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基督教

  • 护教篇

    作者:[古罗马] 查士丁 (Justinus

    本书收录了查士丁留存下来的三篇主要著作。《第一护教篇》是写给罗马皇帝安东尼·庇护及其养子的信,请求罗马政府停止逼迫,公正对待基督徒,并说明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实际上反映了更高的理性和道德标准。《第二护教篇》是写给罗马元老院的信,信中指出罗马政府迫害基督徒是出于无知和偏见,而基督教教义比所有人类哲学更崇高。《与特里弗的对话》记录了查士丁归信的过程,说明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与一神论并不冲突,耶稣就是旧约中预言的弥赛亚。
  • 理所当然的侍奉

    作者:[荷兰]威廉默斯•阿•布雷克

    本书为荷兰改革宗代表性巨著。全套四册硬皮精装,包括第一册《神圣之道》、第二册《信心之道》、第三册《美德之道》、第四册《生命之道》。 荷兰改革宗(Dutch Reformed)因着英国清教徒的大量迁入而兴盛,随着美洲的移民,又哺育了美洲的清教徒,成为保守的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布雷克是荷兰第二次宗教改革时期最具代表性且备受尊崇的神学家。清教徒改革宗神学院院长周必克如此评价:布雷克是一位大有能力的灵魂的医生。他用极其卓越的方式,把基督教所启示的客观真理与基督徒个人所当有的主观经历结合起来,在神秘主义和严谨主义之间达到了健康的平衡。 “敬虔”+“知识”,“教义”+“生活”,“灵性”+“神学”,这几个组合可以用来刻画清教徒的形象,也是布雷克这本名著《理所当然的侍奉》的特点。其实,这也应当是基督徒理所当然的追求。 经典的价值在于它的历久弥新,又深深地根植于福音的大能之中。作者以清晰而严谨地释经,为灵性历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奠定了坚实的信心基础,又在具体的生活中以富有智慧和洞察力的方式施行出来,使人得以充分地体验与上帝灵交的甘美,进入对上帝的敬拜之中。因此,本书既是一本很好的神学释疑书,又是一本很好的信仰实践的指导书。它犹如一位年长的导师,可以对你作出细致而到位的指导。它可以为你呈现一个完整的教义架构,也能陪伴你直面一个个挣扎与挑战。因此,它是一本工具书,便于你遇到问题时随时查阅,也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帮助你从头到尾认真严谨地学习认识神,认识自己。
  • 世界观的故事

    作者:Charles Colson,Nancy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塑造了我們生活的方式。基督徒不只是蒙召接受一份信仰,更要有符合聖經的世界觀,這足以改變今日的世界。本書幫助信徒釐清今日多元主義的社會裡種種吸引人注意的世界觀,不被各種似是而非的學說論調迷惑。寇爾森與皮爾絲毫不保留地寫出:任何其他世界觀都無法通過理性的考驗與實際的挑戰,只有基督教世界觀提供了合情合理的方式,來認識這個宇宙;只有基督教世界觀與真實世界相符,可以讓人明白神創造萬物的心意。透過動人的故事與鞭辟入裡的論述,本書幫助您在每個場合,不論家庭、職場、學校、法庭,都活出完整的信仰。
  • 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

    作者:石敏敏,章雪富

    包利民、章雪富主编的《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探讨公元二世纪至五世纪古典基督教思想家的灵性生活传统。从奥利金、小玛格莲娜、巴西尔、尼撒的格列高利到金口约翰,都用灵性生活指“自我”的形成,他们所谓的“成圣”其实是“成人”,而凡“成人”的“自我”都显示出 “看”的不同方式。《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试图表述古典基督教希腊传统在“自我”与“看”之间建立的独特关联及其灵性生活的内省意识。本书涉及古典基督教基督论呈现的不同路径和自我的关联,本质上是在探究古典思想对自我的灵性意识的把握路径。
  • Constructing China's Jerusalem

    作者:Nanlai Cao

    Drawing on extensive ethnographic fieldwork and in-depth life history interviews, this illuminating book provides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hristianity in the context of a modern, commercialized economy. In vivid detail, anthropologist Nanlai Cao explores the massive resurgence of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city of Wenzhou--popularly referred to by its residents as "China's Jerusalem"--a nationwide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argest urban Christian center in China. Cao's study of Chinese Christians delves into the dynamics of activities such as banqueting, network building, property acquisition, mate selection, marriage ritual, migrant work, and education. Unlike previous research that has mainly looked at older, rural, and socially marginalized church communities, Cao trains his focus on economically powerful, politically connected, moralizing Christian entrepreneurs. In framing the city of Wenzhou as China's Jerusalem, newly rich Chinese Christians seek not only to express their leadership aspirations in a global religious movement but also to assert their place, identity, and elite status in post-reform Chinese society.
  • 我们合理的信仰

    作者:赫尔曼.巴文克

    这可以看作是一本基督教信仰在教义真理方面的教科书。关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教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以圣经为本,系统、整全又简练的阐述。 但它又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教科书,因为它并不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命题。“真理”对实至名归的基督教信仰来说,意味着“生命”。这本书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精彩阐释。 所以,最后,这本书又是一个邀请,邀请一切追求真理的人们来拥抱那真正的生命。因为当“信心转化为惊叹,知识止步于景仰”时,他们的告白就成为赞美和感恩之歌。而这就是(基督教)神学谈论关于上帝的知识的目标。
  • 耶稣真貌

    作者:(美)杨腓力(Philip Yancey

    耶稣前后在世不过33年,他的生平只有圣经中四福音书短短三年的记载。可其死后却影响深远。犹太人称他为先知,基督徒奉他为基督、上帝之子。可以说耶稣被基督教作为神子的先存性而立世。那么耶稣到底是谁,他不为人知的生活、工作,包括教诲、死亡、复活的记载,到底是真是假? 从伯利恒的马槽到耶路撒冷的十字架,本书作者杨腓力将一位复杂的角色摆在了读者面前。杨腓力以记者的敏锐视角,对耶稣进行了深入置疑和广泛研究,深刻揭示了耶稣作为人的机智、无惧、富有想象力、同情心、挑战性和捉摸不定。杨腓力笔下的耶稣,既不同于传说中那位穿着法兰绒、面带微笑的“救世主”,也不同于被传统文化摆在在宗教神龛里的耶稣。这位令人不安的耶稣,他要彻底地改变你的生活,并增强你的信心。 本书阐明了一个人们不愿承认的事实:没有人遇见耶稣还能保持原样。释放了一个内心郁积已久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这些奉他名的人,不能很好地跟随他? 杨腓力借本书激起了许多的疑问,也提供了不少的答案。他提出了你所能想到的问题,更问出了你想不到、不敢想也不敢问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考。揭开了被掩盖两千年的历史真相;从宗教的纯粹和答疑角度,对基督教的正统加以护卫和澄清。 本书被誉为20世纪最好的耶稣传。
  • 见证基督

    作者:[英]约翰.斯托得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现今各种书籍如洪流般从世界各地的印刷机上流出,而我却还要写这本书?请允许我坦率地告诉你们,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里一直想着我的读者。他们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对宗教读物有兴趣的朋友们。宗教在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几千年,它不仅是一部分人的信仰,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所产自然有许多读者对宗教发生兴趣。他们也许只是把《圣经》当作众多历史书籍中的一册,但他们渴望获知这本被数十亿人传诵的书究竟写了什么? 另一类读者就是基督徒。有的也许刚信主,没有什么宗教背景;《圣经》对他说是一本尚未打开的书—— 一块没有勘字过、没有被绘在地图上的领土。有的是信主多年的教徒,他们天天虔诚地诵读《圣经》,然而有一天他们忽然发现,他们渴望真正明白那些流传数千年,碾转被译成多种语言的字句。 《圣经》是谁写的?何时、何地、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它给人什么启示?把它宣布为“圣书”,或一本特别的书,一本“上帝的书”,有什么根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怎样理解它?这些问题问得很好,必须给予回答。 《圣经》内容广阔,我们几乎没有人能把它全部涉猎;《圣经》含义深邃,也很少有人能以测透。 对基督毫无价值的认识使我们贫乏。今天,有些人在谈到基督时,仿佛他是一支注射器,可以随身带在衣袋里,每当我们感到心烦意乱时,就给自己注射一针,然后便到幻想中去旅行。但信仰不能被人使用或摆布。 为要充分理解《圣经》,就必须了解《圣经》所产生的环境,即上帝把基督耶稣赐给我们的环境。上帝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和宗教环境中把基督差到人间的。说得简单一点,上帝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犹太历史中的最重要时期),以某种特定的事实为基础(《圣经》渐进启示并永久记录的事实)把基督差遣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巴勒斯坦)。因此在下面的各章里,我要讲到《圣经》的地理、历史、宗教、它的权威性以及对《圣经》的解释。这样才能够真正读懂《圣经》,了解基督耶稣,而且还能与别人分享他的荣耀与完美。
  • 马可福音

    作者:坎伯·摩根

    《马可福音》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摩根告诉我们,马太所写的是王,以及他建立国度的方法;路加所写的是完美的人,以及他是普世的仆人职分;约翰所写的是他隐藏的神圣奥秘。或者说,马太写的是基督,路加写的是耶稣,约翰写的是神的儿子。马可在这本福音书中所描绘的,则是耶稣,是基督,又是神的儿子,他是神的仆人,是这福音的创造者。马可尤其注重描述耶稣是一位仆人,他除掉了一切的尊贵,唯独献身于他的工作。通过这本福音书,我们可以跟随耶稣,看他的手势,听他的讲话,与他同行。
  • 一掷千金的上帝

    作者:提姆‧凯乐 (Timothy Kelle

    本书的目的是想要向大家展示出基督教信仰的精髓——福音,因此不熟悉福音教导或是已经远离它一段时间的人,可以视这本小书为基督教信仰的引言。但是本书并不单单是针对慕道者而已。许多作了一辈子基督徒的人,虽然自以为十分了解基督教信仰的基本道理,不觉得自己还需要什么入门指南,但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正表明出他们还没有抓住福音之独特而基要的本质。有时候,多年上教会的信徒会因为所听到的信息而对福音产生新的了解,因此心灵受到震撼,并且生命得以扭转,以至于有一种“ 再度归信”的感受。因此,本书是同时为着那些在信仰上好奇的局外人,以及那些已经被建立的圈内人而写的—— 就是在著名的“浪子比喻”中,被耶稣称为“ 小儿子”以及“ 大儿子”的这两种人。
  • 《加拉太书》注释

    作者: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加拉太书注释(康来昌牧师改写) 神是那些卑微、受苦、受压迫、绝望者以及一无所有者的神。祂的仁慈,使盲者看见,使受创的心灵得安慰,使罪人脱离罪恶,使绝望与受诅咒的人得到救赎。然而,认为人性本善、人能行义的毒害观念,不仅欺骗我们,也要我们相信,人并非不洁、可悲与可恶的罪人。人自以为义与圣洁的观念,使得神拯救人的工作受拦阻。因此,神必须手握大槌──就是律法,将这种虚妄自信消灭,使人终于因律法咒诅带来的痛苦,了解到自身完全的绝望与可恶。 因为律法是惹动忿怒的,那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罗四15)。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加三10)。但这还不够,因为当一个人受律法惊吓而胆寒时,不一定会说:“现在我被折磨得够了;现在是领受恩宠的时候了,是倾听基督的时候了。”人心如此愚蠢,因他宁愿为自己找到更多的律法来满足自己的良心,说:“我会修正我的生活。我会做这个,我会做那个。”但你除非做完全相反的事,除非把摩西与他的律法遣走(昌按: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放弃依靠自己),除非在这些恐惧与苦恼中抓住为你的罪而死的基督,否则你并不想得救。你修道袍上的头巾、你削发的头顶、你的贞节、你的服从、你的清贫、你的工作、你的善功,这些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这可怜又可恶的罪人,经由善功就可以归向祂,祂又何必为我交出祂自己的生命呢?如果我这可怜又可恶的罪人,能够藉由其他的代价得救,神之子为何要死在十字架上呢?因为没有其他办法!神不是用羊、牛、金或银,而是用祂自己的生命,完全“为我”;只是“为我”,为我这个可恶又可怜的罪人。这使我们得到真理、能力和安慰。祂不是为义人死,是为不义的人死,并使不义之人成为神的子女。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 (罗五10) 。 我还是僧侣的时候,如果任何时刻感受到肉体的情欲,也就是说,我察觉自己有恶念、恶意、恶心时,我就觉得自己是被神抛弃的。我尝试过许多方法要帮助自己把良心安定下来,但没有办法,因为肉体的情欲总是一再回到我身上,使我不得安宁,不断地为下面这些念头感到生气悲哀:你已经犯了这个罪或是那个罪;你被嫉妒、缺乏耐心及其他的罪所感染;因此,你即使选择圣职这条路也是枉然,所有你所行的善功都是无效的。 但是,假如当时我正确地了解保罗下面这番话:“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加五17)我就不会那么凄惨地折磨自己,而是应该想到,并对自己说(如同我现在常常做的):“马丁,你不会完全没有罪,因为你有肉体;所以,你要顺着圣灵而行。”我记得史淘俾兹(Staupitz)常说:“我向神起誓数千遍,我要成为更好的人,但我从来没有做到。之后,我再也不这样起誓了,因为我从经验中知道,自己无法做到。因此,除非神因为基督的缘故给我帮助与慈悲,但凭我自己的誓愿与善行,是无法站立在上帝面前的。”史淘俾兹所说的,不仅是一种真实的绝望,还是一种敬神的、神圣的绝望。这是所有将被拯救的人,从嘴里、心里都必须承认的。 敬神者不相信自己的义,他们仰赖那为了世人的罪而摆上自己性命的基督为中保。并且,他们知道自己肉体内残存的罪恶不归在他们身上,而是无条件地被赦免。同时,他们顺着圣灵而不放纵肉体的情欲。虽然,他们感受到肉体的愤怒与反抗,自己有时候也因为软弱而犯罪,但他们并不因此气馁,也不因此就认为他们生命的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及根据自己的呼召所行的工作会得罪上帝;相反地,他们以信心振作自己。
  • 路加福音

    作者:坎伯·摩根

    《路加福音》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作者指出,路加是一名医生,所以在路加福音中,一再发现专门的医学用语;路加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他的文字具有相当的文学水准,他的观念带着希腊理想主义的色彩,但耶稣的伟大粉碎了希腊的模型,这是这本福音书的出发点;他具有科学的心灵,同时又是一个艺术家;这些都使得路加福音与其他福音书显出不同,神总是透过圣灵拣选之人的个性,来完成他的工作。
  •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作者:[美] 奥尔森

  • 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

    作者:[美]詹姆士·史密斯(James K.

    在后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新加尔文主义”方兴未艾,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时代》杂志称新加尔文主义为“正在改变世界的十大思潮”之一。这表明加尔文主义或改革宗的神学传统在今天仍极具影响。改革宗传统究竟是什么?史密斯满怀牧者的心肠为年轻的加尔文主义者提供了清晰的神学解答。作者以书信的方式,亲切地把读者带回保罗、奥古斯丁、加尔文、爱德华兹,一直到凯波尔和沃特斯托夫等人的思想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副丰富、动人、广阔的改革宗思想图景。这是一本大气的小书。
  • 教会教义学(精选本)

    作者:(瑞士)K·巴特(德)戈尔维策

    卡尔·巴特(KarlBarth)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神学思想家之一,其早年著作《〈罗马书〉释义》(19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惶然的思想语境中问世,产生震撼性的思想影响;自30年代初,巴特倾其半生精力撰述的卷帙浩然的《教会教义学》(1934-1967),堪称本世纪的神学思想丰碑。 教义学是基督教思想的教会性义理之学,阐述基督信理的内涵,它有别于圣经神学、伦理神学或历史神学;圣经神学讨论圣经文本中包含的基督信息;伦理神学讨论信仰基督者的个体和群体(教会)之行为规范;历史神学则关注对上帝之言的认信反思的历史性。 教义学的内涵直接来自上帝的救恩行动所启示的所有信息,以基督教会的信经为基本论题。尼西亚信经述明:我信独一天主全能的父、独一主耶稣基督、圣灵、使徒所立独一圣而公之教会和复活与永生。教义学旨在从义理上阐明信经的这五项基本信义,因此有上帝论、基督论、圣灵论、教会论和救恩论。信经是最根本的教义,教义学是信经义理的阐释性论述。
  • 宗教情感

    作者:乔纳森·爱德华兹

    《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写于18世纪美国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当时的宗教复兴出现了种种虚假的现象,许多所谓的信徒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宗教情感,作者爱德华兹在《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中详细描述了大觉醒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了敏锐的辨析,同时阐述了真宗教情感的十二种特征,指出真宗教的本质在于拥有“圣洁的情感”或“恩典的情感”。
  • 边缘的历史

    作者:陶飞亚

    本书分专题对近代中国基督教进行了研究。内容分四大块:1.基督教与近代政治;2.基督教与近代文化教育;3.基督教与近代社会;4.研究综述。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希望能有助于对近代中国社会边缘的人群和运动的理解。
  • 耶儒对谈(套装上下册)

    作者:罗秉祥 谢文郁

    《耶儒对谈:问题在哪里?(套装上下册)》收录了迄今为止儒家与基督教间所进行的最全面的学术对话。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四十余位海内外一流学者,从“生存:问题和关注”、“交流:动力和进路”、“互动:过去和未来”、“宗教、政治、社会”四个层面入手,全面、深刻地触动了牵涉耶儒关系的几乎所有关键议题,既有心灵交会,又有激烈交锋。
  • 修道主义的兴起

    作者:【英】玛里琳·邓恩

    本书追溯了从沙漠教父到中世纪早期,亦即4世纪到7世纪基督教修道主义的发展轨迹,考察了基督教修道主义的兴起及其在西方的发展演化。书中还详细研究了基督教修道主义在社团组织、修道会规、禁欲苦修、男女性别、地理区域等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
  • 创世六日

    作者:[古罗马]巴西尔

    本书收入了巴西尔的两部力著及其部分书信。巴西尔的《创世六日》是传世名著,包含了他就《创世记》第一章宇宙起源所发表的九篇讲道。巴西尔以字义解经为主,间或采用寓意解释,对创世故事的各个不同部分加以注释,揭示出整个创世都是造物主上帝的作为,万物都在上帝之爱的引领下走向各自的目标。此书很像一本可供读者沉思上帝对宇宙计划的灵修著作,而布道文的文体,使得书中的文字显得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巴西尔澎湃的激情。 其中所收录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论圣灵》,此作品引用大量的经文论证圣灵具有完全的神性,其与圣父、圣子是同一位上帝。并阐明三者在权柄、职分和恩赐上是合一的,而且三者彼此同质,彼此共契。这部作品属于基督教神学关于圣灵论的开创之作,在当时反对阿里乌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阅读此作品,可以使我们对三一上帝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坚定我们对三一位格的认信,抵挡新时代里的阿里乌主义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