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传播学科的奠定
本书站在知识社会学的立场上,从进步主义终结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通过解读李普曼、杜威的民主观点,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兴衰,哥伦比亚学派的兴起以及它与法兰克福学派、耶鲁学派之间的纠葛,拉斯韦尔的思想转型,讨论了1949年传播学科在施拉姆手中成型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通过对学科建制所需社会资源的调控,借助当时的传播研究群体确定了美国传播学的边界,并也因此将其推向学科发展的困境。 -
说西体中用
本书由李泽厚的《漫说“西体中用”》、《再说“西体中用”》、《从辛亥革命谈起》等五篇内容、思想紧密相关的文章组成。关于中西学“体用”问题,中国学界知识界有过数次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李泽厚在八十年代后期以《漫说“西体中用”》一文正式介入,梳理了“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辨析历史经验,阐释他以现实的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体”的重要观点。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以来,李又以其他四篇短文,从中国近代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从近现代思想史的角度,补充发展如何在了解中国国情及传统的前提下,从哪些方面运用“西体中用”的观点。 -
西方经济思想史18讲
张旭昆,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全国企业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制度演化分析导论》、《思想市场论分析知识产品演化的一个模式:以经济学为例》、《三次革命与三次综合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蒋自强,张旭昆等)。曾在《经济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治学原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实之态度,创新之冲动。 -
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
两位作者另有《纬书集成》两册,现代第一部纬书辑本,但辑录水平不如上海古籍后出的辑本。 -
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The center of this prodigious work of scholarship is a fresh examination of the range of Chinese culture thought during the formative period of Chinese culture. Benjamin Schwartz looks at the surviving texts of this period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range of diversity to be found in them. While emphasizing the problematic and complex nature of this thought he also considers views which stress the unity of Chinese culture Attention is accorded to pre-Confucian texts, to the evolution of early Confucianism, to Mo-Tzu, to the "Taoists" the legalists, the Ying-Yang school, the "five classics" as well as to intellectual issues which cut across the conven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chools. The main focus is on the high cultural texts, but Mr.Schwartz also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texts to the vast realm of popular culture. -
苏格兰启蒙运动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哲学的视角透视18世纪的这一段历史。由顶尖的研究者组成的作者队伍为本书提供专文,分别讨论大卫·休谟、亚当·斯密、托马斯·里德、亚当·弗格森以及其他苏格兰思想家,落笔范围包括哲学、自然神学、经济学、人类学、自然科学和法律,并涉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欧美文化的传承影响等诸多方面。关于这一段丰富多彩的思想运动历史,《苏格兰启蒙运动》一书提供了极佳的导引和指南。 “剑桥哲学研究指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刊行的一套学术参考书,如原书编者所说的:“这套书的目的之一,乃是针对艰深而富有挑战性的哲学家著作,帮助读者打消畏难心理。”对于哲学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和学生,由此可获得最为权威、便利的有效指引;专家和深入研究者则由此可概览各种批判性诠释的最新进展。三联书店以英文原版形式引进出版“剑桥哲学研究指针”,旨在便利国内读者和研究者,期望这套研究指南有助于我国读书界把握学术潮流,拓宽思想疆域,本书是“剑桥哲学研究指针”中的一册。 -
欧洲政治思想史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最显著的特物是“兼蓄并收”,把许多有条理有系统的,用科学的方法,找出它们的派别和来踪去路,为初学的人理出一点头绪。 -
马基雅维里
本书据牛津大学出版社1980年英文版译出。 该书是20年来英语文献中第一次对马基雅维里的生平和著作作出概括研究,并颇具独创性的著作。 -
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本书由“补篇”和“前著”组成。 “补篇”揭示了中国上古思想史的最大秘密:“巫”的基本特质通由“巫君合一”“政教合一”的途径,直接理性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大传统的根本特色。巫的特质在中国大传统中,以理性化的形式坚固保存、延续下来,成为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钥匙所在。“前著”则从剖析孔子的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苟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为总精神。在此前提的贯穿下,渐次论述了自先秦到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 李泽厚认为,中国文明有两大征候特别重要,一是以血缘宗法家族为纽带的氏族体制,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两者紧密相连,结成一体,并长久以各种形态延续至今。《新版》增补了李氏有关巫史传统的重要论述,从源头上探寻中国文化之奥秘。 -
浙东学派溯源
本书作者认为,南宋以后中国的学术思想有三个系统,由佛家思想脱胎的陆九渊心学、由道家思想脱胎的朱熹道学,以及承继儒家正宗思想的程颐一派,程派学说流入浙东,演化为“浙东学派”。作者从原始资料出发,详加考订,打破沿袭近千年之成说,指出程朱两派学说截然不同,程氏学说为唯物、一元的科学哲学,而朱氏学说则是唯心、二元的伦理学家的玄谈。本书为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作品。 -
古希腊哲学史纲
本书是《西方哲学翻译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列丛书所选著作,都是研究某方面原著时必读的参考书,其参考价值是公认的。《古希腊哲学史纲》这本书因其材料的丰富、方法的谨严以及立说的新颖与翔实,而被公认是一部杰作。当代研究古希腊思想方面的通史著作或专题著作都以它为必要参考书。它简洁周至、取精用宏,及可供专家学者备之于案头,又可作为引领一般读者进入古希腊哲学殿堂的理想入门书。 -
宋明理学
只要翻阅《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从其中充满着宋明理学有关道体、性体、心体、有无、动静的详尽讨论中,就可了解,中国新儒学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和思辨性,宋明理学的思想家对宇宙、人心、体验、实践有一套相当系统的理论化思考和细致入微的辨析分疏。因此,不可否认,理学即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知性探究,又是精神生命的思考体验,当然也是通向终极意义的道德实践。基于这样的理解,在中国学界的研究中,始终注重在哲学思想意义上的儒学研究。 -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本书源自柯瓦雷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举行的一系列讲演,后经扩充而成此书。在这本书中,柯瓦雷主要关注的是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人类思想经历并完成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和谐整体宇宙(cosmos)的解体和空间的几何化。这场革命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从库萨的尼古拉开始,经过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莱布尼兹、牛顿等思想家的探讨和争论,古希腊和中世纪的那个有限封闭的秩序井然的宇宙(cosmos)最终演变成了均一而无限的宇宙(universe)。在本书中,柯瓦雷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科学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 of science)研究的魅力和深度,说明了十六、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和神学思想与当时科学问题的提出、概念的构建和解决的途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理解整个欧洲近代哲学史提供重要启发。 -
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
本书探讨中国文化中有磁“公共”和“社会”的意识,特别是前者。具体来说,涉及的课题有,公德观念的性质与历史渊源,公民论理与中国民间论理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公”观念,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义”和社会观等。本书大多数内容的问题意识都和现代情境有关,这使得本书处理问题的角度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但作者基本上是从具体的历史现实出发,来探讨中国社会中或是自发的,或是受外力引发的有关“公共”和“社会”的一些现象,这样的做法,过去尝试得不多,是本书的一个特殊贡献。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
《中国思想通史》讲述:作者在搞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这是其中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部分,经过补充修订,单独成书,改名为“中国时期启蒙思想史”。十九世纪叶以后的部分另改名“中国近代思想史”,尚待改写。 作者的这部旧作基本上是一种读书笔记,结构不够谨颜。写作的年月又正当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时候,好多问题只好以心照不宜的方法来处理,所以材料虽多,而说明却是简略的。加以原来的排印,是由一家流亡的小印刷厂承办的,曾经排了两年,才用圭纸本出版,错误百出。 中国丰富的哲学遗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作出科学的总结。我的研究还都是在初步的阶段,因而现在这个修订本也一定存在不少的问题,深望能得到研究哲学、史学的同志们和读者们的批评。 -
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这一卷主要讨论的是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其实,现代中国人常常说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种所谓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传统,应该说,并不是秦汉时代奠基的那种古代中国思想,而是经过唐宋两代相当长时间才逐渐建构起来的新传统。在八世纪的社会变乱之后,由于一统而变得平庸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发掘历史资源,围绕着重建国家权威和思想秩序,人们借助旧学开出新知,提出了种种问题,终于在传统中求新变,在宋代形成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在经历了“道统”与“政统”也就是文化权力和政治权力短暂分离的历史后,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也由于这种观念的制度化和世俗化,在那个时代,形成了古代中国伦理的同一性。可是,经过元明两代,当十六世纪的中国开始从“天下中心”的朝贡想象逐渐进入“万国”的时代,这种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却渐渐出现了深刻的裂缝,尽管明清嬗代,曾经有一度在表面上弥合了这种裂缝,暂时在公众和政治话语层面上,重建了同一的思想,但是,这种公与私的领域之间已经分裂的传统,终于在坚船利炮的压力和诱惑中开始瓦解,特别是1895年中国被日本所败,在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觉下,中国开始按照西方的样式追求富强,走上了向西转的不归路,由此激荡出现代中国的种种思想。 -
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
北京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系统梳理了自道咸至光宣年间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嬗变、近代科学地理学的产生以及在晚清内外危机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地理学所发挥的社会文化功能。将晚清地理学的发展变化放在西学东渐和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中,并探寻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