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基督教

  • 论原罪与恩典

    作者:[古罗马]奥古斯丁

    本书主要收录了奥古斯丁反对佩拉纠派的书信,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原罪论」和「预定论」,并涉及「自由」等重要范畴。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奥古斯丁与佩拉纠派的论证影响既深且远,在后世,已本性与恩典以及理性与其实为题的问题一再重新被提起,引发争论。宗教改革时期,路德和伊拉斯谟的论站比较著名,双方都引用奥古斯丁,但是观点却大相径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正统主义者巴特和自由主义神学家布伦纳亦爆发了关于启示与理性,恩典与本性关系的论战。只要既坚持有一个全能全善的上帝,又坚持伦理行为出自人本身的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便是一个永远令人着迷,充满张力的问题。
  • 护教篇

    作者:[古罗马]德尔图良

    《护教篇》共收有德尔图良的五篇护教著作:“护教篇”、“论偶像崇拜”、“论戏剧”、“论花环”和“致斯卡普拉”。这五篇可以基本代表德尔图良在护教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护教篇”是早期基督教文献中的伟大经典著作之一。
  • When Skeptics Ask - When Skeptics Ask

    作者:贾斯乐,Norman L.Geisier

    類別: 神學類/護教學 適合對象: 給進深者 為有心鑽研護教的讀者所預備。全書從不同觀點的學說立論著手,涉及的問題包括神是否存在、聖經難題、死後問題、各種神觀….‥共十一項,思考層次分明,並有豐富資料及參考書目,可作再進深之研究。 目录: 萧序 苏序 第一章 有问应答 第二章 有关神的问题 第三章 其他的神观 第四章 有关恶的问题 第五章 有关神迹的问题 第六章 有关耶稣基督的问题 第七章 有关圣经的问题 第八章 有关圣经难题的问题 第九章 有关考古学的问题 第十章 有关科学和进化论的问题 第十一章 有关死后的问题 第十二章 有关真理的问题 第十三章 道德的问题
  •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

    作者:(德)朋霍费尔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介绍了:这个意义上的死就是所拥有的生命不再是恩赐,而是命令,没有谁能够避开这一命令,哪 怕他通过自我选择的死亡也避不开它,因为死本身便是处在生命命令之下的。死就是必须生。它刺激着我们的自然思维,死并非解决、得救、终级的逃遁方式,遁入死亡害说是遁入最可怕的生的苦役。作为命令的生命之不可避免性——这便是对死的认识。
  • 神秘神学

    作者:(托名)狄奥尼修斯

  • 神学讲演录

    作者:[古罗马]纳西盎的格列高利

    《神学讲演录》收录了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最著名的演讲,均为传世之作。第一篇讨论研究神学研究的态度;第二篇讨论上帝观;第三与第四篇讨论圣子与圣父的关系;第五篇讨论圣灵的位格。本书还收录了其他八篇演讲和两封书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神学思想的一致性。这些演讲录既有娓娓道来的说理,又有汹涌澎湃的激情,展示了内在的灵性经验。
  • 谁需要神学?

    作者:[美] 史丹尼•格兰兹(Stanley

    《谁需要神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厘清了何谓神学,解答了为何“人人都是神学家”。谁需要神学?《谁需要神学?》由史丹尼·格兰兹、罗杰·奥逊所著,《谁需要神学?》的两位作者曾在大学教授神学十多年,渴望见到对神学健康、稳妥的兴趣和思考的复兴。
  • 约翰福音注释(上下卷)

    作者:钟志邦

    《约翰福音注释》是“天道圣经注释”系列之一。共上下两卷,计772页。约翰福音的研究既广且深,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所涉及资料之繁多,就是对一般涉猎新约研究的人士来说,也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眼花缭乱。中文参考资料的缺乏也是众所周知。因此,本注释以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主,但在释经和信息等方面,作者则尽量保持原创,以适切华人文化。
  • 孔子与保罗

    作者:【美】杨克勤

    《孔子与保罗:天道与圣言的相遇》主要内容简介: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体炸弹”盛行的时代,这些人如此绝望,以至于通过牺牲自己以夺走他人的生命来追求“荣誉”。但是如果“罪恶的轴心”采取恐怖的策略,那么“我们这些文明国家”就要采用武力并威胁先发制人,且坚信自己是正义一方而别人是魔鬼。如果在“他们”和“我们”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的话,那么这相似之处便是两者都诉诸神的赐福,而且都准备以恶来反对对方——因此两败俱伤,使别人,也使自己失去人性。似乎更多的人寻求用武力解决冲突,用惧怕化解彼此间的怀疑及仇恨。
  • 宗教精神

    作者:梅列日科夫斯基

  • 理性的规避

    作者:薛华 Francis Schaeffer

    薛华自序 《理性的规避》所讨论的就是现代人的思想。也许有人会怀疑把现代西方思想的书翻成中文印行的价值。然而,就实质而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认识。 第一、西方思想已逐渐被东方思想所占据。泛神论的思想自来在东方思想里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今天在西方已经有了翻版。西方思潮一直留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是一般世俗的或神学的,但是一旦了解东方思想的精神后,我发现当今呈现在西方的思潮就是许多年前在东方盛行的精神了。这原因部分是由于西方已被东方影响的事实。但是,另一原因乃是由于西方撇齐了基督教思想而面临混乱的现象所致。它很自然地会导入泛神论的思想,冀望泛神论的思想能供给思想的一致性。当然了,在西方与东方都一样,泛神论若能供给思想的一致乃是由于它牺牲了其他任何特殊的意义。 第二、很重要的事实是东方也渐成西方了。当代西方思想家的作品很有力地影响了东方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思想。因此,这现象就好象两道相互往来的快车道。东方先影响西方,接着西方又把它换成当代思想形式再送还东方。 据此,我发现我的许多演讲稿,录音带及著作等对东方的青年都有很大的帮助,就象我的作品帮助许多西方青年一样。因而我希望这部中文版《理性的规避》更能增加那相互帮助之效。
  • 草鞋十字架

    作者:黄蕉风

    宗教社会学论著《草鞋十字架——墨家基督徒的神思冥想》。本书从儒学第四期、中国墨学发展史、汉语神学等多个角度,系统介绍了“耶墨衡论”“耶墨对话”等具备开拓性的汉语神学课题,并第一次提出了“墨家基督徒”的概念。
  • 神学的灵泉

    作者:(英)洛思 (Andrew Louth)

    这本书的目的是勾画出教父时代神秘学发展的轮廓,所涉及的时代一直延续到公元五世纪晚期亚略巴古提的狄奥尼修斯。正像神学的其他领域一样,这段时期也是神秘神学的形成期。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形成——神秘神学相对来说较少会被这样误解,但在教父们试图理解灵魂与上帝之关系所作的开创性努力中,确实呈现出一个让后来的神学家都会引为前提的思想的基本模式。因此对教父神秘神学的研究既有其自身内在的旨趣,同时对所有基督教神秘主义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本书还将主要考察和阐释不同哲学家、神学家及以相关隐修者的思想意旨。 本书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是基督教神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深感神秘神学思想对于整个基督教神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说,教义不过是对信仰者这种神秘思想体验和经历的一种表达和固定。 “神秘主义”哲学是指那些建立在某种体验之上的思想和学说。此词信体验者所处的文化、有过的经历而得到不同的指标和解释,比如“梵”,“佛性”、“基督”、“上帝”、“酒神”、“缪斯”、“自然”、“道”、“天”、“元气”、“太极”等等。这种不寻常的体验往往给体验者以极大的激发、启示、信心和灵感,由此而创造出精神上的新东西,成为艺术的、哲学的、社会的,及至科学的新起点。释迦牟尼、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普罗提洛、基督、奥古斯丁、艾克哈特、老子、庄子、孟子、李白等等创造出各种精神业绩,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们的兴趣。他们从哲学、宗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角度来研究它,这种研究也得到全世界学术界的重视。
  • 信仰与理性

    作者:王晓朝 编

    《信仰与理性:早期基督教教父思想家评传》选择查士丁、奥利金、德尔图良、奥古斯丁等最具有代表性的16位教父思想家进行个案考察,以推动中国学术界的教父学研究。《信仰与理性:早期基督教教父思想家评传》不仅可供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参考,而且真补了我国学术界研究基本督教历史和思想史的空白。基督教正统教会把早期和中古时期基督教的权威思想家称为教父。使徒时代以后的教你可以分为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两大系列。以教父著作为研究对象的教父学在西方是神学研究对象的教父学的西方是神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而中国学术界则将教父思想纳入西方哲学史中加以研究。
  • 基督教新约伦理学

    作者:[美]海斯

    海斯的《基督教新约伦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广受称誉的新约伦理探讨,他不仅描述个别书卷的伦理教导,更提出整合任务,那就是梳理出贯穿新约正典的焦点(群体、十架、新造)和诠释任务,将新约伦理转化为基督徒伦理及实践任务,将新约伦理的憧憬实践在当下的社会生活里。全书4部分、18章,62万字。 这本书的推出,成为北美神学界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主流学术界(特别是圣经研究)都是为学术而学术,信仰与生活难以在研究议程上出现,而圣经研究的钻牛角尖在课堂中对信仰就破坏更大;这种情形,在顶尖大学的神学院泛滥成灾。另一方面,福音派的绝大部分学者,采取“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态度,懒得与学术界的主流圣经学者展开对话。海斯的学术生涯一直在一流大学神学院中,他对新约圣经的研究,参考了主流学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他的立论,经得起最严格的西方圣经研究学界的挑战(所以本书每一章的注解都很长)。海斯这本书,既展示了最严谨的学术,又坚持了对圣经中耶稣最认真的信仰,累积了他毕生的学与思。再也找不到另一本同样精彩的新约伦理学著作了!
  • 奥古斯丁选集

    作者:奥古斯丁

  • 保罗政治神学

    作者:(德) 陶伯斯

    陶伯斯在西方政治哲学界名气不小,但他一生仅写过一本小书,即1947年他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欧洲终末论》。这本24岁的年轻人完成的论文(仅62页)当然不会给陶伯斯带来什么学界声誉,直到他去世过后,人们才意识到这本书的确有点名堂。 《保罗政治神学》并非是陶伯斯写的一本书,而是他临逝前几个星期在海德堡的福音学会研究坊的四次学术报告(1987年2月23-27日)。本书在学术报告的基础上,增添了“陶伯斯谈施米特”和“陶伯斯与施米特书信往来”两个附录。 《保罗政治神学》这个书名让人以为陶伯斯是在全面阐释保罗书信,其实,这个讲题阐释的仅仅是一个与施米特的“政治神学”概念相关的问题:“终末”或“弥赛亚”观念与政治神学的关系。
  • 上帝、洛克与平等

    作者:[美]沃尔德伦

    本书作者沃尔德伦尤其强调的是,洛克政治理论的似乎早已被抛弃的神学前提,还应该、也必须继续在西洋人今日的政治理论当中存活下去。这种研究方法、这种眼光,确实非常了得。因为即便是今日西洋人的思想史研究,似乎也并不大关注历史思想与今日境况之间的关系,而当代的政治理论研究,似乎又主要只是借助历史思想来阐释当代思想家自己的观念。他们都未能把历史人物的思想——即便像洛克这样的一直活在“我们”心中的历史人物的思想——活生生地与“我们”联系在一起。 在这部简洁迷人的著作中,世界顶尖法律和政治哲学家之一沃尔德伦在17世纪英国政治哲人洛克的陪伴下重新解读了关于平等的这个大问题,以及洛克在宽容、奴隶制、财产权、土著权利、济贫法、选举权的赋予和两性关系等问题上的看法。本书既讨论了关于洛克的种种互相对立的解释,也讨论了当代人论述平等的理路,颇富思想刺激性。本书对洛克学者、对研究平等之基础的人、对研究政治和宗教之间关系的人不可或缺,也会让哲学家、政治理论家、法律人和神学家兴味盎然。本书有非凡的可读性,并颇富思想刺激性。
  •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的社会生活神学

    作者:[芬]罗明嘉 著

    本书是对奥古斯丁在其巨著《上帝之城》中的神学思想做的第一次现代系统分析。罗明嘉表明,晚年奥古斯丁的思想以“社会生活”概念为主要特征:上帝的创造和救赎行动,最高目的是要造就一个由虔诚地爱上帝的理性存在者组成的社会。另一方面,人类生活最不幸的悲剧就在于堕落到一种强权社会,建立在统治欲之上;因其骄傲,人类企图统治同类,如上帝统治其被造物。奥古斯丁对政治权力现象的现实主义的和动态的分析,其中包含了民主思想的萌芽,并且明显有别于古典哲学的社会理论。根据《上帝之城》,不能将奥古斯丁视为等级制静态社会概念的支持者,尽管多少世纪以来他的思想一直被如此误读。
  • The Screwtape Letters

    作者:C. S. Lewis

    In this humorous and perceptive exchange between two devils, C. S. Lewis delves into moral questions about good vs. evil, temptation, repentance, and grace. Through this wonderful tale, the reader emerges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s to live a faithfu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