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
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后五四时代学者群的崛起,以及他们给思想文化生态所带来的新因素。这些学者的出现,一方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根基,另一方面,他们中的一些人广泛参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建设,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的革故鼎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聚焦于活跃在192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末期的学者型社会思想家潘光旦,将他放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思想文化演变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着重评述他对优生学、社会学、性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接受与认识,以及他在民族观、婚姻家庭、性文化与中西文化观等方面的见解。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社会思想在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不够重视,本书以知识史/ 学科史与思想史的关系为线索,尝试着将潘光旦的社会思想放在一般思想史的视野下加以评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
政治世界的思想者
这本文集中收入的都是我有关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论文。“政治”是一个语义并不十分确定的术语,它的定义恐怕至少在两位数,既可以指从专制到民主的各种国家制度,也可以指私人企业的权力分配;既可以指政党的勾心斗角,也可以指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的治理。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不管怎么分殊多样,“最经典”的“政治”定义,它应该是与国家的权力活动有关。韦伯就是这样定义“政治”的:“政治追求权力的分享、追求对权力的分配有所影响——不论是在国家之间或者是在同一个国家内的各团体之间。” -
公共哲学第1卷
1.《公与私的思想史(第1卷)》源自“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1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的主题——“从比较思想史的脉络看到的公私问题”(1998年4月25日-27日,丽嘉皇家大饭店.京都)。2.作为专题收录了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2次新文明文化研究会——“印度古典在21世纪的意义”(2001年3月24日-25日)上的奈良毅的“印度思想史中的公与私”论题。3.第1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与会者名单参见卷末。4.论题及议论已经本人校阅。论题在主要内容不变的原则下,有的部分重新改写。议论的内容有所删减。 -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这部著作试图对欧洲绝对主义国家的性质与发展作一比较考察,书中介绍了东、西欧的绝对主义国家:西班牙、法国、普鲁士、波兰等。 -
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之一,查爾斯?泰勒以他對政治與道德理論的貢獻享譽國際。在《現代性的社會想像》裡,泰勒繼續他晚近對多重現代性所做的反思。為解釋各種現代性之間的歧異,泰勒發展出「社會想像」的觀念,也就是一種對於某群特定的人們想像其集體社會生活的方式的廣泛理解。 藉由重述西方現代性的故事,泰勒追索出一種獨特社會想像的發展。西方社會想像由一種建立在平等參與者的互利之上的道德秩序觀念所發動,它的特色在於三種關鍵文化形式:經濟、公共領域,以及自我治理。在這部篇幅與風格都平易近人的作品裡,泰勒為這些文化形式所做的解釋,提供了我們一種清晰而簡明的架構,不僅能夠用以理解西方現代生活的結構,同時也能藉以理解現代性在世界各地所採取的不同形式。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現代的道德秩序 第二章 何謂「社會想像」? 第三章 觀念論的幽靈 第四章 大解組 第五章 經濟作為客觀化的實在 第六章 公共領域 第七章 公與私 第八章 享有主權的人民 第九章 滲透一切的秩序 第十章 直接社會 第十一章 能動性與客觀化 第十二章 敘事模式 第十三章 俗世性的意義 第十四章 地方化歐洲 致謝 -
法律的理念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法律是人性中所蕴含的最高理性。”历史上没有一部完美的法典不以完备的思想为基础,只有先了解法律思想,才能具备法律精神,进而提升法律的价值。 英国当代法理学权威罗伊德勋爵撰写的这部法学基础著作,告知人们如何运用缜密的思想,分析法律的理念;检讨古往今来不同社会对于法律的看法,进而研究法律观念与社会观念的交互作用;讨论法律在未来迫切需要处理的难题,是一本重要的法理学经典读本。 本书剖释法律思想,达到至美至善之境。其内容涵盖广泛,文字优美,堪称法律人入门读物。 —— 王绍靖 台湾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研究员 -
权利的变革
《权利的变革:早期加尔文教中的法律、宗教和人权》将研究经由日内瓦改革者约翰·加尔文激发出来的西方传统中权利话语的发展。部分地基于经典的和基督教原型,加尔文发展出了一种令人瞩目的新的关于权威和自由、责任和权利以及教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新教义,这些对新教国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加尔文的原初教义周期性地受到了西方主要危机的挑战,这些危机包括法国宗教战争、荷兰起义、英国革命、美国殖民地化和美国革命。 -
尘世的权威
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本书从作者从奥古斯丁著述之拉丁原文入手,论述深入细致,在对西方学者研究成果了解全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本书代表了国内奥古斯丁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 -
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
全書有中文論文八篇,英文論文兩篇。各文作者分別從近世中國公私觀念的常與變、個體和群體的統合與獨立、情感、性別與公私等角度切入,企圖從一個長時段的歷史視野,來觀察近代中國公私領域之嬗變。 -
论个体主义
现代意识形态以全体社会从属于代表道义、独立和主权的个人为表征。这种意识形态将西方社会与其他社会区分开来,后者坚持以全体社会为价值主体,并倡导个人从属于社会。西方人为何如此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公民?在本书中,作者从基督教最初发源的年代开始,探讨了西方个体主义的成因,内容涉及起源、宗教及政治等。 -
民族主义
本书重点讨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但又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和象征性语言的民族主义,并且比较全面地探索各种民族主义的内涵、变种及来源。通过简要地概论民族主义的概念、评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现存的学术成果,作者全面地考察了有关民族主义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和历史的不同棱面,以及在这一领域里的主要解释范式。同时作者还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乃至人类学的不同角度对与民族主义相关的概念如民族(natlon)、族群(ethnic glroup)、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民族的国家(national state)等进行了颇为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阐释以作者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族群一象征主义(eth nic—symboIism)民族主义理论观点。 -
西欧的国家传统
本书通过对不同文化传统中国家观念与制度的分析,考察了以国家传统为代表的有关公共权力的思想。作者不仅提供了清晰的国家概念,而且探讨了诸如知识界的作用、国家理论的社会功能、包容性国家和民主的困难等有关国家的关键议题,并着力阐释了西欧国家传统的复杂性及其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肯尼斯·戴森教授特别强调了“观念”的重要性,并认为观念是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既是观念的操作者,也是观念的囚徒,并用能够被其他人接受的语言来解释行为并使之合法化。因此,国家观念是政治现实与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政治现实具有实际的影响力。 -
经济情操论
在对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20年代充满智慧的重构中,艾玛罗斯柴尔德重新阐释了伟大的、革命性的政治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真正的经济和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影响。作为经济史、政治思想史的一个基准,她的书揭示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根源以及这一思想和一个喧嚣世界中的政治保守主义之间的联系。 -
进步的幻觉
《进步的幻觉》详细描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进步观念走过的历程,揭示了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人类对进步思想的种种解读。作者指出,人类理性启蒙的过程和科学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只能是一种进步的幻觉而已。《进步的幻觉》以及作者的多数著作,是要表明道德的卓越很早就与政治的进步主义分离开来,并把本身系于独立生产者的社会主义。为了保持这种卓越性完好无缺,具有美德的新人必须始终与进步观念相关联的所有观念和制度互相独立——进步观念的目的正在于抹除这些区分的形成而导致的社会冲突。这是索雷尔不把马克思这位阐述阶级冲突和斗争的理论家看作进步主义思想家的理由之一。 -
托克维尔:民主的政治科学
商品简介 托克维尔一贯把政治置于其人生和思考的中心,他自年轻时就立场成为“政治人”。 在我们的时代,领导社会的人肩负的首要任务是:教化民主;如有可能,重新唤起民主的信仰;净化民主的风尚;规制民主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的科学取代经验的欠缺,以对民主的真正正利益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使民主的统治适合时间和地点,并根据环境和人事修正它的统治。 一个全新的世界,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
教育与现代社会
本书是关于研究“教育与现代社会”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人文主义及其教育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及福柯论人文主义》、《从乡约到乡村建设》、《蔡元培治校与中国现代学术共同体的兴起——1917—1923年的北京大学》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主题研讨:教育与现代社会 导言 指向事情本身的教育:奥古斯丁的《论教师》 教育的自然基础:解读《爱弥尔》前三卷 人文主义及其教育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及福柯论人文主义 蔡元培治校与中国现代学术共同体的兴起——1917—1923年的北京大学 从乡约到乡村建设 研究论文 斯宾诺莎的“出埃及记”——《神学政治论》与“犹太人问题”研究 书评 民主时代的英雄观——评爱默森的《代表人物》 -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武雅士等有关中国社会宗教与仪式主题的论文集。作者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华南民间信仰做了具体而细致的研究,构建了汉族民间“神灵”的人类学解释模式,总结了汉民族的民间信仰的三种模式:官僚模式、个人模式、异端模式。所收论文16篇,如“一个台湾城镇历史中的宗教组织”、“香港的乡庙”、“台湾的建筑与超自然”、“广东的萨满信仰”、“道教仪式中的正统与异端”、“祖先崇拜和丧葬实践”、“神、鬼和祖先”等等。所论主题包括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以及各种仪式,如道教、萨满教、祖先崇拜、鬼神信仰、丧葬仪式等等,分析潜藏在这些信仰和仪式背后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碰撞与交融。 -
社会行动的结构
《人文与社会译丛:社会行动的结构(新版)》中,塔尔科特•帕森斯通过对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社会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帕雷托、涂尔干与韦伯的分析和吸收,重建了“一般社会行动理论”体系。《人文与社会译丛:社会行动的结构(新版)》把以目的—手段为成分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不仅确立了一门规范的社会学学科,而且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进行了经典的规定。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