦比的故事,对尚不太能分清属血气的热情和从圣灵而来的火热的你我来说,不啻一剂良方,心灵被深深打动,从而获得全然的医治和深深的祝福。 《三个国王的故事》对身处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同事与同事、领导与员工、领导与领导等社会关系,皆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
沙漠教父言行录
《沙漠教父言行录》收录了沙漠教父安东尼所流传下来的珍贵语录,内容包括沙漠教父的属灵教导、轶事、寓言,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这些语录质朴而生动,充满了属灵的智慧和洞见。沙漠教父对修基督教灵修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还收录了东方教父阿塔那修的名著《安东尼传》。 -
基督教简史
学习西方人文科学的理想方法是从一开始就面对经典原文,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诸多转述,减少讹传。 北大西学影印丛书首先推出的哲学系列涵盖了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的主要分支,均经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多层甄选,以求能系统全面地满足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西方哲学。这套丛书均由世界著名高等教育出版机构汤姆生公司出品,并充分体现其一贯的简易精严的风格,是优秀的入门教材。 -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
中文版序 法文版前言 1.耶稣会传教士东京修会会长勒鲁瓦耶神父致他的兄弟勒鲁瓦耶・德・阿尔西斯的信(1700年6月10日于东京)东京王国的禁教情况――在义安和布政隐蔽的传教活动 2.东京修会会长勒鲁瓦耶神父的第二封信(1707年12月15日于东京)续述在东京王国被当地官员追捕的情形 3.传教士勒鲁瓦耶神父的第三封信(1714年于东京)续述东京王国的禁教情况 4.综述(这是从一篇意大利文及一篇葡萄牙文回忆录中摘录的关于东京王国掀起的迫害基督徒的情况,以及为了信仰而在那里遇难的两位耶稣会传教士和九名东京基督徒的情况。) 5.综述(关于东京王国因仇教而掀起的迫害,以及1737年1月12日被斩首的四名耶稣会传教士的光荣之死。――引自几篇葡萄牙文的回忆录) 6.关于在交趾支那和东京流通的商品的回忆(摘要) 7.耶稣会传教士尚约翰神父致本会可尊敬的勒胡神父的信(175年12月5日于澳门)讲述交趾支那的禁教情况 8.关于东京的书简摘要 东京禁教后耶稣会士的重来 9.东京王国一位传教士致在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韩国英的信 关于东京王国的信仰、物产、医药等情况 10.意大利耶稣会士、尊敬的奥尔塔神父致某伯爵夫人的信(1766年于法兰西岛) 关于东京王国的风俗习惯、宗教、农业、习武、司法等情况 11.关于交趾支那的历史概述 12.关于东京的历史概述 13.关于东京地图的说明 14.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神父致国王忏悔师、本会可敬的拉雪兹神父的信(1699年2月17日于广州) 从法国到中国航行的经过――抵达澳门和广州的情形 15.耶稣会传教士白晋神父致国王仟悔师、本会可敬的拉雪兹神父的信(1699年11月30日于北京) 乘船从法国到中国航行的经过――抵上川岛、广州的情形――在扬州运河上拜见康熙 16.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神父致本会郭粥恩神父的信(1700年11月1日于江西省抚州府) 谈中国的富庶和贫困――迫切需要大量传教士 17.耶稣会传教士宋若翰神父致国王忏悔师、本会可敬的拉雪兹神父的信(1700年12月9日于广州) 康熙批准在紫禁城内建造教堂――转述庞若翰神父1700年关于交趾支那禁教的信 18.耶稣会传教士汤尚贤神父致其父亲塔尔特尔先生的信(170年12月17日于广州) 乘船从法国到中国航行的经过――在广东沿海遇风暴遭海难――被风暴吹向电白――由当时官员接待安排经阳春、肇庆、佛山到广州 19.耶稣会传教士沙守信神父致本会郭粥恩神父的信(1701年12月30日于韶州) 从上川岛乘中国帆船抵广州――在广州了解的中国传教的情况 20.耶稣会传教士傅圣泽神父致法国贵族院议员德・拉尔福斯公爵的信(1702年11月26日于中国江西省首府南昌) 近两年内中国传教事业发展的情况――利圣学神父到宁波建立教堂――赫苍碧神父等在湖广省传教的遭遇及困难――在抚州、饶州传教的遭遇及困难――卜嘉神父在河州的传教――转录马若瑟神父关于江西建昌、南丰教区发展情况的信――在京城宫廷中神父们的工作情况 21.关于中国传教会现状的汇报(1703年由耶稣会士魏方济神父在罗马呈尊敬的耶稣会总会长。原文为拉丁文,后译为法文。) 近年来中国传教事业发展的概况――在北京和外省三年中受洗人数在不断增加――未来的传教计划 22.耶稣会传教士沙守信神父致本会郭粥恩神父的信(1703年2月10月于江西抚州府) 从广东南雄进人江西南安到赣州――从赣州到南昌沿途所见基督教徒的热忱――传教事业的发展和遭遇的障碍及困难 23.耶稣会传教士洪若翰神父致国王仟悔师、本会可敬的拉雪兹神父的信(1703年2月15日于舟山,浙江省境内的中国港口,距宁波有18法里) 第二次返回欧洲汇报工作――物色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于1685年3月带领张诚等五位神父前往中国――途中观察星座及月蚀――1687年抵达宁波并受当地官员接待――康熙今传 教士进京――到杭州会见殷锋泽神父――1688年2月抵北京――南怀仁神父的葬礼及墓地――康熙接见神父们――北京的钟楼和天文台、城墙――神父们到山西绛州――经河南往南京沿途情形――南京和上海教会的状况――在南京城郊迎接康熙南巡――返京时随皇帝在运河中同行并受接见――莫斯科与中国在尼布楚的谈判,传教士任译员――谈判成功传教士受尊敬――索额图亲王答允帮助传教士――传教士为康熙讲授西方科学――杭州教难的发生――北京神父们和朝中大臣间的较量――索额图的斡旋――康熙赞扬传教士的诏令――五位法国神父留在中国工作――神父们在肇庆受广东总督接待――神父们返京――皇太子与神父讨论中国典籍――康熙服用金鸡纳霜后病愈赏给传教士宫内一幢房子――一位皇室家族将领受洗――康熙再在宫内赐地建造教堂――张诚神父的病及返京――白晋从法国带新神父返中国并带来送康熙的礼物 24.耶稣会传教士洪若翰神父致国王忏悔师、本会可敬的拉雪兹神父的信(1704年1月15日于伦敦) 自杨光先挑起的宗教迫害结束后传教事业的恢复――在中国的各教派神父间的友谊与相互帮助――张诚神父对各地教区的帮助――在巴黎流传的谣言――传教事业的艰苦――康熙对神父们的服务工作感到满意和欣赏――皇宫内新建的漂亮的教堂――卜纳爵神父在河州的传教活动――在江西新建的教堂――传教士内部的礼仪之争和耶稣会传教士被指控――在宁波建立教堂的挫折及礼部的批示――郭中传神父的信谈在宁波的两起意外事故――到宁波后搜集关于日本的情报――长崎对外国商船人境的管理情况――在舟山的英国人受阻――赫苍壁来信谈在湖广建立教堂的情况――广州教堂的情况――1701年“昂菲特利特”号自法国第二次驶向中国――在风暴中到达上川岛――“昂菲特利特”号被风暴卷送到电白的经过――神父们献身于中国传教事业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5.在华耶稣会传教士杜德美神父致本会洪若翰神父的信(1704年8月20日于北京) 在宫内建立的教堂――为皇太子修理节杖引起的风波――皇帝要求传教士捐资赈灾 26.耶稣会传教士骆保禄神父致本会苏霖神父的信(1704年11月5日于中国河南省会开封府) 在河南开封调查犹太人及犹太教的情况 27.关于骆保禄神父信件的几点说明 28.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就利圣学神父之死致其兄弟德布鲁瓦西亚侯爵的信(1704年11月15日于饶州) 述利圣学的逝世及其美德 29.中国传教会总会长张诚神父的信(1705年于北京) 皇帝派传教士在北京郊区测绘地图――传教士在测绘之余宣扬教义及施药 30.传教士白晋神父的信(1706年) 在北京创设新的善会:至圣善会 31.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印度和中国传教区总巡阅使的信(1707年7月17日于饶州) 环绕皇太子被废及复位的宫廷争斗――康熙的病及传教士向皇帝进服葡萄酒――各地新教徒入会情况 32.近年写自中国的几封书信的摘要 一、白晋神父的信(1710年7月10日于北京) 一位皇族贵妇信奉基督的经过 二、传教士巴多明神父的信(1710年于北京) 在永平府一带给新教徒施洗等 33.耶稣会传教士杜德美神父致印度和中国传教区总巡阅使的信(1711年4月12日于北京) 对人参产地、形状、生长状况、采集的描述 34.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中国和印度传教区巡阅使神父的信(1712年8月27日于饶州) 述饶州和景德镇两地教堂及教徒的状况 35.耶稣会传教士彭加德神父致印度和中国传教区巡阅使神父的信(1712年9月1日于南京省崇明岛) 述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及其居民、物产、风俗习惯 36.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耶稣会中国和印度传教会巡阅使奥里神父的信(1712年9月1日于饶州) 景德镇瓷器生产制作的详细报道 37.利国安神父致德泽亚男爵先生的信(摘要)(1714年6月26日于福建) 有关中国物产及动植物的报道――厦门等地的宗教情况 38.耶稣会传教土巴多明神父的信(1715年3月27日于北京) 罗德先修士的逝世及其传教事业――在古北口的新教会及其发展情况 39.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本会德布鲁瓦西亚神父的信(1715年5月10日于饶州) 景德镇基督徒发展的情况――御史樊绍祥在北京攻击基督教 40.耶稣会传教土冯秉正神父致本会德科洛尼亚神父的信(1715年8月于江西省九江府) 康熙命传教士测绘中国地图――从厦门乘船到台湾――在台湾测绘地图的见闻――台湾的物产――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荷兰人修筑的堡垒――土著人的生活――明代俞大酞到达台湾――明末荷兰人占据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清朝 41.耶稣会传教士孟正气神父的信(1716年7月1日于河南省南阳府) 在河南南阳的禁教风波――汝阴府的传教工作 42.耶稣会传教士冯秉正神父的信(1717年6月5日于北京) 碣石镇总兵陈昂的奏章――各部会议禁教及驱逐教士――传教士上书申辩――对陈昂奏章的答辩词 43.一封北京来信的摘要(1717年11月2日) 北京山区的香獐子及麝香 44.一位在华传教士的信(1718年于广州) 康熙选择继承人的严厉态度 45.耶稣会传教士卜文气神父致其兄弟的信(1719年10月14日于无锡县) 在中国传教的欢悦及艰辛――无锡的传教活动 46.在华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的信(1720年10月19日于北京) 1720年6月11日北京的地震――一位有身份的寡妇归信基督教 47.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某夫人的信(1720年10月19日于北京) 述在北京收容弃婴――骆保禄神父的来信――引自一位官员写的劝导书《百姓乐》并加评注 48.传教士朱耶芮神父的信(1720年11月5日于广州) 菲律宾群岛以东的岛上两位传教士被害 49.一位耶稣会传教士的信(1721年于北京) 北京庆祝康熙登基60周年――台湾岛的骚乱――百姓捣毁在汉口、彰德府、景德镇的清真寺和教堂 50.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本会某神父的信(1722年1月25日于景德镇) 详述景德镇烧制瓷器的方法 51.耶稣会传教士杨嘉禄神父致修道院长拉法埃利先生的信(1722年11月1日于广州) 从法国到中国16个月的旅程――在波旁岛的15天――在昆仑岛逗留9个月――昆仑岛的居民、物产、风俗习惯――到达广州――教会的状况――中国的语言文字――在海上见到的动物――中国有十字架的木板画――东京对基督徒的迫害 52.耶稣会传教士宋君荣神父致图卢兹大主教德纳蒙先生的信(1722年11月4日于广东省) 广州的禁教――引述另一传教士关于救援弃婴的信 53.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法兰西科学院诸位先生的信(1723年5月1日于北京) 康熙对科学艺术的爱好――康熙命传教士把欧洲的解剖学和医学书译成满文――满文有丰富的表达能力――与康熙长子辩论满文――满文的特点――鞑靼语宝典――康熙关心解剖学著作的翻译及抄写――满文的书写方法 54.巴多明神父致法兰西科学院诸位先生的第二封信 关于中药冬虫夏草、三七、大黄、当归、阿胶的性能、制药及服用――跟随皇帝出巡满洲地区见到的植物 55.耶稣会传教士冯秉正神父致本会某神父的信(1724年10月16日于北京) 基督教在福建省福安县被查禁――从福建禁教到全国禁教――向十三亲王递交呈皇帝的陈情书――雍正皇帝批准驱逐京城以外的所有传教士――上皇帝的第二份陈情书――皇帝对第二份陈情书的批复――皇帝对传教士的面谕――各地传教士被逐出境 56.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本会某神父的信(1724年8月20日于北京) 述苏努亲王家族因归信基督教获罪被谪流放经过 57.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本会某神父的信(1725年7月20日于北京) 续达苏努家族被流放情形――苏努之死――苏努家与传教士的联系 58.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本会某神父的信(1726年8月24日于北京) 续过苏努诸子及家人被流放的情形 59.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本会社赫德神父的信(1727年9月26日于北京) 续过苏努诸子及家人受迫害情形 60.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本会杜赫德神父的信(1728年9月15日于北京) 续述苏努诸子及家人受迫害情形 61.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本会杜赫德神父的信(1734年10月15日于北京) 续述苏努后人受难情形――在福建和保定府发生对教徒的迫害――传教士在湖广省山区隐蔽地进行传教 62.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本会杜赫德神父的信(1736年10月22日于北京) 续述被关押的苏努后人情形――乾隆登位后对基督教的态度―― 附:若瑟亲王信奉基督教的动机 63.耶稣会传教士龚当信神父致本会爱梯埃尼・苏西埃神父的信(1725年12月2日于广州) 述有关雍正皇帝的勤政情况 64.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本会杜赫德神父的信(1726年7月26日于北京) 述教堂为一批弃婴及临死孩子付洗――一位老兵教徒在家乡劝洗灭魔――旗人军队中的教徒――在长城某关口建立教堂――北京传教士仍在秘密传教 65.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本会杜赫德神父的信(1726年5月11日于北京) 中国人发明的种痘方法――《益寿术》及中药 66.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本会社赫德神父的信(1727年7月7日于北京) 迷宫中的工匠用通草制作人造花果 67.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致尊敬的本会尼埃尔神父的信(1727年10月8日于北京) 葡萄牙大使抵京――雍正皇帝接见葡大使――葡大使离京返国 68.耶稣会传教士龚当信神父致本会爱梯埃尼・苏西埃神父的信(1727年12月15日于广州) 邱报为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材料――邮报中记述的材料举例 69.在华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神父致本会某神父的信(1724年) 批评雷诺多德院长在阿拉伯人写的有关中国的书中的错误见解 70.耶稣会传教士顾择泽神父致本会某神父的信(1730年2月) 述从广州潜入湖广省北部巡视教徒的经过 71.耶稣会传教士龚当信神父致本会杜赫德神父的信(1730年10月19日于广州) 述评报中有关皇帝关怀民间疾苦的材料 附:耶稣会传教士的中文著述和详述的说明 一至三册编后记 -
西方宗教文化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宗教文化的学术专著。它从希腊神话的源流谱系入手,历史地和逻辑地展示了从希腊罗马宗教到基督教、直至西方近现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联系,揭示了西方不同时期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并从纷繁芜杂的历史现象背后梳理出西方宗教文化演进的基本脉络。本书具有思路贯通、气度恢弘、史料丰富、文字优美等特点,熔学术性与知识性于一炉。 -
前車可鑑
本書是薛華博士的護教巨著。作者由羅馬帝國敗亡開始,經過中古時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直至現今科學時代,透過各時代的文學、藝術、神學、哲學、社會等特徵,檢討西方文化衰落的原因,並指出惟有重新肯定和接受聖經真理,人類的命運才有轉機。 -
圣经的来源
本书收录了20世纪几位圣经学者关于圣经来源的重要文章。书中讨论了圣经的默示性、圣经正典的形成过程、圣经的文本特征、圣经的抄本,以及圣经的翻译。 -
古代基督教史/思勉文库
本书选编了徐怀启先生在学术上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及最能体现其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的作品,以及未收录到其他已出版文集中的重要作品。该书的选编原则以学术性与代表性为主,总结了其学术生涯中的主要学术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Christendom Destroyed
Mark Greengrass' gripping, major, original account of Europe in an era of tumultuous change. This latest addition to the landmark Penguin History of Europe series is a fascinating study of 16th and 17th century Europe and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which led to the collapse of Christendom and established the geographical and political frameworks of Western Europe as we know it. From peasants to princes, no one was untouched by the 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upheaval of this era. Martin Luther's challenge to church authority forced Christians to examine their beliefs in ways that shook the foundations of their religion. The subsequent divisions, fed by dynastic rivalries and military changes, fundamentally alter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ruler and ruled. Geographical and scientific discoveries challenged the unity of Christendom as a belief-community. Europe, with all its divisions, emerged instead as a geographical projection. It was reflected in the mirror of America, and refracted by the eclipse of Crusade in ambiguou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Ottomans and Orthodox Christianity. Chronicling these dramatic changes, Thomas More, Shakespeare, Montaigne and Cervantes created works which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us. Christendom Destroyed is a rich tapestry that fost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Europe's identity toda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Europe series ...is one of contemporary publishing's great projects". (New Statesman). -
伯驾与中国的开放
本书列入“晚清驻华外交官传记”丛书,约计30万字(包括附录),图片十余件。生动记述了19世纪美国传教士、医生、外交官皮特·伯驾来华开展医疗传教事业和参与美国对华外交事务的经历,客观评价了具有双重身份的伯驾在近代中美外交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细节性的描述,从西方的角度透视19世纪中国晚清社会与西方列强交流、碰撞并艰难走向开放的历史。 1、 翻译语言准确流畅,用词典雅,可读性高。 2、 附译相关英文文献、书信日记,使传记、研究观点和史料互济互证、相得益彰,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3、以西方视角透视中国晚清社会,具有较强的思想冲击力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4、有关中国近代开放的主题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具有启示意义。 -------------------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受命前的曲折道路 第二章 初抵中国以及在新加坡的实践 第三章 广州医院 第四章 失败的日本之旅 第五章 医疗传教的制度化 第六章 鸦片贸易及战争来临 第七章 返回美国、举行婚礼以及伦敦之行 第八章 为顾盛使团效力 第九章 医疗传教会的分裂以及伯驾与美部会的决裂 第十章 西医入华以及在华开办西医教育的先驱 第十一章 代理公使 第十二章 担任驻华公使 第十三章 退休,对伯驾一生的评价 注释 伯驾作品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伯驾文献选译 译名对照表 -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讲述了: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现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而《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致力于对以礼研究相对薄弱的“西史东渐”进行历史的寻绎和价值的重估,也因之凸显其原创性。作者认为晚清西方史学译著的传播对中国史学产生过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使晚清史学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使上述结论坚实有据,全书力图在资料上有新的开掘和突破,在方法上立足于实证研究,并借鉴了“ 阅读史”和“译介学”研究中的接受理论,在论述体裁上则采用符合论题意蕴的“专题史”样式。全书将对问题的解读建立在一定的量化的基础上,力求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也试图在传播与影响研究的层面上来回应和修正前人研究的不足。作为《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附录的《晚清(1822-1900)历史译著提要》收录所统计到的各种门类、体例的西方历史译著单行本多达89种,是一份珍贵的史学史资料;《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另附有比较完备的人名、书名索引 -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上下卷)
本书是基督教(新教)1901—1920年在华传教事业的统计资料,内容丰富翔实,其范围大大超出了宗教状况。它不但是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而且是帝国主义利用教会收集我国情报的历史证明。但在客观上,作为全面了解当时中国国情的资料,它具有绝无仅有的文献资料价值。书内对我国20世纪初期各省的行政区域、面积、边界、城市人口、地势、山川、民族、语言、气候、物产资源、经济状况、交通、邮电、教育、医疗设施等以及传教史和宗教活动情况等,都进行了极其周密的调查研究,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传教的范围。因此,本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基督教史非常难得的珍贵文献,更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性工具书。 -
在天国与尘世之间
这部演讲录《在天国与尘世之间》与我的另一部演讲录《在上帝与牛顿之间》可以称为姐妹篇。在那本演讲录中,我主要对与基督教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讲解;而在这本演讲录中,我则对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这两部演讲录,一部侧重于理论,一部侧重于历史,二者相映成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收入这本小册子中的几个演讲,分别是我在东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南华工商学院等学校所做,这些演讲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刚好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可以了解西方文化是如何从痴迷于天国理想,转向了人间幸福。为了把这些讲座的录音资料转换成文字,东南大学的陈怡教授、陆挺先生,以及西南政法大学的赵明教授和他的一些研究生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对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深表感谢。在上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记录的文字稿的基础之上,我做了一些修改、润色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花工夫的。由于我在演讲时从来都不用讲稿,全凭脑子里所记的东西临场发挥;再加上我是一个多血质、浪漫型的人,演讲的时候语速极快,一场演讲下来所录出的文字往往要比别人用正常语速所讲的内容多上一倍,所以在事后整理文字稿时就格外费劲。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几乎对每一篇演讲稿都从头至尾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改写,这项工作花去了我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当全部的整理工作终于完成时,我内心所感受到的欣喜之情丝毫也不逊色于撰写了一部学术专著。当然,在修改文稿的过程中,我极力保持一种演讲的风格,所以这本小册子读起来还是比较顺畅的,虽然它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是一些很轻松的东西。 -
希伯来文化
《希伯来文化》是介绍了希伯来文化的最初尝试。其中,第一,十一章由我执笔;第二、四、六章由刘平炎执笔;第三、五、十章由刘连祥执笔;第七、八、九章由梁工执笔。限于水和篇幅,我们只能就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