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史
-
在现实真实与价值真实之间
伟大的哲学家或思想家,是以他所思考问题的分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定位的。而这问题,必然具有历史之规律与超历史之意义的双重性;同时,又牵连着当下时代的困境与苦难,以及人类命运的希望与福祉。朱熹就是这样的圣人。本书以朱熹“问题”为主线,以朱熹既作为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视角立论,尝试另一种研究方式和路径,以期使儒家文化传统之菁华有效地走进当代社会。 本书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书系之一,伟大的哲学家或思想家,是以他所思考问题的分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定位的。而这问题,必然具有历史之规律与超历史之意义的双重性;同时,又牵连着当下时代的困境与苦难,以及人类命运的希望与福祉。朱熹就是这样的圣人。本书以朱熹“问题”为主线,以朱熹既作为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视角立论,尝试另一种研究方式和路径,以期使儒家文化传统之菁华有效地走进当代社会。 -
恶——或者自由的戏剧
本书发凡起例,上下千年,援引了众多西方典籍和作品,从“恶”出发,对哲学的功用,艺术的定位,国家的职能,宗教的理由等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阐发了许多真知灼见,醒人耳目,促人深思。 -
从革命到共和
本书收入近年来部分重要论文,冠名以“从革命到共和”,乃取自张灏先生“转型时代”的概念,即自清末到民国,知识群体互争雄长,推动思想潮流,建构公共空间,而报刊杂志等传媒则起了关键作用。本书以孙中山、梁启超为例,探讨晚清“革命”话语的理论与实践,而关于拿破仑一文说明其英雄传奇在中国的传播轨迹,到“新小说”中却被描画成“英雄末路”,意味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于“革命”价值的接受出现某种转折。 本书主要论述民国时期的都市通俗文学、电影与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关系,描绘文学与文化多元竞争的盛况。重点之一是针对现下学界的流行看法,强调“通俗”(即“鸳鸯蝴蝶派”)文学不仅在大众启蒙及打造时尚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也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切入都市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共和”宪政的自由与民主理念。 -
载满鹅的火车
《载满鹅的火车》与其说是电影评论集,不如说是电影随笔集。王怡通过叙说他看电影(主要是影碟)的观感,把他对世界以及世界中的中国的一些思索穿插其中。他究竟看过些什么电影是不重要的,即便他看的是另外一些电影,他也可能从中引发出类似的思想。 -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当思想被激情左右,知识分子还可靠吗? 《读书》、《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国际先驱导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纽约书评》推荐阅读。 知识分子一定是照亮公共空间的火焰吗?理想主义的人要失望了。以海德格尔、施米特、本雅明、福柯、德里达等人的生平行藏为据,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激情或时代风潮所迷惑,这些智识丰赡、影响过人的知识分子也曾笔底战栗,或隐蔽、或公开地偏向、支持极权主义,对暴虐政治制造的人类苦难,或拒绝承认、或文过饰非,甚至视而不见。历史行而无远,本书恰似一记幽微的钟声,既敲响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也提示社会公众保持必要的警惕。 -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吴敬琏、孙冶方、朱学勤、林贤治、柴静、易中天、任志强、周其仁等一致赞誉推荐 中国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 “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人” “从建国到十年动乱结束中国大陆唯一一个思想家” 王元化 作序 柴静 作跋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简体单行本首次推出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写于1973-1974年,是顾准与其弟陈敏之在通信中的学术讨论笔记。在那个充满禁锢的年代,作者始终进行着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在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等广泛的领域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启迪良知的问题和观点,探讨了“娜拉出走以后怎样”(即革命胜利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 革命的理想主义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一旦拉回到现实世界,问题就接踵而至了。唯一的可能是用审慎的态度,不带任何偏见的,重新审视和剖析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寻找合乎历史逻辑的未来之路,从理想主义坚决地走向经验主义。 全书笔锋犀利,激荡人心,作者在“冷冰冰的解剖刀”后面,可以感到炙人的满腔热情,而这一切记录着他“一步一步从地狱中淌过来”的足迹。 -
庄子评传
《庄子评传》内容简介: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囊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 -
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
本书为余英时先生评价恩师钱穆的文集。余先生以此作为纪念钱穆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献礼。文集既收录了和钱穆先生直接相的文字,也包括二三篇间接涉及钱先生的学术和思想的文章;其中有对恩师的深切怀念,更着重肯定了钱穆先生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并对质疑钱先生学问的观点予以了回击。 -
陈寅恪研究
把眼光从官方移向民间,展望陈寅恪研究的将来,我是极其乐观的。 ——余英时 陈寅恪著作是否皆是“夫子自道”的借题发挥,或者是自我压抑的宣泄和表白,或陈先生的史论皆有政论,尚有推敲之余地。 —— 汪荣祖 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之所托命者也。 —— 吴宓 本书收入了余英时、汪荣祖等十余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陈寅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深刻反思,深入解读了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人的关系内情、与西方学术界之关联、1949年的去留问题、著作出版情况、遗稿下落等历史谜题,描绘了一幅陈寅恪研究的“学术地图”。 -
康有为思想研究
《康有为思想研究》是萧公权先生最后一部长篇学术巨著,原为英文撰写,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学术期刊,后再汇集成书,补写家世与生平两篇以及教育改革一章,分为四编。今由汪荣祖译成中文,列入萧公权全集第七册。 萧先生深入研究康有为,文长四十余万言,缘起于大批康氏未刊稿的出现。资料既备,萧先生以其精湛的哲学素养来治思想史,自如探囊取物,而且源源不绝。这批康氏未刊稿微卷即由萧先生赠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而流传台湾的。 萧先生以“平心”阅读康有为的未刊稿之后,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巨子,有新的理解与论断。当英文原著出版后,有些读者认为作者于康虽有批评,然大体而言过于同情康氏,甚至有左袒之嫌。此种观点多少受到民国以后革命史观的影响。事实上,萧先生本人早年撰写《中国政治思想史》有关康有为一章时,亦有所不免。这些观点经深入验证后,都有所修正,斯乃史家忠于文献、实事求是的态度。故所谓过于同情云云,不过是以“公心述”而己。 -
梁巨川遗书
《梁巨川遗书》主要内容:此次校印《桂林梁先生遗书》,书名改题为《梁巨川遗书》,《遗笔汇存》因系先生手迹,故释文时于款式稍详,馀五种则施以句读,疏通文义。原书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小字,编校时之按语附于当页。新辑附录四种:《梁巨川先生遗笔》后有林兆翰所撰《梁公事略》以及《梁文端公遗笔集资印书诸公姓字》两篇,商务本删去,今次为附录一。梁漱溟先生追忆巨川先生文字甚夥,今自《梁漱溟全集》中摘录,汇为一编,次为附录二。陈独秀诸氏评论文字以及现代学者林毓生所撰长文,今并采辑,次为附录三。《遗书》中《遗笔汇存》皆为先生临殁时手书遗言,志气素定,神思不乱,下笔之顷无一毫苟且,真所谓视死如归者,弥足珍贵,故仍予影印,附于全书之后,俾我中华神胄之民瞻遗书而兴起,忠于国家、忠于文化,以至于无穷焉。先生本不以书名,而忠义凛然之气节与光明俊伟之怀抱皆不可掩,虽距今九十栽,而凛凛焉有生气,凡披卷而观者,盖已觉浩然正气之充塞两间也。 -
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革命
毛澤東作為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人,如何不自覺地受到各種既定條件的制約,又如何靈活地運用這些既存的條件,我們可以從他一生的革命事業中,去分析與探求。這是一個更為繁重的研究工作。不是我所能解決的。 然而,先去分析毛澤東這個人物,作為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人,如何在精神上、思維上,做好準備,而這種準備,又如何影響到他以後的事業,這卻是相對較為容易的工作。這本小書要探討的,就是青年毛澤東,在成為這樣一位統一中國的人物之前,在思維上、在精神上,做過什麼樣的準備;而這些準備,又在哪些程度上,影響並決定了毛澤東後來的革命事業。 -
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
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ISBN:9787100037235,作者:(英)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著;冯炳昆,李宝鸿译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
本书中的这些文章是在1910-1950年这40年间所写,这十篇主要的文章,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篇以外,都是由熊彼特本人亲自挑选的。附录中关于克纳普、维塞尔和博特基威茨的三篇短文是根据哥特弗里德・哈伯勒教授的建议收入的,他认为应该重新出版它们,并和其他传记体的文章一起选入本书。除马克思以外,作者和这些传记文章的主人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熊彼特的特点是:对历史的和纯理论的东西、计量经济学和收集到的大量实际资料、社会学以及统计学,他持赞赏态度,认为它们有用。如此广泛的兴趣也反映在这些传记性的作品中。 -
以赛亚·伯林书信集
以赛亚•伯林之所以享有崇高国际声望,不仅因为他身为哲学家、知识分子、教授、作家和公众人物所作出的赫赫成就,还因为他跻身众多不同领域,与众多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有交往,同时还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与文化活动。对许多人而言,他是一位受人敬爱的朋友和导师。 伯林交游甚广,终其一生都是一位无可比拟的多产书信作家,他存世的书信达数千封,时间跨度近八十年。这些书信既展示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风貌:杰出的自由思想家、牛津大学的一流学者、洞悉政治风云的外交官、知交遍天下的人情练达者,也呈现出他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庞大的社交圈子、对政治事件的精辟见解,以及对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情有独钟。 本书为三卷本伯林书信集的第一卷,时间跨度近二十年,涉及伯林求学、学术生涯早期及政治外交活动,全面展现伯林的早年生活,以及其杰出心灵的成长历程,并为了解二战时期西方政治外交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史料。 -
朱熹
从来讨论朱熹,大多从门户之见出发。五四以后,则改由西方哲学视线以评朱子。本书绝不采用此种观点,由《朱子文集》、《朱子语类》等朱子本人著作立论。全书分四部分:一为朱子之思想,包括太极、理、气、格物与修养;二为朱子之活动,如其授徒、著述与行政;三为友辈之交游,与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陈亮的往来各占一章;四为朱子之道统观念、朱子后继与韩日欧美之朱子学等,朱子与佛教之交涉也有述及。所论多为中韩日学人所未言,亦不乏新资料。 -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这是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通过对胡适历史实践的分析进行研究的论著。 本书为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作者以五四运动前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俯瞰1917-937年20年间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胡适的理论及思想活动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现代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本书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的一切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
马基雅维里
★大家写大家的小书,思想家评传的经典 ★正本清源,对“邪恶导师”进行历史还原,缕析马氏代表作 ★著名思想史家、政治思想史研究“剑桥学派”旗帜性人物昆廷•斯金纳著 ★政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作序推荐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告诫政治领袖们,为了求得善果,必须有为恶的勇气。从此他便成了狡诈与无德的代名词。他果真该承受如此恶名吗?昆廷•斯金纳在本书中力图回答这个问题,主要考察了马基雅维里的三部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并以令人钦佩的晓畅文笔将马基雅维里的要旨呈现在读者面前。 -
20世纪七大思想家自述
这些自传大都注重自己的思想发生发展及其文化生活背景,对于读者了解这些大师们的思想形成过程、理解原著,并产生思想探索的兴趣,都有很好的帮助。此书不仅对思想史研究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那些仅仅对思想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而言,此书也提供了了解20世纪思想的一把钥匙。 -
章太炎散论
身为大国学家而参与政治的章太炎是近代史上一位突出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学问家、思想家与革命先驱,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书生风骨。本书在征信求实的基础上,用轻松的笔调、散文的体例,随性之所至,从各个角度去描写章太炎,包括他的故居、婚姻、革命、学问、思想,以及与一些主要历史人物的关系等,由众多的横切面,也许更能谱成整体的真相。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