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中国思想史(套装上下册)
本书是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本中国思想通史,作者不仅详尽阐述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而且,作为本书的独特之处,作者以各个时代盛行的学术流派为主线来向读者展现数千年恢弘深刻的思想卷轴 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在中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从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到唐朝佛学的鼎盛发展,最后到儒学复兴的过程,让人不至于陷入卷帙浩繁的思想史而不知所向。与此同时作者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来介绍当时的社会思想状况,选取的人物众多,其中的细枝末节比一般的中国思想史介绍得更为具体。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力摈弃学术流派的影响,坚持以客观公平的视角来评价每个思想家 试图给读者展示一个最原始的思想史历程作者的写作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艰深的思想史在他的笔下变得明快,通俗,条理清晰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很平实、亲切,因此 本书不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对于爱好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读者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
思想、政權與社會力量
本書收錄中央研究院第三屆漢學會議歷史組中兩個分組的論文,一為「政權與社會力量」,一為「思想與社會」。全書共收有論文七篇,討論中國歷史上時代思潮、個人意識與社會、政治發展的交錯關係。 -
中世纪哲学精神
《中世紀哲學精神》(L’Esprit de la philospophie medievale)是法國學術院士、中世哲學權威吉爾松(Etienne Gilson)先生所作的一本世界名著。中世紀的哲學,包含教父哲學與士林哲學,而中世紀哲學的精神就是天主教哲學的精神。本書藉由論述中世時代人類之經驗與思想,幫助讀者了解中世紀哲學的義理內涵、歷史淵源與對後世之影響,乃一全盤性、綜合性的高水準哲學論述。 人的偉大在於人是按天主肖像而受造的。人有自由,可以主宰自然,取其所需。人有理智,可以明白事理,裁官萬物。但人雖擁有這一切,仍然明白人之偉大並不出於自己。一旦明白這點,便足以初窺人之渺小。人若不知自己的尊嚴,不足以認識自己;人若強調自己的尊嚴而不顧及比自己更偉大的存在,將絆跌在虛榮的石頭上。 本书论述中世纪睦代人类之经验与思想,帮助读者了解中世纪哲学的义理内涵、历史渊源与对后世之影响,乃一全盘性、综合性的高水准哲学论述。 新版译序 译序:中世哲学精神与中国哲学精神的会通 原作者序 第一章 中世哲学与天主教哲学 第二章 “天主教哲学”概念的澄清 第三章 大有及其必然性 第四章 诸有及其适然性 第五章 类比、因果关系、目的性 第六章 乐观的人生 第七章 造化宣主荣 第八章 天意观 第九章 人类学 第十章 位格论 第十一章 对自我的认识 第十二章 对万物的认识 第十三章 理智及其对象 第十四章 爱及其对象 附录 熙笃会密契论之内在一贯性 第十五章 自由意志与自由观 第十六章 律则与道德 第十七章 意向、良心与义务 第十八章 中世纪与自然 第十九章 中世纪与历史 第二十章 中世纪与哲学 注释 人名索引 -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上下卷)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上、下)》内容为: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见,在惊人的说法中却是惊人的轻率和漫不经心。 -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最老版本是CodeLz.Bodleianus Graecorum Miscellarigorum 251(S),于11、12世纪之交编辑而成,所有后世版本(MSS)都是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的。1525年,Victor Trincavelli“据此印刷出版了第一个《论说集》印刷本(威尼斯本)。但他依据的原始手本错误百出,故几乎毫无文本考证价值。第一本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本子由Jacob Shegk在1554年(Basel版)完成。Shegk是图宾根(Tubingen)著名医学教授,与Trin—cavelli的本子相比,他审订的希腊文本虽在文字上并无多大改变,但由于他采用的拉丁文本非常可靠,所以得以对希腊文本数百处谬误予以校正。1560年,Hieronymus woIf(Basel版)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附加翻译和点评。他所校订的这个本子在爱氏思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当时的学术界未能产生应有影响,人们普遍阅读的仍然是Shegk校订的Trin—cavelli本。 -
古代世界的现代思考
《古代世界的现代思考:透视希腊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作者杰弗里·劳埃德(Geoffrey Uoyd)从事一种广泛的古代文明研究,涉及的基本问题既有智力上的也有道德上的,我们今天仍继续面对这些问题。他关注的是,我们能在这样的研究中学到些什么。对于异域的信仰体系,我们能获得多大程度上的理解?对于古代世界的“科学”或它的各个组成学科,如“天文学”、“地理学”、“解剖学”等,谈论它们有没有意义?逻辑及其规律是普适的吗?存在一个本体论(一个单一世界)吗?所有尝试的理解都应该被认为是指向它的吗?当我们遇到明显不同的实在观时,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可归因于需要解释或可作为一种解释的概念间的差异?或在多大程度上可归因于不同的首选推理模式或研究风格?真理和信仰的观念代表了可靠的跨文化普适的东西吗?此外,对于当今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古代历史能教给我们什么?人性和人权的论述是普适的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帮助确保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和公正?劳埃德将着手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并使我们确信:古代希腊和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为推进现代的各种相关争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大学为何汇聚了那么多带来经济和商业变革的思想家?为何出了那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书对此给出了详尽而深入的回答。作为第一部研究芝加哥经济学派历史的著作,本书不仅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文笔优美、妙趣横生,读来不仅可以掌握芝加哥学派的历史,对大学如何办学、如何培养顶尖学术人才,对了解杰出学者的成长之路等等,都会很有启迪。 -
东亚论
《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是日本著名学者子安宣邦先生的一部精华结集作品,作者是日本学界并不多见的富于批判精神的知识人,曾长期担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在《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中,作者对于日本现代知识制度和话语体系的所谓不证自明的合理性进行了猛烈地颠覆,并展开了对 于“东亚”这一个既缀满历史痕迹又有现实迫切性的话题的重新讨论。作者希望借这些问题的辨析,对日本现代文化中浓重的国家主义和殖民时代话语的毫无反省的普遍滥用等所谓日本的“现代性”进行全面的清理,以确立新的价值和观念。此外,《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所富有的强烈批判意识,也使人们见证了日本学界的客观公正,从而对于中日两国知识界的对话平台的真正建立预设了一些良好的要素。 -
思想与文献
《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共收论文23篇,这部论文集从2008年底开始拟定计划,直到2009年底正式提交出版社,历时一年。在拟定计划的过程中,吾妻二重教授一同参与了讨论和修订。 -
五经正义研究
唐孔穎達等,於太宗貞觀年間奉敕修撰《五經正義》,初成之後,歷經兩次刊定,始於高宗永徽四年正式頒行。 《五經正義》在中國經學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然因其篇幅浩繁,探討不易,迄今尚乏整體之研究。本書作者,積數年之功,撰成本書,對《五經正義》作較全面、深入之探討。全書共分十二章,都五十餘萬言。所論包括: 《五經正義》之修撰與版本、 《五經正義》修撰之依據、 《五經正義》之體式與内涵特性、 《五經正義》論考之內容、 《五經正義》對注文之補充與修正、 《五經正義》之校勘、 《五經正義》之字義訓詁、 《五經正義》之修辭觀、 《五經正義》之思想觀念、 《五經正義》之得失與價值等内容。本書内容豐富,論證詳實,洵為欲研究《五經正義》相關問題者便利之梯航。 -
蒙元統治下的士人及其經學發展
本書旨在探討「蒙元」這個特殊時代的士人的出處進退,以及這個時期的經學發展概況。 本書內容共分五章。以元代的士人與經學為兩大主軸,前兩章是針對元代士人出處方面的研究,重點放在觀察他們當時所遭逢的客觀環境,以及他們面對新環境時,所產生的主觀心理反應與行為上的抉擇。第三章至第五章,則主要聚焦於元代經學的層面來研究,詳論元代經學的發展與分布概況,並指出元代經學的特色,研究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宋金元之際士人的時代思維及其作為」,本章探討宋金元之際的士人,在易代之際的心態變化,以及對這個時代變局所作出的回應。第二章「蒙元統一後士人的出處進退」,本章是透過對蒙元統一後士人出處群相的觀察,嘗試論述士人種種抉擇背後的可能動機。第三章「元代官方政策對經學的影響」,本章論述的重點是,從元代官方的相關政策,來分析這些措施,對元代經學發展,所可能產生的影響。第四章「元代經學的發展與分布」,本章分別自時間及空間的角度,探討蒙元一代經學的發展歷程,以及地域分布的概況,並詳述影響經學分布的各項因素。第五章「元代經學綜述」,本章針對元代經學中的部分層面,來觀察及凸顯元代經學,有異於其他朝代的特色。 -
中国经学史讲义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本书主要是周予同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开设的中国经学史课程的讲义。内容主要是讲述经学史中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中的师承、流派、人物、著述、主要观点,以及经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研究中国经学史的重要入门书之一。 -
校邠庐抗议
《校邠庐抗议》作者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林则徐的学生,受其师影响,有强烈的经世意识。本书40篇,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个方面,是当时著名的鼓吹改革的代表者。作者认定,对文化价值不以其来自何方、创自何人而定,提出“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这是在西方文化涌来之际,勇于吸收外来文化、充满自信的相当健康的文化心态。本书所体现的变法思想和变法所依据的文化资源,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光绪在戊戌变法时曾将此书印给为官,询问何者实行,何者不宜实行,可见其重要性。 -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1923年张君劢以一篇《人生观》的发布,激起了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又称“科玄论战”)。这场论战所涉及的问题,即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论辩中,张君劢被丁文江斥为“玄学鬼”,此实为张氏之深深误解。之前及之后,张君劢均大倡科学研究在其时中国的建立与发扬,而张氏见解之深远实在超山时人,故在此误解。论战之后十余年《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刊布,此书集张君劢于1931年至1935年所作之二十余篇文字,总结张氏在论战爆发十年的心路历程,这些文字可视为张氏将论战中之稳痛发而为对科学精神之更深刻阐发及对中华人民族存绪之际文化路向的清醒见地。今日读是书,可为重估张君劢学术思想之整体提供重要契机;由张氏其人被误解之一段现代学术史公案,庶几可见时思想界之总体思维趋向以及张君劢坚执学术信念的可敬可佩。 -
制度儒学
本书反思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新儒家将儒学窄化为心性之学的缺失,主张以精神理想和现实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审视儒家的本来面目和未来发展空间,书中有三个中心议题,其一是儒家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以康有为和孔教会为中心讨论儒家在近代中国如何面临制度化解体和重建的复杂进程;其三则是通过批林批孔等典型事例的分析,讨论儒家与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关联,思考如何重建儒家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 本书认为儒家应该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且中国人在进行制度创新和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儒家的资源。而超越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二元对立,是达成儒家价值重生、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 -
权势转移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
形成中的学科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我们自己的学科图谱具有坚固不移的跨文化性。就这一假设的形成而言,全世界高等教育的结构充当了它的某个推动因素。《形成中的学科》在论及人类行为的八大领域时,对此观点做了挑战,这八大领域即哲学、数学、历史学、医学、艺术学、法学、宗教学和科学。劳埃德将注意力集中在历史和跨文化材料上,它们阐明了各学科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明中得以构建起来、得到界定的不同方式,尤其是在古希腊和中国。它们还阐明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当怎样进行理解,特别是在不同学科宣称享有霸权地位之时(这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曾发生在哲学、历史学、宗教学和科学身上)。劳埃德还探索了精英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积极(在他们推动学科专业化的时候)还是消极(在他们收紧准入条件,坚持让人们遵从既定规则、概念、做法从而阻碍了进一步创新的时候)的角色。 -
文明的滴定
本书包含着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最清晰的表述和回答。李约瑟借用化学反应中的“滴定”概念,对中西文明在社会和思想上的种种成分加以比较,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中世纪遥遥领先,西方却后来居上产生了现代科学。 与默顿的代表作一样,《文明的滴定》可以说是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先声,尽管在量化指标方面还略逊一筹,其论域的宏大和议题的深刻则超过了《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 刘钝 《文明的滴定》集中展现了李约瑟博士对人类文明演进的深刻观察和思索。文明的滴定不仅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更是其未来的必然归宿。 ——梅建军,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文明的滴定》是李约瑟最重要的文集之一,仔细阅读《文明滴定》之后,读者们会对他关于中国为何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的最终解释产生迥异看法。 ——弗洛里斯·科恩(H. Floris Cohen),乌特勒支大学科学史教授 -
明清学術変遷史
日本に現存する書物に即して明代の出版と学術の変遷を辿り、明末に清代の学術が準備されたことを解き明かす。明代陽明学から清代考証学への変遷を一貫した論理で内在的に把握する試み。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