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道德哲学
-
道德语言
《道德语言》一书在现代西方伦理学,特别是现代元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中,确乎享有关键性的学术地位。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本书,进而深入了解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递嬗演变,译者拟就黑尔教授有关道德语言学方面的理论观点作为一简略导述,以求抛砾石引玉璞。《道德语言》一书,基本上代表了黑尔伦理思想的主要方面。黑尔不单就价值语言和道德语言以及它们的使用“语境”分析了道德语言、道德言谈或谈论秘具有的描述性与评价性双重特征,而且还就历史文化和教育学等方面分析了这特征的相关变化。 -
伦理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是对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简要介绍。作者史蒂文•卢坡尔阐明了道德哲学的主要观念,讨论了其最富争议的领域,并考察了最主要的道德论述。在追寻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时,卢坡尔对“最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一问题投入了大量篇幅——两章。 主要特征: •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一种宽泛的概观 •讨论了主要伦理学理论的优势和弱点 •每一章都从一个生动的现实世界的案例开始 •对好的生活的快乐主义和至善主义理论的独特叙述 •包含非西方的理论 。概述了最近的方法,包括女性主义、社群主义和德性伦理学 -
道德哲学的问题
本书围绕着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评说而展开的,并且由此散发到全部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本书分析了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对道德理论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分析了当代普世伦理学,提出了把道德伦理范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永恒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 -
On What Matters
On What Matters is a major work in moral philosophy. It is the long-awaited follow-up to Derek Parfit's 1984 book Reasons and Persons, one of the landmarks of twentieth-century philosophy. Parfit now presents a powerful new treatment of reasons, rationality, and normativity, and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ree systematic moral theories - Kant's ethics, contractualism, and consequentialism - leading to his own ground-breaking synthetic conclusion. Along the way he discusses a wide range of moral issues, such a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ent, treating people as a means rather than an end, and free will and responsibility. On What Matters is already the most-discussed work in moral philosophy: its publication is likely to establish it as a modern classic which everyone working on moral philosophy will have to read, and which many others will turn to for stimulation and illumination. -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出版于1785年,是康德道德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在完成《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之间写成的小册子。这部著作系统地展示了康德如何从一般道德理性知识中挖掘出道德性的最高原则,并对道德法则与自由的关系作了一个初步的清理。康德正是在本书中提出了“人是目的”这一命题,本书采取一种从下而上逐步提升的方式,或者说从分析上升到综合、从具体提高到抽象的方式,从日常现实的道德经验出发,是最通俗的一部。不仅展示了康德道德哲学的整个逻辑体系,而且揭示了这个道德体系的发生学,表明它的那些原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包含了康德道德哲学中许多难解之谜的谜底。 本书由杨云飞译,邓晓芒校订。 -
德性之后
第一章 一个令人忧虑的联想 第二章 当代道德分歧的性质和情感主义的主张 第三章 情感主义:社会内容和社会背景条件 第四章 先前的文化和启蒙运动对道德合理性的论证 第五章 论证道德合理性的启蒙运动为什么失败 第六章 启蒙运动论证失败的某些后果 第七章 “事实”、阐释与专门知识 第八章 社会科学中普遍概括的特征及其预言力量的缺乏 第九章 尼采还是亚里士多德 第十章 英雄社会中的德性 第十一章 雅典的德性 第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第十三章 中世纪的状况 第十四章 德性的性质 第十五章 德性、个人生活的整体和传统的概念 第十六章 从各类德性到德性及德性之后 第十七章 正义:变化中的德性概念 第十八章 德性之后:尼采或亚里士多德、托洛茨基和本尼迪克特 第十九章 第二版跋 -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内容简介:古希腊哲学曾被划分为三个学科: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这种划分完全适合主题的本性,人们对此能够加以改进的也许只是对这种划分原则的补充,以便确保这种划分的彻底性,同时正确地界定其必要的细分。全部理性知识,或者是质料的,与某一对象相关;或者是形式的,仅仅涉及知性的形式和理性自身,涉及思维的普遍规则,而与对象之间的差别无关。形式的哲学称为逻辑学,而质料的哲学按照其所研究的特定对象及对象所服从的规律,本身又划分为两个部分。这是因为这些规律或者是自然的规律,或者是自由的规律。关于自然的规律的科学称为物理学,关于自由的规律的科学称为伦理学。物理学也叫做自然论,伦理学也叫做道德论。 -
伦理学原理
照我看来,在伦理学上,正像在一切哲学学科上一样,充满其历史的困难和争论主要是由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因,即由于不首先去精确发现你所希望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就试图作答。即使哲学家们在着手回答问题以前,力图发现他们正在探讨的是什么问题,我也不知道这一错误根源会消除到什么程度;因为分析和区别的工作常常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往往不能完成所必需的发现,尽管我们确实企图这样做。然而我好作这样的想法,即在许多情况下果决的尝试足以保证成功;因此,只要作了这种尝试,哲学上许多最触目的困难和争论也就消失了;无论如何,哲学家们似乎一般并不作这一尝试;而且,不管是否由于这种忽视,他们总是不断力求证明“是”或者“不”可以解答各问题;而对这类问题来说,这两种答案都不是正确的,因为事实上他们心里想的不是一个,而是几个问题,其中某些的正确答案是“不”,而另一些的是“是”。 我在本书中已力图将道德哲学家们通常自称从事解答的两类问题清楚地加以区分;但是正像我已证明的,他们几乎总是使二者不仅相互混淆,而且跟其他问题混淆起来。第一类问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哪种事物应该为它们本身而实存;第二类问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应该采取哪种行为?我已力求证明:当我们探讨一事物是否应该为它本身而实存,一事物是否就其本身而言是善的,或者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的时候,我们关于该事物究竟探讨什么;当我们探讨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某一行为,它是否是一正当行为或义务的时候,我们关于该行为究竟探讨什么。 -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
道德运气
本书是伯纳德·威廉斯的代表作,收录了他1973-1980年间所写的重要哲学论文。 在书中,威廉斯对那种以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为核心的、不偏不倚的道德理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批评;同时,他试图利用“内在理由”和“实践必然性”等概念来阐明伦理生活的本质和复杂性。威廉斯对功利主义在道德和哲学上的局限、相对主义、道德冲突和理性选择等问题的论述,充分展示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道德哲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亦对这种发展贡献卓著。 本书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自1981年以来重版了十数次。 前言 致谢 一、个人、品格与道德 二、道德运气 三、功利主义与道德上的自我沉溺 四、政治与道德品格 五、价值的冲突 六、公正作为一种美德 七、罗尔斯与帕斯卡之赌 八、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 九、“应当”与道德义务 十、实践必然性 十一、相对主义中的真理 十二、维特根斯坦与唯心论 十三、他时、他地、他人 附录:伯纳德·威廉斯的哲学著作 -
伦理学是什么
《伦理学是什么》是为所有关注“伦理学是什么”、愿意反省道德问题的读者写的,它注意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知识:即介绍了伦理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以及中外哲学史上一些重要的伦理学流派和哲学家的观点;二是分析实例:其中包括对一些最近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材料和例证进行分析,这些分析也融人了我近几年讲授“伦理学导论”和“应用伦理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
道德的理由
《道德的理由(第5版)》讲述人应该怎样生活?人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或者说,人应该怎样做人?这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人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更需要知道“为何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没有对“应该”的理性思考,就没有对它的认同,“应该”也就难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指导。《道德的理由》以追问道德理由的思考方式,展现了人类对道德问题思考的历史。它让读者理解“道德判断必须基于充足的理由(good reason);还要公平地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读者会从书中发现那个曾经困扰你的问题,也许会发现自己坚守的一些价值观并不总是合理的。无论如何,你该读一下这《道德的理由》!因为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道德哲学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还因为,作者在给我们娓娓讲述一个个生动故事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理性思考的乐趣。 -
论可能生活
赵汀阳先生的伦理学名著《论可能生活》原由三联书店出版(1994,1995),其思想创新和理沦力度颇有古代哲学家气度,在学界引起许多争论。他认为伦理学只有幸福和公正两个基本问题,芹且声称发现厂关于幸福和公正的最好理沦。在其中他还提出了后来同样著名的“无立场”哲学方法沦。这次出版修订版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使这个“可能生活”理论更加圆熟。 -
自我、他人与道德
《自我他人与道德:道德哲学导论(上下)》试图从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角度对道德哲学的根本问题给出一个基本的澄清和说明,它探究了道德哲学的基本观念和主要的规范伦理学理论,分析了当代伦理理论中对道德要求的本质的讨论,并试图揭示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道德哲学与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关联。 -
道德教育的哲学
道德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是价值观的相对性问题:是否存在着儿童应具有的普遍的价值观?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以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阶段。这些成果帮助我们得出了一种道德教育的哲学,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道德发展的促进而不是直接传授一些固定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既是心理学的、又是哲学的道德教育理论。 -
Moral Psychology, The Evolution of Morality
For much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hilosophy and science went their separate ways. In moral philosophy, fear of the so-called naturalistic fallacy kept moral philosophers from incorporating developments in biology and psychology.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many philosophers have drawn on recent advanc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brain science,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o inform their work. This collaborative trend is especially strong in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se volumes bring together some of the most innovative work by both philosophers and psychologists in this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e contributors to volume 1 discuss recent work on the evolution of moral beliefs, attitudes, and emotions. Each chapter includes an essay, comments on the essay by other scholars, and a reply by the author(s) of the original essay. Topics include a version of naturalism that avoids supposed fallacies, distinct neurocomputational systems for deontic reasoning,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moral sentiments regarding incest, the sexual selection of moral virtues, the evolution of symbolic thought, and arguments both for and against innate morality. Taken together, the chapters demonstrate the value for both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of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 many complex aspects of morality.Contributors William Casebeer, Leda Cosmides, Oliver Curry, Michael Dietrich, Catherine Driscoll, Susan Dwyer, Owen Flanagan, Jerry Fodor, Gilbert Harman, Richard Joyce, Debra Lieberman, Ron Mallon, John Mikhail, Geoffrey Miller, Jesse Prinz, Peter Railton, Michael Ruse, Hagop Sarkissian, Walter Sinnott-Armstrong, Chandra Sekhar Sripada, Valerie Tiberius, John Tooby, Peter Tse, Kathleen Wallace, Arthur Wolf, David Wong Walter Sinnott-Armstrong is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nd Hardy Professor of Legal Studies at Dartmouth College. -
自律的发明
历史地看,任何思想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即便是独创性的伟大思想,也很可能是在不同思想的相互争执中被孕育和启发出来的。作为近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康德提出的自律的道德也不例外。本书以《自律的发明》为题,展示了近代道德哲学家对道德的理解是如何从作为服从的道德、作为自治的道德再发展到作为自律的道德,并一步步为人类争得自己应有的价值与尊严的。它不仅阐明了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以及他得出自己独特的伦理学观点的过程,而且还揭示出宗教思想、政治思想与道德哲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交织关系。最后,作者还对道德哲学以及道德哲学史本身作出了自己的独到理解。它不仅能让读者把握近代道德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更能让读者见识思想交锋中思想家们精致入微的分辨力和洞察力。无论读者是否同意其观点,阅读过程本身都是一种思想的历练。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近代道德哲学史所作出的最为全面的研究,其中所用的大量史料都鲜为人知。波士顿大学的克努得•哈康森(Knud Kaasonssen)教授称其为英语界无与伦比的、最伟大而又最具雄心的近代伦理学史著作,对道德哲学以及道德哲学史都作出了伟大贡献。 -
周辅成文集(一、二)
本书收集了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周辅成先生的重要文章。 -
伦理学导论
本书是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它旨在厘清人们以往对伦理学的误解,真正地从学理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何谓伦理学?何谓伦理的生活? 伦理学是提供关于如何做人和怎样行事的学说。具体地讲,伦理学关心道德价值和正确的行动。一门伦理理论需要系统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是最好的?如何判定行为对错的标准?哪些品格是最值得拥有的?本书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伦理学的目标、问题领域、主要流派以及它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真正显示了伦理学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并对生活的意义作出哲学的解释。 本书有如下特点:(1) 准确:对各种理论的介绍是基于原著的。(2)全面: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得到反映。(3)前沿:提出当代正在激烈争论的核心问题,供读者进一步思考。 -
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
《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 伦理学导论》是学术畅销书作者唐纳德·帕尔玛的最新作品。对所有对伦理学感兴趣的人而言,此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配备220余幅插图,作者以引人入胜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阐释了复杂的伦理学概念。 《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 伦理学导论》对古希腊时期至当今西方世界的主要道德理论逐一进行介绍,旨在使希望掌握伦理学推论方法的人获得更多裨益。无法肯定《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 伦理学导论》是否影响读者个人的道德生活,不过在书中作者探讨了各种伦理学理论对人们提出的各种要求,正如书名《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所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