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苏联

  • 保卫斯大林格勒

    作者:[英]安东尼·比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1942年7月17日—11月18日)和进攻战役(1942年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 苏军先后参加这次会战的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伏尔加河区舰队和斯大林格勒军级防空地域。 德军统帅部利用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东线军事力量。这就使德军能于1942年夏季在苏德战场南翼展开进攻,以进至高加索各石油区和顿河、库班河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等物产丰富地区。为进攻斯大林格勒,从“B”集团军群调来了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保卢斯上将)。截至7月17日前,该集团军共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坦克约500辆)。第4航空队的航空兵(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从其预备队中把第62、第63、第64集团军调到了斯大林格勒方向。7月12日,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戈尔多夫中将)。除上述3个集团军外,编入该方面军的还有原西南方面军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7月30日起,北高加索方面军的第51集团军也编入该方面军。其中第57集团军以及38、第28集团军(后以这两个集团军为基础组建了坦克第1、第4集团军)担任预备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520公里宽的地带内实施防御,阻止德军继续前进。方面军开始遂行这一任务时总共只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空军第8集团军有飞机454架。此外,远程航空兵150—200架轰炸机、防空航空兵第102师60架歼击机也在这里参战。德军人员比苏军多0.7倍,炮兵和坦克多0.3倍,飞机多1倍多。 方面军的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62、第64集团军在该处占领防御,制止德军强渡顿河并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无论是在防御战役准备期间,还是在实施过程中,军队都进行了大量党政工作。国防人民委员部1942年7月28日第227号命令提出的要求是开展党政工作的依据。命令所提要求的实质体现在“决不后退一步!”这一口号中。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团组织采取了一切措施。使每个军人都领会命令的要求。 斯大林格勒州的劳动者给了军队大力支援。在斯大林格勒各接近地构筑了4道防御匦郭,即外层围郭、中层围郭、内层围郭和市区围郭。这些围郭在会战开始前虽未构筑完毕,但对城市防御起了不小作用。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和州党委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巩固民兵,加强城市消防,并使全州劳动者做好坚持敌后斗争的准备。
  • 苏联政权史

    作者:[俄] 鲁·格·皮霍亚

    政权存在的机制通常必须以许多管理部门(各部委,部长会议及其下属各个部,苏共中央机关、秘书处和政治局)密切协作为前提。然而,一旦到了需要迅速作出决定,或者这些决定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进,那些似乎完美无缺的协商制度和事先进行专家鉴定的规范定就被取消了,由一些最高政治领导人(通常由党的领导人同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军队的头头)根据他们所认为的政治合理性(准确地讲,是根据某一时刻的政治合理性)匆促作出决定。许多领导人往往断然否定专家的意见,违背以前通过的决议。苏联政权组织所特有的权力高度集中和追求惟我独尊导致出现众所周知的管理问题:从下面来的“信息流”不可能被用于作出决策。   本书的任务是,研究哪些人在国家战后历史中作出了哪些决定,这些决定是怎样形成的,国家政权在其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中怎样行使权力,为什么被认为有效的、拥有巨大资源的体制停止了存在。
  • 苏联专家在中国

    作者:沈志华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给中国人民及其建设事业留下了众多困难和无限遗憾。
  • 燃烧的多瑙河

    作者:侯凤菁

    拉科西·马加什自称是斯大林“最好的学生”,他在匈牙利大搞全盘苏化和推行“拉科西主义”,民众怨声载道。 斯大林死后,苏联领导人将纳吉·伊姆雷推上总理宝座,“新阶段”改革20个月后又将他打翻在地。 匈牙利党内反对派迅速壮大,苏共“二十大”的春风劲吹,裴多菲俱乐部的活动如火如荼……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各界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这一行动很快演变成武装起义。 苏军不请自到,将坦克开上布达佩斯街头,激怒了匈牙利全国军民,他们自发抗击外来军事干涉的战斗不断升级。 纳吉再次登上政治舞台重新担任总理,苏联领导人支持他一系列的政治解决方案,并且答应从匈牙利撤军。 苏联出尔反尔,派重兵占领了匈牙利,将十月事件镇压下去。纳吉被判死刑。纳吉临刑前在绞刑架下呼喊:“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 苏共亡党十年祭

    作者:黄苇町

    《苏共亡党十年祭(修订版)》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执政资格所在这一重大主题。文中渗透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针砭时弊,“实话实说”,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因此,它不失为一篇帮助人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文章。
  • 斯大林的战争

    作者:【英】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这是对斯大林在其最重要的一段生涯中的军政领袖作用的易引发争议的重估。 “杰弗里•罗伯茨对作为战时独裁者和战后大元帅的斯大林作了有力的辩护,但也对斯大林及其追随者作了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最好的描述。” ——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文学评论》(Litera ry Review)(英国) “这本书对苏联独裁者作了惊人的辩护……它会引发热烈的争论,是任何对斯大林及其时代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这是对成为全世界领袖时的苏联独裁者的极为出色的修正论分析。” ——凯文•迈尔斯(Kevin Myers),《爱尔兰独立报》 (The Irish Independent) “这本突破性的著作详实地再现了斯大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去世时的领袖作用。杰弗里?罗伯茨利用来自俄国档案的新材料,挑战了通常对于斯大林的许多看法:他作为领导者的品质、他与自己将领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伟大的世界领袖的关系、他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在挑起冷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军事画刊》(Military Illustrated)(英国)
  • 一杯苦酒

    作者:[俄]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政治局委员和总统顾问等重要职务,被认为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的倡导者,是苏联“公开化”运动的奠墓人。在本书中,作者从俄罗斯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讲起,剖析了布尔什维主义对苏联各个历史时期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作者认为,在苏联经历了大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各个历史时期之后,放弃人洞的革命理论,走改良这路,是惟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作者还认为,简单地导入不适合国情的西方民主制,给今天的俄罗斯带来了官僚主义盛行、国力不下降一系列恶果。 作者表明,强大的俄罗斯不是靠军事实力获得的,它需要凭人民的美德和生活的质量来赢取。只有在法律至上并重视人的价值的条件下,俄罗斯才能走上正途。 本书的观看与看法,针对的是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这些个人的看法请读者加以鉴别。 本书对于我国党政干部及研究机构借鉴前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天俄罗斯联邦的政治和现实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

    作者:[俄] 罗伊·麦德维杰夫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精)》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其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无奈的选择

    作者:沈志华

    中苏同盟关系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同盟的形成、发展及最终走向破裂,台上台下上演了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剧。如要理解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解读中苏同盟关系是一把重要的锁钥。 材料丰富,论证严密。本书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国家计委、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资料中心所藏档案资料;作者还曾到美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等收集档案资料,并对当事者作了大量的访谈。这在中外学术界是绝无仅有的。在此基础上,对中苏同盟的形成背景、深化到分歧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眼光独到,观点深刻。作者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的颠覆中外学者既有定论的独到看法以及对中苏同盟结构性弊病的深层分析,令人掩卷沉思。 线索清晰,语言生动。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叙述风格,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所展开的历史叙事,线索清晰,文字晓畅,极具可读性。
  • 中苏关系史纲

    作者:沈志华,李丹慧,杨奎松,牛军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 卡廷惨案真相

    作者:乌卡什·贝尔特拉姆

    卡廷事件(Katyn Massacre),又称卡廷惨案、卡廷森林大屠杀,指二战期间,1940年春,大约22000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的事件;共有约22000名波兰人被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波兰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另外有同名电影。 这本书是在波兰总统飞机失事后专门为中国编辑的书,这不是一本成书,是文本资料,编辑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中国读者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是第一本直接用波兰文翻译成中文的历史资料书。
  • 道尔教授的头颅

    作者:(苏)别利亚耶夫

    家境贫寒的医学院毕业生罗兰小姐接受了克恩教授提供的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前提是恪守自己在诊所的所见所闻。罗兰的工作是照顾一个没有身体的头颅,在这个过程中她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却迅速被关进疯人院。与此同时,肯恩复活的、一具准备在学术会议上展示的尸体又潜逃在外……一切将真相大白。 编辑推荐 1、复活的头颅,隐藏着惊天秘密 2、道貌岸然的教授,为何费尽心思谋杀 3、苏联科幻巅峰之作,阿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关于生命的终极思考
  • Child 44

    作者:Tom Rob Smith

    A relentless page-turner. A terrifying evocation of a paranoid world where no one can be trusted. A surprising, unexpected story of love and family, of hope and resilience. CHILD 44 is a thriller unlike any you have ever read. "There is no crime." Stalin's Soviet Union strives to be a paradise for its workers, providing for all of their needs. One of its fundamental pillars is that its citizens live free from the fear of ordinary crime and criminals. But in this society, millions do live in fear . . . of the State. Death is a whisper away. The mere suspicion of ideological disloyalty-owning a book from the decadent West, the wrong word at the wrong time-sends millions of innocents into the Gulags or to their executions. Defending the system from its citizens is the MGB, the State Security Force. And no MGB officer is more courageous, conscientious, or idealistic than Leo Demidov. A war hero with a beautiful wife, Leo lives in relative luxury in Moscow , even providing a decent apartment for his parents. His only ambition has been to serve his country. For this greater good, he has arrested and interrogated. Then the impossible happens. A different kind of criminal-a murderer-is on the loose, killing at will. At the same time, Leo finds himself demoted and denounced by his enemies, his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 and every belief he's ever held shattered. The only way to save his life and the lives of his family is to uncover this criminal. But in a society that is officially paradise, it's a crime against the State to suggest that a murderer-much less a serial killer-is in their midst. Exiled from his home, with only his wife, Raisa, remaining at his side, Leo must confront the vast resources and reach of the MBG to find and stop a criminal that the State won't admit even exists.
  • 第44個孩子

    作者:湯姆.羅伯.史密斯,Tom Rob Sm

    這本小說太好看了,但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2008年入圍英國文學最高榮譽「曼布克獎」,引發主流文壇最耐人尋味的強烈抨擊 2009年日本「海外推理小說」年度銷售No.1 狂銷350,000冊,擊敗「龍紋身的女孩」 「異形」「神鬼戰士」大導演雷利.史考特 早在書尚未出版之前即搶先奪下電影版權 史上氣勢最驚人的新人首作,震撼全球 橫掃歐美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獎,引發主流與非主流戰爭,震撼歐美文壇 ◎勇奪英國推理文學最高榮譽「鐵匕首獎」。 ◎勇奪美國邦諾書店2008推理小說年度第1,擊敗「龍紋身的女孩」。 ◎勇奪推理小說大獎「巴瑞獎」「史全德獎」「國際驚悚作家協會獎」「英國銀河圖書獎」。 ◎入選美國亞馬遜書店2008年度最佳小說Top 100。 ◎入圍全球獎金最高的「都柏林文學獎」。 ◎入圍英國文學兩大最高榮譽「曼布克獎」、「科斯達獎」。 ◎入圍美國「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席捲日本推理小說市場 ◎2009年日本「海外推理小說」年度銷售No.1,狂銷350,000冊 ◎2009年日本權威排行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1名。 ◎2009年日本「最頂尖書店店員十五人嚴選」第1名。全日本書店店員最想賣的書。 震驚俄羅斯政府當局,成為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的第一本禁書 突破中共的資訊封鎖,成為大陸民眾爭相搶購的超級暢銷書 2010年,大陸出版社突破官方媒體封鎖,出版了簡體版的《44號孩子》,掀起大陸民眾搶購熱潮,奔相走告,在中國最大讀書社群「豆瓣」網站上獲得一面倒的完美口碑,五顆星的最高評價。 第1個被發現的孩子,其實,是第44個…… 如果你意圖伸張正義……你,就是國家的頭號敵人! 為了拯救更多無辜的孩子,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叛國 這個國家,沒有犯罪! 新社會是人民的天堂,犯罪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人死於非命,那必定是意外,不是謀殺! 這一切,李奧深信不疑。 因為,那是他深愛的祖國至高的信念,革命的偉大理想。 他曾經是大戰時期的戰爭英雄,在特種部隊出生入死,戰爭結束後,國家徵召他加入國安局,擔任祕密警察,繼續守護祖國的革命大業,對抗所有阻撓革命的潛在敵人。這一切,他深信不疑。 有一天,莫斯科郊區的鐵道上發現一具支離破碎的男童屍體。男童的父親堅決認定那並不是意外,因為,有目擊證人看到男孩曾經和一個陌生男子在一起,而且,屍體很明顯不是被火車輾碎,而是被刀子開膛剖肚……然而,人民的天堂,犯罪並不存在,祖國的偉大信念決不容動搖。他拼命想說服那位傷心欲絕的父親……只是,他說服得了自己嗎……? 李奧的疑惑,上級察覺了。沒多久,他的妻子被指控和反革命份子勾結,於是,李奧被降級為民兵,夫妻倆人被流放到偏遠荒涼的烏拉山。沒想到,就在那裡,又出現了兩具孩子的屍體,同樣,在鐵道附近,同樣,被開膛剖肚……而且,當時在莫斯科發現的第1個孩子,其實,已經是第44個…… 可是,不能承認這個國家有犯罪,不可以追捕兇手,因為,那無異於叛國。 可是,這一次,李奧終於明白,他應該守護的,不是人民的天堂,而是更多可能繼續遭到殺害的孩子……李奧終於明白,他真正的敵人,不是反革命份子,而是他如此深愛的祖國…… 於是,李奧帶著妻子亡命天涯,循線追捕兇手,而在他背後,是整個國家機器的全面追殺。 叛國,才救得了那些孩子……
  • 苏联十大历史公案

    作者:李忠杰

  • 苏联真相

    作者:陆南泉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套装上中下3册)》内容简介: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关注苏联问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我国国内的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著,对苏联70年的历史、它的兴衰、中苏关系与最后解体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看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对研究这些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及其历史作用,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继续探索,研究苏联问题,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由陆南泉等组织撰写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书,将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 军人不是天生的(上下卷)

    作者:康·西蒙诺夫

    《军人不是天生的》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创作的反映卫国战争题材的三步曲长篇小说的第二部,描写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情况。小说不仅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场面,而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这些红军战士并不是天生的军人,而是从和平时期的各条战线走上抗击德国法西斯前线的。他们经过战斗的洗礼,经过无数的流血和牺牲,最终成为所向无敌的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之际,“战争文学经典重读”推出了苏联,尽管未收到足够的反响,却仍然值得我们关注。被称为“全景式”长篇小说奠基者的苏联作家康·西蒙诺夫用15年时间创作的战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描写的是1941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的全过程,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的全线溃败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既展现了前线战争的残酷,也揭示了后方人民生活的艰苦,同时对主人公情感生活以及战时心理状态做了真切体现。诺贝尔奖得主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在本套书中也颇受瞩目。有“俄罗斯英雄”之称的列昂诺夫的自传体回忆录《独臂长空》,以及不足两万字的长篇通讯报道《丹娘》,都是中国读者颇为熟悉的英雄人物。 本丛书从不同侧面记录和表现了俄国人民和军队前仆后继、顽强战斗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和精神风貌,会对中国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中国读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 生者与死者

    作者:康·西蒙诺夫

    《生者与死者》是他的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作战的场景。被誉为“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奠基者康·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擅长表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 小说的主人公谢尔皮林、辛佐夫等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受镇压的一批人的命运。尽管他们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爱国之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人的良心从来没有泯灭过。在祖国遭受德国法西斯分子入侵之际,他们毫无畏惧地战斗在最前线。小说充分展现了苏联军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叙述了战争中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其中多是作者在战场上亲身的经历,所以小说具有真实生动、细腻感人的特点。更为可贵的是三部曲不仅表现了战争时期人的命运,而且在整个苏联文学史中第一次触及到了一系列尖锐的现实问题。三部典因此曾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

    作者:(Su) Ke Luo Qi Ke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