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
《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主要收录了信奉“三天”的思想的南朝天师道改革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新范式道教史的形成、结语刘宋、南齐时期天师道的教理与仪礼、序言、“三天”的思想与“三天”的观念、三洞说、四辅说、道教斋法仪礼原型的形成——指教斋法的形成与构造等内容。 -
日本阳明学的实践精神
本书由有关山田方谷研究两本代表作(《学习山田方谷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与《山田方谷的梦》合编而成。前者以研究山田方谷的财政改革思想为主;后者以研究山田方谷的生平事迹为主。山田方谷是19世纪日本著名的阳明学者。1844年山田方谷在松山藩采取了财政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前后实行了十年,不仅全藩的风俗为之一变,而且政治经济成绩显著,声震列国。山田方谷作为日本阳明学实践派的代表人物,其改革思想对我们具借鉴价值。 作为阳明学者,山田方谷在幕末维新时期所进行的财政改革为什么会获得成功?这是《日本阳明学的实践精神——山田方谷的生涯与改革路径》试图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作者试图对日本历史和文化具有的多样性而进行的解读与展望。另外,山田方谷的改革,不只是财政改革,还涉及教育改革、军政改革等多个方面,这对于当下中国所进行的改革及企业所进行经营改革等也是有意义的。 -
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
自由主义与近现代文明相生相伴,是几百年来影响人类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本书既收有自由主义思想大师的经典阐述,又有专家对大师思想不同角度的分析;既有自由主义在英法德的萌芽和发展,又有自由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独特轨迹;既有对自由主义的历史回顾,又有对自由主义未来的理论展望。可以说,本书描绘了一幅自由主义的立体全身图像。 -
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
日本中国学会是日本全国性的研究中国学的学会,出版代表日本中国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报《日本中国学会报》(年刊)。本书集中了从1970年到2007年,获奖论文共有27篇,可以说代表着日本中国哲学研究的最高水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孔子的知识论;《资治通鉴》考;康有为与孔教——其思想史的意义;明代前期的思想动向;孟子中的天与人——以自然观与政治思想的关联为契机等。 -
从善的政治到国家理由
公元16世纪和17世纪之交,政治话语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转变,堪称“政 治学革命”。像所有重大的革命一样,这场革命波及全欧洲,并且广泛地涉 及思想和道德领域。不仅“政治”这个概念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发生了变化, 而且政治学的地位、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有关政治自由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 。这场革命导致了“政治”地位的贬损。在这之前的三个世纪里,政治一直 被供奉在人类科学中最高尚的位置。从这场革命开始,政治逐渐被认为是一 种卑鄙、堕落和肮脏的行为:它不再是反击腐败的利器。相反地。它成为与 腐败沆瀣一气的伎俩。这本《从善的政治到国家理由》由莫瑞兹奥·维罗里 所著,郑红翻译,正是从思想演变的角度,介绍了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 《从善的政治到国家理由》适合政治学爱好者阅读。 -
时代人物各风流
该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传统人物,有孔子、孟子、庄子、阮籍、朱熹、王船山、曾国藩等;近代人物,主要阐述严复、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思想、实践以及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观;当代人物,主要阐述台湾地区学者,如陈荣捷、牟宗三、唐君毅、印顺、徐复观、殷海光、雷震、傅伟勋等思想文化研究活动。 -
传统与中国人
“重估价值”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当年的文化先驱们站在传统的外面,反思、重新评价传统,对传统抱有激烈的批评,“反传统”是其标签,而今视之,孰是?孰非?又孰解? 全书在深邃而又犀利的批判理性精神的指引下,沿着“五四运动”新思潮的体系深入,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传统与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重新审视古典传统中的礼治秩序、主奴根性、道德意识、天朝心态等等,意在从中探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最核心的问题:文化的深层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全书于繁复的史料中洞幽发微,于看似荒谬中条分缕析,常于看似不经意处有令人拍手叫绝之创见,启人深思与回味。 -
经学、政治与现代中国
从中国古代经世致用之学的形成发展和主要思想主张方面,结合现代中国的政治国情,讲述作者自己的治国之道:中国道路并不必然地包含西方的主流价值,西方文明对于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来说,至多只是为深根固本的中国道路提供参考,因此,如何汲取外来的优秀文明,完全视中国社会的具体需要而定,从而能够以一种真正自信的态度展开目前的中国道路。 -
平等观念史论略
“平等”作为现代性价值和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像许多其他重大观念一样,不仅在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挑战,在人们的认识中也充满着争论。本书从重大的现实关切出发,通过研究平等观念在现代中国的嬗变史,来反思平等观念的价值等哲学问题。采用观念史的方式,则意在通过“思”与“史”的结合,用谱系学方法研究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中,一个现代观念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它以观念史的以下事实为前提:像世界上其他文明一样,“平等”观念在中国有古今之变。从对“人的相同性”做抽象的理解,到以“权利平等”为中心的现代观念,乃是近代以来社会变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人的现代观念预设突变的结果。在20世纪中国,不但在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经济平等诸多方面波澜迭起,而且关于平等的问题相继成为保守主义、平等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不同思想派别持续争论的战场。描写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揭示不同思潮纷争所遗留下的观念成果,进而可以观察具有强烈普遍主义冲动的“平等”观念内在的不同向度,以及它在现代性观念谱系中的位置。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同样属于现代性观念,依然存在着中西差别:在没有契约论传统的中国,在权力的垂直运用之体制中“被同等地对待”,依然压倒了视社会合作为平等的联合,自由与平等、效益与平等在价值排序中的争论,折射出现代性价值自身的矛盾和人性的悖论。 本书研究的独创性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项前辈和时贤没有做过的工作,还在于作为观念史的个案研究,如何通过成功地勘明其起源而深密地反思现代性观念自身。 本书有史有论,所述观点发前人之所未发,作者的原创重要学术观点通过本书严谨的逻辑结构得以表达,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专著。 -
中世纪的奥秘
在历经漫长的文化萧条(即所谓黑暗时代)之后,欧洲迎来了学术(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的复兴,并开始为西方社会构建一个位居其文明核心并影响至今的理念。 在中世纪,圣母玛利亚的形象进入了教会和信众生活的核心;妇女的地位因此而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信众眼里,圣餐饼乃是耶稣的身体。这在哲学上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实在是流变的吗,以至一个实体可以转变为另一个实体?这些新问题在中世纪触发了人们的思考,其思想便是现代科学的滥觞。 中世纪的美术家(以及作家)开辟了西方的写实主义传统。巴黎是阿伯拉尔和阿奎那探求学问的地方,牛津是科学研究的温床,佛罗伦萨是但丁和乔托的艺术殿堂,雄伟的罗马,无与伦比的佛罗伦萨……凭借欧洲名城的巡礼,卡希尔很好地为我们刻画了实验的精神、多彩的盛典、充满激情的求知活动——而正是这一切,奠定了现代世界的根基。 ———————————————— 中世纪草菅人命的恶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冤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之所以提出“中世纪”这个概念,是为了用它来刻画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既没有古典时代的辉煌,也没有他们所在的“现代”的成就。 希腊乃是西方世界的发祥地,其形塑西方世界的是理性、思想、心智以及合理的探索。只不过,当西方的思想内容被纳入古希腊模子的时候,它又汲取了古犹太、早期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所以它不光与心智有关,而且更关乎鲜活的心灵、切身的体验、道德的行为及其作用。正是中世纪(尤其是12、13世纪以及14世纪初叶)这一段历程,使模子里的那些东西得到了形塑,首次融合产生了我们现代世界的早期版本。这并非最终的版本——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最终的版本。 中世纪欧洲的五花八门的情形,在提醒历史学家不要妄下浮泛的断语,因为针对他的概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活生生的(甚至有点儿刺眼的)例外。 -
危机和人的启示
《政治观念史稿(卷8):危机和人的启示》是《政治观念史稿》的最后一卷,也是唯一出版于作者沃格林生前的一卷。那时,它以《从启蒙到革命》的题目单独出版,作者将其贡献于当时对启蒙运动的重估。但是,《危机和人的启示》只包含很少关于启蒙运动主流人物的内容。原因在于,主流人物的贡献主要在于使秩序走向稳定,而沃格林的兴趣则在于把进程推向最激进结局的力量——常常是那些不太知名的人物更能说明这种革命性的影响。作为沃格林对历史所做的思想考察结束之际的巅峰之作,《政治观念史稿(卷8):危机和人的启示》呈现了所有八卷都与之斗争的问题:不稳定的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综合体的解体和现代世界出现的精神危机。这不是具体一两个世纪的工作,而是需要综合思考西方文明的整体特征。 -
往日杂稿 康复札记
《往日杂稿》、《康复札记》,均由汤用彤先生的短篇论文汇集而成。《往日杂稿》大多为汤用彤先生抗日战争前的作品,《康复札记》则是其解放后的作品。两书写作年代不同,但在学术思想上具有统一性,侧重于宋明理学、佛教史、道教研究和文化研究,也涉及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思考。两书内容翔实,考订缜密,行文精辟。现将两书汇编为一册,既可以了解汤用彤先生的学术文化思考,更可以从中感受并学习他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
杨朱哲学
《杨朱哲学》内容简介:是故,余书之作,最真也,明取也,辟伪也,大白真杨朱,痛辟伪杨朱,庶几真杨朱重光而伪杨朱灭亡,然后足以扫荡吾民族千年来之积秽而有裨助于今后国家社会之清明也。何则,昔日之杨朱无君者,今日之民主精神也。畅朱非无君也。人尽得而为君也犹今日吾民主政体,四百兆同胞,人尽皆皇帝也。则吾四百兆同胞,为将欢迎真杨朱之不暇也。其比于无父之墨翟,不又光彩万万哉! -
思想中国
面对现代以来中国思想的困境,邓正来、周宁、汪晖、陈平原、许纪霖等一流学者做了出色的研究,为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奠定了甚为雄厚的基础。本书围绕上述五位学者的思想关联种的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和解构,从而在思想批判与理论建构的双重推进之中彰显出“交叉圆桌”式的多重思辨与对话的形式理性的相对性。本书的内容与写作与其说是批判性的,毋宁说是建构性的,只有在深入的思想批判之中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理论建构。 -
优入圣域
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ISBN:9787561318959,作者:黄进兴著 -
十批判书
《人民文库丛书:十批判书》是郭沫若老对中国古代先哲的哲学思想的研究丛书,内容包括:1、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2、孔墨的批判;3、儒家八派的批判;4、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5、庄子的批判;6、荀子的批判;7、名辩思潮的批判;8、前期法家的批判;9、韩非子的批判;10、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本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机构和它的转变以及转变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整理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所采取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因此,作者自信内容是正确的。 本书所依据的版本是1996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民国学术经典文库中的《十批判书》。 -
黄老与老庄
本书是关于唐以前的道家的研究专著。全书的主旨,是将早期道家分为“黄老”与“老庄”两系,以为两系都是包容某种政治学、宗教学与哲学的思想体系。书中运用考辨与思想分析的方法,对这两系的学派、人物、事件、著作及学说分别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大量的创见。例如,作者从“儒道同源”的见解出发,将马王堆帛书《黄帝书》所属的文化地域考证为战国田齐,将《老》、《庄》两书的文化地域分别考证为春秋陈国与战国宋地。书中着重探讨了黄老学派关于“太恒”、“道法”、“无”、“刑名”等等的学说,研究了《老》、《庄》思想中“道德仁义”、“清浊”、“生死”、“至大”、“至小”等概念与命题。书中关于竹林七贤的论述尤有新义,如论证竹林名士寓居山阳乃是依托于汉献帝禅位之后的山阳公国,说明东晋曾有“火不热”的说法流行,这一说法与竹林玄学关系密切,乃是玄学本体论的重要形态。这些意见均为前人所未发。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