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孤独
-
要么庸俗 要么孤独
“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 ” 这是一本当代华语戏剧名家谈艺录,由作者近年来的亲身采访与相关艺术家、知名演员提供的资料组成,主要记叙了当代较有影响力与最具潜力的20余位华人艺术家的不为人知的从艺生涯,以及他们心中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看法。 全书共分26个章节,汇集众多一手材料,配以大量独家图片,内容真实可信,情感真挚感人,全面展现了当代华人艺术名家的风采神韵,为读者了解明星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打开了另一扇窗。 书中所涉及人物均为知名人士,其中包括濮存昕、杨立新、袁泉、冯远征、陈建斌等热心公益的演员,具有广泛的业内好评度和社会影响力。作为华语艺术舞台的创造者、继承者、发扬者,这些典型人物的艺术人生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折射出华语艺术发展至今所经历的艰辛与坎坷、辉煌与成就。 -
人@群
小O,过着你我一样的生活,感受着当下生存的烦恼—— 身处人群,尝试着融入人群,却发现自我慢慢模糊; 逃离人群,一个人独处,却只能和孤独相遇…… 一直在个人和人群的边界找寻着, 爱和温暖,还有渐渐远去的自我,在哪里? 送给人群中、和我相遇的你。 -
穿越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类的普遍经验。是什么引发了孤独感?孤独的人是在渴望谁或者渴望什么?哪些人更容易遭受痛苦的孤独?孤独的人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孤独? 本书的作者们向读者展现了心理治疗、精神分析以及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加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来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阐明孤独感的诸多层面,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协助自己及他人找到属于个人的处理孤独感的方式。 文化的档次越高,对创造的需求也越高。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人,一般都是孤独的。无论他们的肉体是否离群索居,他们的灵魂也注定是孤独的。更何况,这样的人,每每不合群,性格孤僻,特立独行。孤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的风骨,而这种风骨,注定是要由人来体现的。 ——张鸣 人类的痛苦不在于孤独本身,而在于人们,至少临床上是这样,总幻想着摒弃孤独,宁愿伤精耗神地躁狂,也不愿或不能独处,养育孩子最大的功能也是为了自己老了之后不那么孤独。而这本书告诉你,孤独是怎样的一种内心本质,接受这种本质会有大的光芒和荣耀,最终坦然接受最终的孤独——死亡。 ——童俊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接纳孤独并能够享受孤独,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小孩是不能够孤独的,他们还不具备孤独的能力,孤独会使他们受到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而一个成熟的人,他会在孤独中整合他内心的力量,为更有效的交流做最充分的准备。 ——曾奇峰 书中对孤独感的讨论令人着迷,显然,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哈罗德•布卢姆 -
孤高之人 the climber 1
孤独的青年森文太郎在转学的第一天受到同班同学宫本的挑战而攀登校舍,只要踏错一步就有可能送命,但成功攀登的满足感让他首次感到“活着”,森文太郎攀登的热情开始加速涌现...... -
与孤独为伍
《与孤独为伍(英汉双语)》内容简介:纵观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与孤独为伍(英汉双语)》带您领略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弗里德里希·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具创见的思想家之一。他用格言表达颠覆性的思想,涉及艺术、傲慢、烦闷、激情、科学、虚荣等多个题目。他摈弃传统的道德观,高扬个人的“权力意志”。 -
失眠书
这本书送给所有正在经历青春和已逝去青春的人们。 每个夜晚都让你感叹凝视,每段回忆都让你浮想联翩。 它略去了所有的轰轰烈烈,却让你感受到成长的蜕变。 不是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有潮起潮落,跌宕起伏,失眠书——让寂寥的内心重走青春路。 青春就是生活,是年少轻狂岁月一路走来的痕迹,没有煽情、没有假装,更不需要惊天动地,而是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步调。多愁善感、无病呻吟,旅行、读书、亲情、友情为伴,五味杂陈,这才是青春的味道。 你现在的迷茫来源于没有过好的青春, 我们是怎样变成了现在的我们? 我们是怎样丢失了过去的自己? 我们是怎样变得驯服并且无聊?” 魏小河帮你找到答案,深夜里,不怕失眠的夜,青春重来一次,过个够。 -
孤独
哲学家周国平、心理学家张海音作序推荐 一部深入剖析贝多芬、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天才隐秘心理的惊世杰作 一部大胆矫正弗洛伊德、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精神分析传统的罕见巨著 一曲关于孤独的不朽赞歌,一部让心灵得以餍足的辉煌交响乐 心理分析、迷人哲思、诗性光 辉完美融合的永恒经典 ----------------------------------------------------------------------------------------------- 大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叔本华说,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无法忍受独处;精神病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说,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体验到那种忘形的一体感。 在《孤独:回归自我》这部洋溢着迷人哲思和诗性光辉的罕见著作中,安东尼·斯托尔对弗洛伊德、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矫正了其过于注重亲密关系的弊病,并以无比的深情和悲悯剖析了牛顿、贝多芬、维特斯根坦、卡夫卡等天才的心理作为佐证: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最深刻、最治愈的心理体验都发生于内部。因此,独处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它不但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引导他们完成内在的整合和精神的升华。 诚如周国平在本书的推荐序中所说,我们并非只是为爱而生,亲密关系也不是我们获得价值和幸福的唯一要素,如果没有过在孤独中与存在合一的感受,精神世界未免狭隘。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里,放弃享受美好的孤独。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开森心理(kaisenxinli),不定期推出有思想的心理微课、有价值的心理图书和有温度的心理文字。 -------------------------------------------------------------------------------------------- -
过去的痛
★著作等身的女作家、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梅•萨藤至诚之作,坦然讲述人生中的艰难时期,探讨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独居,正在成为很多人的主动选择。到2013年,我国独居人口比例已达14.6%,梅•萨藤的日记为向往独居生活的人展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范式:她一面读书写作、接受采访、出席讲座,一面照顾猫狗、接待好友、钻研园艺。数十年来,她的日记都是独居者的必读之书。 ★梅•萨藤说:“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有两种人对我的作品极感兴趣——首先是生活孤独的人……而第二种,是还没有对生活做出承诺的年轻人,既在工作也在爱情方面。” ★梅•萨藤与同性伴侣朱迪相知数十年,却因对方患上奥兹海默症而痛失所爱。她在日记中回顾自己身为女性、身为作家、身为少数群体的人生,以及走出情感伤痛的历程。“一个人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承认自己的需要,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关于本书】 梅•萨藤作为一位声誉卓著的作家,在诗歌、小说及非虚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日记构成了她写作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本书收录了梅•萨藤的两本日记《过去的痛》(Recovering)与《梦里晴空》(After the Stroke),她在书中坦诚地记载了人生中的两段艰难时期:66岁,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此时她不仅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但 “打击唤醒了隐藏的力量”,她凭借坚韧的勇气继续阅读和写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最终以卓然之姿走出了困境。73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 【精彩书摘】 ★梅•萨藤追问孤独的意义: 相对于孤单,我一直非常得意于孤独——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 如果一个人确实选择了孤独,那一定有某种目的,而非仅仅是为了寻找自我;探索“个性”是这些日子的一个时髦概念,但至少有时显得像是纯粹的自我放任。一个人如何发现自己的个性?我的答案是通过工作和爱,两者都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都需要克制、自律以及一种无私,并且都是毕生的考验。 ★梅•萨藤反思“忠诚’的含义: 如果一段二十年的婚姻中除了分担责任外已所剩无几,如果没有共同的内心生活,爱也很少有,如果双方都积聚了怨愤,如果没有给予和索取,那么这伴侣中的一方去婚姻外面寻找安慰和作为支撑的爱,你能说是行为不忠吗?我们到底忠于什么?我们必须对什么忠诚? 忠实于自我要比看上去更难。我看到周围有一半的人在这方面已经失败了。他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妥协,或是因为缺少勇气,或是出于责任感,为了保护他们已经不再爱了的什么人。 ★梅•萨藤如此描述追寻自我的旅程: 温柔是心灵的优雅,正如风格是思想的优雅。 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宽恕之姿走出与自己的斗争,那么透出的光芒可能炫人眼目。 穿越痛苦的惟一途径是经历它,吸收它,探索它,确切地理解它是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 没有相同的爱,也没有相同的死亡,相同的损失:这些路我们是要独自走的。 【媒体推荐】 “梅•萨藤独居于缅因州的约克,她的著作极为丰富……她不仅拥有令人着迷的深刻专注力,而且具备一种热情洋溢的天性。”《巴黎评论》 “梅•萨藤作品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她自我揭露时的坦率与勇敢,以及她在披露内心世界时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卫报》 “在日记中,梅•萨藤不可忽视的技艺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她以这种形式取得了独特的文学成就。”《星期天时报》 -
孤独和寂寞
《孤独和寂寞》作者多年来一直观察、注意和分析生命场中最基本的事实。心理动机不是为了名利双收,而是为了粉碎、驱散日常生活的单调、无聊和千篇一律,找个新刺激。他以孤独和寂寞为题,将自己的感想融入到哲学式思考中,并针对生活现象,用独特的语言来寻找理解方式。 -
蛀空
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讲述一些人的情感世界,描写了人类疏离、空虚、苦闷的生存状态。她们企图用爱情唤起生活下去的欲望,可是爱情也成了一个个的幻影。比如《人和猫一样寂寞》中的人都是寂寞的,清秋一边回忆“恶魔”的爱情游戏,一边陷入“寂寞梧桐”心理研究圈套;梧桐寂寞地研究他的小白鼠和人类心理;乌然循环往复地跟路人交换秘密。比如《月白》中,母亲在情人离去后利用他的儿子月白想要得到财产的心理的疯狂报复,最终由大女儿扶疏了结了这一切,成全了月白与妹妹扶桑…… -
孤单的人总会相逢
这是一本与旅行有关的书,这也是一本和旅行扯不上边的书。没有风景,没有美食,没有攻略,没有照片。作者真正想要讲述的,是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从而引发我对这个世界的思索。在这场旅行中,作者和33个城市的33种人生,有穷人、富人、受过教育的、未受过教育的、推陈出新的、循规蹈矩的、大城市的、小村庄的……背景各不相同,却都活在当下,拥有丰满的个性。他们所带来的,是对于这个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的全新看法。这场旅行的成果,是一份令人愉悦、真诚又风趣的记录,它组成了一代人的肖像。 -
必要的丧失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离开别人,别人也离开我们,我们放弃了许多我们所爱的人、事、物。失去是我们为生活所付出的代价,它也是我们成长与收获的主要源泉。在我们由出生到死亡的人生过程中,我们同时在放弃的痛苦中前行。 我们必须应付必要的丧失。 我们应了解这些丧失是如何联系到我们的收获。 -
鲸
漫长的故事始于贫瘠的山村坪岱,一个丑陋老妇一生艰辛,积攒了巨额钱财却分文未花,带着对孤独和世界的深深怨恨死去了。她留下可怕的诅咒,只为了报复这个世界…… 美丽少女金福逃到海边,大海中壮观的蓝鲸,给了她战胜死亡的巨大生命力和永恒生命形象的最原始感动。她为庞大的事物和梦幻般的电影着迷,希望借助大的事物战胜渺小、死亡和恐惧。风韵无限的金福充满诱惑和欲望,又拥有出色的商业直觉和经营头脑。电影成了她逃离痛苦、进入激情世界的向导。她终于建成了酷似鲸的宏伟剧场,也达成了她的终极目标,就是变成男人,从而超越女人。 正如夜幕悄悄降临,诅咒时刻也在慢慢逼近。大鱼已落入山中,末日将近。丑陋老妇借助巫师之口发出可怕鬼语,成为将数百人推入火坑的复仇火神!悲剧降临在金福的女儿春姬身上……盲目的热情和欲望,愚蠢的魅惑和无知,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和误会,残忍的杀戮和流浪,奇异的变身和矛盾,极度曲折的荣辱和兴衰,就在大银幕被火烧毁的瞬间,伴随着充满无法解释的复杂和讽刺的她或他的庞大人生,烟消云散…… 《鲸》秉持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人性欲望和源于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波澜起伏、风格独特的社会画卷,被誉为韩国的《百年孤独》。 -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精装)
◆ 世界这么大,你我这么小。我们该如何自处与相处? ◆ 奶茶刘若英,花一年的时间探讨、反思自处与相处的道理。 ◆ 她是你、是我,是每一个曾在各种相处关系中,失去过自我、忘记独处美好的我们。 ◆ 内容介绍: 《我敢 在你怀里孤独》是刘若英的最新文字作品,收录刘若英长文自白、与八位朋友对白,以及53张精选摄影图片,探讨自处与相处的关系。 刘若英长文自白:我还想要继续,这样矛盾的人生! 与八位朋友对白:卢广仲 五月天玛莎 陈绮贞 林奕华 宋冬野 王浩威 五月天石头 詹仁雄 “现在回想起来,在生产前,安排写作这本关于“自处”与“相处”题目的书,对我来说,也许就像切格瓦拉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般,在进入人生另一阶段前,透过与朋友的对谈,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试着寻找未来可能会走的路。”——刘若英 ※朋友眼中的她──天生就擅于独处 她知道去哪里买一人份的香槟,因为她深信,“一个人生活不代表不能取悦自己”。 她知道失恋时要如何疗伤,“买一块电毯、点一盏夜灯”,度过一个人的寒冷冬夜。 她一个人吃饭、逛展、看电影、唱KTV……“这些事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话里没有半点逞强。 ※你不知道的她──在各种状态下自处 深信独处里自由的美好滋味无可取代。 独处的基因,源自于两岁开始拥有自己的房间,与祖父母共居。 随时保持说走就走的状态,“能选择是最重要的!不管怎样,我保有人生的最终选择权”。 ※角色转变的她──在自处与相处的矛盾中找答案 她说,其实三个人要比两个人,两个人要比一个人更勇敢。 为什么幸福人妻不能感叹秋天的萧瑟?夫妻一定得什么事都黏在一起,同进同出? ──———关于自处──——— 不管你是享受独处,还是被迫独处,都不能失去拥抱独处的能力! 因为,生命本身的自言自语极其重要,毕竟,由他人拼凑起来的不会是同一个你,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状态 孤独感与生俱来,自生自灭,非他人所致。这不意味着痛苦,是一种跟自己相处的状态。 ▲唯有孤独可以带来精彩与伟大 叔本华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独处不该是一种哲学,它就是一种生活样态 我不会告诉你“生命是孤独地存在”这种哲理的说法。它意味着自由,“不需从众,可以自我。” ──———关于相处──——— 保留、或不保留地付出;在此时停留、或出走。选择权都操之在我。即便我现在决定为了你,学着适应相处,那也是我的选择。相处不是独处的相反。相处是独处的一部分。 ▲在各种关系里失去一部分的自己 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 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相处则是尽可能地缩小,去适应别人空出来的位置。 ▲在一起时像粘土,分开时像磁铁 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的最高境界 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最高境界。 -
基督山伯爵
《博集典藏馆043•基督山伯爵(权威全译典藏版)(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简介:《基督山伯爵》(又称《基督山恩仇记》)主要讲述19世纪一位名叫埃德蒙•当泰斯的大副即将获得幸福却遭到无端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哥特式的故事情节、充满哲理的人性慨叹、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结局,吸引了无数读者,是大仲马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让—雅克•卢梭最后的作品《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西方优美散文之典范《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独家收录卢梭相关作品选段 卢梭在晚年重温往日时光,审视自己的一生,《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他对自己的辩白,与《忏悔录》和《对话录:卢梭评论让—雅克》并称“卢梭自传三部曲”。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 卢梭是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托尔斯泰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歌德 有一时期,我骄倨地想着,以为知识构成人性的尊贵,我蔑视愚昧无知的人群。卢梭却使我双目重光,这虚妄的优越性消失了;我已知道尊视人类。——康德 -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励志散文集,作者在异地求学行旅中有情有味的记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岛屿如诗般清新文艺的风情,以及一种充满寻根情怀的“清新文学”。 还能把回忆淋出斑斑锈迹的,是眼泪。 年少时,泪腺总是太脆弱,谁不见,谁离开,谁不告而别悄悄走掉,我们都要启动泪腺,让自己下场雨。 这样的雨,下的时间太短,过了十五岁,又过了十七岁,什么时候不下了,自己都不知道。 长大后的我们,表面晴天很多,内心雨季遍布,人人都很棒,盛得下,藏得住,不决堤,不泛滥。 圆融处事,习以为常。 雨下多了,就会汇聚在一起,不管是大江大河,还是微潭浅溪,水再清澈,若是无鱼,也跟没了心似的,与死无异。 我们不能失去感动,不能丢了那些鱼。 纷繁尘世,是不易勘探的宇宙黑洞,不如选择另外一种方式度量光阴和人情。 以此书为例,离开你熟悉的生活,逃出你痛苦的禁地。 用新的开始去结束过往的倦怠、期望和失败。 在年轻的途中,以内心的声音为灯,照亮自己和远方。 撇开背景,忘记身份,丢失过去。脚下是荆棘,头顶是王冠。 和一路风景谈一场无关结果的恋爱,别让遗憾成为体内持续发作的毒药。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别矫情,也别怂,独自上路。 媒体评论 旅行最美妙的事,便是未知。四年前,当我走出桃园机场,望着落雨的中国台北,和四年后初来乍到的小潘一样,无法预知迎接我们的,会是怎样的人和事。所幸,宝岛赐予我的美好,一如他笔下所记录的,如此这般丰盛:夜市的琳琅,榕树的茂密,逛不完的书店,弥漫在每个角落的人文气氛,平溪的天灯,鹅銮鼻的灯塔,或是雨后高雄热腾腾的姜母鸭……这些美好的无知成了后来的已知,成了我每次想起都觉得温暖的往事,成了他笔下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无心法师》编剧 方羌羌 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贵的文字依旧温柔、细腻,让人有陪伴的感觉,很可贵。他是一位有光的写作者,每段文字、每个故事都在慰藉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就和他一起,来一场漂洋过海的青春之旅吧,在陌生的环境里,探索和感受更深、更美的存在。 ――畅销书《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作者 蓑依 走过的风景,都是过往的经历;路过的心情,都是之后的回忆。世界那么大,准备好了就要去看看,愿你能像作者潘云贵一样,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文字记录旅行。愿你有随时出发的勇气,愿你有闪闪发亮的梦想。 ――畅销书《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作者 这么远那么近 内容推荐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 你总是期待有生之年时时精彩,生命长途遍布花树。 于是所有的不辞辛劳、义无反顾,仿佛都有了意义。 但来时的航船已远逝于迷津,旧地重游,青春落幕,人也换了面目。 你我不忍苛责自己的单纯,所以无数的人总是一声唏嘘。 ************************************************** 我明白过往的遗憾已是东海逝波, 唯有舍弃不该有的执念,才能与这世界好好相处。 孤独是一枚陪你我成长的果实。 吞下它。天高云淡,波峰浪谷,雪虐风餐,似锦前程, 都需你我独自上路,不慌张,慢慢走,别回头。 -
身体的乡愁
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得主、《乡关何处》作者野夫:东林兄的这部《身体的乡愁》,是一部奇特的随笔集。 看似东拉西扯,却又自成章法。涉及知识甚广,探索 人类身体日渐麻木 的诸般感觉,引经据典且兼以个体回忆,文笔散淡而韵味十足。 这是中国文人少有的一路刀法,是一种很难 归类的文体实验。 本书作者林东林:我一路跋山涉水、开疆拓土, 笔 下 的文字自己流淌漫溢,流出我心里的堤坝和围墙,从世界的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从一条河流旁边到一座远山 旁边,带着那些地方的气味、情绪、植物、水土、人群和街巷,筑建起一个 用身体感受来的皇天后土和山河大地。 找不回来的,都是乡愁 。20 年市井,10 年城市,在乡野和繁华的穿越徘徊中,寻味我们丢掉的饥饿、疼痛、味觉、触觉、自由、行走、美学和灵性,找回一个素朴而干净的自我! 在《身体的乡愁》中,作者讲述了我们的八种“身体乡愁”。 本书带你回到乡野和市井,回到生活的本义,回到身体原来的细腻和温婉,寻找味 觉、体会饥饿、感悟疼痛、领会五官;回到慢、空和静的美学,体念孤独和归属,找回 灵性,拯救我们沦陷、污染了的身体场、生活场、美学场和精神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