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诸子

  • 诸子百家

    作者:浅野裕一

    讲谈社·中国的智慧系列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在这样混乱的状态下,诸子百家反复思索如何统一天下、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生活。他们为此构筑庞大的思想、著书立说、周游列国,从而诞生了中国思想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

    享乐至上主义者杨朱、兼爱非攻的墨子,他们二人的思想为何能广受欢迎以至二分天 下?以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促进新王朝出现的邹衍有着怎样的宏大构想?“白马非马”的公孙龙有着怎样的缜密逻辑?最新出土的资料又描绘了老子、孙子、孔子怎样的真实面貌?

    汉学大家浅野裕一以其简明生动的文字,一一解读了这些伟大的中国思想家的智慧、策略和梦想,让我们领略了诸子百家时代的魅力。

    编辑推荐

    ★原典、翻译、背景加解读,30分钟读懂一位先贤

    ★海外视角再解读,日本加印近20次,炙手可热汉学家

    ★读《诸子百家》,莫忘传承千年的华夏魂;与先贤对话,唤醒中国人血液里的精神文明

    “藤萝紫”配色,打造汉学圈新网红,国潮青年国风单品

    诸子百家如黑夜繁星,燃尽中国人的精神之魂。

    诸子百家的精神,构筑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脊梁。

    让《诸子百家》,常伴身边。

  • 戦国諸子評述輯証

    作者:林志鵬

    本書以《莊子‧天下》為主要線索,廣泛搜集戰國時代著作已亡逸的諸子評述資料,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學術史的考證及探索。上編為戰國諸子評述資料的輯校,所收包括子思、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駢、慎到、關尹、陳仲、魏牟、惠施等十一家。除了抽繹、迻錄各家資料外,對於原文的疑難字句及訛誤、脫衍等現象,也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大量的校理工作。下編收錄八篇與上編所涉諸子有關的考證文章,包括對於《禮記‧檀弓》所記子思家世、宋鈃的年世約數、《文子》依託尹文立說、慎到的學術淵源、《於陵子》的成書時代等問題的辨析。
  • 孟子讲义

    作者:姚永概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过去学者所注重的只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及考据的角度对其思想、典章、名物等加以研究,而很少涉及其散文艺术和写作技巧方面。永概则遵循了本师吴汝纶之说[义理、文章、训诂,虽一源而分三端,兼之则为极至之诣],对其文法、创作经验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总结归纳且语言典雅生动,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了解孟子一书的本义,并更好地掌握有关文法评论、艺术分析的方法。 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生活动于战国中期。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发扬者,也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和代表人物。后世,1083年被宋神宗封为“邹国公”,1331,被元文宗加封为“邹国亚圣公”。 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
  • 新辑本桓谭新论

    作者:[汉]桓谭撰,朱谦之校辑

    本书是著名学者朱谦之先生在吸收清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对汉代思想家桓谭的著作《新论》作的一个全新的校辑本,内容更全,编排更合理,按照原书篇目厘为十六卷,并附有参考资料,是迄今为止一部最好的辑本。
  • 韩非子新校注

    作者:(战国)韩非,陈奇猷校

    《韩非子新校注(全2册)》是《韩非子》的校注本,它选择精良的版本加以校勘,以汇集前人注释成果和体现当代学术水准为主。撰者在阐释和评注方面有其独创的见解,值得一读。
  • 诸子通考

    作者:蒋伯潜

    《诸子通考》主要内容简介:诸子之学,兴于春秋之末,至战国而大盛,至两汉而渐以衰替。其兴盛,其衰替,自有其所以兴替之故,此所以兴替之故,在学术本身者,谓之“困”;在当时环境者,谓之“缘”。事物之发生或消灭,皆有其内在之“因”,外界之“缘”,不仅学术为然也。譬之植物,所以能萌芽滋长者,必有其能萌芽之种子焉,此内在之“因”也:必有其可以使种子萌芽之土壤、水分、阳光焉,此外界之“缘”也。
  • 尸子

    作者:尸佼

    历代子家选刊之一种。 尸子二十二篇,早佚。清代所行辑本共四种:震泽任兆麟本,元和惠栋本,阳湖孙星衍本,萧山汪继培本。汪本晚出,能参校三本。本书据汪本点校,附录诸家评论,并近人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卷十七《尸子》校语九条。
  • 意林校释(全2册)

    作者:王天海,王韧 撰

    梁庾仲容杂取周秦以来子学典籍107种,撮举要语,成《子钞》一书,启子书辑佚之风。唐代马总在庾书基础上踵事增华,所纂《意林》,辑文达111种之多,具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此次推出的《意林校释》,是对《意林》的全面系统整理。正文各篇分题解、原文、校释。题解旨在考证作者、版本、流传、存佚之大略,力求言简意赅地传达文献的基本信息。校释重在校勘文字,比较版本异同,间或施以是非判断,并对相关事典、名物、制度等进行注解。除六卷正文外,书末附录有《意林逸文》、《意林附编》、传记资料及一些重要序跋、考证、著录等,很有参考价值。
  • 中说校注

    作者:张沛

    《中说》主要记录了隋代大儒王通的思想言论,由王通门人记录,王通弟王凝整理成书,少子王福畤编为十卷。王通又称文中子,字仲淹,生于隋开皇四年,卒于大业十三年。王通以继承周孔道统为职志,生前就有“王孔子”美誉,其学被后世誉为“河汾道统”。今见署名王通的著作仅存《中说》和《元经》,其中《元经》系伪作,因此《中说》是我们研究王通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主要文献。 北宋阮逸、龚鼎臣曾分别为《中说》作注,龚注亡佚而阮注流传至今,现在所能见到的多个版本都以夹注形式保存了阮注。此次整理,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双鉴楼藏宋刻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刊本和重刻明世德堂《六子》本为主要校本,阮注文字全部收入,并以正文夹注的形式排出。阮注着力点主要在注释人物和史料钩沉两方面,很有价值,但其注过于简单,且有些地方失于考证,与史实不合。本书校注,置于每段之后,在校勘文字的基础上对《中说》原文做训诂、考证、注释等工作;凡与阮注看法不合者,给出己见;凡系明显化用《论语》表述者,给出《论语》文句。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外围资料,作者择要辑录了历代评论资料作为附录。
  • 新编诸子集成

    作者:朱熹 等

    本书是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已出各平装本的一个集合,共60册。“新编诸子集成”丛书自1982 年设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2009年出齐正编40种,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汇聚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精华的子部代表性古籍进行了深度细致整理,反映了历代学者校勘注释的成绩与新时代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已经成为学术界阅读使用子部书籍的首选版本。 这次推出的盒装本配有包装箱,适合图书馆购置与个人家庭收藏,是儒、墨、道、法等各家诸子经典著作的权威注释与整理本之集成,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参考书,可谓“中华元典、子部精华、名家校注、国人必读”。
  • 孔丛子校释

    作者:傅亚庶

    《孔丛子》包括七卷二十三篇,宋元以后保存下来的刻本、抄本众多,本书以宋嘉祐八年刻宋咸《孔丛子注》为底本,参校宋刻以下三十余种明清以来重要的刻本、抄本。本书对《孔丛子》所做的校释,是集校集注性的。作者对各篇篇题、标点、文字、文义、字音等各个方面皆进行了校释,其中主要集中在文字校勘和注音上。对不同版本之文字不同者,多保留底本原貌,重要异文出校勘记;有所改动时则需底本原文明显讹误,不得不改。注音多是援引他人成说。释义主要是为确定不同版本的文字孰是孰非。作为附录,本书还收录了《孔丛子》主要版本序跋十五篇、校注诸家序跋七篇、关于《孔丛子》的各种书目录四十一种、诸家考证文章二十一篇,以求反映出历史上关于孔丛子研究的动态过程。
  • 《荀子》新探

    作者:廖名春

    荀子思想是以儒学为本,博采百家之说为用,为适应封建大一统形势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开放性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具有认知精神的务实型的新儒学。近世荀子研究著述如林,不过精当杰出的作品还不能说是很多。这本廖名春的《荀子新探》对荀子学说的各个方面逐一探索,如书中章目所示,包括人性论、群论、天人论、解蔽论、正名论、富国裕民论、兵论等,条分缕析,可谓是全面的研究。本书不但对于荀子研究多有贡献,对于儒学以及整个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也有不小意义,非空泛之说可比。
  • 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全162册)

    作者:方勇 总编纂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搜辑影印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提要旨在考述著者生平事迹,揭示著作内容,探究版本流变情况。 首先出版的《庄子卷》,精装全162册,收录庄子历代注释、研究专著300余种,版本精良,内容全面,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工程,必将大大推动全球的庄子学研究。
  • 论衡校读笺识

    作者:马宗霍

    本书是继黄晖《论衡校释》、刘盼遂《论衡集解》之后,又一部研究王充《论衡》的力作,对前述两部书多有补充和纠正,尤其在文字诂训、疏通词理方面贡献尤大,凡1180多条。全书语言精炼,引据浩博,识断甚高,反映了老一辈学者深厚的国学素养。本书写成于1959年,一直未得刊行,此为该书首次出版面世。
  • 诸子概论

    作者:李源澄

    《诸子概论》内容简介:孔子德配天地,故不可得而名。孔子当邪说横行之时,故直指本心,以救其失,于是伦理道德,终古不灭。孔子修撰六艺,私人授徒,于是齐民可得而学。孔子虽述而不作,中国文化则实自孔子开之。 战国之世,孟、荀为儒家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学,虽不离宗,要因时为制,各有所偏胜,可谓善学已矣。 道家立言,以遮为显,老子尚有所立,庄子几于无所立矣。孔老孟庄,时则相接,以孔观老,以孟观庄,一遮一表,相反相成,得此而几也。 庄子之书,一言以蔽之,日复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则逆于性命之情者也。孟庄同时,其所感受,无不相同,其所以对治之方则异。 吾之所以最钦乎墨子者,在其能损己利人,足以药今损人利己之病。《大取篇》曰:“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也。”此心此志,吾尝以此自勉,亦愿世人三复斯言。 观商君治秦,其内外之政策,与今帝国相似,虽非长久之计,其致富强之速,则不可诬矣。 韩非法治思想,大体承继商君而修正之,然发明法意,大畅厥辞,商君之法得之而益显。
  • 庄子研究

    作者:何善周

    本书选编了8篇作者关于庄子研究的发表的或未发表的手稿,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见解独立,影响深远。 何善周先生庄子研究鲜明特点是从不孤立考证字、句、句,而是把庄子的思想运用到对语词的考释中。何先生认为:不懂庄子的思想,就难理解庄子中的语词;反之,不理解庄子中的词语,也难理解庄子的思想。在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何先生《庄子研究》可以说是:注解详尽,精于校勘;精通古音,明析通假;追溯词源,考订词义。何先生以其独到的眼光,科学的考证,来辨正前人对《庄子》的讹误。
  • 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

    作者:[汉]崔寔 撰,[汉]仲长统 撰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解古书,大要出于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译文或串讲大意为主,注则简略,聊为应景。研究者则繁事考据征引,重字义、出典而鲜及文意之贯通。其通俗之作,读者但知其意而不识其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此类著作便于一般阅读,而不便研究。其研究之作,虽考辨详悉,然或注明出典而不释意,或诂字义而略其文句,读者每不能融会贯通也。此类著作便于研究,不便阅读。”基于此种考虑,作者试图在“通俗”与“研究”之间寻求折中之道。其所作校注内容丰富,训诂考证严谨,释文通达准确,诚能做到既便读者阅读,又资研究之用。
  • 经传诸子语选

    作者:张舜徽,周国林

    在国学大师张舜徽未刊的文稿中,有一部以“进德修业”为宗旨而纂辑的《经传诸子语选》。整部《语选》的纂辑,始于年轻之时。几十年间,他总是置之案头以备观省。到了晚年,“犹强起写定是书,亦欲用此为温故之简本,聊以自课云尔”。是书所录,既有情理交融的立身箴言,又有刚柔相济的致治良策,先哲的思想华光流传千年,大浪淘沙,于浩瀚的典籍中熠熠生辉。《语选》经周国林教授精审校勘,并详加注译,读者潜心读之,当可悠然而进益。
  • 公孙龙子

    作者: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本书内容: 当“名”、“言”在老子、孔子、墨子那里关联着道家、儒家、墨家之“道”臻于相当程度的自觉后,一批所谓“辩士”应运而生,他们被司马迁父子称作“名家”,被刘向父子归于“名家者流”。他们独立成家,是因为把言谈或辩难所涉及的思维形式及“名”、“言”性状问题拓辟为一个有着特殊探讨价值的领域。今次注译《公孙龙子》,并将辑于《庄子·天下》的惠施“历物之意”十题及真伪不无疑窦的《尹文子》、《邓析子》一并注译于后。
  •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作者:谭戒甫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ISBN:9787101002706,作者:谭戒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