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中国的思维世界
本书是由日本知名汉学家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的日本重要汉学家关于中国近代以前思想、文化的论集。全书分为上篇“中国的思维世界”和下篇“礼治与政教”两个部分。上篇主要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通论,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天理观、术数学以及天谴论、人性论等,时间范围则自上古至明清,论述的对象有董仲舒、朱熹、许皓等重要思想家。下篇则主要围绕“礼治与政教”的专题展开,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官方及民间繁复的礼制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政治意义,如古代皇帝的朝政礼仪、祭祀礼仪、建筑所体现的礼仪、民间社会中的礼仪以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这些文章从大量史料出发,包括正史、文集、笔记、考古材料以及社会史文献等,分析细致,见解深刻,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有借鉴意义。 -
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
本书对清代中期著名学者章学诚的生平、学术和思想作了全面的叙述与论述。作者分析了章学诚所处的时代背景:专制政治发展到了顶峰,反映在文化学术上思想遭到高度钳制,学者们转而从事古书的考订,于是训诂成为一时的风尚。章学诚的不平凡处是在这个时期体现出特立独行的学者风范,主要表现在对当时的学术风气持明确的批评态度,其学术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和锐气,对当世学术进行尖锐的批评;所著《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具有系统的学术和思想见解;提出了系统而深刻的方志学的理论。他还身体力行,撰述丰富,除流传下来的以外还有《史籍考》和方志多种,作者通过章学诚个例的研究,揭示了专制政治下知识分子的命运,对章学诚具有独立见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他学术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现代作者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立足现代,通变古今。与古贤为伍,和20世纪大师对话。自成一体,不乏特见。文风典雅好读,文笔行云流水,文字一气呵成。 -
洛克《政府论》导论
本书作者彼得?拉斯莱特(PeterLaslett,1915-2001)是英国著名学者,早年在剑桥大学就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年任教于剑桥大学,其研究取向对政治思想史、社会史研究的所谓“剑桥学派”影响至深,有发凡起例之功。 《洛克 导论》初版于1960年,再版于1967年,1988年的重印本则包含细致的文字校勘等内容。本书的翻译底本是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翻译的1988年“学生版”,收于“剑桥政治思想史文献丛书”。这个“学生版”删落了历次重印时的作者前言以及两个附录(有关洛克当年写作时出版物情况的清单以及洛克藏书目录,这两个附录所述情况已在正文中做了分析),但另有一个补论,即“《政府论两篇》的写作日期和《下篇》是否写于《上篇》之前的问题”。同时,“学生版”的“参考书目”充实了新的内容,并针对新近的洛克研究状况,补充了一个“建议阅读书目”。 -
宋代思想史论
自80年代以来,杜维明在中国尽力提倡儒家尤其是正统儒家的思想。狄百瑞教授也与中国国际儒联的学者共同协作,召集了一系列会议,探讨孔子、孟子、朱熹与当代问题比如人权的相关性。数十年来,杜维明和狄百瑞教授在阐扬正统儒家的真理及持久价值的美国学者中一直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其论著以为中国读者所知,本卷中亦收入他们的论文。 本书汇集英语学者致力于揭示宋代儒学思想家和他们所处时代社会、政治、文化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大部分论文。大部分作者坚持对朱熹的更为正面的论述,也有部分作者则力图消解程朱正统的中心地位。两者都在尽力促进人们对宋代历史语境和普遍问题的把握。 -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
本书通过对一位“儒家修正主义者”的探求,提示了一种激发古代思想生机的哲学式态度,和一条传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思想。 -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续集
本书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姊妹篇,主要针对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属于思想史范围的,诸如“儒家传统与近代中西会通”,“经世思想”,“中西学源流”,“19世纪的中国国际观念”,“德智体群四育”,“鬼子”,“自强与求富”,“官督商办”,“工商致富”,“实业建国”,“人权”,“女权”,“公仆观念”,“变法论的象征”等一系列观念、概念、思想、思潮的创生、衍变、发展及其历史作用,分别进行了认真的别开生面的考论,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极富参考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 -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is a classic study of the consequences for modern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of the ideal of the classical republic revived by Machiavelli and other thinkers of Renaissance Italy. J.G.A. Pocock suggests that Machiavelli's prime emphasis was on the moment in which the republic confronts the problem of its own instability in time, and which he calls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After examining this problem in the thought of Machiavelli, Guicciardini, and Giannotti, Pocock turns to the revival of republican thought in Puritan England and in Revolutionary and Federalist America. He argues that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an be considered the last great act of civic humanism of the Renaissance. He relates the origins of modern historicism to the clash between civic, Christian, and commercial values in the thought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
德国汉学
本书是一部关于德国汉学的理论专著,论述了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的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德国汉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幅百余年来现代德国的政治和人文科学演变的缩影图。本书适合汉学发展研究者。 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首先受到帝国扩张主义的影响。在希特勒的纳粹时代,部分学者被迫流亡。而二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也使得双方汉学研究的路向南辕北辙:东德汉学为逃避政治的敏感而长期处于孤立地位,并遁入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安全”研究课题中;而六七十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冲击,则促进了西德汉学对现代中国的关注和研究方法的开放性。1990年东西德统一,双方的汉学重新接轨。德国汉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幅百余年来现代德国的政治和人文科学演变的缩影图。1997年马汉茂主持召开了德国汉学协会第八届年会,全面总结德语区汉学的历史并出版了《德语世界的汉学发展:历史、人物与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译本,就是德文原书的主体和精华。 -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上、下编)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上下)是葛兆光先生策划的清华大学专门史教材《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中的一种。《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上下)》收录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有关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分上下两篇,共九章,每章有总体介绍,下又分若干小节,每节均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是“编者按语”,对每一小节涉及的思想史内容提纲挈领作一简要介绍。其次是精选若干“关键文献”,作为了解这一思想史内容的重点资料,并对其作详细的注释,除解释大意外,还附带提供一些有关材料。再次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史料面而安排的“参考文献”,选择摘录若干原始资料,供读者深入了解历史。最后是“参考论著”,选择一些重要的中外相关研究论著,这是为准备更深入研究思想史的读者提供的目录。 -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本书所研究的历史时期是西周末期和整个春秋时代,着重研究“前诸子时代”的神话传说、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礼仪文化、社会思想等,以说明这一时代的文化与夏商周文化的精神气质的连续性,并通过对这个时代精神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生动发展的具体研究,确定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呈现出儒家及整个灿烂的先秦思想发生的文化前提与历史环境。 本书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无论在总体线索还是在部分分析上,都提出了新的、具有创见的论点,为春秋思想研究开辟了新的视界。 -
西方近代思想史
本书所主要关心的问题,并非俄国或任何极权社会事实上能从它的成员得到多少如已故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他的讽刺说说《1984》中所建立的——在纸上——那种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在本书所关心的乃是当前西方所有的无可否认的多向性(Multanimity,一个一目了然的字,但在英语字典中还没有得到充分承认)。我个人的见解认为,这种多向性不仅丝毫不是弱点,而且在事实上还是我们的伟大力量之一。 不管我们会怎样感觉幻灭,我们西方人大多数还是从心底真正同意苏格拉底(Socrates)的“知识是德”一语。一旦我们真正了解人们在本书所涉及的大问题上如何终于信仰他们所信仰的,我们当会比较更容易宽容他们;而如果我们仍要继续为民主社会的公主,我们便必须如此。“知识”和“德”都有严重的语学上的困难;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我们能从苏格拉底的语言,进而至于乔治·桑(George Sand)所说的“了解一切便是宽恕一切”。但目前我们并不定需完全达于这一浪漫主义的理想。本书的著作,是希望帮助有的读者开始来了解我们的多向性的社会,没有这种了解,我们的多向性可能会在誓不两立的争吵中完结,然后是一个新组织的社会,而几乎一定是非民主的社会。 -
热烈与冷静
目录 试图贯通于热烈与冷静之间――略述我的治学缘起 (代序) 一、什么是“创造性转化” 二、“创造性转化”的实际运作 三、“创造性转化”的再思 四、为什么应该推行“创造性转化” 五、中国家庭观念的“创造性转化” 六、“错置具体感的廖误” 七、传布家思想“创造性转化”的道路 八、始终忠于知性的神明 九、自由不是解放 十、自由的两项基本原则 一一、法治下的自由 一二、普通性与抽象社会演化的结果 一三、普遍性与抽象性是社会演化的结果 一四、临时性的历史主义者 一五、世事和真理不同 一六 、 “理念忆型分析”的必要 一七、50年代台湾的政治环境 一八、我少年时爱国意识与政治意识 一九、殷海光先生的逻辑课 二0、殷我先生影响了我一生 二一、给历史的开展一个可能的选项 二二、以真诚的生命投入思考的工作 二三、民主的历史意义 二四、民主理论发展的前景 二五、敬傅正先生 二六、现代的公民社会 …… 一二四、中国没有法治的传统 一二五、民主只能落实在支持民主的基础上 一二六、正视困难 编后记 -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From later antiquity down to the close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most philosophers and men of science and, indeed, most educated men, accepted without question a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plan and structure of the world. In this volume, which embodies the William James lectures for 1933, Arthur O. Lovejoy points out the three principles--plenitude, continuity, and graduation--which were combined in this conception; analyzes their origins in the philosophies of Plato, Aristotle, and the Neoplatonists; trace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ir diverse samifications in subsequent religious thought, in metaphysics, in ethics and aesthetics, and in astronomical and biological theories; and copiously 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ption as a whole, and of the ideas out of which it was compounded, upon the imagination and feelings as expressed in literature. -
“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现代中国的重要思潮之一,“胡适派学人群”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翼。本书采用了新颖的研究框架,带有浓厚的“问题意识”,以详实的史料为依托,尤重杂志资料的疏理,把“胡适派学人群”和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演变放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考察,既论述了该群体的人物谱系、政治理念及权势网络,也论述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的关系及其在言路和现实世界中的处境,是现代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
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研究
"疑古"的意思应当是指对古史的实性表示怀疑。这种怀疑,落实于治学,往往以"辨伪"的方式表现出来,疑古思想之在中国,其悠远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时代。《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研究》是对今三百年来中国疑古思潮研究的系统综述,是一本可贵的学术专著。 -
中国的王权主义
《中国的王权主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ISBN:9787108018465,作者:丛日云著 -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 第七卷 思想宗教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7卷)论述精辟,有些论题为我国学者未曾涉及,可供借鉴与参考。 -
法意阑珊处
《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法意)》为十六篇忆述之作。作者中不乏二十世纪中国的顶级学人。书中通过自述所映现的人事、所展示的世相,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大变局。《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所取文字,便是观察近代以来中国法政人所为、所欲、所思、所想、所学、所感的载体。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