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禅宗
-
禅宗哲学象征
《禅宗哲学象征》主要内容: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用的是“减法”,通过对思维定势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除,彻见真如本心,它无意于用“加法”去建构什么“体系”。然而,当笔者漫步禅林,透越银山铁壁般的公案,欣赏新奇瑰美的意象,涵咏睿智灵动的禅诗,却惊奇地发现,禅宗哲学的公案、颂古、禅语,在电光石火中闪烁着理性深沉,在睿智陡峭中流宕着通脱圆润,体现了哲思与诗情水乳交融的审美最高境界。 -
禅门第一课
《禅门第一课》介绍禅修的三个层次,修行中最重要的四个议题:苦、智慧、开悟、慈悲。禅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智慧,但禅同时也是所有的现象;它无所不在,处处皆是。释迦牟尼佛曾说,世间所有的法都是佛法;我们也能这样说:世间所有的法都是禅的佛法。 禅,虽为佛教诸宗之一,所传承下来的内容与精神,却能体现佛法的全部内涵;虽以“无门”为法门,以不立文字为人所知,却有着明确的修行方法与阶段。 -
景德传灯录译注(全五册)
《景德传灯录》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为禅宗灯史。内容叙述禅宗师徒相承的语录和事迹。从过去七佛,至五代文益的法嗣,凡一千七百零一人,附有语录者九百五十一人。道原称,灯能照暗,祖祖相授,以法传人,譬犹传灯,故以此作为书名。本书问世以来在佛教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引出了禅宗一系列的灯录著述,为禅宗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实,而且为宋代以及以后有关学术思想史的撰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式。 -
禅史钩沉
当西方佛学研究进入所谓"拥抱异类"和倾听多音化的时代,【1 】汉语语境的佛学论述似乎仍然满足于在比较狭隘的历史和解释的叙事范围内进行研究。作为禅学的思想考察,尽管随着本世纪初新材料的发现,特别是敦煌文书的公布,学者们开始重新审查传统灯史的可靠性及其写作背景,以冀重建新的禅学思想史。在方式上,由于过分相信新的史料所带来的富有革命性的创见,以历史文献为主而辅以必要思想解释的方法结构遂成为中国现代禅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训诂明而后义理明"这一汉学方式的价值信念,经过现代性的理性包装,使学者们认定,通过对原始文献、考古材料的校勘解读,可以填补历史的时空距离,去重构传统禅学的本来面相。这种雄心勃勃的英雄主义所激发的文献知识学范型,一方面使汉语禅学的历史文献研究,特别是有关唐代禅学的文本研究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拓展,并与日本同行一起重新建立了早期禅宗发展的历史系谱。 -
禅话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从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中国维摩禅大师傅大士,禅宗三祖、四祖、五祖,一直说到诗境与禅话,马祖道一法师等等,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在文法上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甚便初学者阅读。 -
禅悟的实证
本书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最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动力学等的最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虽然篇幅不大,但却言简意赅,内容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本书可供广大爱好专利哲学思考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等读者参考。 -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实际上作为忽滑谷快天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该书,是日本禅学和禅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巨著,对日本旧时期的禅学研究作了总结。内容从论述印度禅学入手,进而论述禅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演变,并考察禅宗形成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传情况和禅法特点。 原著《禅学思想史》钜着全书分为两大部,前部是"印度部",后部是"中国部"。"印度部"篇幅仅占全书约百分之十左右(共二十七章),主要的论述重点集中在"外道禅"和"小乘禅",指出佛教的禅法源于婆罗门的《奥义书》,具有"外道禅"的特色,但还是有发展。本书的所谓"外道禅",其发展时间是指西元前一千年至西元后五百年的大约一千五百年间,重点在于"摄心入定"的方法;而所谓"小乘禅"发展的时间是指始自佛住世的西元前六世纪至鸠摩罗什时代(西元后四世纪)的一千年间,其重点在于各种禅观的表现。印度禅的部分,大大有助于理解原始禅学的内涵,及其后的发展。不过,全书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中国部"的部分(共五十六章),"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这是中外学者所公认的事实,印度禅传入中国之后进一步中国化,而形成了"中国禅"。忽滑谷快天将中国禅学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准备时代、纯禅时代、禅机时代、禅道烂熟时代(前期)、禅道烂熟时代(后期)、禅道衰落时代等。自安世高以下的禅法传播内涵和各家特色,逐一介绍。因为有如此众多优点和丰富的原始资料。 中文的《禅学思想史》节译本,即《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分为以下六大部分: (1)准备时代:从东汉桓帝(西元146年)至梁武帝大约叁百五十年间,为祖师禅勃兴的准备期。此时的禅法修持者有一类人或称能伏鬼魅,强调神通;另一类人则禅净兼修,发参禅念佛之端。后鸠摩罗什来华,叁论空宗得到新的发展,罗什门下道生、僧肇以空理会通老庄,影响唐代及唐以后禅宗之发展。 (2)纯禅时代:从达磨东来(西元528年)至六祖惠能入灭大约一百九十年间,为纯粹达磨禅实行的时代。达磨纯禅时代有七个主要特色:第一,不摒弃经教直探根本;第二,没有特殊禅的术语,尽用普通佛教术;第叁,没有厌世、不强调神通,展现平实稳健之宗风;第四不染老庄哲思,信奉大乘教理;第五,不坐死禅、枯禅;第六,不借棒喝机用,亦无脱常轨异言异行之高风;第七,致力于传教,不以闲散自乐。 (3)禅机时代:从六祖惠能寂后(西元713年)至五代末年的二百五十年间。六祖之后禅风大变,棒喝之机用大行其道,竹头接木之语泛滥禅海。其中代表人物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马祖道一、荷泽神会、永嘉玄觉、南阳慧忠皆为六祖门下宗匠,特别是唐武宗会昌五年(西元845)灭佛之后,自宣宗之后禅宗又进入新一波的发展,如百丈怀海门下沩山灵佑与其徒仰山慧寂开出沩仰宗;黄蘖希运\棒下打出临济义玄,而为临济宗之祖;洞山良价行业纯密,开创出曹洞宗派。然唐末禅病渐生,去简就繁,舍易取深,禅风又为之变。唐灭,五代乱世佛教诸宗皆衰,唯禅门不见衰兆。如德山宣鉴之法叁传至云门文偃,开出云门宗,四传至清凉文益,而为法眼宗之祖,至此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4)烂熟时代(前期):从北宋建国(西元960年)至其南迁的一百六十年间,为禅宗烂熟时期。五代末年法眼宗开宗立派,融摄华严圆融妙谛成为禅学的思想主流。北宋建国后禅净双修、显密合流之势更加明显,如永明延寿倡导华严禅,同时兼修持咒念佛。禅净显密合流之后禅法渐失特色,虽风靡一时却造成禅道之烂熟,就像是一粒果子成熟到了极点,走向衰败势不可免。 (5)烂熟时期(后期):宋室南迁之后(西元1127年)的一百五十年为禅道烂熟之后期。此一时期曹洞宗天童正觉主"默照禅",临济宗大慧宗杲倡"看话禅",二者皆盛于一时。然此期倡叁教合一之风甚烈,儒家亦沿禅学义理为己用,宋代理学乃见大成。 (6)衰落时期:自元代(西元1206年)至清乾隆的四百五十年间,是谓禅道衰弱时期。元太祖虽崇信藏传佛教,毁斥道教,但亦助长迷信之风,佛教衰落之势愈甚,如天目中峰国师尚立足于多神信仰,以禅净双修为宗。明代以降,叁教合一、儒释混杂、多神信仰兴盛,至明宪宗、武宗溺于密教,禅法陷落之势已明。有清一代亦崇藏传佛教,清初时禅门势力更衰,至乾隆时期是禅道衰败之极。忽滑谷快天在本书中运\用大量的汉译佛经及中国佛教史料,详细解析禅学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演变,从魏晋南北朝至清初禅学逐渐形成、兴盛、衰落的过程,虽已是八十年前的旧作,却依然是禅学研究者不能轻忽的大作。 -
极少主义与禅宗
《极少主义与禅宗》通过专业的阐述和精美的图示,在展示源于日本人传统日常生活元素何以适应西方人的品味方面有许多看法。《极少主义与禅宗》被分为三个非常具有可读性的部分。简介部分由D.斯科特解释禅的概念。其次,S.埃万斯利用丰富的资料写下了关于禅与室内设计的部分,最后,麦克.P.基恩展示了日式园艺是如何被西方人所接受的。 -
The Wisdom of Insecurity
“Anyone whose life needs a course correction would be fortunate to be guided by The Wisdom of Insecurity . My life still is, some thirty years later." —Deepak Chopra, from the Introduction Alan W. Watts’s “message for an age of anxiety” is as powerful today as it waswhen this modern classic was first published. We spend too much time trying to anticipate and plan for the future; too much time lamenting the past. We often miss the pleasures of the moment in our anxious efforts to ensure the next moment is as enjoyable. Drawing from Eastern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Watts argues that it is only by acknowledging what we do not and cannot know, that we can find something truly worth knowing. In order to lead a fulfilling life, one must embrace the present—live fully in the now. Elegantly reasoned and lucidly written, this philosophical achievement contains all the wisdom and spirit that distinguished Watts’s long career and resonates with us still.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2005年在大陆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佛法修行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 -
禅无所求
《禅无所求》是圣严法师在美国多次禅七中的开示集结,旨在阐释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诗偈。圣严法师以自身丰富的禅修经验,厘清开悟者与各阶段修行者的境界层次,指出修行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态度,与应避免落入的陷井,并从实修的角度,详尽地解说止与观、定与慧、话头与公案的本质与作用,为这首古老诗偈中所叙述的玄妙禅境,开启了一条解行并重的修行大道。修行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目标是好的,但在修行时,就要把目标放在一旁,只管修行。修行就像旅行:你和其他旅人来到同一座机场展开旅程。每个航班都有自己的起飞时间、目的地和抵达时间。你买自己的机票,坐上自己的位子,其他人则坐上他们的位子。一旦上路,就没必要担心路途或抵达的时间。你终于会到达目的地,就和其他人一样。 -
禅宗与精神分析
本书分别从禅宗与精神分析的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生的根本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目标是什么等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本世纪中叶以来包括一些自然学家在内的欧美人士对禅宗这一东方文化中神秘宗教日益增长的兴趣。 -
敕修百丈清规
本书是中国禅宗寺院(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清众)日常行事的章则。内容包括:明代公文;元代公文;圣节;千秋节;善月等。 -
江南古佛:中峰明本与元代禅宗
中国佛教从印度东传以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绵延不绝。从东汉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与格义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初扬时期,其结果是以某一经论为核心而形成了部分学派;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成的阶段,华严、天台、禅宗等宗派的形成,表明了印度佛教在理论思想上的全部中国化。而宋元之际的佛教,又以禅、净为主流,进入佛教中国化的鼎盛时期,在民间发生了全面影响。到了明代,圆融的思潮已经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
禅苑清规
《禅苑清规》是中国禅宗典籍丛刊中的《禅苑清规》分册,书中收录了宋代宗赜所记录的重要禅宗典籍。并对之依照较好的版本作了校勘,分段和标点。 《禅苑清规》内容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