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苏联

  •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沈志华,李丹慧

    本书作者在多年来挖掘和整理了大量有关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和中国地方档案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述1950~1960年代中苏关系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希冀真实地反映这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真相。 本书分专题论述,包括中苏同盟条约的谈判过程,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苏联对华援助的情况,苏共二十大和非斯大林化对中苏关系的影响,中国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关系 ,中苏关于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争论,苏联对炮击金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中苏在世界上联北京会议期间的冲突,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起因,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中苏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双方政策的变化等。
  • 最后的帝国

    作者:罗伯特.康奎斯特

  •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作者:闻一

    闻一编写的这本《俄罗斯通史(1917-1991)》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 《俄罗斯通史(1917-1991)》以追求历史的原本和真实为职志,以历史发展的重要进程为线索,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和焦点问题为主题,即从沙皇俄国覆灭、十月革命爆发、苏俄政权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集体化时期、苏联卫国战争、战后开启冷战、美苏全球争霸到最后的苏联解体,从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到最后的戈尔巴乔夫,条理清晰地叙述了1917年至1991年这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即苏联的历史。《俄罗斯通史(1917-1991)》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恢复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被隐去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较为完整的面貌,如苏联生活的真实状况等;二是以俄罗斯解密的苏联档案作为阐述的依据;三是富有个人著作的色彩,如作者在每章的篇末对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和焦点问题所作的精彩点评,直奔主题,画龙点睛,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 奔向自由

    作者: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

    戈尔巴乔夫改革20年后人们仍旧在问,是否需要改革?   改革是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使然?   那些使改革停止并导致苏联解体的不幸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吗?   改革给社会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留下了哪些遗产?   读者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的议题由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拟定,当时事件的参与者或亲历者应邀从当事人的角度,在20年后对戈尔巴乔夫当年领导并推动的改革进行分析和诠释。书中收录了20多篇文章,集中反映了目前俄罗斯和国际问题专家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流看法,为我们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二战秘密档案

    作者:索科洛夫

    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写的这本书.以独特、具有论辩性的手法。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性、迄今仍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如人员伤亡问题、租惜法案、斯大林是否准备先发制人、库尔斯克会战的失策、关于英雄和叛徒的传言是否属实等等作者利用一些早先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资料,从新的视角来看待苏德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并重新审视许多元帅们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这本书将在历史学家和读者中间引起争论。有助于人们对过去的战争建立起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 克格勃与政权

    作者:博布科夫

    俄罗斯又处于转折的关口。 这样的事情往往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交替的时刻。过去的、似乎是很稳固的理想被推翻了,人们沉浸在欢庆之中,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刚剐过去的一切。一种产生精神真空、精神混乱的危险,国家面临分裂、一场灭顶之灾即将来临的预言威胁着这个国家。然而幸运的是,俄罗斯的社会已经开始逐渐克服这个显然是产生于政治的可怕病魔。人们已经开始有可能对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诠释。现在已经不常听到那些否定一切或者肯定一切的极端的话语,人们正在尝试着对于苏联历史以及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伟大的和悲剧性的矛盾进行深刻反思。 苏联国家安全机关的活动,几乎是一个最敏感和尖锐的问题,这一话题往往能引起对于苏维埃时期的激烈争论。人们经常会回忆起斯大林个人崇拜时期对人民的残酷迫害。这与革命后的一些政治苦役们的回忆录不同,它不仅仅是留给后辈人的一种见证,这首先是一种社会的自我保护,以免在不远的将来重蹈过去的覆辙。我相信,对于人民的悲剧刻骨铭心的记忆,不应淡忘,而且有人认为对过去的悲剧不必旧账重提,这也是不正确的。 目录: 作者的话 生活道路的起点 “斯梅尔什”反间谍学校 “冷战” 一所美国的特工学校 在布鲁塞尔国际展览会上 不设守门员的比赛 怎样招募和使用特工 可疑的集装箱 美国间谍机关的一次失败 50年代 谢尔盖·安东诺维奇案件 一名奸细的本性 苏共二十大 亡党的反思 领袖身边的人 在政治局的会议上 亚·尼·谢列平 弗·谢米恰斯内 安德罗波夫 东欧各国 保守秘密和怕担责任 卢比扬卡的中情局特工 识破假象 知识分子和公开性 民族问题 难忘的1986年12月 兹·加姆萨胡尔季阿的腾飞和跌落 移民问题 宗教问题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与总统的最后一面 展望未来
  • 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

    作者:[法]尼古拉·韦尔特

    被战争搞得混乱不堪、又遭受反对派削弱的俄罗斯缓缓地沉沦着。在帝国首都彼得堡,人民饥寒交迫,革命自发而生。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逊位,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在各地成千上万个苏维埃和委员会里,工农兵破天荒地发表意见、主张权利、行使职责。整个国家都在进行“革命”。几个月的时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便营造了成功的条件。10月26日,一场军事起义之后,这个积极行动的少数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一时间,政变与社会革命殊途同归。在这部生动而又清晰的著作中,尼古拉·韦尔特再现了紧张激烈的1917年。这一年承载着宏传的希望、正义和自由,同时也展现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伟大的十月革命”——所制造的误会与神话。
  • 中国人在海参崴

    作者:[俄]聂丽•米兹,[俄] 德米特里•安洽

    “中国人在这里所做的最大的‘恶行’就是他们一下子离开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比战争还糟糕,我们会死去。” 1870~1938年,有一群中国人,默默繁荣着海参崴这座俄罗斯的远东重镇。然而,1938 年,随着苏联大清洗运动的展开,30多万在远东中国人的命运和财产被定格。多年以来,这段历史一直被尘封。而今天,两位俄罗斯研究远东地方志的专家将掀开历史的面纱。 本书主要研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散民,阐述自1870年代初期起直至1938年被从远东驱逐的中国人在这近70年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包括当时的报纸、杂志、旅行者的游记,并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870~1938 年中国人在海参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可以说是中国人当时在海参崴的全景图。此外,作者还提到了1933年到1938年期间中国列宁学校的历史以及曾经到访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重要革命人士。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有分量的著作,具有无可争辩的文献价值,它填补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人”历史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李辉
  • 苏联图志

    作者:冯精志

    本书用14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配以简洁易读的文字说明,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程。   作者以对苏联较为深刻的理解,以时间为主轴铺叙苏联各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自19世纪沙俄帝国末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议会宣布苏联从法律上停止存在,时空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甚至时至今日人们都难以确知的历史真相及其佐证图片,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更是首次有机会从读图来详尽生动、较为赛事地了解我们的伟大邻国那段动人心魄的演变历程。   本书以图配文、文字质朴率真。值得收藏常读。
  • 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三次大审判

    作者:亚历山大·奥尔洛夫

    《斯大林肃反秘史》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奥尔洛夫(真实姓名为列夫·费尔德宾),曾任前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高级官员,在1938年7月从他被派驻的西班牙逃亡美国。他根据个人经历和见闻所写的这本书,提供了主要是1938年以前苏联政治清洗浪潮中一些人和事的细节。 这部书稿于1953年斯大林死后不久由美国《生活》杂志发表,并陆续以英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版本印行;成为西方研究苏联的学者所重视的史料之一。为保存史料价值,对本书全文、作者前言和原编者约瑟夫·科辛斯基所作的注解和后记,均未作改动。谨供关注与研究苏联历史和现状、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读者以及有关领导阅读、参考。 赫鲁晓夫1956年2 月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首次披露并谴责了斯大林对党的高级干部进行大规模清洗和镇压的恐怖行为的若干历史事实。苏共随即着手平反大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再次提出对苏联历史上重大案件重新调查与评价。苏共中央政治局1987年组成了重新研究30至40年代和50年代初迫害事件委员会进行工作。1988年二三月间,已有尼古拉·布哈林、米哈伊尔·图啥切夫斯基、尼古拉·沃兹涅辛斯基、亚历山大·库兹涅佐夫等先后在3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被处决的苏联多名前领导人恢复名誉。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奥尔洛夫(真实姓名为列夫·费尔德宾,?——1973),曾任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高级官员,在1938年7 月从他被派驻的西班牙逃亡美国。他根据个人经历和见闻所写的这本书,提供了主要是1938年以前苏联政治清洗浪潮中一些人和事的细节。 这部书稿于1953年斯大林死后不久由美国《生活》杂志发表,并陆续以英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版本印行;成为西方研究苏联的学者所重视的史料之一。 现将这本书的中译本出版发行。为保存史料价值,对本书全文、作者前言和原编者约瑟夫·科辛斯基所作的注解和后记,均未作改动。谨供关注与研究苏联历史和现状、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读者以及有关领导阅读、参考。 一九八八年三月
  • 来自上层的革命

    作者:(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

  • 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作者:沈志华

    国际冷战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包括美国和前苏联等各有关国家大量解密与开放历史档案文献的基础上的,本套书就是在利用这些最新的档案资料作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的北京大学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沈志华、吴伟、李锐等国内知名历史学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本书着重讲述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主要内容涉及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及对捷的入侵、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冲突、苏联对东德的占领、苏联与波兰的关系、苏联与匈牙利的关系、苏联与东欧的经济组织——经互会、苏联与东欧的军事组织——华约。
  • 走近衰亡

    作者:陆南泉

    《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内容简介:1991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中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伴随着研究的深化,就会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如像研究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那么重视,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关系不很密切。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 十年论战(上下)

    作者:吴冷西

    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ISBN:9787507304732,作者:吴冷西著
  • 冷战与革命

    作者:[挪威] 文安立

    《冷战与革命》介绍了:冷战是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下半叶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这种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冷战的结束拉开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得学者们有可能打破冷战环境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从一种“后冷战”的历史高度出发,对于冷战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80年代后中国伴随改革开放而对有关历史档案资料的逐步开放,以及苏联解体后俄国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解密,学者们得以第一次获得了通过“多边档案研究”的方式,对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所有这一切,导致了被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路易斯.盖迪斯(John Lewis Gaddis)称之为“冷战史新研究”(Zhe New Cold Way History)的一种新的国际学术潮流的兴起。挪威学者文安立(OddAm.Westad)于1993年出版的《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本在国际上受人注目、引起很大反响的专著。
  • 苏联解体亲历记

    作者:[美]小杰克.F.马特洛克

    《苏联解体亲历记》的作者小杰克·F·马特洛克作为美国驻苏大使,目击了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他在苏联11年,对苏联问题了解得透彻而明晰。 全书分成上、下两册,共有二十四个章节。书后还有有关苏联的大事记,人物简介,以及对书中一些问题的注释。 第01章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第02章 帝国 第03章 火炬的传递 第04章 扩大改革空间:减轻外部压力 第05章 致命的分歧 第06章 “人类的共同利益” 第07章 边远地区的骚乱 第08章 华盛顿摸索前进 第09章 算数的一票 第10章 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率先行动 第11章 关键的一年 第12章 骚动不安的冬季 第13章 非民选总统 第14章 俄罗斯做出抉择 第15章 窃取资产的灾难 第16章 戈尔巴乔夫向右转 第17章 预演 第18章 戈尔巴乔夫寻求妥协 第19章 盲人的讹诈 第20章 失败的政变 第21章 帝国的解体 第22章 致命的打击 第23章 对某些答案的思考 第24章 尾声
  • 克格勃全史

    作者:克里斯托弗.安德鲁,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

    作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个特殊组织机构——克格勃。无论它对一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起到过怎样的作用,毫无疑问,它绝不仅仅是“令人不寒而栗”或“神秘”、“恐怖”的代名词,它的产生、发展和消失,都鲜明地烙印着特定时代的一切特征。 当然,这样一部真实地记述克格勃内幕的书籍的问世,首先依赖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开放,当人们——特别是生活在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不再感到随时会有来自某种强大政治势力的监视、窃听或谋杀的危险时候,他们的身心和灵性会获得更大程度的解放,重新找回只有在一个理智的国家,才能够看到,也才能够读到的个人尊严。 作者和译者都为这本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参照了西方许多图书馆的秘密资料和克格勃档案材料,使本书增加了许多详实的细节,这项工作是对一段特殊历史的整理,应该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后人了解俄罗斯历史,特别是克格勃历史必须阅读和研究的资料,也许,目前还不能够彻底地做到“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作者毕竞有其政治和个人的局限,有些观点和看法,我们也只能批判地客观地去理解,但至少,这初步的工作是有益的,也是有趣的。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花时间阅读、研究、品味甚至收藏的书籍。
  • 苏联的最后一年

    作者:罗伊・麦德维杰夫,王晓玉,姚强

    本书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作者:左凤荣,沈志华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下)》,本书探讨了苏联现代化的曲折之路,总结了其经验教训,全书分八个部分:一、俄国现代化的进程及其传统;二、列宁对现代化道路的最初选择;三、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四、斯大林现代化模式的代价和恶果;五、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停滞与倒退;七、“繁荣”背后的危机;八、试图重新开辟现代化道路的潜流。
  • 十月革命

    作者:闻一

    《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珍藏版)》内容简介:俄国的十月革命被奉为共产主义革命的经典和巅峰,一般读者并不是太了解,作者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学者,用翔实的资料全面叙述了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叙述和语言跟很多的学者不一样,闻一不用注释。这样可能在学术方面欠严谨点,但在阅读上却会流畅很多。另外他的语言非常生动和华美,娓娓道来。《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珍藏版)》是读者了解十月革命、了解苏联的前世今生最好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