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
1977年至今的近四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表现为不同社会思潮的兴起和博弈。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最近四十年,深刻影响中国改革决策以及社会启蒙的主要社会思潮。包括占据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新儒家思想等。 这些社会思潮,既是不同历史背景下具体问题的产物,又是企图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药方,它们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或隐或显,大小各异。彼此之间,或激烈争辩,或部分重合。在书中,作者不仅呈现了这些社会思潮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历程中的较量与博弈,也试图在不同思潮之间,寻求有助于推动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最基本底线和共识,从而为读者把握未来趋向提供一把钥匙。 1. 本书作者马立诚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论家,曾被《亚洲周刊》评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50人”;马立诚的《交锋》发行量突破200万册,《交锋三十年》、《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等书曾获“国家图书文津奖”“深圳十大好书”等多个图书奖项; 2.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和社会转型,中国正处于各种社会思潮博弈的高峰期,本书正是对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交锋”的生动再现,也是对未来中国向何处去的深度思考。 3. 本书是“当代思潮从书”的重点图书,该丛书已出版的《保守主义》市场反响非常好。 -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作者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人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作者具有世界性的学术视野,因此对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文化,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探索具有比大陆同等所不具备的视野。书中采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可谓中西合璧。按照作者自己在本书序言中的说法,本书欲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的基础上,“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 -
中古异相
本書的研究主旨,是以西陲出土寫本爲基礎探討中國中古時代的“學與術”和信仰、社會之間的關係,選擇的切入點爲構成中國文化本源的兩個互摄的“異相”:方術與博物之學。 上編“寫本時代的學與術”,試圖解明寫本時代的知識與技藝如何被製造、傳播和使用的問題。藉由敦煌、吐魯番、黑水城出土文獻,討論了“漢書學”、易學以及各種方術:物怪易占、人形解除、風角鳥情、擇吉推步等,將其重置於文本的成立與流通的歷史語境之中加以考察,探究經典知識、方伎雜術、政教禮俗、宗教觀念,如何進入士庶的生活場域和信仰實踐,成爲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並揭示不同文明間接觸、滲透、交融與再創新的史跡。 下編“中古博物的林中路”,是作者東亞博物學整體構築的部分結晶。從藥物、菜茹到寺院珍寶、沙州土貢、異域奇玩的這一組考證文字,不是僅僅關於物自身的研究,而是希望以此爲綫索,將它們在日常生活、宗教儀軌和東西文化交涉中的瑰麗景致,用寫實的手法重繪再現,致力於從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重新思考博物學作爲一種認知世界的思維方式,在社會、思想和文明史上的意義。 本書尤爲注重出土文獻與傳統史志、域外典籍和考古文物的互相印證,並力圖溝通文字材料、圖像資料和相關學科工具,進行會通式的研究,建立起方術-博物-宗教-禮俗知識社會史-中外關係史相融合的研究範式。 -
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
收录九种: 《医籍知津》 《群经概要》 《经子解题》 《中国文化史六讲》 《理学纲要》 《先秦学术概论》 《大同释义》 《中国社会变迁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 -
思想人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朱子新学案
《钱穆先生全集:朱子新学案(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0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焚书·续焚书
晚明思想解放巨擘李贽 挑战两千年孔孟传统的异端书 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常常容易被理解为是孔孟学说的一长串解释与实践。但也有极少数“异端”不被划入这个行列,《焚书 续焚书》便是这样一部另类之作。《焚书 续焚书》是明朝后期著名思想家李贽的哲学与文艺思想代表作。《焚书 续焚书》中有大量讽刺性文章,激烈抨击明朝晚期假借儒家理学之名谋取高官厚禄,满足私人贪欲的一批官僚和读书人,进而也有怀疑与批评孔孟与儒家经典神圣性的言论,因此被明清统治者目为“离经叛道”的异端,虽屡次下令禁毁,但李贽“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独立精神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具有犀利的思想锋芒吸引力,数百年来其著作与思想仍在进步学者和民间流传盛行。 一.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过失”,要了解儒家思想在实践操作中的得与失,也需要异端对立思想作为“镜子”,晚明思想解放巨擘李贽的《焚书?续焚书》便是了解儒家思想利与害的“最佳明镜”,自称信奉儒家理念的官员与士人之腐化堕落丑态,发人深省。 二.李卓吾(即李贽)过去几百年间是思想界的一大热点,其书遭官府屡次禁毁仍畅销不衰,文学作品只要标明“李卓吾评本”往往能销量剧增,其思想独特魅力可见一斑。《焚书?续焚书》是李贽异端思想的核心展现,大量的书信和几篇自传能让读者读其心语,知其人生。 三.本书由国内数十年来李贽研究第一人,中国李贽研究会会长张建业先生亲自注释翻译,文本权威可靠,注释详明有据,译文流畅自然,是阅读了解理智思想的优质读本。 -
后楼梯
内容提要 : 本书在34篇短文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介绍了众多哲学家的思想及巨著的核心,其中包括:《泰靳斯》、《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等文章。 -
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
《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主要内容:通观全书,资料详赡,论证严谨,眼光敏锐,文笔流畅,的确是一部用力甚深用心甚苦的优秀学术著作。对于有兴趣从事刘咸炘研究或者四川学术与文化研究的学人而言,《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都是值得一读的参考文献。当然,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该书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如刘咸炘与当时四川思想界和学术界之间的关系便语焉不详,使我们失去了进一步了解近代四川文化的一个良机,这是令人颇感遗憾的。另外,虽然刘氏英年早逝,但是其思想观念应当经历了一个演变历程,而作者似乎对此也未加以留意。正如人们常说的瑕不掩瑜,我提出以上批评并无意抹煞该书的价值,而是衷心希望周鼎博士在日后的为学生涯中能取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绩。是为序。 -
马克思·韦伯思想肖像
本书是关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思想传记,阐述了他在比较研究和政治社会学领域的学术成就。 -
阿伦特为什么重要
作者从阿伦特的名著《极权主义的起源》、《论革命》、《人的条件》、《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和《精神生活》等文本入手,重构阿伦特思想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并结合当代国际政治和时事,如比较日本偷袭珍珠港和9·11事件,分析海德格尔与纳粹关系,中国与日本二战后的关系,并剖析布什及其政府的所谓反恐战争等,阐释了阿伦特思想的重要性。 -
中国经学史基本丛书(全8册)
本书汇辑整理校释汉伏胜、郑玄《尚书大传》,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廖平《今古学考》,及《大学衍义补》等历代经学名著,为读者提供一套大体完备的中国经学中基本读本。 -
思想的界碑
这本《思想的界碑——西方政治思想史讲稿》虽然谈的也是思想史的人物,但均不属于专著式的笔法,而是演讲体,大致勾勒了十位经典思想家的学术风貌。包括:格劳秀斯、博丹、休谟、费希特、黑格尔、穆勒、韦伯、施米特、科耶夫、哈耶克等十位。 -
古希腊政治理论
《古希腊政治理论》作者是芝加哥大学古典学教授,著名古典学家伯纳德特的老师。作者“并不打算把修昔底德与柏拉图视为各自正统意义上的纪事家与哲人”,而是打算把修昔底德看作哲人、把柏拉图看作纪事作家,而且明显有两者对观的意图。 -
封建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2卷):封建(上下册)》深入周代经典封建制度内部,依据古典经、史,重构封建制的治理架构及其运作机理之完整图景。澄清封建制,对于准确地认知华夏治理之道和华夏历史,对于完整地把握中国文明之深层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封建制乃是华夏历史之开端,在此一开端中,一定最为直接、真切地体现着这群人关于生命、生活、治理的认知、想象和希望。唯有通过解析封建制,借以理解封建制下人们的生活、治理,进入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较有把握地谈论中国人的精神,体认华夏治理之道,以及理解中国文明之基本性质。 -
功利主义儒家
中国思想史这门学科的使命,乃在于潜心到过去的生存境遇下,考察古人的思维过程。田浩教授的这本成名作,在新发现的陈亮作品的支持下,具体探讨了陈亮思想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在宋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参照着两位论辩对手的具体阅历及性格,展示了陈亮、朱熹间的“道德与事功”之辩,从而再现了中国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历史性。缘此,本书被汉学宗师史华兹推许为自己所读到的以西方语言叙述宋代儒学思想多种特征的最生动、最易理解的作品之一。 -
敬天与崇道
上篇《“天”、“ 道”之变》,首先对目前已知的汉魏六朝时期墓券材料进行编年的处理,从中发现一些不仅对于探讨道教历史,而且对探寻中国传统信仰世界都很有意义的问题,如墓券性质和形式的演变、墓券所反映的死后世界信仰的源流、墓券中天帝、天帝使者的来源和形像,以及他们是道士?巫师?还是神灵?这是直接关涉道教形成的重要问题之一。排列这批墓券材料和重点分析其中一些重要观念的原委,从中得到一点的重要启示,即汉魏六朝的信仰世界存在一个明显的天、道之变,这恰恰是可以统贯全书的一条主要脉络。 中篇《敬天——汉代信仰世界的核心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关于汉代老子的神格化。老子的神格化在相当程度上是道教是否形成的直接标志之一。通过重新讨论《老子圣母碑》和《老子变化经》及《老子铭》等几种重点史料,说明以往学者对汉代老子神化的认识多基于定年不当的材料,因此其结论或许颇有重新修正的必要。这些论说的要点之一就是,汉代对老子的信仰仍未冲破天崇拜的藩篱,与六朝道教对老子的崇拜判然有别。其次,重点探讨汉代的仙道传统。这原本是基于另外一块汉代重要的石刻史料——《肥致碑》,有学者直接把《肥致碑》解读为汉代道教的遗迹,而本书的观点则不同,认为把《肥致碑》放在汉代仙道传统的背景下看,则其信仰的核心仍是“敬天”,肥致所实践的是求仙道术,肥致与其弟子所组成的祇是汉代师徒私相授受的仙道小团体,而非道教的教团组织。由此涉及巫术、方术、道术和巫师、方士、道士之间的关联与异同,神仙与养生的不同,求仙方技的地域性差异等等有意义的问题。中篇所考察的几种重要材料,本质上都还是在敬天的背景下产生的,由此反映出直到汉末,都没有出现崇道的主神崇拜和正规化的道教教团组织。 下篇《崇道——经教道教信仰核心的确立》,将重点讨论一般认为道教形成标志的汉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历史源流及其对后世道教的影响。这也是在本书作者试图正式提出的关于中古道教的东部传统和西部传统的新命题引导下进行的新探索。本部分的重点还是放在以五斗米道为代表的西部传统上。首先从史籍与道典中对三张家族世系记载不同所引出的疑点、张鲁降曹后张氏家族的隐没和在六朝隋唐的突然复兴等等,试图说明汉中五斗米道从本质上说还是巫术色彩颇浓的汉代夷汉混杂的民间宗教信仰之延续,还不具备真正道教的性质。其次,通过辨析几种关于张道陵天师的材料,提出中古经教道教所尊奉的三张传统,准确说来就是张道陵的传统,是来自太上神授说的神话。太上就是中古道教所崇奉的“道”的人格化和主神化之产物,是与前章所论汉代普遍的对“天”信仰和崇拜的一种新发展。崇道信仰的确立,纔是经教道教形成的最重要标志。而在崇道背景下出现的三张传统,其实并非祇有巴蜀汉中米道这一个来源。张天师传统的确立,是道教东部传统与西部传统在晋末宋初汇合的结果,而非完全是对汉中米道传统的自然延续。张天师传统更多具有的是象征意义,道教观念之物的天师传统与历史真实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无论如何,中古道教对道崇拜的确立,以及三张传统的形成,也就意味着中古经教道教的正式形成。 最后是本书的总论部分。 -
荀学源流
荀学源流,ISBN:9787532527571,作者:马积高著 -
汤用彤全集(全7卷)
《汤用彤全集》收集了我们可以找到的已刊和未刊用彤先生的论著和读书札记、教学讲义及提纲、演讲提纲、信札以及学生的听课笔记,编为七卷。第一卷《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卷《隋唐佛教史稿》;第三卷《印度哲学史略》;第四卷《魏晋玄学》;第五卷《往日阿稿·西方哲学》;第六卷《校点高僧传》;第七卷《饾饤札记》。在每卷之最后都附有一“编者后记”,对该卷的编辑情况做了一些说明,可供参考。第七卷末载《汤用彤年谱简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