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近代的初曙
该书堪称关于18世纪中国乃至整个清代观念文化史方面的第一部研究专著,是一部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创见迭出的开拓创新之作。该书从18世纪中国知识界选取近百个人物,按照伦照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与学术、政治观念分门别类地进行考察,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展示了18世纪中国的观念变迁和社会发展画卷。这种开阔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大大突破了以往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狭小圈子,拓宽了清代文化史 -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全三册)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套装共3册)》共计3本其中:《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错综演变的基本线索,论述了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20世纪新文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辨析了现代“新儒家”和“西体中用”思想,并对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分析,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并以此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孙老韩、苟易庸、庄玄禅宗、秦汉思想、宋明理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评价,着重阐释了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缘由,并对古代中国的辨证法、“天人感应”宇宙观、“内圣”与“治法”分离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系统论述了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种主要思潮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深入分析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章太炎、王国维、鲁迅等重要人物的思想,阐释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走向近代化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嬗变肌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
新史学圈外史学
史家治学贵在有法度。本书系著名史家王尔敏先生继《史学方法》、《20世纪非主流史学与史家》之后第三部探讨史学方法的专书。王先生立意检讨当代新史学风气的源流,勘验其成就与流弊,于主流之外另辟蹊径,戏称为新史学“圈外史学”,提示史学研究新门径,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对后学有启发之功。 -
中国禅宗史
《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对印度禅到中国禅的发展、禅学的中国化、牛头宗在中国禅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坛经》的成立与演变、曹溪禅的发展和分化过程以及最终又“众流归于曹溪”的历史做了系统的考察,勾勒出从印度禅向中国禅转化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陷,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此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印顺法师文学博士学位。 -
日本近现代思想史
日本近现代历史中,明治维新、大正维新、昭和维新的呼声不绝于耳,其社会、政治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复杂的社会变革表现在思想领域,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日本与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日本固有的传统思想与信仰以及被日本化了的儒学、佛教与大量涌入的近现代西方各种思想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日本这个国家由东亚一隅的岛国通过所谓“脱亚入欧”而膨胀为“大日本帝国”,再到力图在国际社会中寻求一“普通国家”的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国体” 意识与国家战略以及在上述历史状况下,“日本人”作为“臣民”、 “国民”,或作为生命的个体应该如何生存、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本书着力疏理日本近现代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4)》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隋唐部分,重点论析唐代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大贡献——古文运动和禅宗,及一些关键人物,如王通、韩愈、柳宗元、六祖惠能等,通过上溯魏晋下究宋明,透彻地点出了中国学术思想转变之大关键所在。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2)》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上起孔子,下至秦代,对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内容之异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后递变,均有精确分析和详密考订;对于古今聚讼之问题,如《易传》与《小戴礼记》诸篇之融会儒道,《大学》、《中庸》两篇中所未经阐发之新义,也有独到见解和圆通论定。几篇论析名墨内涵及其传承衍变关系的文章也值得注意,如对《墨经》和墨学晚期吸取儒道后思想之变化的分析,对惠施、公孙龙之间的内部分歧及与西方逻辑学的异同等的论述,也深入浅出,独辟蹊径。 -
20世纪中国思想史
《20世纪中国思想史》从大历史和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20世纪的中国各种思想,提出本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实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三种思想并存、斗争、实践并发展变化的历史。作者以理性并充满激情的文笔引领读者一同经历20世纪中国大地上的风云际会,与诸多中华民族时代骄子的精神世界交汇,了解试图改造中国改变世界的种种思想体系,看朵朵思想的火花怎样燃烧,灿烂,毁灭,升华…… 一部理性的《20世纪中国思想史》。 一幅20世纪中国精神世界的缩影。 -
反思财产
在这一著作中,作者探究了古代关涉财产的“基础性”文本,以及19世纪早期之前的思想家们在不同语境下对它们的接受情形。这些文本包括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理想政体的描述,耶稣关于弃绝和贫困的教义,黄金时代叙述,以及人类从原始公社性到所有权制度转变的其他阐明。在19世纪早期之 前,认真思考过私人所有权的合法性问题的,包括政治思想家、神学家和法理学家。作者所涉及的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耶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巴托鲁斯、奥康的威廉、米斯特拉的普莱桑、格劳修斯、普芬道夫、洛克、休谟、卢梭、康德、黑格尔和蒲鲁东。同时,作者充分论述了权利学说的历史发展,尤其是财产权。藉此,作者质疑了这样一个主导性的历史范式:古代世界对权利学说贡献甚微,甚至了无贡献。最后,作者对美国和法国革命中的权利宣言进行了比较研究,解释了为何法国人认为财产权是不可剥夺的,而美国人却不这么认为。 -
张载的思想
在宋明理学研究中,张载哲学的难度较大,歧义也较多,本书即是这一方面的专著,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982年,198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分五章,分别论述了十一世纪的学术环境,张载的天、地、人观念,张载的圣贤观念,以及张载与二程哲学的关系等,资料翔实,观点到位,语言也颇为简明扼要,书后还附录了张载的著作介绍和传记。 作者曾于1970年代末期到过北京,专门用一年时间问学于中哲史家张岱年,每周定期讨论,成果即是这部《张载的思想》。其问世与大陆姜国柱《张载的哲学思想》(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共同见证了80年代初中、美学者关于张载思想研究的一段佳话,因其少为人知,所以弥足珍贵。 -
文化史的追寻
作者长期关注中国近世思想文化史,近年更以概念史研究独树一帜。本书前半部分为文化史理论探讨,对文化史研究路径进行了深入辨析;后半部分为个案研究,结合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或特色问题做出了精彩解读。作者的思考,对于读者了解文化史的内涵与方法,当不无助益。 -
朱熹《家礼》实证研究
《家礼》是南宋朱熹最有影响的礼学著作。《家礼》内容分为通礼、冠、昏、丧、祭五部分,都是根据当时社会习俗参考古今家礼而成,体现出朱熹因革损益、博采众家的礼学思想特点。书成之后,广为刊刻。后世对《家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真伪问题上,因《家礼》是朱熹一部未完之作,朱熹死后方现,中间过程曲折,而朱熹在文集中又极少提及,遂成为后人怀疑它为伪书的主要原因。现代学者主要从文集和语录中找到朱熹作《家礼》的线索证据,基本已证明《家礼》非伪书。本文主要把朱熹《家礼》放在朱熹家礼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演变历程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家礼》思想内容的考察,来阐释朱熹博采古今众家的礼学特点,并结合晚年的礼学著作和语录来探讨其礼学思想的变化发展。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反基督教问题论文集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反基督教问题论文集》是一部研究性论文集,集中探讨了晚清和民初国人(以知识分子为主)反基督教的问题,作者以个案研究的方式细致而生动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分子反基督教的成因、表现及其后果与影响。 -
周予同经学史论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本书由周予同先生的学生当代著名学者朱维铮教授编校整理,收录了周予同先生的主要经学著作。 -
走出中世纪
《走出中世纪(增订本)》是作者关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文稿集,从文化史的视角对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述。其研究方法、思路与敏锐的思想省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影响力。《走出中世纪(增订本)》使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本。 -
推十书增补全本
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全三册),ISBN:9787543936744,作者:刘咸炘 著 -
早期中国“人”的观念
《早期中国“人”的观念》内容简介: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等级制度历史的文明,对于人的观念会包含“平等”的成分吗?作者聚焦于先秦时代中国思想家对“人性”的看法。作者区分出成年人和孩童两个阶段。作为成年人,在评价意义上人与人由于德性有高低,所以不可能获得平等的对待;但在人之初,所有人都具有人类普遍的特质,从描述意义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成为圣贤的潜质。不论道家和儒家都分享这一共同前提。 由于这一观念,直接产生了中国主流思想对于教育和楷模的高度重视。因为人天生是平等的,所以通过教育和树立楷模,所有人都有可能成就理想人格。这一观念在先秦之后成为中国人建构社会和社会控制的重要内因。 -
中国思想史
史怀哲一生中有关哲学和伦理学的著作颇丰,特别是他提出的对生命的敬畏(Ehrfurcht vor dem Leben)的概念至今在哲学以及伦理学领域内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将使人们对于史怀哲及其思想宝库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我们了解以及重构史怀哲思想体系的大厦显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中国思想以及思想史的研究来看,史怀哲的这本《中国思想史》也是一家之言,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的动机下,对于中国思想及其发展史的一种独到解读,它必然能够丰富中国思想史的宝库。 -
民国人物与民国政治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到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查阅陆续解密的蒋介石日记手稿。蒋介石日记手稿价值几何,它到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些什么?本书收录的杨天石、杨奎松、王建朗、汪朝光、山田辰雄、川岛真等18位中外学者的论文,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并论述了蒋介石、宋子文等人物与民国历史重大事件的关联。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