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历史
-
中国史纲
作者张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华和思想的学者,曾受到其师辈们如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重和期许,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本书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通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有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书稿共收录了1891年—1911年法国《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所刊彩色石印画百余幅。内容涉及1891年教案、1895年甲午战争、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1905年日俄战争、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病亡出殡、1909年袁世凯小站练兵、1911年袁世凯剪辫子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涵盖众多秘辛旧闻,史料珍贵。 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2013年博宝以拍卖价格15万成交了63份《小日报》,这一百多份报纸雅昌预估价格为50万。因此有理由相信它会带给广大读者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
野哭
作者对短命仅一载的弘光朝感到不能放下,而想把它重新唤回于人们记忆,于是,钩故索旧,大书特书。《黑洞》把对弘光朝的所感所思,提炼为十个问题。《野哭》则换换方式和角度,借十余位在不同侧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加呈现。被安排于书中露面的,有朱明王朝确切的末代皇帝朱由崧,有弘光枢臣和关键人物史可法,有称为“明代苏轼”的左懋第,有以兵变致南明解体的左良玉,有普遍目为南京祸根的阮大铖,有秦淮河畔苦闷的青春叛逆群体,有时代思想高度的体现者黄宗羲,有以十七龄慷慨赴死的少年天才夏完淳,有传奇说书家柳敬亭,有“遗民现象”的典型徐枋等……他们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学生、妓女、艺人、学者、隐士、起义者,非常广泛,覆盖了社会多个层面,故可称为弘光列传,是一部弘光朝的《史记》。 -
血酬定律(精装)
2003年《新周刊》年度新锐作品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念。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血酬定律有三个要点: 一、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二、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掠夺发生。 三、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 根据第一个要点,以生命为代价从事狩猎或挖煤的收益不算血酬。暴力掠夺特指以人类及其所拥有的财富为对象的行为。 根据第二个要点,在暴力掠夺发生时,人类必定权衡成本和收益。成本至少有四类:1、良心。同情心和正义感。2、机会成本。在权衡中,与卖命并列的还有卖力、卖身和卖东西等选项,人们会比较血、汗、身、财的付出与收益。3、人工和物资的消耗。4、暴力对抗带来的风险。无论是暴力镇压,暴力反抗,还是暴力掠夺者之间的竞争,暴力掠夺都要面临一定的伤亡风险。以上四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每类都能演义出一串历史故事。根据第三个要点,暴力掠夺不创造财富,只能转移财富,这就会引出暴力掠夺者与财富创造者互动的漫长故事。本书对血酬定律作了深入的研究。 -
东晋门阀政治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
鲜卑帝国传奇
《鲜卑帝国》作者杨军,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鲜卑民族历史跨度之长,可以上溯到西汉武帝年间,它在历史舞台的活跃囊括三国后期至隋朝建立这一段历史时期,既然鲜卑族有如此长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对它的了解寥若晨星? 北魏是由鲜卑人中的一个叫做“拓跋”的鲜卑部落建立起来的王朝,这个民族为生计所迫,由发源地一直南迁,为了生存,和当地部落、国家发生了长期的融合和战争。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代国,最终建立了强大的魏国。魏国一统北方,肇基北朝。 -
明亡清兴六十年
本书展现了明末清初六十年间的历史风云。作者对明朝和满洲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平行观察,力图总结明朝何以衰亡,满洲何以兴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叙事手法上,以袁崇焕个人的命运起伏为推进情节发展的线索,又增加了其背后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以既有可读性,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这是天崩地裂、改朝易代、浓墨重彩的60年,明清之间生死对决,精彩博弈。这是让人热血沸腾、让个性表露无遗的舞台,努尔哈赤的坚毅,皇太极的进取,万历帝的怠惰,天启帝的庸顽,袁崇焕的忠烈,魏忠贤的奸诈,东林党人的绝望抗争,阉党群丑的擅作威福……这些人物,这些事件,述说着那个正邪对立、忠奸并陈的时代,见证着清之勃兴、明之将亡的历史大变局。 -
亡天下
序 让历史照亮未来 一 半明半灭大明朝——崇祯帝的自杀和凤子龙孙的下场 二 欲向江南争半壁——弘光群臣的梦呓 三 留发与留头:两难的抉择——被征服者的反抗 四 四海狼烟美少年——壮烈殉国的夏宇淳 五 两个“太阳”照南明——隆武帝与鲁监国两朝为政 六 彩云之南的诱惑——“大西军”进军云贵 七 将军奋剑南天起——李成栋反正 八 南明的北风——华北地区的反清运动 九 木棉花开血样红——两广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十 永历朝廷活“曹操”——跋扈骄横的孙可望 十一 “国姓爷”的私心——海上称雄郑成功 十二 弓弦一绞送君王——永历政权的终结 十三 浩然正气洒热血——张煌言殉明 附录 南明大事年表 -
中国近代史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本书以恭亲王奕诉及普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方案…… 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旧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述,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因袭”蒋廷黻的史学观点。 这本书被称为“史办有名的小书”,“学术含量很高”,“在史学界早有盛名”,“众多近代史中力作之一”、“传世之作”,“诺大著作堆垒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字字珠玑,让人叹绝”,“迄今仍是近代史上的一本经典”,“史学名著”“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比后来大多数同类著作都要高明”、“开了风气之先”,“眼界开阔,独辟蹊径”,“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大手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学术精品”,“对近代史学有开创性贡献”,“小书大历史”,“凝聚了他十年研究的心得”,“一部有分量的史学著作”…… 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极有说服力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有趣,好读,充满奇妙细节,引人入胜! 区别于 “×朝那些事儿”的文化快餐:巨量史料,近百幅宋画,还宋朝文明以本来面目。 人们对宋朝的评价,几乎可以分成对立的两派。那么,到底宋王朝是“积贫积弱”、“皇权专制的高峰”,还是宋朝乃“现代的拂晓时辰”呢? 本书作者通过对海量的各类记述宋朝的文献和各种各样的宋画的解析,从生活、社会、经济、法政四个层面展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能最为文明、现代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驳斥了关于宋王朝“积贫积弱”“皇权专制的高峰”的传统论断,还宋朝文明以本来面目。 作者以“现代性”为线索,在书中布了一个大局: “瓦舍勾栏”,描述宋人过着像宋瓷一样的精致生活; “契约时代”,展示宋人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全民皆商”,细描了中国的重商主义年代; “共治天下”则充分体现了宋朝制度的分权与制衡之美。 此书内容之博达,作者用意之良苦,可以想见!他非常严谨地论述了封建历史走到宋朝开始走向近代化这一论题,彻底颠覆了一些史学家对宋朝“积贫积弱”“太窝囊”的判断。 该书既适合专业人士,也适合大众阅读,文笔优美,观点新颖,有趣并充满见解。 比如宋代开封的城市白领不在家中做饭,而是“叫外卖”;比如《清明上河图》展示的酒店业“灯箱广告”;比如南宋杭州出现的“猫粮专卖店”;比如宋代大城市的“证券交易所”;比如诞生于宋代的纸币;比如宋朝高度发达的契约;比如宋代立法的“民主审议程序”;比如非常缜密的宋代司法程序;比如十分讲求分权制衡的权力构造……这些历史细节组合起来,便展现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宋朝社会景象,让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不仅是重新认识宋朝,也是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的开始。 -
宋史
著名宋史专家陈振先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宋朝这个中国历史积弱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作了详尽而精确的论述,充分反映了当代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钱穆先生全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新校本)(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史华慈论中国
《史华慈论中国》简介 在二战以后的国际汉学史上,史华慈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在近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在三个领域内都留下了影响较大的着作,可以三本着作为代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兴起》、《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另有着作《中国和其他事务》、《中国文化的价值》。除此之外,史华慈的思想也反映在他的论文中,这些论文散见于各处,其中多数已经被引入中文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将在12月召开一个纪念和研讨史华慈的会议,许纪霖先生和宋宏编辑整理了几乎所有的史华慈论中国的重要文章以及研究和追忆史华慈的重要文章,即成此书,以纪念本杰明·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有史华慈论文38篇,编为“论中国古代思想”、“论中西现代思想”和“论中国政治”三部分。又收入了史华慈的对话和访谈录五则,编为“对话与访谈”。另有附录,收入28篇文章,分部编入“史华慈思想研究”和“生平与追忆”,作者包括林毓生、林同奇、柯文、孔飞力、李欧梵、杜维明等。 《史华慈论中国》目录 扉页: 谨以此书纪念本杰明·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 一、论中国古代思想 1、史华慈:《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Preliminary Reflections”,载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ed.Jhon King Fairbank,1975,16-20)张永堂译,载《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6年。 2、史华慈:《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些方法问题》,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1987年。 3、史华慈:《中国政治思想的深层结构》,载《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2年。 4、史华慈:《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On the absence of reductionism in Chinese thought”,in B•Schwartz,China and other matter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张宝慧译,《开放时代》2001年5月号 5、史华慈:《论中国的法律观》(1947),(英文原文载密尔顿•柯兹编:《法律下的政府和个人》,后又收入《根本不同文化中的法律》<1983>一书中。)髙鸿钧译,载张中秋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 6、史华慈:《儒家思想中的几个极点》(“Some polarities in Confucian thought”,in David S Nivison and Arthur F Wright,eds. Confucianism in action,50-6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吴艳红译、何兆武校,载田浩编:《宋代思想史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 7、史华慈:《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选译自B•Schwartz,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第二章一节。)林同奇译,载《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二,论中西现代思想 8、史华慈:《论五四前后的文化保守主义》,(“Notes on Conservatism in General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载Charlotte Furth,ed. The limits of change: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韩华、张克文中译,髙力克校,载王跃、髙力克编:《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9、史华慈:《<五四运动的反省>导言》,(选自B•Schwartz,ed.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a symposium. Cambridge,Mass.: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1972),髙力克中译,载王跃、髙力克编:《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此文另有台湾译文,译为《五四的回顾——五四运动五十周年讨论导言》,周阳山节译、林毓生校订,载周阳山编:《五四与中国》,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79年。 15、史华慈:《卢梭在当代世界的回响》,(谈火生译自Benjamin I. Schwartz, The Rousseau Strai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n China and Ot her Matter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6、史华慈:《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太阳底下的一椿新鲜事》,林同奇、刘唐芬译、林毓生校订,载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2003年冬季号,复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亦载《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17、史华慈:《全球主义意识形态与比较文化研究》,(“The Ideology of Globalism and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Culture”),载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1999年2月号。 三、论中国政治 10、史华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高铁军摘译自迪克•威尔逊主编:《从历史衡量毛泽东》,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一章),载萧延中主编:《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1卷《在历史的天平上》,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11、史华慈:《德性的统治:文化大革命中领袖与党的宏观透视》,(“The Reign of Virtue:Some Broad Perspectives on Leader and Party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from The China Quarterly,July-September 1968,No.35.),收入B•Schwartz,China and other matter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萧延中中译 12、史华慈:《“毛主义”传说的传说》,(刘玉昕译自The China Quarterly,1960,No.2)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4卷《“传说”的传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13、史华慈:《再谈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一个答复》,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4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英文原文及出处暂缺) 14、史华慈:《“毛主义”的传说或“传说的传说”——魏特夫和史华慈的结束语以及亨利克•夏德马对双方的评论》,(刘玉昕译自The China Quarterly,1960,No.3),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4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四,对话与访谈 1、史华慈、中岛岭雄:《美日学者对谈录——关于毛泽东思想起源问题的讨论》,(张惠才译自《中国在重建文明》,日本筑摩书房1983年),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2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2、刘梦溪:《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世界汉学》2002年第2期 3、《史华慈、林毓生对话录——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和现代思想、文化与政治的感想》,载林毓生:《思想与人物》,第439-468页,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4年。 4、雷颐:《“离散的研究”——与史华慈先生关于思想史研究的对话》,载雷颐:《取静集》,新华出版社1998年。 5、林同奇:《忆老友本·史华慈——希·普特南教授(Hilary Putnam)访谈录》 附录: 一, 史华慈思想研究 1、林毓生:《史华慈思想史学的意义》,《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2、林毓生:《史华慈著<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导言》,《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3、林同奇:《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史华慈史学思想初探》,《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4、林同奇:《孟子之心与性:史华慈与牟宗三的虚拟对话》,《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5、林同奇:《超越与内在——史华慈和李泽厚对孔子天、命观念的诠释》,载《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50-170页 6、林同奇:《误读与歧见之间——评黄克武对史华慈严复研究的质疑》,《开放时代》2003年第6期。 7、朱政惠:《史华慈的中国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1期。 8、陈少明:《穿越理解的双重屏障——论史华慈的思想史观》,《开放时代》2001年第5期 9、刘玉宇:《对两种思想史研究的考察——史华慈与葛瑞汉先秦思想史研究比较》,《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 10、李美燕:《李约瑟与史华慈眼中的老子“自然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1月 11、李强:《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兼评史华慈<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载刘桂生等编:《严复思想新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王健:《“严复现象”解读——兼与史华慈对话》,《原道》第5辑,1999年4月。 13、张福建:《文明的提升与沉沦:弥尔、严复与史华慈》,《开放时代》2003年第2期。 14、王文涛:《“毛主义”话语的起源、性质与内涵——简评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二,生平与追忆 1、朱政惠:《他乡有夫子—史华慈生平和学术谱略》,同上。 2、田浩:《史华慈小传》,《开放时代》2001年第5期。 3、程钢:《跨越文化的思考——关于史华慈教授》,《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4、李欧梵:《哈佛两教授》,《万象》杂志2005年第6期。 5、[美]柯文、梅谷、麦克法夸尔:《怀念史华慈》,《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6、〔美〕孔斐力:《史华慈的历史贡献》,同上。 7、〔美〕唐·普赖斯:《睿智的思想者》,同上。 8、〔美〕布特菲尔德:《探寻中国革命史的真义》,同上。 9、〔美〕斯坦伯格:《一个完美人格的典范》,同上。 10、〔美〕李欧梵:《为学与为人的楷模》,同上。 11、〔美〕梅 谷:《道德良知和历史思考》,同上。 12、〔美〕林毓生:《以仁心说 以学心听 以公心辩》,同上。 13、〔美〕黎安友:《活在永恒的现在之中》,同上。 14、〔美〕杜维明:《史华慈叙事的人文主义视界》,同上。 编后记 编者简介: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出版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2003)、《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编)(2005)、《回归公共空间》(2006)等著作。 宋宏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发表论文《青年毛泽东与五四运动》、《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演变论述(1913—1920)》等。 -
帝国九重天
本书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以丰盈翔实的资料,流畅生动的文字论述了中国后宫制度的运作和变迁,系统地考察辨析了上自三代、下迄明清,长达四千余年的后宫制度。内容涉及历代皇后的选立,皇帝的择婚标准,妃嫔的名号、等级、俸禄,女官的设置,后宫管理机构的职能。其中还包括后宫的舆服、卤簿、膳食等日常生活的仪制以及婚娶、册立、丧葬、谥法等礼制。此外,还对后妃、宫人的来源与命运,宫闱内离奇波谲的内幕,后妃间争宠夺权的斗争作了充分的论述。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帝王后宫中各类重大问题。 作者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高度、皇权政治的特点来认识和把握后宫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将后宫制度与家国一体化的君主专制政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希冀总结出后宫政治对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影响,从而启迪读者接触“宫廷文化”时多作理性的考量。 -
中国史纲要
《中国史纲要(上下)》是1961年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委托翦伯赞教授组织编写,作为高校文科中国通史教材之用的。在写作、讨论过程中,翦伯赞教授经常就体例、理论运用和史料鉴别等问题与编写组同志们反复商讨。他再三强调,一定要坚持从历史出发,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把论述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最后定稿时,他还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主编的认真负责精神和对历史科学的严肃态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文字精练,版式新颖,图片精美,更真实、更直观、更准确地展现了世界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程。这是一部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通俗历史读物。它以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历史为主干,用简明、生动的评议概述一个个经典历史事件,并用明快、形象的笔法描绘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 -
帝国沧桑
《帝国沧桑:晚清金融风暴幕后的历史真相》讲述了1872年,大清王朝拉开了一场华丽的改革开放大幕。慈禧、李鸿章、盛宣怀、唐廷枢、伊藤博文、胡佛……各路风云人物逐一盛装亮相,合奏了爱新觉罗王朝的最后一曲挽歌。百年前这一曲悲壮挽歌背后,是谁在推动大清改革开放?又是谁在操纵稚嫩的大清股市? 风雨飘摇的大清复兴之路上,是谁在导演连环金融风暴?又是谁在操控资本将大清埋葬?诡异的间谍背后,是谁在扼住大清改革开放的咽喉?又是谁终结了最后的希望?是她?是他?是他?还是他?《帝国沧桑:晚清金融风暴幕后的历史真相》重现了1872-1911年间的晚清王朝的资本市场,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今昔会否惊人的相像。中国官僚和资本家、股份制改革、内幕交易、金融骗局、国家诚信缺失等,带领我们找到了当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基因。金融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怎样地发挥着作用?读罢全书,你会发现,大清帝国所交的学费和金融沧桑正是今日之鉴。 《帝国沧桑:晚清金融风暴幕后的历史真相》的新观点: 1、晚清资本市场的多元化 2、晚清股市内幕交易案 3、晚清金融危机的政府救市 4、光绪皇帝操纵舆论发行债权融资 5、慈禧太后的金融改革贡献 6、晚清重工业复兴计划遭遇商业间谍 7、戊戌变法首领、一代国学大师康有为涉嫌非法集资 8、美国孤儿总统在中国一手导演的旷世股权欺诈案 9、国学大师严复远赴伦敦打世纪股权大案官司 10、晚清虚假发行股票引发的金融危机案 11、股市黑嘴左右晚清资本市场 12、晚清改革开放过程之中,政府制定法律卖官 13、晋商错失晚清金融改革机遇,江浙资本的历史性崛起 14、商标案击垮晚清的烟草工业 15、晚清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生丝泡沫环环相扣的国际阴谋 16、孙中山跳楼价发行债券的隐秘历史。 -
真秦始皇
《真秦始皇·智取六国》不是一本把《史记》翻成白话,再加点想象铺陈,加点个人感想的书。《真秦始皇·智取六国》是以秦始皇一生为线索以独特的读史原则审视典籍,不仅描绘出全新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画面,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与我们心目中褒贬迥异的真秦始皇。然而,当《真秦始皇·智取六国》作者用另一种读史原则,不带偏见地审视历史典籍的时候,上述耸人听闻的形容词和人们的习惯印象,却经不住历史事件的反诰。 秦始皇,人们习惯上把他认作暴君,从古至今从小学课本到学者论著。的确,史书中记载着他的暴行:他用“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屠杀统一了中国;他用“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的独裁统治着帝国以至于“劓鼻盈蓑,断足盈车”,被判割鼻子断足的人太多割下的鼻子用筐装,砍掉的脚用车拉,“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囚犯堵塞了道路城市到处是监狱;他用征发七十万受过宫刑和其他徒刑的罪犯,来为自己修宫殿造陵墓。 独裁和暴政不得人心他的暴行终于引发了陈胜,吴广的起义。秦帝国只存在了短短14年便被农民战争所推翻。 -
帝王术
《帝王术》通过讲述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刘邦、武则天、成吉思汗等著名帝王的夺权、治国、驭臣之道,展现了中国帝王管理方法的精髓,给现代管理者以启迪。皇帝作为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有自己的管理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权、术、法。一、确立并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二、广泛召集天下人才,为己所用;三、治理国家,确保江山社稷之稳固。这就是《帝王术》所讲的帝王术。时间相差久远,手段却如出一辙,古代帝王的部分管理手段可以运用在现代管理中,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就能够成为有智慧的管理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