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书话
-
阶梯与狂热
这是一本献给爱书人、买书人、藏书人的书。这本书是为了每一个生活在某个阶段发现当地图书馆拥有无限的故事和情感宇宙的钥匙的人而写,也是为了每一个进入书店时仍能感到同样兴奋的人而写。
作者是一个有35年经验的书商,他凭借对图书广博的知识,诚挚的热爱,将自己对书籍、书店、图书馆、作家等的认知网络全部集结在这本书中,将人类与书相关的事实、片段、回忆和蜿蜒曲折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全景展现了一个爱书人对图书的解读和理解,是历史、哲学和轶事的完美结合。
该书将书籍的故事娓娓道来,“安慰书”一章中对书籍幽微却坚定的感受;“廉价书籍”章中对通俗读物的平反;“图书馆”一章中对图书分类历史的介绍让人惊叹原来如此;“旁注”一章中对旁注的调侃、旁注消失的遗憾甚至用了诗意的语言来表达:猴子安静了下来,蜗牛放下了它们的长矛。一个水花过后,美人鱼也不见了。“塞纳河的书商”与“纽约的书店“介绍了巴黎和纽约的文化地标;”法国大革命前的图书世界“一章,结合新文化史大家罗伯特·达恩顿的研究,将法国大革命前,由图书出版带来的思想启蒙的过程梳理的清晰可见……每章都以溪流入海,最后汇集成一本如此广阔又澎湃的书。
-
书问京都
每次提到京都,就想起在京都的枕书,想起枕书笔下的京都。枕书的文字有灵性,有品位,美好且执着。古人所云“从吾所好”,用在这册《书问京都》是最合适了。——止庵(作家、学者)
再一次,苏枕书把既熟悉又陌生的美好京都讲述给我们,令我们沉醉在她的书页间。——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
书问”者,书信也;“书问”者,问书也。
2012年至2021年,跨越十载,在作者从游学之地京都寄回故乡的信札里,四时更迭,人事代谢,但不变的是她对书的热爱与对知识的痴迷。此番收录的四十一通信札,见证了作者读书、买书、访书乃至写书始终如一的热忱。
-
书店四季
英国超人气毒舌店主的爆笑吐槽与告白,2019书市黑马《书店日记》火热续篇。
“真希望这些书能开口说话,跟我们讲讲它们见过的事儿。”
一头扎进书店里,一切都会好。
*
世上有两类人:一类在酒吧、咖啡馆、餐厅或者商店上过班,另一类没有。
*
18岁的时候,肖恩•白塞尔第一次在苏格兰小镇威格敦看到那家名叫“书店”(The Book Shop)的书店。他和朋友散步经过,看到堆满书籍的橱窗,对朋友说:“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闭。”
十三年后,肖恩辞去电视台的职务,买下了这家书店。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书店”已是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书店,而威格敦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书城”。肖恩往返各地收购旧书,应付层出不穷的奇葩顾客、古怪店员和电商冲击之下的经营窘境。2017年,他的“行业劝退书”《书店日记》出版,这部反映当代书业生存现状的实录,凭借喜剧天赋和犀利毒舌成为英国书市的年度黑马。
2019年,续篇《书店四季》出版。新的一年,小镇和“书店”也在经历改变。女友安娜离开了,无视老板的人气店员、“女王”妮基在年底离职,肖恩说那就像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但故事仍在继续,肖恩依旧出入陌生人的客厅和书房,见证书与人的相聚与分离,黑猫“船长”还镇守着他的地盘,仓库和棚屋改建成活动场地,新来的意大利姑娘伊曼纽埃拉渐渐融入了小镇的生活,更多书店和文艺群落在周边出现,“那些在更加传统的地方不受包容的怪癖,在威格敦却能够得到认同”。
四季轮替,时光流转,“书店”也愈加坚固地扎根在苏格兰的乡土生活之中。肖恩说:“只怕改变就在不远的将来。尽管如此,味道、氛围和人与人的交往将依然是实体书店的专属保护区……也许书店也会迎来一场小小的复兴,足以让我们中的一些人再多撑一阵子。”
*
评论推荐:
★白塞尔毒舌的笔触和对荒诞现象的敏锐洞察力,都让我想起喜剧演员瑞奇·热维斯假如经营一家书店会说些什么。——《华尔街日报》
★ 白塞尔是一位娴熟老道的作家……他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里面充满丰富多彩的角色。苏格兰的风景——野鸭飞过盐沼,去蜿蜒的河边垂钓——是美妙的……一本可爱而又发人深省的书。——《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白塞尔的乖戾魅力,从他在书店黑板上涂写的标语就可窥见一二:“避免社交:永远带本书。”(Avoid social interaction: always carry a book.)——《华盛顿邮报》
★这是我读过的蕞暴躁也蕞有趣的书商回忆录。——德怀特·加纳(著名评论家),《纽约时报》
★……有趣的坏脾气故事集,爱书人都会喜欢的,但恐怕也会时不时感到畏缩……——《出版人周刊》
★白塞尔的作品充满辛辣的幽默……他是一个肩负使命的人,透过他的眼睛所看到的书店一年会让读者相信,这是一项值得承担的使命。”——《芝加哥论坛报》
★一位苏格兰威格敦的书商讲述了他在小镇上卖旧书的一年经历……暴躁,滑稽,偶尔也有伤感一闪而过,这本书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书店的生活,来自正在消失的实体零售行业第一线。一部宽宏、清醒、博爱的作品。”——《科克斯评论》
★白塞尔对那些斤斤计较的顾客的诙谐描述,他日常生活中的苦与乐,以及苏格兰特有的风土,都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地方感,足以俘获飘忽不定的心灵,让我在他的炉火旁安顿下来。——《波特兰先驱报》
-
亲爱的图书馆
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 | 一本探索图书馆的百科全书
《纽约客》专职作家深入图书馆行业
横跨七年的非虚构写作,为一百万本书哀悼
“在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苏珊·奥尔琳的笔调——写作自然和得体,对其书写的主题保持热情,并带着一种很强的幽默感。”——何伟(彼得·海斯勒),著有《寻路中国》《江城》
·
★ 故事缘起:1986年洛杉矶图书馆大火,超百万册书烧毁,谁是焚书凶手?
★ 这是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我们终将死去,但我们的生命会在这里永存
★ 也是一本探索图书馆的百科全书:梳理历史,探访内部,展现图书馆平静表面后的庞大复杂体系
★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Goodreads超60000读者好评,占《洛杉矶时报》畅销榜50周
★ 《纽约客》专职作家力作,“一本爱书人的梦想之书”,私人图书馆馆主文泽尔贴切翻译
·
1986年4月29号上午,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发生了一场火灾。七个多小时后,火才被完全扑灭,四十万本书被烧毁,七十万本书被损坏。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图书馆火灾事件,却迟迟没找到真凶。
三十年后,《纽约客》专职作家苏珊·奥尔琳偶然得知此事,她决定重启调查,追踪涉嫌谋杀百万册图书的神秘凶手。她走访嫌疑犯的亲友,请教当时的馆员和办案人员,借助最新的纵火侦查技术,甚至亲手烧毁了一本书。在一次次交谈和质问中,在一趟趟图书馆漫步后,一场调查逐渐变为一场长达七年的图书馆之旅:
她还原了火灾当天的现场状况,从1635年版本《圣经》到《华氏451》,记下每一页被烧毁的文字;她也还原了火灾后的全城救书行动,从无名之辈到商业大亨,记下每一个为书奔走的爱书人;她探访每一个少为人知的部门,从咨询台到货运部,详尽介绍现代图书馆如同机械般精准的运作方式和庞大体系;她回溯洛杉矶公共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从白人男士专用的小房间到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亦展望了图书馆作为公民教育中心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也是一本了解图书馆的百科全书。在历史的灰烬中,跟随苏珊·奥尔琳的脚步,让我们走在静谧而丰富的书架间,走进有序空间背后的复杂体系,走向每一座隽永的图书馆——火可以烧毁书籍,但无法烧毁知识,更无法烧毁我们的记忆和好奇,我们的生命故事。
·
在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苏珊·奥尔琳的笔调——写作自然和得体,对其书写的主题保持热情,并带着一种很强的幽默感。——何伟,《江城》《寻路中国》作者
这是经典的奥尔琳式写作,她将对一场毁灭性火灾的探索,变成一次进入无限丰富世界的旅程,里面充满意想不到的人物,发生着意想不到的事情,怀着意想不到的激情。——埃里克·拉森,《白城恶魔》作者
这是一本只有苏珊·奥尔琳才能写出来的书。她以某种方式成功地将一个图书馆火灾的故事转化为另一个故事——关于扫盲、公共服务、市政内斗和愿景,关于一个日益私有化和社会孤立的时代中的公共空间,关于洛杉矶如何从偏僻小村庄转变为创新领地和公民参与的典范城市,以及在一个繁华的民主国家的生活和状态中,图书馆将永远扮演的核心角色。除此以外,这本书就像一座美好的图书馆,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故事和人物。对于爱书人来说,没有《亲爱的图书馆》更好的书了。——戴夫·伊格斯,《圆环》作者
奥尔琳创作了一本极具洞察力和多样性的书,跟任何一间地方图书馆书架上的宝藏一样丰富。——今日美国
就像在图书馆的房间和书库中漫步,你可以在书中的任何一页发现一些有趣得意想不到的东西。——国家公共电台
一次真实犯罪、历史、传记和沉浸式新闻的完美结合。奥尔琳的编年史以探究、渲染、机智、戏剧性和深情的方式,赞美了图书馆——作为避难所、社区中心和开放的大学,由有责任心、同情心、创造力和弹性的人管理。——书单
奥尔琳是一位长期为《纽约客》供稿的作家,数十年来一直用人类的故事吸引着我们,她的新书是对人类抵御遗忘的堡垒——图书馆——进行一次广泛、深刻、个人化又极具吸引力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图书馆是如何发展,如何应对萧条和战争,以及如何在不断为资金而奋斗的情况下欣欣向荣。在节假日里,美国的每一个爱书人都应该会送出或得到这本书。你会情不自禁地读完《亲爱的图书馆》,并对这座奇妙的地方属于我们所有人而感到感激。——《华盛顿邮报》
《亲爱的图书馆》不仅是对一个地方或一个机构的赞美,更是对一种思想的赞美。这本书之所以让人喜欢,是因为它有一种探索的感觉,当奥尔琳为她所发现的事物感到惊奇或感动时,书中就会有一种愉悦感。苏珊·奥尔琳对1986年4月29日中央图书馆大火的描写是如此丰富而具体,就像一股热气从纸上喷薄而出。《亲爱的图书馆》讲述了一场大火,以及如何起火的谜团-——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也讲述了所有图书馆的历史,一座特殊图书馆的往事,以及奥尔琳和她母亲的私人故事:她的母亲因痴呆症而失去记忆,而奥尔琳通过书写此书来找回自己的记忆。——《纽约时报》
这是一封写给公共图书馆的美好情书。在这个图书馆的故事里,奥尔琳提醒了读者,图书馆的精神及使命是友好、平等和资讯,以及图书馆——也许我们所有人也在内——所蕴含的美好深度和潜力。——《基督科学箴言报》
奥尔琳将自己的人生回忆录、侦探小说、洛杉矶历史和对美国公共生活的兴衰的沉思交织在一起。她的叙述时而紧张,时而委婉,时而亲切,时而史诗,唤起了我们在图书馆度过的生活节奏。她为一个最能代表美国的地方和机构注入了生命力:宽敞、混乱、容忍,甚至充满希望,对各种形式的流动充满信心,尤其是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华尔街日报》
《亲爱的图书馆》的确是一本完完全全的图书馆之书。苏珊·奥尔琳又一次在没有人去探索的地方找到了丰富的素材。她的书与其说是一个直截了当的故事,不如说在深挖她自己对一个主题的强烈情感。她再一次证明,一个作家单凭感情就可以自动提供戏剧性,如果这位作家有足够的才华,以及足够强烈的感情。你真的永远不知道一个题材会有多有趣,直到像奥尔琳这样的人对它产生了真正的兴趣。——《纽约时报》
一本爱书人的梦想之书。这本书在研究上颇具野心,在写作上保持优雅,如同一扇门,让我们得进入一个充满历史、戏剧、文化和故事的地方。——《明尼苏达星论坛报》
一旦苏珊·奥尔琳开始找寻故事,她总会发现一个隐藏的世界。于是,《愿你被温柔爱过》和《兰花贼》的作者带来了这本令人愉悦、资料丰富的最新作品,故事从1986年洛杉矶中央图书馆七十万册图书被毁坏的火灾开始。不过,《亲爱的图书馆》的焦点很快平移到图书馆机构的分裂和古怪历史,接着,几乎不可避免地对美国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奥尔琳从各个方向进行叙事,将追捕图书馆纵火犯——此人可能是一个受挫的演员——与思辨的文字并列,探讨图书馆为什么和如何成为我们许多人所接触的最接近市政厅的事物。——《纽约杂志》
-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是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1859—1932)的代表作,以他讲给天生患有眼疾的儿子的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自1908年出版以来,《柳林风声》收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是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学经典和儿童文学瑰宝。
本书是深沉父爱的见证,是关于家园的绝美童话,让心灵在无尽幻想中获得自由。格雷厄姆的文字娴静、优雅,堪称完美散文的典范。一百多年来,许多名家为这部作品配过插图,E.H.谢泼德(1879—1976)奉献的版本是其中广受赞誉的一种。很少有人比谢泼德更能捕捉柳林世界里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喜悦了;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他们的文字和绘画是绿色与金色的结合,就像在秋天里回忆夏天的美好”。
-
圈外编辑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极具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绝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更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
【编辑推荐】
1、编辑出版界的“泥石流”,行走的毒舌炸弹!
“杀死出版的正是它的创造者——我们这些编辑。”
“催生无聊杂志的正是‘编辑会议’。”
“不要跟同行喝酒。”
“网络搜索是种毒品。”
“别看读者脸色,关照自己。”
……
以上内容都出自本书。都筑响一40多年来从未领过固定月薪,作为体制外独立编辑,他对艺术、设计、出版等领域有独特而精准的认识。本书文笔极富冲击力,幽默随性,酣畅淋漓,吐槽犀利痛快,毒舌金句频出,带给读者一记来自主流圈外的新奇能量重击!
2、怪招迭出的选题捕手,剑走偏锋的人间观察家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
在这本书中,都筑响一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野生编辑特立独行的大世界。当下社会有诸多强制的、隐性的条条框框,都筑响一本人,和他报道及出版过的题材,都在激发我们对别人的生活少一点判断,多一点尊重。自由有趣的灵魂、对编辑和做书的另类认知、令人拍案叫绝的选题,都筑响一拒绝乏味,持续捕捉身边被忽略的日常“奇观”,挖掘那些不被认可的无名天才。
独立、纯粹、反抗、好奇心、真性情,野生编辑带你冲破主流的条条框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3、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出版同仁激赏共荐!
做一本书要从何开始?如何养成自己的编辑视点?编辑为谁做书?出版的未来会如何?全书以8个问题划分,都筑响一打破出版常规,回答直击人心,呈现出一个独具人格魅力的天才编辑和一段浓墨重彩的人生传奇。
轻型纸,让阅读手感舒适,小开本,轻便小巧易携带。四色全彩印刷,多幅都筑响一代表性编辑出版作品,丰富有料,趣味多多。
-
西谛书跋
本书共分七卷,前四卷依四部分类编排,另析诗余及散曲为卷五,小说及讲唱文学为卷六,杂剧及传奇为卷七。 -
津门书肆记
《津门书肆记》收录雷梦辰先生文章六篇,包括《津门书肆记》、《津门书肆二记》、《天津三大商场书肆记》、《晚清至解放前天津书坊刻印本书籍知见录》、《直隶书局创办始末考》、《近代天津私人藏书述略》,其中《津门书肆二记》乃曹式哲先生根据其遗稿和卡片整理,为首次与读者完整见面。藏书史也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但天津作为近代藏书文化重镇,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津门书肆记》因此有一定补阙意义。 -
民国书影过眼录
淘书者能否淘得好版本,除底蕴、眼力外,还需有均衡而平和之心态,浮躁犹豫,此乃淘书之大忌。心含雅意,随意而得,趣味僧增,往往有所收获。如今,民国版本“与时俱进”,价格日昂,时而在“扰乱”淘书者之心绪。淘者手捂钱袋,不免有囊中羞涩之感。然而,好版本之“光芒”,闪烁于心胸,溜之可惜,弃之可叹,只好咬牙,仍以百元千金索得。一旦成为己物,摩挲于手,乐融于胸,雅萌于心,陶冶性情,薰润文意,此雅之大,惟淘者自如。 -
这些人,这些书
收录在这部学术随笔集中的文字,写作时间跨度很大,最早的完成于1984年,最近的则是今年的新作(其中部分篇章选自作者的旧著,但都依据新的资料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大都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回忆作者所接触过的前辈作家、学者,记录与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二是讨论作者所阅读和编选的一些书和若干相关话题,评说读书藏书的方方面面。 本书作者是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研究的,因此,在撰写本书中的文字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人、这些书置于文学史的视野之下加以考量、加以探讨,虽然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并非全面的评价;虽然可能感性的描述多了些,理性的分析少了些。事实上,本书上辑和下辑前半部分谈论的人和书,大都早已进入文学史了。尽管本书并非学术专著,并非高头讲章,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自以为还是提供了新史料,提出了新看法。于是,本书就命名为《这些人,这些书:在文学史视野下》。 -
丰子恺书衣掠影
吴浩然先生通过《书衣掠影》在丰子恺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里又为我们打开一扇学习、了解、品味、欣赏的大门,让我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让我们对丰子恺这位先贤大师的博大精深又多了一层了解。 《书衣掠影》分书衣掠影、书衣附影两大部分。书衣掠影主要选注了丰子恺在多门艺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多为品相上乘的初版本。 -
学人藏书聚散录
学人与书有着须臾不可分的密切关系,学人藏书的聚与散,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演变。作者根据学人藏书的目的,将他们分为学人藏书家、学者研究、文入著述和博览藏珍四类,通过大量的史料研究,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学人与书之间聚散相依的风流画卷。 -
书衣百影续编
收录的书影以作者的个人藏书为限,不强调史的钩沉,偏重版本的价值和装帧艺术特色。虽按时间先后排列次序,但也难避免编者个人的趣味和偏爱,编者只是总想着能把读者引进返朴归真、回归天然的艺术境界就好。书中多选了几幅鲁迅的书和他设计的书衣,还有巴金、胡风的装帧设计,他们的设计风格突出,很有代表性。丰子恺、丁聪的作品稍多,但也有司徒乔、曹辛之、余所亚、廖冰兄的创作。 -
一灯风雨
读书人与读书杂志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路行来已整三十年。精选结集三十年间杂志所刊涉及古今中西、谈论书林掌故、普及版本知识、记叙书人书事的文章,既有助于文化史研究,又祈愿能以此见证和纪念这永不磨灭的书人情结。 -
书衣百影
本集基本上以时序发展为排列次序,主要反映从1919—1949年三十年间书籍装帧的发展脉络。我没有资格研究美术或书籍装帧艺术史,至多是个旧书摊上的常客,一个普通的爱书人而已。说的无非一些平常的见识,可能还有外行话,再加上所见有限,全凭个人的藏书来编这本画集,实在地于唐突了。但是,不如此又往何处去寻觅这些绝版多年的版本?图书馆不借阅,不准拍摄,即使可以拍摄,我也出不起资料费。何况书被“保护”得早已不见庐山真面目。或被牛皮纸包装得严严实实,或在书衣上盖满馆藏大印,面目全非了。因此,遗珠之憾肯定会有,没有提到某些先行者和有功之臣亦在所难免,希望大家谅解,并不吝赐正。 -
古书版本常谈
本书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同时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最后,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本书曾多次重版。此次修订出版,又增加了“清刻本述略”、“常用版本术语”、“版本书目”、“版本避讳举要”等内容,并配有大量插图,原有插图质量较差者也全部得到替换,使图片更为清晰精美。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
古书犀烛记
“一头栽进故纸堆,悠游古旧书海,有如蠹鱼喜爱在书堆间穿梭,怡然自乐,且乐此不疲。究竟是何道理,自己也莫名所以。” ——袁芳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涯,而赖以传承的载体又以书最具影响力。藏书乃应运而生。尤其古书,一册在手,发黄的纸页间、殷红的钤记里满是无尽的故事。然而书海无涯,藏书之路漫漫,藏书家的心路又当如何? 身为资深古书收藏家,袁芳荣将个人藏书按类型分成笺谱、墨谱、套印古籍等,逐一向读者介绍书籍年代、内容、收藏历程,大量民俗讲解以及掌故随手拈来,并配有众多珍贵实物图片。在风雅流畅而不失通俗的文字中,伴着中国文化的清风,且听作者将古书和古书的故事娓娓道来…… -
畅销书风貌
本书对一定时期的畅销书风貌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层面的历史事实及文化风貌。全书通过时间与主题的分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1900~1999年间曾涌现的畅销书进行了回顾,是读者了解那些曾震荡过书市,现或已不可闻的图书的最佳参考。其中更有对总体畅销书文化流向的概括,对典型畅销书面貌及畅销原因的分析,便于读者明白这些书籍在当时畅销的文化含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