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基督教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和《新约圣经背景注释》相辅相成,提供了旧约经文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涵盖从创世记到玛拉基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汇聚浓缩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得阅读旧约的平信徒得以一窥堂奥,在丰富并深化你对圣经经卷的研读方面,是其他注释书难以望其项背的。 -
紅旗下的十字架
【摘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系最为紧密,且意识形态与无神论政党完全对立的团体,自然也就成为新政权必欲进行改造以实现对其控制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群众性、国际性以及苏联公开反宗教的失败教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断然宣布两教为敌对势力,进行公开打击,而是允许信徒在“信仰自由”原则下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借用中国教会历史上已经发展起来的“三自”的血统形式,全力引导和推动了旨在彻底切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联系的革新运动。通过此举,中共新政权不但实现了割断两教与西方世界联系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目标,而且完成了对中国教会的初步改造,最终基本上控制了这一被认为是影响其政权安危的特殊领域。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则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和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共包括七部分,即绪论、五章和结论。 绪论部分论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情况以及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等问题。 第一章从源头入手,分析中国传统的反教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以及苏联宗教政策的前车之鉴等诸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 第二章从新中国内外政策与教会势力之间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阐述新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过程,并重点考察新政权为彻底割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发起两教的“三自”革新运动。 第三章着重论述中共新政权对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全面清理。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以后,紧迫的危机感促使新政权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政策日趋激进。在这一形势下,新政权开始全面清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来彻底杜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新中国内部搞破坏的可能。控诉教会罪恶、驱逐外国籍传教士、切断源自西方各国的津贴以及接办教会所属机构等举措,无不体现出新政权的这一目的。 第四章重点考察了新政权为进一步“纯洁”教会而进行的几场重大斗争。在政府的全力引导和推动下,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三自”革新运动虽有相当的进展,但不管是基督教内,还是天主教内,都有对抗革新的势力存在。为进一步推动“三自”革新运动的发展,彻底割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中共新政权在两教内发起了进一步“纯洁”教会的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此举,两教内公开对抗革新的势力被彻底打跨。 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宗教政策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新政权通过一系列措施,终将其权力和影响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内,使得原本带有极为浓厚的西方成份和亲西方色彩的基督教、天主教彻底改变了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中国教会的阵地不仅大为缩小,而且其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作结,指出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极其复杂,内部充满了张力。首先,建国初期新政权基督教、天主教政策的最大诉求是通过“反帝”的形式来彻底切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并在这一有着特定含义的“反帝”过程中借用“三自”的血统形式来改造教会,以使中国教会完全脱离西方世界而置于新政权的严密控制之下。其次,虽然宗教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但中共新政权从统战的角度出发,仍允许信徒享有“信仰自由”。与此同时,中共新政权又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限制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发展,即所谓“缩小(两教)市场”、“限制(两教)发展”的政策。这就使得新政权的基督教、天主教政策变得异常复杂。再次,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宗教政策不管是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中国教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中共来说,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不仅彻底割断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而且在“三自”中完成了对两教的初步改造和控制。然而,若从中国教会的角度视之,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
欧洲的宗教与虔诚
《欧洲的宗教与虔诚(1215-1515)》旨在通过对1215—1515年间欧洲天主教信仰与实践做一导引性概述,以图对那种更为宽泛的理解有所发展与贡献。除了为那种将宗教视为一套教义的理解提供基础外,《欧洲的宗教与虔诚(1215-1515)》也力图阐明这种宗教作为一种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因为它影响到人们如何生活,并为他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挑战;同时,通过构建他们的世界观与道德秩序而使他们认识了自己在此世的位置以及他们与来世生活的关系。 -
华北的暴力和恐慌
《华北的暴力和恐慌: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作者狄德满利用基督宗教各传教团体档案特别是天主教圣言会与耶稣会藏档、传教士著述和日志,以及天主教各代牧区修会、教土与教廷及其母国政府间的往来信函等中国学者迄今没有接触到的资料,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与邻省交界的三个边缘地区,与该地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派系冲突、盗匪、教门斗争等暴力冲突尤为相关,强调应从中国内部环境考察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根因。 -
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
这是一部关于1922年年非基督教运动研究的理论专著,这场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近代启蒙运动影响的运动以不同晚清历史上传统士绅发起的“反洋教”运动的套态及运作方式出现,是一场相对理性的以世俗人文化反对宗教神文化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也是19世纪20午代中国民族丰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以来,随着进化论及科学、哲学的问世,一场以人文主义为宗旨的批判宗教神文化的运动在欧美勃然必起,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也续其流、衍其波,发展成一场全国规模的思想文化及政治运动。这场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近代启蒙运动影响的运动以不同晚清历史上传统士绅发起的“反洋教” 运动的套态及运作方式出现,是一场相对理性的以世俗人文化反对宗教神文化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也是19世纪20午代中国民族丰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教事业的评价,本书也有缕述。 -
大公教的形成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欲了解基督教的本质,对基督教传统的了解就不可或缺。帕利坎(Pelikan 1923-2005)的五卷本《基督教传统》历时19年完成,被誉为20世纪英美神学的经典之作。 第一卷《大公教的形成》,涉及基督教的几乎全部教义在其早期历史中的源发。在形式上,作者基本以主题的方式铺展,而在思想上,则以大公信仰为全书的圭臬,藉以审定古代教父及著作家在教会和传统中的位置。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而透彻地认识古代基督教思想的变化与更新、发展与成长。 -
新约圣经背景注释
《新约圣经背景注释》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相辅相成,提供了新约经文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涵盖从马太福音到启示录;《新约圣经背景注释》汇聚浓缩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得阅读新约的平信徒得以一窥堂奥,在丰富并深化你对圣经经卷的研读方面,是其他注释书难以望其项背的。 -
死海古卷概说
作为20世纪全球最惊人、最激动人心的一大发现,死海古卷自发现之日起就成了一个传奇,一个难解的谜。但死海古卷究竟讲了些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它是什么样的抄本?抄写人是谁?抄写于何时?它对《圣经》的理解有什么影响?它和犹太教、基督教又是什么关系? 本书作者深入种种迷雾背后,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从考古研究、古文书学、文本考证、文献学、语言学和古代圣经注解等角度娓娓道来,解答了有关死海古卷的诸多问题,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死海古卷。 -
中国基督教史纲
《中国基督教史纲》:王治心是现代重要基督教学者,其名著《中国基督教史纲》是我国学者所撰的第一部也影响最大的中国基督教通史或全史著作。 -
死海古卷
1947年春天,杰里科(Jericho)附近山洞的隐藏古卷,即最古老的犹太文献手稿,今天被称作《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olls)的偶然发现,导致了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1948—1956年间,11个藏有手稿的洞穴(被标示为1—11号洞),又在死海西岸的北部角落,即被称为库兰(Khirbet Qumran)的附近发现,从这些洞穴又发掘出大量的《旧约圣经》古卷和其它文献的手抄本 -
中国景教
朱谦之(1899~1972),福州市人,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30年代曾同时兼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50年代为北大教授。60年代到中科院哲社部,参与组建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 朱谦之先生在学术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研究视野非常广阔,涉及历史、哲学、文学、音乐、戏剧、考古、政治学、经济学、宗教、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且都有开拓性的成果,不少论著以其精深独到而成为20世纪中国的学术经典,时至今日仍处于领先地位,并被学者大量引用和研究,对当今和未来的思想文化建设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试以几书为例: 《革命哲学》、《无元哲学》、《一个唯情论者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是现代史上“五四”思潮的代表作和基本资料。 《文化哲学》中谈到“将来的哲学,应该是文化史的哲学,换言之,即为文化哲学”。此观战在当代世界哲学发展中得到印证。 《老子校释》因搜集版本之丰而被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汉学家会议推誉为最佳研究著作。 《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日本的朱子学》、《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是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研究的代表作,在中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中国古代乐律对于希腊之影响》、《中国音乐文学史》是音乐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扶桑国考》和《歌伦布前一千年中国僧人发现美洲史》最早提出了南美大陆与中国有联系,引进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争论。 《中国景教》以其最新、最丰、最深而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里程碑。 朱先生著作等身,专著42部,译著2部,论文百篇。(著作目录附后)其中一部分近20年有零散出版;一部分只有解放前的版本,世间难得一见;一部分从未出版过。为了让学术界完整地了解朱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大量学术和思想的遗产,编者对之作了全面整理和研究,予以出版。 -
清廷十三年
《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历来被称为西方汉学的“奠基”之作,系意大利神父马国贤对其在华十三年所历清廷诸事及往返始末的回忆录,包含清初天主教等宗教传播及中西方礼仪之争的第一手详尽资料,于康熙朝一段历史描述视角独特。正文后所附《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十四通亦极具参考价值。 -
古代基督教史
本书是徐怀启教授的遗著。徐先生已于一九八O年二月逝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他这部未完成的遗著,是对徐先生的一个纪念,也是对中国学术界的一个贡献。本书是一个知识性的读物,有助于对西方文化传统的了解,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的。值得一阅。 -
龙与上帝
“龙”,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象征;“上帝”,基督教认定的宇宙唯一真神。“上帝”自从千佘年前辗转东来,就与“龙”开始接触、冲突、融合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随着坚船利炮而来,更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发生重要影响。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根源何在?中国近代层出不穷的教案说明什么? 本书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命运,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对 “龙”与“上帝”的关系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旨在从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中,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别,从而深刻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 -
营造上帝之城
中世纪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仍然是一格谜。并不是因为它久远,而是因为那个时代迥然不同的气质。 在那个前年中,千万人在努力实现一个上帝即将君临的寓言,在那一天,凡虔诚的都得救,凡背信的都受罚。 虽然被预言的奇迹没有发生,但关于这个奇迹的种种想象留存下来,它们穿越了前年,依旧展示着信徒们的荣耀。 这荣耀是教堂峻拔的轮廓,嵌画褶褶的光辉,雕刻沉静的举止,壁画的生香活色。 -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主要内容:方豪神父是20世纪中国天主教界著名的史学家,对天主教史的研究可谓成果卓著,著作等身。《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介绍的人物自唐代贞观年间景教阿罗本至20世纪中叶的田耕莘枢机,时空跨越1500年之久,地域横跨欧亚大陆,人物选自欧洲各国至中华各民族。 为作此书,方豪神父曾参阅了中外文献50多种,深入尘封之档案中,可见其治史之严。方豪神父写此书。采取“以我有补人无”的方法,即尽量补充已有书籍鲜见的事实,涉及大量当时的史实及人物,实为宝贵的历史参考资料。 -
教会法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对罗马天主教会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的学术专著。它在充分掌握原台文献和国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法学和宗教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教会法历史和理论的线索和脉络,追溯了其起源和发展,对教会法的性质和特点、教会法庭对异端和异教徒的处分、教会有关战争和国际法的观点、教皇制度和教会外交等进行了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及教皇和教会的回应方式,并通过大量个案细节的分析加强了研究的深度。作者诸如宗教裁判所、教会法与西方近代宪政主义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有助于匡正国内学术界关于所谓“黑暗中世纪”的一些错误看法。全书计八章。它虽然把研究重心放在中世纪时期,但尽量将讨论延伸到后中世纪的教会法理论和法规,以便于理解当前的天主教会。因而,它虽然重在历史考察,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以传教士东为序曲,然后系统地了自鸦片战争迄1949年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全部过程。作者通过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传教士、教案、教会学校的重点介绍和分析,史料丰富、论证严密,充分揭示了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