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施特劳斯
-
古今自由主义
列奥·施特劳斯生前就备受推崇和攻击,他留下的丰富遗著继续引起讨论和争议。本书结集的文章涵盖了定义何为施特劳斯思想的重要主题:西方传统中理性与启示的张力,自由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古代与现代两种自由主义相互;中突而又互补的关系。想了解这位煽动性的思想家,没有比读这本书这更合适的了。 这本书可以与《什么是政治哲学》相媲美,它是对施特劳斯思想最恰当的介绍。 -
驯服欲望
本书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和基督教;哲学与政治;普遍均质国家的可倡导性等内容。本书是一本文集。集中了一些为理解施特劳斯的色诺芬研究的论文。为汉语学界重新认识色诺以及理解施特劳斯的色诺芬研究的论文。为汉语汇学界重新认识色诺芬以及理解施特劳斯通过解释色诺芬要探讨的重大问题——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一点方便。 -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施米特的学说与施特劳斯的论题)》是作者两本著作的合刊——《施米特的学说》和《施特劳斯的论题》,主题都围绕“施米特与施特劳斯”而写。 -
犹太哲人与启蒙
本文集收入施特劳斯在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文章,文本均依据Heinrich Meier所编《施特劳斯著作集》(尤其卷二第二部分),但凡有英译者则多参照英译,并悉数采纳英译注释(凡文前有“题解”者,均编译自英译本注释)。 我们不会觉得,一个中国人如果成为一个哲人会有什么身份问题,但一个犹太人如果要成为哲人就会有问题,因为,犹太人与犹太教徒是一回事,而哲学与宗教有天然的对抗性。对犹太学人来说,既是犹太人又是哲人一直都是一个生存性的悖论。解决这一悖论端赖于犹太教与哲学是否可能融合无间。对于施特劳斯这个犹太人来说,这一问题无疑是切身的。在早年的学术报告“柯亨与迈蒙尼德”(见本书)中,施特劳斯说过,一个犹太人如果研习哲学,无异于在接受启蒙;由于犹太人信奉的宗教与哲学天然带有的启蒙性质无法通融,一个犹太人没可能同时是个理性主义者和犹太教徒。犹太教是一种民族一国家性宗教,而非普适性的宗教(比如佛教),哲学与任何宗教都有冲突,犹太教与希腊哲学的冲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犹太教哲人还在思考这一冲突,这对我们思考中国儒教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有什么启发?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学人已经受过了相当彻底的现代启蒙洗礼,对我们来说,启蒙哲学与儒教传统是否可能通融,恐怕同样是内在的生存性问题。 编者说明(刘小枫) 二十年代 1 答法兰克福小组的原则之言(1923 卢白羽 张缨 译) 2 评“犹太复国主义和反闪族主义”讨论(1923 张缨 译) 3 诺焘的犹太复国主义(1923 张缨 译) 4 拉伽德评传(1924 张缨译) 5 犹太复国主义与正统(1924 卢白羽 译) 6 犹太复国主义之源(1924 卢白羽 译) 7 评温伯格的批评(1925 张缨译) 8 武装的教会(1925 张缨译) 9 评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1928 王今一 译 李致远 校)补一段题解 10 论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意识形态(1929 卢白羽 译) 11 罗森茨威格与犹太教学术研究院(1929 张缨 译) 三十年代 12 柯亨与迈蒙尼德(1931李秋零 译) 13 简评迈蒙尼德和阿尔法拉比的政治学(1936 程志敏 译) 14 神意学说在迈蒙尼德作品中的位置(1937 张缨 译) 15 阿布拉瓦内的哲学趋向和政治教诲(1937 余慧元 译 李致远 校) 16 评阿布拉瓦内对王政的批判(1937 卢白羽 译) 四十年代 17 就犹太人问题对轴心国的再教育(1943 何祥迪 译) 五十年代 18 序胡锡克《哲学论著集》(1952张缨 译) 19 论《创世记》的解释(1957 张缨 译) 20 致编者的信:以色列国家(1957 张缨 译) 21 弗洛伊德论摩西与一神教(1958 李致远 译) 22 一段未宣读的开场白(1959 张缨 译) 六十年代 23 追忆阿容松点滴(1961 张缨 译) 24 为什么我们仍然是犹太人(1962李春长 译) 附录 克雷默 / 斯忒恩 湃恩斯谈施特劳斯与《迷途指津》的英译(刘妮 译 张缨 校) -
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
本书分为二个专题: 专题一:西方现代性问题与政治哲学的变迁——利奥·施特芬斯论文小辑,该专题收录了利奥·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等6篇重要的文章,以及斯坦利·罗森的《金苹果》一文,同时,本专题的编选顾问刘小枫先生以一篇名为《施特劳斯的“路标”》的文章,对施特劳斯的思想进行了把脉式的辨析。 专题二:西方现代性的展开与时代观念内涵的确立——汉娜·阿伦特论文小辑该专题收录了汉娜·阿伦特的《真理与政治》等6篇较为著名的文章。 -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
本书收录了施特劳斯对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会饮》三篇解释,是施特劳斯研究色诺芬的重要文献。 -
美德可教吗
政治哲人的那些纲领性文本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们具有向人们教授美德的教育规划,富于创造性,且经常引发争论。 -
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研究
《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研究》内容简介:施特劳斯以这部临终文集向我们展示出他的真实身份:他是历代思想大家的学生,而非老师。这位学生有资格成为我们的老师,不仅因为他以自己一生的思索告诉我们,要在历代思想大家中辨识出真正的老师极为艰难,而且因为他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哲学为什么是柏拉图式的三和弦,而非现代式的三和弦(柯亨-尼采-海德格尔)——如果现代智识人不首先自我审查和认清自己的德性问题,任何急切地想要解决当下现实问题的政治关切都是自由、太过自由了。 -
施特劳斯的真相
列奥·施特劳斯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也最神秘的哲学家之一。他被视为新保守主义的思想鼻祖,具有塑形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强大力量。真相果真如此? 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施特劳斯追随尼采、海德格尔和卡尔·施米特的足迹而属灵活变通的保守派。本书作者凯瑟琳·扎科特与迈克尔·扎科特对此 提出质疑,他们主张施特劳斯的标志性思想乃“返回古典”,这是由于施特劳斯相信,现代思想与相随而来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暗中破坏了政治健全,甚至影响了真正的哲学的可能性。他们由此推断,施特劳斯是自由主义民主清醒的捍卫者:他既认识到自由主义民主的优势,也意识到它的劣势。 本书亦考查了施特劳斯众多学生及追随者们形色各异的作品,揭示他们分裂为对立阵营的起因——源于施特劳斯本人思想内部的紧张关系。对于希望更充分理解这位谜样的哲学家与其极具争议的思想遗产的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必读之作。 《施特劳斯的真相》写得不偏不倚且极具洞察力。它破除了种种神话(无论由施特劳斯的朋友还是敌人散播的),并且有力地追踪了那些美国思想家彼此冲突的抉择,尽管他们都受惠于施特劳斯。 —— William A. Galston,布鲁金斯学会 在我们看来,施特劳斯是一位具有巨大力量、原创性、哲学深度和重要意义的思想家。我们想将他从误解中释放出来,以便那些善于深思的阅读者——在此我们强调是“阅读者”——能以对其思想本身恰当的方式来思考施特劳斯颇受争议和非正统的思想。 ——凯瑟琳·扎科特、迈克尔·扎科特 凯瑟琳·扎科特和迈克尔·扎科特在思想方面出了很大一份力。他们着手于现代最为人蓄意误解、最遭致不公正诽谤的哲人中的一位,平心静气地对其进行分析并透彻推敲。关于列奥·施特劳斯——他的工作、据称邪恶的政治影响——的言论大多都产自于被误导的政治敌意,对此,扎科特夫妇以泰然自若的姿态拨乱反正。《施特劳斯的真相》,对任何想知道施特劳斯这位难以捉摸的重要思想家思想成就真实情况的读者而言,都有必要一读。 ——Roger Kimball,《新批评》 编辑和发行人,Encounter books的发行人 -
Leo Strauss On Plato's Symposium
From Library Journal In fall 1959, Strauss offered a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itled "Plato's Political Philosophy," during which he lectured on the Symposium. It was suggested shortly after that the lectures be reworked and published, and Strauss agreed. Benardete (classics, New York Univ.) worked on the manuscript, but Strauss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 and the project languished until 1999, when Benardete picked it up again and completed it. The resulting publication is not only an excellent analysis of,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Symposium but a text that mirrors the mind and skills of a renowned teacher. Strauss provides a detailed and careful reading of the dialog, together with a cogent analysis of its place in Plato's work, the nature of Eros, the tens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etry, and other related topics. This is a valuable addition to libraries that support programs in philosophy and/or political studies. Terry Skeats, Bishop's Univ. Lib., Lennoxville, Quebec Copyright 2001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Inc.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Hardcover edition.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first major piece of unpublished work by Leo Strauss to appear in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his volume offers the public the unprecedented experience of encountering this renowned scholar as his students did. Given as a course in autumn 1959 under the title "Plato'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se provocative lectures—until now, never published, but instead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of students to the next—show Strauss at his subtle and insightful best. -
启示与理性.从苏格拉底、尼采到施特劳斯
我们宁愿将“启示与理性”当成是超验与人类的整体相关,其中自然既不缺管道也不取代东方的“天道”启示与“圣人”理性,自然更不能拒绝或放弃历史与现实的灾难。危机中所“给予的”现代“启示与理性”——它们不是可以丢掉的“盲肠”。 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是来自“神圣”还是来自“自然”,“启示”所开启的超验之维,对我们终究是不能缺少的,只是我们要忍耐、要在“诸神不和”之后聆听中和之神的“启示”。 “理性”,的确有一个救治“技术理性”的僭越而回复“理性”自身的难题。其难在于,何谓“理性”自身,如何“回复”?是否“古典理性”才是“理性”自身,向“古典理性”回复才是“回复”?古典理性的张力与现代理性的悖论难道没有一点家族相似?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答案。施特劳斯不过“特例”而已。谁说路已走完? -
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观念
本书致力于剖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观念,从古典政治哲学到现代性危机,从理解施特劳斯到批判施特劳斯派,是一种还原复杂性和强调反思性的可贵尝试。德鲁里教授是自由派知识分子,她认为,“现在是对施特劳斯的诸真理进行检验的时候了,因为它们能成为哲学争论的主题而不是新信仰的教义。”她对施特劳斯“如其所是”的研究值得关注,对施特劳斯派的批评值得重视。 “在当前有关施特劳斯、施特劳斯派以及美国自由民主的对话讨论中,德鲁里发出了极为重要的声音。她呈现了最有见识的、最为清晰的反施特劳斯的理据论证,也是这种批判分析的源头。这种声音目前正在公共媒体中传播。”——Catherine Zuckert and Michael Zuckert(施特劳斯的学生,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教授),摘自The Truth about Leo Straus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merican Democrac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
现时代的群学
“吴冠军的论文,我觉得特别吸引人,他在一个拉康主义的框架下写作,而我则从未读懂拉康。” ——罗蒂 “充满想像力的时代需要充满想像力的批判;而吴冠军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不仅有想像,而且有理想。” ——童世骏 “吴冠军的洞见、智慧和活力,令我印象深刻。” ——沃林 “这个人 [吴冠军],是我在这里的大他者。” ——齐泽克 本书内容: 人与人生活在一起就形成了某种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把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群学研究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从精神分析理论的立场出发,发展出一套人群相处的理论,直至发展出一种政治的哲学。为此,作者对现在的中国学术界热门的各种理论资源,从左到右,作了全面的回应与批判。 本书的写作仍然秉持了作者一贯的立场,就是“友好型写作”,因为他坚信哲学思想不是专属学院的事物。从换偶教授到学术超女于丹,从黄色笑话到娱乐事件,从打牌到胃疼,从网络到现实,从金融危机到政治思想,总有一个入口,能带你领略思想的魅力。 -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
要想懂得柏拉图成就了什么,我们必须摆脱我们自己的偏好和前见,这并非易事。 ——詹姆斯·罗德之 许多具有影响的西方思想家都误解了柏拉图的思想,且这些误解被广泛地接受,曾经也包括作者自己。但误解必须首先被澄清,才可能展开富有成果的分析。 詹姆斯·罗德之是美国知名的柏拉图研究者。本书是他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八次系列讲座的讲稿。讲座简要概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讨论了二十世纪两位柏拉图最卓越的读者——埃里克·沃格林与列奥·施特劳斯——对其理论的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罗德之是一位专注而沉静的政治哲学家,一位孜孜不倦的柏拉图研究者……他在北京大学关于柏拉图政治理论的系列讲座,将相当深奥的论题转变为平白清晰的论述,堪称深入浅出的教学典范。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德之教授对柏拉图政治哲学具有相当独特和深入的理解。他在北京大学的讲座提出了一种阐释柏拉图的不同视野,是一次难忘的激发思考的对话。 ——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
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
本书汇编了施特劳斯的若干单篇文章、讲学稿和未刊文稿,旨在为了解施特劳斯的学问品质和学术关怀提供恰切的基本文献,实可作为施特劳斯学问的入门读物。第一编的文章表达了施特劳斯对于我们时代精神危机的看法,第二编意图介绍施特劳斯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看法。古典理性主义的重生不是一个传统不加自我检审的重生。古典理性主义的重生需要从与其敌手的对话中、或在此基础上日益回归。于是施特劳斯延续着迈蒙尼德的辩证法:据施特劳斯判断,这位哲人对古典理性主义进行了最深刻同时也、也即收获最为丰厚的批判。 -
霍布斯的宗教批判
《霍布斯的宗教批评:论理解启蒙》是青年施特劳斯致力研究的哲学问题“理解启蒙”,施特劳斯意识到,要真正理解霍布斯的政制设计,首先必须理解霍布斯对宗教传统的批判。尽管是施特劳斯放弃了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认识自由民主制的应然之理仍然具有重大启发。 -
经典与解释的张力
西方的启蒙思潮不仅横扫了中国的学术统绪,也终结了西方的古典时代。然面,随着21世纪的来临,启蒙思潮也免不了遭遇被自己的西方子孙横扫的命运。“经典与解释”原为中山大学哲学系三年前出版的一部文集的书名,如今我们决意将书名变成学问的方向。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的抉择。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归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
施特劳斯与古典政治哲学
全书分四编:第一编为施特劳斯思想概述、思想背景以及弟子们所得“心传”;第二编为施特劳斯有关现代性论断;第三编为施特劳斯对西方近代哲学历史嬗变的思索;第四编为施特劳斯后半生专注的苏格拉底问题。 -
爱与死的幽灵学
内容简介 从古典政治哲学、新教神学到精神分析,从德国理念主义到当代中国思想状况,从《西游记》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从《黑客帝国》、《勇闯夺命岛》到《成长的烦恼》、《宋飞正传》,从苏格拉底、耶稣基督到康德、拉康,从阿伦特、福柯到邓正来、朱琳,以及,从柏拉图到列奥•施特劳斯、刘小枫,从甘阳、林国荣到东方不败、“周星星”,从日本当代AV女优到“将FUCK进行到底”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作者的分析之笔,自由地出入学术思潮与大众文化之间,以其写作实践本身,展现了意识形态批判在当代世界的激进可能性。 赞语 就如市场中的那种“哄抬效应”,20世纪的批判性知识实践,把“意识形态”这个19世纪的概念遗产差不多抬到今日知识的拱顶石位置。在这一背景中,意识形态批判的可能性/不可能性直接摆到了理论的面前。吴冠军的这本著作,不仅借由拉康在理论上指认出意识形态实践/批判的固有创伤,把可能性/不可能性置于激进实践的中心;而且以其阐明的自杀性哲学—精神分析实践姿态直接介入当代话语争论。就如齐泽克在英语世界的操作,在汉语语境中,吴冠军为激进批判打开了一条没有口令障碍却同样艰辛的知识小道,展示了由理论本身保障的多种可能世界。可以肯定,一本书不会改变今日的知识现状,但由其引领的实践产生之后,情况将大不一样。 ——胡大平(南京大学) 吴冠军《爱与死的幽灵学》这部论著的价值和贡献都在于它向每一个读者重新开放出了一个至为根本的问题,即意识形态批判在今天是否可能?而不论我们是否赞同吴冠军的观点,我们都已经无法再回避他所提出的这个问题。 ——邓正来(复旦大学) 吴冠军所采用的分析路径是独特的,而他所开启的思考空间则是令人兴奋的。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 充满想像力的时代需要充满想像力的批判;而吴冠军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不仅有想像,而且有理想。 ——童世骏(上海社会科学院) 相关作品 《日常现实的变态核心》(新星出版社,2006年11月) 目录 导论 爱与死的幽灵学 ——今天的意识形态及其激进批判1 一、遭遇爱情2 二、作为“日常现实”的意识形态矩阵4 三、作为“肯定的否定性”的意识形态批判8 四、遭遇死亡13 五、两种死亡,两种快感15 六、“最绝色的伤口”22 七、大众文化:爱与死的“外在化”操作24 八、“红白喜事”?No, Thanks!30 九、“现实世界”里的幽灵性战场:爱的呼唤、死的凝视35 十、本书结构39 正论1一把插向心脏的刀 ——论意识形态批判之(不)可能44 一、古典的“高贵谎言”vs.“后意识形态”时代的政治正确性44 二、言说真理:哲人的根本性无能52 三、“政治哲人”:侏儒们的化装面具(一)59 四、“政治哲人”:侏儒们的化装面具(二)67 五、“隐微写作”的述行伦理:公众与私淑80 六、古典哲学的原始遗产:刺穿“真理”的心脏92 七、苏格拉底、康德、拉康:三个离奇的同路人101 八、后“9•11”时代的意识形态批判116 正论2“我就是女儿国国王” ——或,为什么意识形态批判(者)是“女性的”122 引言 当代大众文化中的《西游记》122 一、“我们都是症状”127 二、“我们都是女儿国国王”144 三、“我就是女儿国国王”161 四、“我们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谈论爱”179 正论3冒称的“上帝”,和,耶稣基督的爱与死 ——论巴特的(保罗主义)“基督学”之激进遗产194 一、肯定的否定194 二、宗教与信仰199 三、真实与符号203 四、神圣化/神话化209 五、堕落与崇高213 六、信仰与信念222 七、信徒•非信徒•非-非信徒226 正论4民族主义?不,谢谢! ——从(伪)“社会运动”到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234 一、“症状”的出现,及其在意识形态下的转化234 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构型的“民族”概念242 三、怎样的历史记忆具有批判的正当性?245 四、走向崇高之路:一种关于真实的伦理学250 五、符号与真实的根本性对抗: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激进政治255 正论5“狼口”中的快乐,或,“中国的主体性” ——激进意识形态批判在当代中国259 一、“狼口”下的现实:Please,Think!259 二、回到“虎口”?No,Thanks!263 三、从绝对自由到“现代性”的结构性溢出…and Back271 四、作为“缺失”的“中国的主体性”?Yes,please!291 正论6“纯真年代”,或,知识分子的色情片 ——一个意识形态批判的激进实践307 一、幻想“八十年代”309 二、It’s NOW or NEVER315 三、有多少欲望可以满足?322 四、“现代性批判”:“诗意”底下的“淫秽”326 五、“无厘头想像”:“很有前途”的“我们”333 六、“自宫式”学术写作:都是“生殖器”惹的祸342 七、“男子汉”的“雄心”:将“FUCK”进行到底?348 附语今天,谁在“直言臧否”?358 附论1“歪视”……从来是“歪视”370 一、“博客”时代,还是“狂客”时代? 370 二、“歪视”:从“西洋伪书”到“中国盛世”371 三、“太阳底下”无法想像的全新开端373 四、用“中国的视野”去读“西方本身的脉络”,何如? 375 五、自我反思性的批判实践 377 附语“两张脸”或“一个瓶”379 附论2现在……“何处去?”384 一、“现在我伸出手去摸她的胸……”384 二、否定性与重新创造388 三、激进的(不)可能389 主要参考文献396 致谢与版权承认416 人名索引418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