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道教

  • 道学通论

    作者:胡孚琛

    《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内容简介:读一《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可以得到一门学科的全部专业知识!读一《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可以开发智慧,得到健身养生之法!读一《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可以打开道学文化的新领地!读一本可以得到一大学术领域的全部专业知识!
  • 周易参同契释义

    作者:任法融

    《周易参同契释义(竖排版)》讲述了:对人来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唯有生命最为宝贵,因为生命只有一次。随着物质文明的日益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长寿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易参同契》,为东汉时魏伯阳所著,是一部探索人体内在奥秘,破译生命密码,使人延年益寿的旷世奇书。久居仙都楼观台的当代道学大师任法融道长,结合自己多年修炼的切身体验和对道教养生理论的长期研究,对《:参同契:》学术体系作了全新的破译和通俗而明白的阐释,为人们操作生命程序,以达健康长寿,提供了一把有用的钥匙。因《参同契》体系所依托的是中国古老的宇宙全息理论,因而,《周易参同契释义(竖排版)》还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人体学、心理学、医学乃至政治学等等,内容包罗宏富,思想博大精深,可供各方面的读者参考。
  • 性命圭旨

    作者:尹真人高弟

    《性命圭旨》,作者不详。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余永宁序,此书或为明代著作。全书以图配文,阐述内炼理论与功法,博采众家之说。书中首标三圣图,叙述吸取儒佛之说,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最终归结於道教。
  • 吕洞宾全集

    作者:(清)刘体恕 汇辑,(唐)吕洞宾

    《吕洞宾全集》内容简介:尝闻人生百年,有如隙驹,使泯泯以终,毫无所裨于人物,谓之虚生浪死,君子惜之。若夫所谓神仙者,既已炼神归虚,炼形住世,为千万劫不死之身矣。使徒驾苍龙,乘黄鹤,笛啸海风,棋弹山月,逍遥于无何有之乡,虚负此千万年之岁月,不更可惜乎?必也拯救生民,辅翊世运,体上帝好生之心,阐列祖同源之旨,扶树道法于无穷,斯可以上玉清,朝金阙,而无愧为真人矣。 昔者纯阳吕祖从正阳帝君游,道既成,发愿欲度尽亿万劫人而后上升。故至今飞鸾演化,虽妇人小子,无不知其名号者,而岳阳三醉,邯郸一枕,士大夫犹艳称之。惜余束发受书,未习元教,窃疑海上三山,与人间隔绝,神仙之说,殆可信而未可信也。
  • 廣東地方道教研究

    作者:黎志添

    這是第一本專門研究廣東地方道教歷史傳統的中文學術著作。第一部份探討廣東道派的歷史,包括正一派道觀和道士、羅浮山的全真教,以及呂純陽祖師的道壇。第 二部份是廣東道觀史的研究,探討幾所歷史最古舊的著名道觀,即廣州的元妙觀和三元宮、羅浮山的沖虛觀和酥醪觀,以及惠州的元妙觀。第三部份研究廣東道士, 重點探索廣東縣鄉內的正一派火居道士,即廣東人俗稱的「喃嘸先生」。最後部份研究廣東道教科儀的傳統,尤其在香港道觀、殯儀館及新界圍村中進行的齋醮儀 式,如太平清醮、中元超幽法會、打齋度亡、旬七等道教儀式。本書論理清晰、資料豐富,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著作。
  • 修道五十关

    作者:王建章

    《修道五十关》是集清初王建章的《仙术秘库·仙家修品术》和清中期刘一明的《通关文》等两部书编校更名而来,是道家性理之学和出世入世思想之大成,也是道家哲学与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

    作者:党圣元,李继凯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主要讲述了: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有文化史和社会史。文化史、社会史并非新的创意,但过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走向发达乃是近些年的事。
  • 简明中国道教通史

    作者:卿希泰

    本书介绍了道教从产生到新中国时期的演变历程,并述及道教在海外的发展,是作者在《中国道教史》(四卷本)等著作的基础上缩编而成,末尾又附以《道教基本信仰及其他》和《我与道教文化研究》两份材料,对于青年学子和专业研究者之外的读者了解道教很有裨益。此次再版,作者修改了书名和内容中的个别错误,更新了附录中的一些个人信息。
  • 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

    作者:志賀市子

    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於道教系統的宗教團體,由於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外部特徵,歷來不太為人所知。本書作者前往道堂實地參與觀察、訪談調查,結合道堂發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廣東、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史資料、筆記、善書等文獻資料,從信仰、功能、歷史背景與展開過程四個層面描述道堂的全貌。本書通過具有歷史視域的民族志的敍述方式,揭示出香港道堂和近現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教、社會、歷史等各種因素間的錯綜關係。
  •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

    作者:吕鹏志

    本书完整地论述了道教仪式在唐代以前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互相产生影响。自五世纪以降,融摄南方方士传统、天师道和佛教的灵宝科仪兴起,且因刘宋陆修静加工整理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新旧各种道教传统大都借鉴或仿效灵宝科仪,道教仪式向灵宝化的方向发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仪式原有较大差异,至北朝后期,北方道教几乎全盘采纳南方灵宝化的道教仪式,南北道教仪式基本上趋于一致。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必将对该领域的研究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中国文化基因库

    作者: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

    文化基因库——关于文史学的作用与前景,老台南的土地公会,滑稽神,仙人唐公房,《道藏》中的民间信仰资料,《老子中经》初探,道与吾,李渤及其《真系传》,第一洞天:闽东宁德霍童山初考,道教在近代中国的变迁,施舟人道教研究论著选目
  • 天仙金丹心法

    作者:[旧题] 八仙合,松飞破 译

    该书对道教气功(内丹功)的理论、方法、步骤作了系统而详尽的论述,文字较通俗易懂。对于研究道教及其丹功,对于气功爱好者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

    作者:宋道元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中国人的成仙之道和亡灵旅程》从纷繁复杂的古文资料中,理出清晰的脉络,用形象的图解方式,解释抽象难懂的生死关怀。并通过精美逼真的手绘图,为读者展示一个灵魂在阴间的漫长旅程,如同游历日记,带你一步步探索神秘的地狱鬼国。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死认识,那么我们中国人的生死认识是什么呢?自家自创的道教,在吸收了民间和外来佛教两种思想之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死认识,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脑海里。道教的生命关怀是十分独特的,其根本思想是对生命的极度热爱与追求。道教中恢弘的养生体系,以及对死亡的种种设想,都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把握好现在的生命:顺应自然、通过养生以祛病强身;了解死亡,智慧地面对自己的衰老,在平和宁静中充分的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 道家内证与生命科学

    作者:张剑峰

    《问道》继续展示“藏着”的中国文化,道家文化始于内证。从中国上古时期开始发端的道家内证取法天地自然,倡导修复后天而达先天。数千年来,道家内证文化像泉水一样穿透着中医、道家内丹、外丹、科技等领域。 从上古时期开始的道家内证,像泉水一样穿透道家内丹、外丹科技等领域。有位百岁老人带着一群对社会有所思考的年轻人,致力于古老道家内证体系的恢复和弘扬。本期还有对于中华道统传承的梳理,以及从商业、世俗应用层面展示禅文化的优美与淡雅。 道家将生命现象分为内宇宙与外宇宙,认识生命,由有形质之内宇宙到外宇宙。书中有对道家内证现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本质的揭示。其中内证实践者对于传统神奇秘技的揭示及对于道家内证生命科学的现身说法,于精妙之处做了发挥,由滴水可见大海之浩淼。
  • 神化与变异

    作者:李丰楙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导论、服饰与礼仪:《离骚》的服饰中心说、先秦变化神话的结构性意义——一个“常与非常”观点的考察、正常与非常:生产、变化说的结构性意义——试论干宝《搜神记》的变化思想、不死的探求——从变化神话到神仙变化传说、六朝精怪传说与道教法术思想、六朝精怪传说的结构性意义——一个“常与非常”的思考、白蛇传说的“常与非常”结构和六朝镜剑传说与道教法术思想等等。
  • 中国符咒文化大观

    作者:刘晓明

    超越自身的局限,是古代中国人的一个梦想,而方术则是实现这个梦想的虚幻依凭。这种依凭让今人感到可笑,但人类毕竟无法拒绝童年的幼稚,正如若干年后的人们无法拒绝今人的幼稚一样。何况这种幼稚中还蕴含着古人奇异而丰富的想像,强烈而经久的生命冲动,沉沦又隐现的古文化谜底。 符咒就是这样一篇人文进化过程中的幼稚童话。 所谓符咒,其实是两个东西:符箓与咒语,虽然有时符中有咒,咒中伴随着符。符咒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巫术之一。
  • 道教新论

    作者:龚鹏程

    本书较之道教研究相关著作,论述较全面,观点及方法亦较新颖。内容可分四部分:一、道教基本知识之辨析,如道教概说、道教性质;二、道教史及各道派之理论研究,对天师道、上清道、内丹丹法等都有说明;三、佛道关系,以晚唐的禅宗与道教、宋代陈师道论诗禅与学仙、明代焦纮摄道归佛、清代黄宗羲论三教等为讨论重点;四、探析道教与医学、旅游、书法之关系。 序 / 一道教概说 / 二道教的性质 / 三道·道家·道教·道教史 / 四早期天师道 / 五《黄庭经》论 / 六内丹学的兴起 / 七《阴符经》叙论 / 八净明道道法蠡测 / 九陈候学诗如学道:陈师道 / 附论 / 十黄宗羲与道教 / 十一杨仁山笺释道书考 / 十二道教影响下的儒家经学 / 十三陈寅恪的道教研究 / 十四道教的身体观 / 十五道医论 / 十六以人为药 / 十七道门文字教 / 附记 / 十八道教与书法 / 十九张三丰武学论考 / 二十游下仙 /
  • 道教与传统文化

    作者:《文史知识》编辑部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它与中国文化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各作者都是宗教研究的专家或者历史学家,他们的文章涵盖了道教的源流、历史、派别、典籍等方面的问题,更注意到道教同农民战争、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名人之间的联系。这些文章都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十分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阅读。
  • 七真传

    作者:黄永亮

    重刻七真祖师列仙传叙 昔汉武帝谓“天下本无神仙,尽妖妄耳!”不知堪舆之大,何所蔑有?麒麟于走兽,凤凰于飞鸟。犹能出于其类。况人秉天地精英之气,负山川灵秀之材,诚能清净寂灭,不难煮金炼石。即未腾云驾雾,亦可换骨脱胎。彼黄石之升云,赤松之随雨,虽属飞驰。而《论语》之言“窃比老彭者”,不有明证欤?余游方外数十年,空受慈云法雨,身如蝇痴,非无诚意正心。性实鸠拙。火枣交梨让,十二碧城之客。郁葱赤薤逊,三千珠阙之人。加以烽烟遍乎三秦,疠气染于两教,萍踪靡足,絮语难宣。虽马蹄鹿苑之书,无所不读。而于身心性命之源,终未有以采其旨趣。近来十方缘化,道履羊肠。七祖经睹,喜同雀跃。字挟风霜,非芸编瓠史之可比。声成金石,岂宋艳班香之能同。万缘俱净,八垢皆空。读百回之不厌兮,舌本生莲。览一字之莫减兮,头点顽石。于是廉泉让水之地,偏求善男;圣域贤关之旁,多延信女。窃幸履忧顿释,断简残编之改观;燕贺告成,琳篆琅玕之并美。愿世人照此奉行,不必嚼金玉之津液,不必服日月之精华。无劳尔形,无摇尔精。窈窈冥冥,安知不羽化登仙。同赴玉楼之宴也。是为序。 新刊七真因果传目录 卷上 第一回 怜贫困偶施小惠 入梦寐深指迷途 第二回 万缘桥真传妙道 大魏村假装中风 第三回 受天诏山东度世 入地道终南藏身 第四回 谈真空孙氏诲夫主 求大道马钰访名师 第五回 马员外勤奉养师礼,王重阳经营护道财 第六回 孙渊贞劝夫舍家财 马文魁受赂通权变 第七回 贿族长马钰立舍约 谈玄工重阳传全真 第八回 谈先天真一妙理 除魔根不二法门 第九回 王重阳分身化度 孙不二忿怒首师 第十回 讲三乘演说全真道 损面容甘做丑陋人 第十一回 降冰雹天公护法 施妙算真人指迷 第十二回 指坐功申明妙理,学真道喜逢明师 第十三回 散坛场学人归家去 换道装师徒往南来 卷下 第十四回 试凡心屡施叱责 顺师意常秉皈依 第十五回 示羽化先生归隐 送灵柩门人服劳 第十六回 大魏村三老谈往事 晋安桥一言指迷途 第十七回 戏喜红妙计脱身 难浑然当真盘道 第十八回 王玉阳以真复假 谭长真说古证今 第十九回 论玄机四言契妙 开山洞一人勤劳 第二十回 炼色相烟花混迹 说妙语道念纯真 第二十一回 孙不二洛阳显道术 马丹阳关西遇友人 第二十二回 分蒲团大道不恋情 问相法当面把人量 第二十三回 化强梁改邪归正 谈至理因死得生 第二十四回 苦根尽相随心变 阴魔起幻由人生 第二十五回 真阳足群阴退散 恶贯盈合家沉沦 第二十六回 祈甘霖回天转日 施妙术换凤偷龙 第二十七回 谕吾人谆谆告诫 论修行层层做来 第二十八回 赐鸩酒皇后试道,戴金冠真人吟诗 第二十九回 受丹诏七真成正果 赴瑶池群仙庆蟠桃 七真因果传目录终
  • 无能子校注

    作者:王明

    《无能子校注道教典籍选刊》是唐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作品。其作者受黄巢农民起义的影响,竭力否定君臣名分,谴责圣人,鄙弃名利,反对忠孝伦理道德。校注者对原书作了校勘、标点、分段、注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