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先秦
-
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
本书是国际关系学界第一本有关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原始文献集,编者希望读者从阅读先秦人士的论述中得到启发,从而深化自己对现代国际政治的理解。本书的结构分为导读、原文、译文、思考题和警句五部分。书中搜集了先秦典籍(《尚书》、《管子》、《论语》、《左传》、《战国策》等)中有关国家问政治思想的重要论述,并按一定的原则加以编排。每段文献均配有导读和白话译文。导读是编者运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对该段文献的解读。在每段文献之后,编者还列出了一些思考题,以供读者深入思考。本书可作为国际关系学、政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的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
约公元前21世纪初,中原出现的夏王朝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继之而起的是商王朝,夏商承替延续千年之久。中国古代文明由早期形成阶段至夏商时期趋于成熟并走向繁盛,创造出独具特征的绚丽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其后数千年间中国社会的基本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近、现代考古学提供的丰富材料,极大地拓展了认识夏、商文明的视野。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考古学研究,成为重建夏、商信史的主要途径。杨锡璋等编著的《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系统介绍了20世纪夏商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及其为探索夏、商历史,重现夏、商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重点介绍了1928年以来的殷墟发掘与研究,二里冈商文化与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及夏文化的探索,偃师商城、安阳洹北商城以及商代其他城址、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夏商时期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书中以“偃师商城之始建为夏、商王朝交替界标”说为基点,论证了夏、商文化关系和难解的夏、商文化界定问题;进而追溯了二里头文化之前的早期夏文化和先夏文化;还讨论了夏、商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作为系统论述夏商时期考古学的著作,《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阐述了关于夏商考古研究的任务、特点与方法以及相关的思考,展望了夏商考古学发展的前景。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精)》适合研究历史、考古、文博和美术史的专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内容简介:如果说,整部西方文明史是用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写成的,那么,中国文明的整部历史就是用二十二个“干支密码”写成的。因为,陆星原编著的《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将证明,除了殷墟甲骨文的主题是用王亥、大乙、武丁、妣辛等无数殷商先祖先妣的干支名字组成的,中国古史中的其他关键词汇原来也都是用干支术语组成的。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以战国《楚帛书》和《尔雅·释天》记载的“隐性干支”术语为基本依据,初步考释出了一批以“隐性干支”命名的中国商代暨先商时代之神名、人名、地名和国族名,并指出所有这些干支术语和汉字创意的总源头,都来自四千八百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中国天文学知识和占星历法制度。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利用“干支密码”对古文献的辨伪能力以及对甲骨文、陶文等出土文字的释读能力,初步考证复原出中国广义先商时代的五个信史王朝之列王世系,以及十五座龙山城址或前龙山城址的原名和完整地方史,同时,还原了炎帝(夏至星神)、黄帝(冬至星神)等星座神祇乃“神话人物”而非“信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
先秦秦汉史史料学
《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不仅介绍古书和古文字资料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情况,同时还介绍这些古书和古文字资料的年代或大致时代情况。《先秦秦汉史史料学》重视并特别介绍了战国秦汉时期特别是诸子中有关传说时代的资料,《先秦秦汉史史料学》对古文字资料和古文献资料并重,同时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考古资料也作了一些介绍。 -
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究
姓氏制度是属于文化史的范畴,姓氏制度如何往往牵涉或影-向到当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面貌或形态。诸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血缘组织等方面的因革、变化,以及民族融合、婚姻习俗、社会思想等,无不与之有密切联系。因之,历代学者很早就对姓氏制度给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他们的著作,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莫如成书于战国晚期的《世本》之《氏姓篇》,继之则有东汉时期班固所撰《白虎通·姓名篇》,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也有专论。 -
先秦七子思想研究
作者以史学家特有的视角,对先秦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七位思想家分别作专题探讨,揭示各自的宇宙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儒家、墨家、到家、法家的主要特征。 -
黄土与青铜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介绍了从远古至秦统一的中国物质文明发展史,在梳理数十年来考古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定居与青铜工艺这两项具有标志性的文明特征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绘,对冶铁、铸币、建筑、漆器、丝织等方面的发展演进也有涉及。不仅能帮助一般读者了解先秦时期物质文明发展的概况,也能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参考。 -
鲁国史
本书论述了鲁国的成立及其政治、外交、经济、赋税制度的变革和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文化、教育等。 -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之外,兼及纵横家、兵家、农家、数术、方技、小说家、杂家。第二,着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关系。第三,不仅分析各学派重要著作的内容,并论辨其真伪。本书在评论各个学派的著作中,颇多独到的见解。例如作者反对胡适的《诸子不出王官论》。又如近人都认为现在的《尉缭子》和《六韬》是伪书,作者却认为“此书义精文古,决非后人所能伪为”。现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士了两书的残简,足证作者论断的准确。 -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
罗振玉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是与王国维并提的重要学者。他对殷墟甲骨文字的整理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是甲骨学的奠基者。对《熹平石经》的整理,为考订甲部提供了重要资料。对金石刻辞倾意搜求,广为传布,以及对敦煌石室佚书和西陲石刻的搜集整理,对内阁大库档案之保存和整理,均为考史增添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正如郭沫若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说:“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实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文化史上所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件。”又称许罗氏搜集金石器物、整理古籍佚书的“内容之丰富、甄别之谨严、成绩之浩瀚、方法之崭新”,并总结说:“大抵在目前欲论中国古学,欲清算中国的古代社会,我们是不能不以罗、王(国维)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了。”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为罗著首次结集标点出版,系由其嫡孙罗继祖教授从其著述中选编而成,内容包括甲骨、金石、汉简、石经、字书、校勘、辑佚、目录、补史等诸多方面,另附传记、行述等数种,可谓其“一生论学之语,考证之文,多在其中”。全书分十二集,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诸专家承担整理标点工作,从开始整理至出版,前后历时近三十年。 -
兴与象
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ISBN:9787532562985,作者:(美)夏含夷 著 -
秦史
作者为近人王蘧常(1900年 - 1989年),始作于1926年,经历50年,由家人协助从诸书中收集有关秦代的史料。据作者自序,此书己重撰3次,初稿于战祸中被毁或遗失,二稿为红卫兵所撕毁,三稿则因作者年事己高,且妻子病逝,己无心力撰写完毕。死后由其子及学生整理完成。 本书共有6纪4表8考35列传共53卷,外加上1篇自序,其中纪传及1表己完成,而3表5考阙,2考未完,1考残缺,1自序佚。本书所引用的史料相当多,引用了很多后人的注解考证。 本史据凡例所述: 一、《秦史》自古无作者,窃不自揆,谬欲补正史之缺,故一循班氏断代史体制。其取史策,亦大有增删改作焉。 二、此书承父命而作。父治刑名学,曾著商、韩新传。援班书列其父彪作例,亦采直、韩两传入书中而补论焉。 三、意在无征不信,所取故籍,皆注出处。凡所引为原文者,出书与篇名;有更改者,则曰据某书某篇。 四、凡所更改原文,或正其讹讹,或易以今义今字,或便于行文。其正讹伪,多取前人说,如《史记志疑》、《读书杂志》等,为简括计,不复出书名。 五、前史多歧或误,于斯取去,不能无说。加注于下,前人无之,然《班志》《艺文》,已见滥觞。 六、凡立传,具一技之长有利于人民者,亦著之。 七、凡涉神怪或诬罔者,皆所不取。 八、凡属前史五行者类所不取,惟涉天异、地美者,则散入世纪与本纪中。 九、革命者非秦之所得而臣,故系之列传末。 -
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
春秋末期,吴越古国如横空出世,它们崛起于蛮荒之地,与诸侯争战不已。《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依据古典文献和今人的研究,以通俗笔法叙述吴越代兴、争霸中原的历史。这是一部英雄、谋士、美女、奸佞共同演绎的惊险传奇,这里有冷血的争战,这里有荒诞的人生…… -
春秋史料集
此为童书业先生从二十余部先秦古籍中,摘录经他考证认为可靠的春秋史料的集合。凡可用史料均分类采录,有必要时略加注释。是对春秋史研究具有资料整理、工具书性质的学术著作。 -
中国历史·先秦卷
《中国历史》(先秦卷)资料翔实,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流畅。 《中国历史》(先秦卷)可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
楚史
《楚史》内容简介: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一部楚国的兴衰史,让人看得心情跌宕、目眩神离。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第一冊 -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是史学界第一部对商周家族作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 商周时代的家族组织作为当时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政治、经济与军事制度等,皆可从家族组织形态及制度角度找到其形成之缘由与背景。对商周家族作全面、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商周社会形态演变的原因与规律,而且可以明确中国家族社会的历史渊源。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将“家族形态”的内涵规定为家族内部的亲属组织结构、居住形式,家族成员的等级结构,家族内部的政治形态与经济形态,家族的社会活动形式及其功能。全书分为商晚期、西周、春秋三个阶段,对上述家族形态的内涵分阶级、阶层做了断代研究,对家族形态的演化规律与发展趋势作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本著作还进一步论述了商周家族对社会形态与国家结构形式及政体的影响,说明了家族形态的变化对以上诸方面发展、变化所起的内在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除对先秦文献作详细考证外,还充分利用了甲骨文、金文及侯马盟书等古文字资料,并在商、西周部分大量利用了有关的田野考古发掘资料。在对家族内部亲属组织结构的分类与亲属关系的分析上注意借鉴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 张政烺先生评价此书“借鉴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所以理论严紧,论断高明,运用资料也丰富。由于古文献基础好,阅读使用不发生障碍。古文字学修养好,充分利用当时的文字记录,如甲骨文、金文、侯马盟书等第一手资料,恰如其分,创获甚多。此外,这本书还运用了较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说明宗族问题,对于考古学界解决问题也有所帮助。行文严谨,学风正派,这都是很可取的。这本书所论问题,过去无人作深入系统研究,作者笔下处处胜过前人。当然不是说皆为定论,但搭好这个架子,日后讨论即有基础了。” 李学勤先生在书面鉴定意见中指出,本书“是对商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家族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书。家族在商周社会历史上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族形态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对商周社会的探讨抓住了关键的一个问题。这本书的贡献是很大的。……作者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广泛采用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方法,对材料作综合剖析,有不少前人未发的新见解……每一部分都是能独立成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近年来我国对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日益深入,朱凤瀚同志此书代表了这方面的新趋势,确系一部丰富而扎实的好书。” 宋镇豪先生在为本书所作书评《中国上古家族新探索》(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1期)中对本书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评析。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一书于1992年9月获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1993年10月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先秦史十讲
本书撷选了杨宽先生一生学术著述中的若干名篇或名作片断,全立位地展示了杨先生在先秦史研究领域的学术轨迹,书中既有其早年的成名之作,也有晚年对其所亲历的学术史的深刻反思,先秦史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国家政权机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土地制度、礼仪制度、思想文化等内容在此得到了深入剖析和讨论,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