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陈嘉映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 哲学家陈嘉映先生新近思考力作。陈老师精研现象学、语言哲学,善于从小词的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问题,并终通达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那个古老的苏格拉底之问:“人应该如何生活?”本书正是陈老师结合当今时代,从感知、理知等概念辨析角度入手通达这一哲学之问的力作。
★ AI时代,我们如何思考人的位置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今天科学一往无前的时代,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人存在的意义,作为长期关注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哲学家,陈老师在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视角:从感觉开始,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
★如何认识自我,“我该怎样生活”,本书是送给今天有道路没方向一代的一味清醒剂。今天的社会,所有的一切都被明码标价;今天的一代,从小无不处于竞争的环境中,我们的人生道路变多了,却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在今天这个有道路没方向的时代,本书可谓一味清醒剂,让我们更清楚地认知我们自己,去明确我们应该走的人生路。
★ 如何更好地在这个世界生活,本书在谈的问题也是我们人人都在面对的问题。不管是研究现象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还是伦理学,“人应该如何生活”始终是陈老师思考的核心。人与动物有何区别?人的可贵之处在哪里?面对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在这个世界生活?本书或许提供了你在寻找的回答。
★ 既面向专业读者,也面向一般大众,一位不断深入前沿研究的哲学家将他的思考聊给我们听。本书基于陈老师今年春季的系列课程“感知与理知”整理而成,不仅涉及陈老师一直在思考的主题,而且涉及科学特别是认知科学的发展研究,同时保留讲座的语言风格以及问答环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哲学问题聊出来。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
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
这不是艰涩的哲学论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终关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学家将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给我们听。
-
教化
《教化:道德观念研究》汇集了当代哲学大师在道德哲学领域的反思与讨论,对当代道德层面的发展与规范极具参考意义。全书共分七个部分,除了编者前记和会议综述,其他五个部分分别是:道德哲学基础研究,伦理史研究,伦理学家研究,道德现象个案研究,译作。 -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精),ISBN:9787108021021,作者: -
哲学中的语言学
《哲学中的语言学》是语言哲学较晚期重要人物万德勒的一部代表著作。万德勒是最早熟习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家之一,充分运用了现代语言学的手段来讨论语言哲学问题;《哲学中的语言学》鲜明地反映了万德勒的特点。《哲学中的语言学》分为七章,第一章讨论语言学是否能帮助哲学,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每一章考察一组语言现象,考察时借用了现代语言学的工具,得出的则是具有哲学意义的结论。这些考察本来曾作为论文陆续发表,最后作了些修改后合成此书。我们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经验考察认识到一些规则,这是语言学家的工作。这些规则是约定的,因此是偶然的;但了旦认定这些规则,我们就可能获得某些基于这些规则的先天真理,而认识先天真理是哲学家的事情。 -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程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 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 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 -
感觉与可感物
本书是剑桥学派最重要的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为数不多的重要著述之一,是作者针对逻辑语言学领军人物艾耶尔的驳论。作者从艾耶尔等人的错误入手,逐一对其加以驳斥。奥斯汀认为,艾耶尔没有能够理解一些在他自己看来最重要术语的基本功能,如"幻想","期待","看上去像是"等。他认为,这些术语表示的是我们对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有所保留;而艾耶尔却引进了所谓的"感觉与料",这个概念丝毫无助于增加我们的理解力,也不能帮助我们将我们所看到的说清楚。 本书中文版由我国当今最重要哲学家陈嘉映教授译出。译稿完成后,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多次开设专题讲座,以中英文对勘的形式讲授此书。此次出版,也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本书可作为高校哲学系的专业教材。 -
感觉与可感物
《汉译名著:感觉与可感物》写了:上世纪中叶,奥斯汀曾与赖尔并列为牛津哲学的主导人物。他逝世后一段时间里,其影响有增无减。此后,他的影响逐渐降低,不过,“日常语言学派”的一些主张和方法,仍然广有传人,并且程度不同地被其他倾向的哲学家接受。 奥斯汀的工作中,始终受到重视的是他关于记述式言语和施行式言语的研究;施太格缪勒那部广有影响的《当代哲学主流》,给了这个题目不少篇幅,此外几乎没有谈到奥斯汀的其他工作。我觉得这是件憾事,在我看,奥斯汀的哲学思想中还有很多宝藏未得到开发,他提出的很多问题,可以引导我们更深地运思。我打算和年轻学者合作,把他的三本书都译出来,杨玉成译《如何以言行事》,方旭东译《哲学论文集》,我来译这本《感觉与可感物》。 -
维特根斯坦读本
本书以作者独有的学术领悟,将维特根斯坦这样一个仅有的具有两种哲学体系的哲学大家的思想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题解读。是极好的分析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观点和体系的辅导性读物,也是开创了对经典文本阅读评点的新的形式。 -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此书作者七十年代末 涉猎海德格尔哲学, 通过八十年代从未疏于此道, 中经与美欧学术界亲身接触, 取长补短, 以成此书, 应无愧也。 ——熊 伟 本书为国内首部系统评述 海德格尔的专著, 不仅展示出海氏哲学全貌, 清理出其概念框架, 且从中西哲学比较视角界入了 其所关注问题的实质。 尤难得是以作者研究功力之深厚, 化艰涩玄奥为明白晓畅, 且确有己见, 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建树价值。 ——赵一凡 -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ISBN:9787108022264,作者:陈嘉映著 -
从感觉开始
《从感觉开始》收录“从感觉开始”、“信号、句子与词”、“关于语言的讨论”、“论名称”、“论大小”、“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等文章。 -
《存在与时间》读本
《存在与时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本书是《存在与时间》的改写本,是为了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普通读者就能贯通阅读的本子。本书适合广大读者。 -
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问答录
《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问答录》内容主要包括:史前人为什么都迷信巫术?为什么会出现诗哲之争?“爱”与“恨”是自然的本原吗?“哲学”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第一个哲学家是怎样发财的?哲学有什么用?苏格拉底为什么声称自己无知?只有自然科学研究自然吗?为什么“自然喜欢隐藏自己”?为什么赫拉克利特说“正义就是战争”?真正的存在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飞矢其实静止不动?构成世界的是哪四种元素?数是万物的本质吗?等。 -
维特根斯坦读本
《关于数学基础的评论》的选文绝大部分是王宇光翻译的,《哲学语法》的选文绝大部分是刘畅翻译的。译文品质都很好,但我还是仔细做了修正。本选集中其他译文都是我自己的,除了极少数例外,例如选自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的几段,是我直接从中译本抄下的。如前提示,这个选本中的有些段落由于脱离上下文较为费解,在翻译时做了少许通俗化的处理。有时我的译文主要根据卑尔根维特根斯坦文库的德文电子版全集The Bergen Electronic Edition ,参照以英文的电子版全集,Blackwell Publishers 出版的The Collected Works of Ludwig Wittgenstein 。我在翻译时经常参考已有的中文译文,在此对维特根斯坦的其他中译者表示感谢。 我希望今后还有机会改善这个选本。为此,我希望同好从各个方面给予批评。(陈嘉映《维特根斯坦读本》选编说明) -
说理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集四十年从事哲学思考与研究形成的最重要的哲学专著。全书共分九章,以语言分析哲学的方法论述了相关的全部哲学命题,各章包括“哲学之为穷理”,“哲学为什么关注语言”,“哲学语法”,“论理词与论理”,“感知与语言分析”,“亲知与观念”,“看法与论证”,“普遍性:同与通”,“事情本身与事实”等。现代语言分析哲学源出自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以分析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达至问道穷理的目的。陈嘉映教授初入以德国理性主义传统下海德格尔研究入手,从而将西方二十世纪现象学潮流与分析哲学的深入研究紧密无间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说体系。该书作者首先以“哲学何为”入手,说“哲学大致就是穷理”:“从一个道理追向另一个道理,谓之穷理。所谓哲学,大致就是穷理”。而穷理,在陈嘉映教授看来,就是一个在一定的哲学语法下对感知和语言进行分析的过程。这一分析在其发展中必会涉及亲身感知与观念形成的问题,进而,陈嘉映教授又探讨这一体系在论证等重大哲学命题。本书论证之深度和论理之严谨使其成为国内近三十年来少见之重要哲学著述,必将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注意和关注。 -
普遍性种种
《普遍性种种》包括了:普遍性种种、普遍价值和必要价值、普遍性与相对主义、普世价值的阐明、多元文化观念下的普世价值理念、普遍性与人性、普遍主义vs国情论、一个历史的注脚等内容。 -
哲学 科学 常识
作者自序 我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思想对生活有什么意义?更明确一点儿,理论对生活有什么意义?例如,伦理学教人为善吗?如果一切理论皆是灰色只有生命之树常青,那怎么竟会出现理论这种东西?这些思考带向希腊,思想的理论形态大概是在那里出现的。希腊哲人曾尝试为世界提供理性的整体解释。然而,那是不是太遥远了?看起来,哲学自负的工作早已被科学接了过去,哲学也许已经寿终正寝。然而,科学在何种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现在想弄懂任何一门科学分支都需要很多年的专门学习,谈何整体画面?远为根本的是,科学把心灵留在了画面之外,科学世界观没有为喜怒哀乐美丑善恶留下席位。那么,我们有两套真理――科学真理和生活的真理?柯瓦雷质疑说:两套真理,那就是没有真理。真的如此吗?也许真理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显露?也许我们凡人从来只生存在断续相连的局部真理之中?一个疑问带到另一个疑问,往往,不断的追索又把我引回最初的疑问。问题互相缠绕,疑惑互相渗透,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明确性呈现出来。 哲学思考难得产生值得付诸文字以与他人分享的果实。就算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想法,把这些想法表达清楚连贯成章也非易事。这本小书以眼下的形式开始动笔,至今也在五六年以上了。每一节刚刚写成,就又抹去重新写过,不知凡几。摆在眼前的这一沓稿子,仍百般不满意。但出于种种外部的考虑,现在就要把这本小书付印。 眼下这本小书,既不是一个开端,更不是一个结论。它只是我行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断思考,为了付印多多少少按一个主题组织起来。这个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或曰自然理解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最后一章集中讨论常识、科学、哲学三者的关系,有点儿像个小结。 这本小书大量借用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但它并不是一本科学哲学方面的论著,对科学的内部理论结构无所发明。我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思想的命运。 按设想,这本小书是两部中的前一部,后一部正在写作之中,从还原论展开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性质的探讨,结之以对道理和真理的思考。 本书很多章节曾陆续发表,这些章节在纳入本书的时候都做了大量修订。 引文按我自己的旧例,若手头有中文译本,就标中译本书名页码,以便读者查找所引书;译文却可能是我自己的,这有时是因为对现有中译本的译文不够满意,有时是因为在本书的行文中有些译名需要统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引文则通常只标出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版本制定的边码,译文多采自王太庆、汪子嵩、张竹明、苗力田、王晓朝、徐开来等学者,有时参照英文德文译本乃至希腊原文稍作改动。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科学世界与日常世界的分合”〕的成果,在此对教育部的支持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华东师大和童世骏教授,感谢卑尔根大学和希尔贝克〔Gunnar Shirbekk〕教授,他们为我安排了在卑尔根大学做三个月的研究交流,使我得以专心为本书定稿。不少朋友和学生总认为我在做什么重要的工作,我将错就错,受到鼓励。妻子和女儿不觉得我在做重要的事情,但既然我爱做,她们就支持,这种支持当然是最重要的。感谢简宁张罗本书的出版,书稿完成后,他读了一过,说是像读小说。这话大概是批评,但我误听成了夸奖。我始终没学会用完全学术的语言来写作。 陈嘉映2006.10.23,于上海外环庐 -
空谈
《空谈:关于人生的七件事》围绕两性、生养、死亡、政治、信仰、文艺、智性七个问题展开对谈,凭借狗子率直、大胆的提问,陈嘉映、简宁、周濂智慧而思辨的回答,阐述了那些困扰残酷现实中社会人不得不面对的诸多问题。 书稿中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是一些因为忌讳、伪装、禁忌而长期得不到解答的内容,几位作者通过巧妙地阐述,给出了正面回应。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