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责任的重负
编辑推荐: ★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经历并反对这个时代? ★《战后欧洲史》之外,托尼•朱特最富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 ★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以三位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触及了我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困境。 ★“被遗弃的先知”莱昂•布鲁姆、“不情愿的道德主义者”阿尔贝•加缪、“局外的当局者”雷蒙•阿隆 ,三位深度介入政治的法国知识分子,如何以道德责任挑战黑暗时代? 他们的生活和著述都与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毕其一生,经常感受到这个国家所要求的政治与思想相一致的压力,却甘愿在政界、公众、左翼同僚或知识分子同侪中充当不受欢迎的人,这是一种稀罕而耐人寻味的个性。仅此,他们的事迹就值得一书。 ——托尼•朱特 -------------------------------------------------------------------------------------------- 内容简介: 《责任的重负》是托尼·朱特最富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选取了阿尔贝•加缪、莱昂•布鲁姆、雷蒙•阿隆这三位法兰西精神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还原他们生活的年代,考察他们的言行与历史纵横嬗变之间的联系,讨论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的诸多重要议题。 托尼•朱特认为,评价知识分子的核心词应是“责任”。这三位道路迥异却共同拥有“勇气与正直”这种道德人格的知识分子,在投入公共生活之后,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责任之下,以独立的良知发言,以一致的言行影响现实政治、纠正时代谬误,并不惜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才有所谓“责任的重负”。 他们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过,并反对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 可以说,他们不单代表了现代法国的思想和政治文化中独特的、令人憬悟的一种声音,还代表了现代社会和思想中许多最优秀、最持久的价值——过去是,如今也是。 -------------------------------------------------------------------------------------------- 媒体评论: 所有为知识界缺失“正义”“品格”与“道德”而感到遗憾的人,都会从本书中读到很多值得汲取的言论。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托尼·朱特有关三位已逝的伟大法国人的论述,触及了我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全貌。在当前文化战争的甚嚣尘上的声浪之中,朱特理性的声音犹如一把穿透黄油的刀,穿透了那些胡言乱语。 ——欧仁·韦伯(Eugen Weber,著名历史学家) 托尼·朱特笔下的这几位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也都是积极的活动家,不像后来的学者只摆弄语词。他描写这些人的笔触优雅,充满有根有据的自信。 ——埃尔贝•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著名作家,《加缪传》作者) 朱特讲述了布鲁姆、加缪和阿隆的思想历程,并进一步展现了法国思想文化的诸多方面。而且,这本书文字优美,笔触动人……令人钦佩。 ——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
在灵泊深处
此书为著名中青年学者林国华对西方文、史、哲、法律、政治、神学诸领域的经典著作所作的深入、细致、活泼的解读和阐发,思考深湛,论域宽广,文笔高雅华贵,对国内文化界和学术界深入认识西方诸文明和文教制度有极大的启示,对中国的通识教育以及学术水准将有大幅度提升和推进作用。此书分别由其导师乐黛云和刘小枫作序并倾力推介。 -
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章太炎先生晚年寓居苏州,开讲国学,名“章氏国学讲习会”。每次讲演,诸祖耿与王謇、王乘六等从旁绎记,汇集成章,缮写后呈太炎先生审阅。《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是由诸祖耿等记录的太炎先生国学讲演二十一篇,内容涉及文字、音韵、史学、诸子、文学等,平章学术,考镜源流,元元本本,特多独得之见;善言名理,精义纷披。书末附《章氏国学讲习会董事会、理事会题名》、《关于“章氏国学讲习会”、“制言半月刊”、“太炎文学院”及其它》等相关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
本原与事变
本书是洪涛1997-2007年间的研究成果。作者多年来从事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西方经典导读的教学与研究。本书核心主题为彰显政治哲学发展的“古今”与“中西”的纵横两个维度,以便对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各种政治哲学的理论研究作清理工作,为政治哲学未来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思想支持和学术储备。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精神:《〈论语〉之政治学》;(2)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起源及其精神:《政治哲学与城邦》;(3)中西古典政治哲学之比较:《语言与权力》;(4)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在当今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学中的儒家经典教育》;(5)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及政治思潮研究:《什么是实证主义》、《韦伯与马克思》、《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问题语境》;(6)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研究:《浪漫主义、政治及其他》;(7)世界政治之政治哲学研究:《帝国时代的政治》、《“历史终结论”与新保守主义的“激情”》。作者思想深刻、富有睿智,其学识渊博、理论扎实、治学严谨、思路开阔、文风朴素而生动,行文间洋溢激情,视角新颖、独特而具有前瞻性,其著述对一般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对热爱哲学、思想史、中西文明的读者,也大有裨益。 -
中国人的生命精神
这里刊行的是徐复观自述其生命历程的文字,编者以“人”为中心,分怀乡记亲、家书、观点、游记、心情随笔、序跋缀思、晚境录要八个方面,追寻到徐先生的生平与学术的线索,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灵与时代交互在一起的震动。特别是在“忆往记人”的追念雷震、新亚书院诸人的文章里,在“观点写真”的一系列文章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徐复观对于政治思想文化界病痛的抉发,对于中国文化精髓的认识及对中国知识人的期待。 -
音调未定的传统
《音调未定的传统》分为“述史”“记诤”“通论”“分论”“另说”五部分,全书是朱先生对“现状信而犹疑,将信犹疑的心态体现”。其中“述史”“记诤”,是对自居得天命的君主,对自许知天命的智者,通过比照他们的环境,学养和言行的复杂关系,试图从中揭示晚清历史的部分真相。“通论”和“分论”则是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和解读,旨在廓清传统,认识传统。“另说”则解答了当下沸沸扬扬的“大师”为何?谁可堪称中国文化的大师?尤其对海内外热衷表彰的大师,去伪存真。 -
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内容简介:在每一个人年轻时,都会有很多诸如让生命变得有意义,让生命充满光辉的信念,但是随着岁月流转,这些信念大多在中年冷漠的人生观里丧失殆尽。但于我而畜,至少还有一样留存了下来,并和从前一样明亮,一样令我感到充实和满足,那就是对英雄毫无顾忌的崇拜。 为什么我们会充满敬意地面对高山之巅的飞瀑,面对夏夜海面的圆月,却不愿意以同样的敬意来面对一个杰出的、优秀的人呢?其实,没有什么自然奇观能比得上伟大的人性。 生活中每一种伟大的著述,每一件艺术作品,每一个诚挚的生命,都是一种来自天堂的召唤,都是一扇通向天堂的大门,只是我们过于急切地熄灭了希望之火和崇敬之光。 所以,让我们请出偶像,重新点亮心灯吧! -
十字街头的知识人
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但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现实侵犯良心的边界,欲望侵蚀自由的灵魂。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使命感让他不安于社会现状,而知识的理性又让他明白社会只能渐进式前进。这种矛盾的心态,也是转型期中国一代知识人的内心写照。 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引发我们不安全感和不幸福感的种种问题,并解读了他心中对于传统、底层、权利、道德、生存等主题的看法。作者细致的勘察和自觉的批判意识,使得他能够突破身份的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拷问十字街头的时代与人心。 -
中国的忧伤
《中国的忧伤》是国内知名学者、伦理学家何怀宏教授思考和评论中国社会道德现状与前景的一个记录和总结。《中国的忧伤》从生死、医疗、教育、法治、历史传统等方面出发,揭示出在盛世中国的当下,社会依然存在的伤疼,在分析批评社会中种种不公、暴力、腐败、偏见等不道德的现象的同时,呼吁坚守制度与个人的伦理底线,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
东风与西风
《东风与西风(修订版)》系葛小佳、罗志田两位作者合写的读书评论。文章的内容或涉及中国文化,或涉及西方文化,有时更兼及两者的异同,故名为“东风与西风”,无论是对“西风”的评介,还是对“东风”的讨论,都有独到见地。作者大体循西方文化体系的内在发展理路,从其产生的学术语境去解读评介一些西方汉学(包括中国研究)的书籍;同时也通过论世知书的取径,评议一些国人的学术著作,进而窥测今日的文化动向。 -
门外谈禅
这本谈禅的小书,收了长短不一的若干篇随笔,是从三部十几年前的旧作中抽取拼合而成的。这本小册子中所收入的十来篇文章,是作者平时读禅宗典籍时的“随笔”与“杂感”,禅宗的思想本来无法用“理性”去规范,它很活泼,也很奇诡,缺乏一种明确的“可理解性”,却充满了含蓄朦胧、匪夷所思的“模糊性”与“歧义性”,因此读它的时候,只能透过语言表层,在心灵中得到一种豁然透脱的感受,却很难把这种感受按某种条条款款清晰地表述出来,所以,作者在这里随手写下的,往往是零乱的感受,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想法。 禅宗是我二十年前特别有兴趣的课题,它一方面是学术研究,一方面却关系个人兴趣,于是在写严肃的论著之外,也随着遐想和感悟,写了一些随笔,这些随笔大多收在了这本《门外谈禅》里面,虽然多是感生的文字,却有当年理性的经历。——葛兆光 -
龙鹰之旅
50年磨一剑,于丹最欣赏的儒学家杜维明求学治学心路历程3部曲首次出版,反思儒家人文精神,从儒学里学会做人。 编辑推荐: ★于丹强力推荐:杜维明是我最欣赏的儒学家,不仅由于他的学问,更在于他教会我们怎么去做人。 ★杜维明:当代新儒家领军人物、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央视CCTV “中华之光”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创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杜维明才情横溢、风雨50年求学治学心路历程3部曲单行本首次结出版。 ★《龙鹰之旅》——从哈佛到普林斯顿,反思儒家人文精神。 内容简介: 儒家学说过时了吗?不,永远不会,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根。只要身处中国,学做人、学做事,就必须了解儒家文化。儒家学说的影响从古至今渗透千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要认识他人,必先认识自我。新儒学领军人物杜维明将儒学与当下中国的现实相结合,让儒学迈进了“自由之门”——儒学依然可以解决当下人们的心灵困惑。杜维明50年求学治学3部曲《龙鹰之旅》《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现龙在田》以充满才情的文字,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学者游历世界名校,所感受的心灵震荡! 三部曲所收录文章多来源于美国、港台地区等颇有影响力的杂志,纽约《联合杂志》、香港《明报月刊》《人生》等,风靡一时。 《龙鹰之旅》简介 《龙鹰之旅》本书所收文章是写于通过哈佛博士口试考试到任教普林斯顿大学期间的心得随笔,在这一学术起点上,身为第三代新儒家代表的杜维明接过牟宗三和徐复观等先生的衣钵,超越民族文化认同的儒家论说,开始在轴心文明的视域中反思儒家人文精神。 这是杜维明五十多年学术生涯的第一部作品,并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大陆出版,读者可以了解杜维明先生在学术起点对于中国文脉未来走向的思考。 -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是曹聚仁先生的晚年之作。缘起于报章连载《听涛室随笔》,成书为《国学十二讲——中国学术思想随笔》。章念驰先生综合二者精心校订而成为三联书店版《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此书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源流,自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迄清代朴学、民国余绪,以时序为经,以流派为纬,博引文献,又不乏裁断,故行世以来,颇受学界推重。由于文笔清新洒脱,论说平实易懂,普通读者亦可借此得窥中国学术思想堂奥。此次修订新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简明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地图”善本。 -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是曹聚仁先生的晚年之作。缘起于报章连载《听涛室随笔》,成书为《国学十二讲——中国学术思想随笔》。章念驰先生综合二者精心校订而成为三联书店版《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此书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源流,自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迄清代朴学、民国余绪,以时序为经,以流派为纬,博引文献,又不乏裁断,故行世以来,颇受学界推重。由于文笔清新洒脱,论说平实易懂,普通读者亦可借此得窥中国学术思想堂奥。 -
穿行书林断简
“都是与书有关的文章”,因此取名为“穿行书林断简”。 文章往由一部书展开,或探讨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与不足,或阐发自己对史学观念与方法的认识 包含了对所论之书作者个人经历与志趣的感慨,对时代变迁与社会生活的关注。 -
看澜集
《看澜集》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中国何以文明
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而文明的道路却依然漫长。我们之所以会在富强与文明的路口犹豫不决,并非我们真的有多特殊,而是中国还无法与自己在近代的屈辱历史和解,也就无法与当日之列强今日之主流世界和解。所以我们一昧追求国家之富强,却忘了文明也是与世界、与自我历史和解的一种方式。本书精选许纪霖关于“富强与文明”这个话题的十多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崛起之后,如何走上富强与文明的和谐共生之路。 《中国何以文明》是著名学者许纪霖深入思考中国文明和富强之关系及未来走向的最新力作。许纪霖指出,富强不等于文明,光富强只是等于土豪而已,文明之路才刚刚开始。《中国何以文明》犀利观点直指当下,针砭时弊,像一盆令沸腾中国清醒的冷水,令读者理性反思 -
且借纸遁
本书是葛兆光教授1994年到2011年间读各种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钞,是从他的日记中选取的。相比他的学术论文,这些日记能从另一个角度为读者提供读书治学的门径,从作者摘录或“借题发挥”的内容里,能看出他对思想史问题的持续兴趣,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的研究,更能从不同的角度敏锐地发现一些学术问题的线索。 -
文明·国家·大学
作者强调:21世纪的中国人必须树立的一个新观念便是: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中国“现代国家”的最大资源。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自觉地把“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之源头活水中。做中国人意味着属于当今世界唯一有可能在西方主导下争取文化独立的文化民族,唯一有可能充分获得自我尊严的民族。一个完全被西方所笼罩的非西方民族是没有尊严的,因此,做中国人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你有历史的可能性。中国的软实力在于“儒家社会主义”,深入发掘“儒家社会主义”的深刻含义是21世纪的最伟大课题。近百年前胡适留美时曾言:“以数千年之古国,东亚文明之领袖,曾几何时,乃一变而北面受学,称弟子国,天下之大耻。”中国大学之真精神和真生命在于对这一大耻的自我意识中。 -
从理学到朴学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旨在从清代社会经济的背景考察江南学术共同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考据学赖以生存的江南学术共同体后为1850年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摧毁。《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还着重讨论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中心城市苏州、杭州、扬州、常州,力图透过政区和地方史的视角展示考据学的崛起。与传统著作中俯拾即是的思想研究理路不同,《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更注重“哲学的框架”。作者艾尔曼指出,18世纪晚期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17世纪以来政治、学术变革的延续及其发展的极致,其影响甚至播及19世纪乃至2。世纪。18世纪的历史是17世纪满族入关到19世纪西方入侵的漫长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不应被孤立出来,搁置一边。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