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思想史

  • 论法国

    作者:(法)约瑟夫・德・迈斯特

    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说:“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喜欢人生,另一类人大体上不喜欢人生。在这些不喜欢人生的人中间,有些人生性敏感,目光锐利。……迈斯特便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论法国》是迈斯特的代表作。此前国内影印过该书的英译本,现在有了直接从法文原著翻译过来的中译本,实在是可喜的事。《论法国》写于1796年,在迈斯特眼中,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世事丕变的肇端,启蒙思想家们则是败坏人心的祸首。在书中,他不遗余力地抨击了法国大革命,并为神权和旧制度顽强辩护。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逐渐成为“经典之作”?伯林说:“迈斯特让他那一代人着迷,是因为他迫使他们看到事物丑陋的一面……他为18世纪那些过于烂漫、过于乐观、过于肤浅的社会信条提供了一剂烈性解毒药。”
  •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

    作者:[英国] 肯尼思·米诺格

    在这本叙述周详而又引人入胜的著作中,肯尼思·米诺格探讨了从古代世界到二十世纪的政治发展过程。作者力图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下问题:政治体制为何演进不止?政治如何在我们的社会中生发权力、保障秩序?民主是否一直有利无弊?二十一世纪的政治又将有何变迁?
  • 权势转移

    作者:罗志田

  •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金觀濤、劉青峰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曾合作出版《興盛與危機》(1984)、《開放中的變遷》(1993)等著作。作為該系列的第三本著作,本書從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假說出發,著重討論中國歷代政治文化特點及其演化機制。本書的切入點十分有趣,通過比較魏晉 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及近代西方文明這兩次重大外來文化衝擊,探討中國文化融合消化外來文化具有的共同模式;並進而揭示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思想和共產革命起源。本書結構嚴謹,立足於中西比較,提出不少有創見的觀點,對中國歷史、思想史的研究者和學生,是一本具有啟發性 的重要參考書。
  • 乱世潜流

    作者:罗志田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选收的是作者近年以中文刊发的有关民国史的部分论文,各文都多少触及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些面相,又都与民国政治相关,故定名为“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由于民国政治中不少具有“特色”的行为方式与清季以来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故将讨论科举制改革影响的一篇小文收入,作为引论,全书分“思想与社会”、“文化与政治”和“从内政到外交”三个部分。
  • 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下卷)

    作者:[英] 昆廷·斯金纳

    《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是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剑桥大学教授昆廷·斯金纳的名著,时间跨度自13世纪后期至16世纪结束,是研究中世纪后期到近代早期西方政治思想演变的经典之作。全书共分两卷,分别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个时期的主要政治思想家的代表作、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进行了介绍。同时,作者还重点阐述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背景,揭示了这个时期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的转型意义。此外,书中对当时所产生的、今天仍在发生重要影响的一些政治词汇和概念加以追根溯源的梳理,从而澄清了人们在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一些误解。
  •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

    作者:特伦斯·鲍尔,理查德·贝拉米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系统考察了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末政治思想的发展。其作者来自世界各国,且都是在相关领域成绩卓著的学者。书中所讨论的主题涵盖了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后来引起的批评;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对自由民主的认识及其尝试提出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大众选民以及新社会运动促成的全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从实证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对政治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形色色的思想传统;西方与非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互动;全球化对国家提出的挑战。二十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每项重大议题都有专章讨论,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准,也容易为读者理解,对本科生以上不同层次从事政治学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或学者,都不无裨益。
  • 马基雅维里时刻

    作者:[英] 波考克 (J. G. A. Po

    · 《马基雅维里时刻》绕开后人归纳出的理论概念,返回历史语境的细节之中,揭示现代社会从中世纪脱胎出来这一复杂过程,表明“在现代早期,除了自由主义的历史之外,还贯穿着共和主义的历史,前者的主题是法律和权利,而后者则依据德行来思考人格”。 ·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J.G.A.波考克最有名的巨著,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有重大影响。 · 著名翻译家、政治思想研究专家冯克利教授翻译。 《马基雅维里时刻》对于马基雅维里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思想家的国家观念在现代的延续性,进行了历史的、社会的经典研究。波考克提出马基雅维里思想的重点在于共和国面对其自身在时间中的不稳定性的时刻——“马基雅维里时刻”,并转而论述共和思想在清教徒英国和独立革命时期美国复兴,认为美国革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公民人文主义的最后一次伟大行动。
  • 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

    作者:昆廷·斯金纳

  • 政治与构想

    作者:(美)沃林(Wolin,S.S.)

    扩充版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政治哲学和哲学 第二章 柏拉图:政治哲学与政治 第三章 帝国时代:空间与共同体 第四章 早期基督纪年:时间与共同体 第五章 路德:神学范畴和政治范畴 第六章 加尔文:新教的政治教育 第七章 马斯雅弗利:政治与暴力经济学 第八章 霍布斯:作为规则体系的政治社会 第九章 自由主义和政治哲学的衰落 第十章 组织的时代和政治的纯化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从现代到后现代力量 第十二章 马克思:无产阶级的或未崩溃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家? 第十三章 尼采:前极权主义的、后现代的 第十四章 自由主义以及理性主义的政治 第十五章 自由主义司法与政治民主 第十六章 力量与形式 第十七章 后现代民主:实质上的还是短暂易逝的? 译后记
  •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三册)

    作者:萧公权

    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惟孙氏章有目无文,作者自云原稿佚落,而汪荣祖教授则说:“公权先生视三民主义为中国政治思想之成熟,显有时代因素,因其撰稿成书之日,仍属国民党训政时期,以孙文学说与三民主义为不可侵犯之‘圣教’。诌之,心有不甘;评之,恐遭时忌,是以虽原有孙中山一章,终于不予收录,既奉阙疑之旨,复得讳而不隐之效。”
  • 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者:萧公权

    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本书采政治学的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书初成于一九四零年,五年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六十余年来,中外学子读之,引之,莫不奉为经典巨著。
  • 群己论识

    作者:李强

    这些文章与演讲大部分涉及西方政治理论。由于笔者曾负笈英伦,多年沉浸于经验主义的熏陶之中,深感对政治理论的探索不应仅仅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而应是以历史与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思考。唯其如此,笔者在教学与研究中对西方政治与思想的历史给予超乎寻常的关注。在笔者看来,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将政治哲学的视野局限在公共政策领域,而对诸如认同、制度等政治的核心问题关注不够。这样一种视野狭窄的政治哲学对于思考中国的政治问题显然是不够的。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它是几个重大转型的综合:从内部言,我国的改革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全能主义社会政治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政治结构的转型。这种集多重转型于一身的情形使中国的改革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更由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的巨大国际机遇与挑战而加剧。 面对如此艰巨的改革任务,中国学者在研究政治理论时需要新的思维。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新的方法与视角解释中国的政治传统,挖掘传统中国的秩序结构以及维系该结构的核心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政治理念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新的方法解读西方秩序结构背后的原则。我们不应满足于抽象地理解目前西方流行的政治理论,以一种进化论、目的论的方式以为“新”政治理论必然包含了对“旧”理论的合理继承与发展。在面对一个成型的理论体系时,不仅要看到这些理论公开昭示的原则,而且要分析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揭示这些理论隐蔽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