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其中内容有:壹 思想文化史学论析,一 为思想文化史正名,二 文化史牵涉的问题,贰 中国历史分期的观念问题,叁 中华古代神话的转轴理念和心态,一 引言,二 宗教与理念之转轴,三 盘古•#混沌与元始•终极理念,四 本体与认知上的终极,五 诸神之死与凶德,六 神话与哲思之原发义与重发义,七 天人之际:女娲与夏禹,八 终极迷思与认知质疑:《天问》,九 始•终、生·死的理念意态,十 小结,肆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认识论基础,伍 儒家、道家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的定位,陆 孔子的正名论、真理观和语言哲学,一 关于《论语·正名》章的不同解释,二 现代语言哲学家对于孔子正名论和儒家语言观的理解,三 孔子的真理观和语言观,柒 从《庄子》看儒学,一 《庄子》中有关儒家的文字,二 《庄子》中这些文字的归属和时限,三 儒家显学的意义和层面,四 儒家显学的开展和道家的反应,捌 汉代的儒·法·道家思想,一 前汉和王莽:传统,二 后汉早期思想,三 后汉中期思想,四 中央权威的崩溃 ,五 后汉思想的价值,玖 荀爽易传中的革命思想。 -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部,每部分上、下两卷。第一部上卷为《理与物》,下卷为《公理与反公理》;第二部上卷为《帝国与国家》,下卷为《科学话说共同体》。全书共150万字,从宋明礼学说起,分析中国思想界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分析晚清直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科学主义”观念,指出这一观念和中国思想现代转型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
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
作者将倭仁研究置于近代中国面对“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从学术史入手,以中西历史文化矛盾冲突为切入点,全面剖析其生平思想发展及影响,填补了倭仁研究的一大空缺。本书立意新颖,视野开阔、史料翔实、考证精严、尊重前人,为中国近代史与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项实证性科研成果。 -
中国思想史研究
岛田虔次(1917-2000)是日本著名中国思想史学家、二战后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本书是岛田先生毕生研究中国思想史,特别是阳明学研究的结晶,全书由四部共二十二篇论文构成。 解说 第一部 关于中国近世的主观唯心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 第二部 阳明学中人的概念与自我意识的展开及其意义 王龙溪先生谈话录及解说 儒教的叛逆者李贽(李卓吾) 异人邓豁渠略传 浅议明代思想的一种基调 王学左派论批判之批判 关于某个阳明学理解 评朱谦之《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 第三部 论“体用”的历史 桓玄和慧远的礼敬问题 宋学的展开 杨慈湖 三浦梅园的哲学——从远东儒学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 日本学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动向——到1959年为止 第四部 历史性的理性批判——“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的历史地位 清朝末期学术的状况 辛亥革命时期的孔子问题 儒教中有生命的东西 对“儒教和二十一世纪”的建议 黄宗羲·横井小楠·孙文 岛田虔次著作目录(日文版原文) 译者的话 -
政治观念史稿(卷五)
《政治观念史稿(卷5):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是重要的学术著作,这不仅因为它分别论述了不同的思想家和学说,而且也因为它详细考察了构塑现代观点的那些经验。不管这种观点是否可以被适当地描述为灵知主义,支持这样一种分析的部分材料,在《政治观念史稿(卷5):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中都是第一次出现。如果现代性就是灵知主义,如果灵知主义意识,确实要求人们有意否定现实向它的超越基础保持开放这样一种经验,那么仍然有一个待解之谜——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样一种否定?为什么这样一种行动会被如此多的人接受为一种新的文明秩序的基础?当沃格林开始远离对作为秩序的历史的历史秩序的研究,而在后来努力要发展一种关于人类意识的理论时,关于这些决定背后的动机的问题,对沃格林后来的著作来说,就变成更为中心性的问题。不过,这两个任务必然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人类的意识总是特定的、具体的个人的意识。因此,要发展一种一般的意识理论,这样的个人的智识(intellectual)和精神“活动”就成为有待研究的材料。故而,在一种重要的意义上,对理解现代意识来说属于必需的许多材料都包含在本卷的内容之中。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1)》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一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迄春秋,共收论文七篇。首先推论中国上古之时北方农作物及山居情况,详密考索华夏先民的基本生存境遇。再论周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意义,探求《诗经》的源流意蕴,考辨《西周书》之文体,发明《易经》之旨趣,皆援史证经,多发前人所未发。最后引经据史,以春秋时代人的行为事例验证中国文化之特殊性——道德精神,深细剖揭民族文化之生命内涵。 -
天学真原
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阐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著作,也不是一部中国天文学史,而是一部带有科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色彩的专论,旨在揭示中国古代“天学”的政治性质、文化功能和社会角色——而所有这些都与现代的天文学毫无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本书对中国古代社会一系列以前不易理解或长期被误解的现象,给出了全新而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
清朝经世文正续编(全四册)
《清朝经世文正续编(套装共4册)》为清朝经世文的合集。包括贺长龄著《皇朝经世文编》等系列,主要内容为清代部分学者、官吏的经济评论文章,包括文书、专著、议论、奏议、书札等,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等类,当时影响很大,为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经济学简史
本书是以经济学说发展历史为线索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与文学人物巧妙串联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本通俗有趣的学术著作。作者以神奇的方式,将亚当.斯密与牛顿宇宙秩序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凡勃仑、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与大萧条、沃尔夫《虚荣的篝火》与里根经济学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充分展示了伟大的经济学思想如何影响了社会,同时也说明了这些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文学故事,作者引导我们仿佛置身于自封建制度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变迁历程,从而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及其重要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政策主张。 -
龟之谜
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研究,ISBN:9787100074896,作者:(美)艾兰 著,汪涛 译 -
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
本书是一本从思想史、观念史角度考察中国“女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变迁的著作,覆盖的时间段是1890年代后半期到1920年代。书中重点考察了清末民初女性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梁启超的女性观,马君武、金天翮对未来理想女性的设想,秋瑾、张竹君、何震对女性在国家框架下应扮演何种角色的探索,女性参政权的论证,1910年代的贤妻良母论,梁启超与其大女儿梁思顺女性观的异同等等问题。作者认为,女权主体是在围绕女性的议论中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女权主体不是单纯生物学上的女性,而是被建构的女性形象,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围绕中国的国际关系和西方女性主义的引进两个因素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
近代中國經歷了一些範疇性的轉變:在經學上,否定了過去兩千年的經學傳統,認為它們都是圍繞著一批「偽經」而積累的學問(康有為)。在文化上,充分了解到儒家文化始終存在著一個不安定層(傅斯年)。在道德上,發現過去兩千多年所有的道德教訓,關涉私德者居十分之九以上,而關於公德者不到十分之一(梁啟超)。在政治上,認為過去兩千年是無治狀態(劉師培),國其實不成其為國,因而有建立一個現代「國家」的追求,希望由「皇朝」轉化為「國家」,將「臣民」轉化為「國民」。對專制體制的深刻反省則發現中國沒有「社會」,並認為過去兩千年的政治理論都是「在空架之上層描摹」。除了上述之外,社會上的文化菁英也由傳統的「士大夫」變為「知識分子」。不管近代中國的社會政治有多少實質的轉變,但至少在思想或理念的層次上這是一個斷裂和跳躍。而這些斷裂或跳躍並不是突然而來的,它們有深遠的文化、學術根源。本書基本上認為從道光以來,中國思想界便進入不安定期,每一種學問都因內外的挑戰,而產生了分子結構的變化。收在這本論文集中的文章,除了都觸及上述種種問題之外,並討論現代學術風格的形成與現代學術社會的建立。 -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是著名学者张灏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幽暗意识”和“转型时代”概念的提出,曾引起学界广泛的争论。《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系统地论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开出民主宪政的道路,通过超越意识和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为我们开辟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新视角,必将深远地影响后世。 -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1.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经典课程讲义全新修订 2.高屋建瓴,追根溯源;以思想史方法思考和反省经济学,为经济学基本概念寻找知识合法性。"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2版)》是汪丁丁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的全新修订版。这本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作者的思想并未满足于停留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以及全社会的生存状态一起讨论:“善与幸福”、“情感与心灵”、“社会正义”都是作者的关注所在。 -
自由史论(修订版)
《自由史论》(修订版)一书是阿克顿自由理论的经典著作,是国内最全的译本。“自由史”是阿克顿的毕生研究计划。他虽然没有如愿写出完整的自由史论著,但他毕生的讲演著作和评论,都与这个庞大的计划有关。这些自由史的著述,奠定了阿克顿19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的地位。 《自由史论》(修订版)一书中包括讲演、专著、评论以及游记等,集作者一生的著作精华。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研究,作者对西方古代希腊、罗马以及基督教文化对自由的贡献,对近代英美的自由传统,以及对现代民族国家中的自由的状况,作了全面的考察。 他对人性和政治的本性,对人类自由的意义,对那些促进和威胁人类自由的力量之深刻洞见,比一个多世纪之前更为响亮和久远。 ——费尔斯 每当历史需要重写,自由受到威胁,本书的新版便显得及时。 ——希姆法伯 -
中世纪思想的演化
该书不是一部中世纪思想的纲要,更非一部中世纪思想史。其目的不如说在于展示中世纪思想的一些主要流派,以及他们所流经的渠道。本书力图把中世纪哲学或经院哲学当作希腊思想直接继续来介绍——尽管它可能受到其环境的点染,由于折损太多而枯竭,但也得到了基督教学说的滋养与丰富。 -
从理学到伦理学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共七章,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如《大学》、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的分析,勾勒出传统中国士人的道德观念,进而将其与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刘师培、蔡元培等的伦理学意识相对照,展现出转型期的中国在面临西方的挑战时重新建构一套道德新理论的尝试。“下篇”收入四篇延伸性论文,主要围绕孔庙文化,阐释儒教的宗教、俗世双重性格。第五篇读书心得则试图勾勒出西方思想史研究近百年的发展轨迹。 -
历史与思想 第一辑
《历史与思想》旨在建构一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术史、思想史交流平台,以期在诸种思想形成、演化、传播、碰撞、融通之历史情境中,认识和理解人类思想之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其中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
李卓吾·两种阳明学
本书为“沟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作者在中日两国各自的历史背景之下,试图揭示中日各自阳明学的特性:日本的阳明学产生于中国的阳明学,其后是如何走上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同时,与日本阳明学的独特性相对,中国阳明学具有何种相对独特性。 此外,本书通过讨论敬慕中国明末思想家李卓吾的日本江户幕府末期革命家吉田松阴的事迹,对于东亚阳明学的相似性与相异点进行了揭示。 -
理学、士绅和宗族
本书在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长时段内,以徽州为代表区域,深入研究了理学在地方社会的传播、士商群体的形成以及宗族组织的出现,三者之间相生相成的历史。本书认为,明代徽州宗族社会的出现,根植于12–15世纪宋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之中,深受王朝政治和地缘环境的影响,是理学价值观深入传播之下,士绅和商人等主导人群共同塑造的结果。本书采用了整体史和社会科学的新视角,致力于重新梳理地方历史的发展脉络,探析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则强调对方志、文集、谱牒等官私文献的综合利用,尤其注重在旧史料中开掘新内容,对人物传记和微观史实多有细致的考辨,兼具汉学研究的特色。本书获二零零六年度「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人论文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