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道教
-
敬天与崇道
上篇《“天”、“ 道”之变》,首先对目前已知的汉魏六朝时期墓券材料进行编年的处理,从中发现一些不仅对于探讨道教历史,而且对探寻中国传统信仰世界都很有意义的问题,如墓券性质和形式的演变、墓券所反映的死后世界信仰的源流、墓券中天帝、天帝使者的来源和形像,以及他们是道士?巫师?还是神灵?这是直接关涉道教形成的重要问题之一。排列这批墓券材料和重点分析其中一些重要观念的原委,从中得到一点的重要启示,即汉魏六朝的信仰世界存在一个明显的天、道之变,这恰恰是可以统贯全书的一条主要脉络。 中篇《敬天——汉代信仰世界的核心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关于汉代老子的神格化。老子的神格化在相当程度上是道教是否形成的直接标志之一。通过重新讨论《老子圣母碑》和《老子变化经》及《老子铭》等几种重点史料,说明以往学者对汉代老子神化的认识多基于定年不当的材料,因此其结论或许颇有重新修正的必要。这些论说的要点之一就是,汉代对老子的信仰仍未冲破天崇拜的藩篱,与六朝道教对老子的崇拜判然有别。其次,重点探讨汉代的仙道传统。这原本是基于另外一块汉代重要的石刻史料——《肥致碑》,有学者直接把《肥致碑》解读为汉代道教的遗迹,而本书的观点则不同,认为把《肥致碑》放在汉代仙道传统的背景下看,则其信仰的核心仍是“敬天”,肥致所实践的是求仙道术,肥致与其弟子所组成的祇是汉代师徒私相授受的仙道小团体,而非道教的教团组织。由此涉及巫术、方术、道术和巫师、方士、道士之间的关联与异同,神仙与养生的不同,求仙方技的地域性差异等等有意义的问题。中篇所考察的几种重要材料,本质上都还是在敬天的背景下产生的,由此反映出直到汉末,都没有出现崇道的主神崇拜和正规化的道教教团组织。 下篇《崇道——经教道教信仰核心的确立》,将重点讨论一般认为道教形成标志的汉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历史源流及其对后世道教的影响。这也是在本书作者试图正式提出的关于中古道教的东部传统和西部传统的新命题引导下进行的新探索。本部分的重点还是放在以五斗米道为代表的西部传统上。首先从史籍与道典中对三张家族世系记载不同所引出的疑点、张鲁降曹后张氏家族的隐没和在六朝隋唐的突然复兴等等,试图说明汉中五斗米道从本质上说还是巫术色彩颇浓的汉代夷汉混杂的民间宗教信仰之延续,还不具备真正道教的性质。其次,通过辨析几种关于张道陵天师的材料,提出中古经教道教所尊奉的三张传统,准确说来就是张道陵的传统,是来自太上神授说的神话。太上就是中古道教所崇奉的“道”的人格化和主神化之产物,是与前章所论汉代普遍的对“天”信仰和崇拜的一种新发展。崇道信仰的确立,纔是经教道教形成的最重要标志。而在崇道背景下出现的三张传统,其实并非祇有巴蜀汉中米道这一个来源。张天师传统的确立,是道教东部传统与西部传统在晋末宋初汇合的结果,而非完全是对汉中米道传统的自然延续。张天师传统更多具有的是象征意义,道教观念之物的天师传统与历史真实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无论如何,中古道教对道崇拜的确立,以及三张传统的形成,也就意味着中古经教道教的正式形成。 最后是本书的总论部分。 -
雲笈七籤(全五冊)
《道教典籍选刊:云笈七笺(繁体竖排版)(套装全5册)》乃宋代张君房所辑之大型道教类书,几录有宋以前之全部古道书。书名云笈七签者,盖因道教自神其教,谓其经文乃天空云气凝结而成,称之为云篆天书,称其书箱为云笈;道书分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总为七部,故谓七签。道藏本原书有遗阙者,亦可藉《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补其不足,如道教灵验记原本二十卷,而道藏本所收仅十五卷,脱后五卷,即可以《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之道教灵验记补之。又如《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卷五七服气精义论凡九篇,而道藏本之服气精义论只收其前二篇,而将后七篇另成一书修真精义杂论,有失原貌,可据以订正。笔者自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点校此书,之后复断续补校,以其提供一较正确且较易读之云笈七签版本。《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虽非经济之作,然保存部分中华优秀文化,其修性养生之方,确有益于身体健康,如咽液服气即为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之防病治病方法。 -
正統道藏總目提要
本書包含《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二部道藏之提要。《正統道藏》所收錄的道典計有一千四百一十九種道經,再加上《續道藏》五十四種,總共一千四百七十三種道書;所以本書所撰成之道經提要有一千四百七十三條。其中有的道書年代容易考定,有的年代難以論斷。難以論斷的,則據六朝道書相徵引,北周、唐、宋等道教類書所引,歷代書志所載,各朝代哲學、神學演進不同等因素,並參考相關佛經撰譯年代,試著為每一本道書論斷其撰成年代,其中疏漏及臆測之處仍多,但不管好壞,總須有個開始。本書旨在用以拋磚引玉,並俟海內外方家能予補正。 -
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二卷)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乃是“重玄”哲学的日益完善。《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精装)》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包括第三编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主要介绍了隋至初唐道教重玄学的崛起、初唐道教重玄学论域的拓展考察、盛唐道教的服气说与心性形神修炼理论等内容。 -
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
《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主要收录了信奉“三天”的思想的南朝天师道改革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新范式道教史的形成、结语刘宋、南齐时期天师道的教理与仪礼、序言、“三天”的思想与“三天”的观念、三洞说、四辅说、道教斋法仪礼原型的形成——指教斋法的形成与构造等内容。 -
道教的历史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表现好、值得佩服的,除了二周(鲁迅、周作人)之外,许地山是第三名。——胡适 集这么多学问家于一身,在现代作家中也是罕见的。——郁达夫 我们惊叹于他考证之细,也心折于他的论断之正确,他的研究方法完全是科学的!——茅盾 “道”的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可分为思想方面和道与宗教方面的道。现在名思想方面的道为道家,宗教方面的道为道教。宗教方面的道教包括方术符谶在里面,思想方面的道家,就饮食易阴阳五行的玄理。道家的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的道教。 -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三辑)
锺吕内丹学略论 丘处机《攝生消息论》析略 金元时期全真教祖庭研究 全真祖庭白云观在金元时期的沿革 早期全真教仪式初探 金元全真道齑醮科仪初探 蒙元晴期全真教大宗师傅承研究 全真教尹志平接任掌教之谜 碑刻所兄陕西佳系白云观全真道龙门派传承 泰山三阳观及其与明万历宫廷之关系 略论宋元明清晴期四川地区全真道的发展 张将军痣埋枯骨:清初南阳重建中全真道与清廷之合作 清前期的道教与宫廷 《金盖心灯》卷一质疑 全真“侵遂”说及其现代性反思 全真道与中国传统医学稽考 道教的生死观 书评•书介 王 卡:《道教经史论丛》 姜守诚:《<太平经>研究——以生命为中心的综合考察》 孔令宏:《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 吴光正主编:《八仙文化与八仙文学的现代阐释》 丁培仁:《求宝集》 谢正强:《傅金铨内丹思想研究》 -
道教文化十五讲
《道教文化十五讲》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对道教文化作了详细的介绍。《道教文化十五讲》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道教文化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道教是扎根国土的宗教,它由多元复合并枝繁叶茂。它有着独特的信仰、经籍、养生精神、炼养方技、法术禁忌、科仪符号等,并影响着相关的文学、艺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
炁體源流
《炁體源流》(百岁老道精选毕生所集道家经典,真修实证的过来人直指修身修心秘要) ★ 编者精心整理与身心实证密切相关的道家原典,辅以紧要处的细心提醒,以及直观的珍贵图片。 ★ 藉由分享传承和体悟,助求道人身心互证,文图互参,早日成就。 ★ 阅读本书,如同行路有亦师亦友的同道相伴。 百岁老道长十七岁参入道门,就志学道,参生死之变,习长生之术,数十年入深山清修,实修实证,亦云游四海,收集道书,将佛道二祖玄妙秘密之天机,生死之根本,性命之源,造化之理精选辑录成册,望同道侣友藉此省却数十年参访功夫。 修道本体,安静和柔,不移自性,常守虚无,湛然不劳,乃得自然之道也。 道长慈心广布,期望天下同道,返本还元,清净自在,常乐长寿。 -
陶弘景丛考
本书并非有关陶弘景生平、著作、思想的通论性文字,作者试图通过史料的考据,勾勒出尽可能接近历史真相的宗教家的、医学家的、书法家的陶弘景形象。书中每一条目,皆是著者深思所得,皆有文献依据,但绝无因袭之论。 全书分五个专题,分别为:陶弘景交游丛考、陶弘景著作丛考、《真诰》丛考、陶弘景书法丛考、新订华阳陶隐居年谱,另有附录两种:陶弘景传记资料汇编、陶弘景事迹类编。共约四十万字。 陶弘景交游丛考 陶弘景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宋齐更替时,陶弘景曾从刘秉、袁粲起兵攻萧道成,事败,乃转投萧齐,后因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492)上表辞禄,隐茅山修道。比至萧梁革命,早已退隐山中的陶弘景又积极援引图谶,以示拥戴。入梁34年,梁武帝对陶弘景虽恩遇有加,乃至《南史》对其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被迫出走远游,作为妥协,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本章以陶弘景交游人物为线索,对与六朝宗教史密切相关的几个重大问题,如梁武帝对三教的态度,陶弘景礼塔受戒的动机,上清派的传授次第等,略作探索。 本章重点结论有二:陶弘景之礼塔受戒,应是研究六朝佛道关系的重要问题,但从傅勤家著《中国道教史》以来,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将此事视为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而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我们认为,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者。陶弘景悼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被迫受戒后痛苦心境的写照。而其入梁后对武帝之小心翼翼,如化名出走、与梁武帝论书、进《周氏冥通记》、两次自杀的举动等一系列事件,都可作为证明。就梁武帝而言,也从来没有把他目为“山中宰相”,乃至最后给予“贞白”的谥号,有意无意之间犯其父讳(父名贞宝,字国重)。 -
流传千年的道教故事
《流传千年的道教故事》内容简介:天地是怎样形成的?玉皇大帝在众神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天上的星辰和人间供奉的神像,有着怎样的关系?数千年前净乐国的王子,是如何放弃锦衣玉食的皇家生活,前往龙虎山修道的?马王爷为什么有三只眼?钟馗是怎样捉鬼的?黄帝和蚩尤又是怎样进行惨烈战争的?桃符门神是怎样擒拿万鬼的?您想知道河伯和神女瑰丽而曲折的爱情故事吗?门神、财神、福禄寿三星、文曲星、月老、土地爷、灶王爷,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神仙,他们有着怎样的传说? -
道海玄微
道家之学,在诸子百学中。最为博大高明。精微玄奥。自有古以来,我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思想。无不受其影响。道学最重学行同融,内外兼养,而一以功夫、证验与境界三者。为修行历程之权衡,以为勘证。 本书为以道为宗,融契儒佛,会通诸子于一妒之新道学启蒙书;于万卷丹经,尤能解脱缚律,不落恒蹊,提其玄要,撷其神髓。以为生命炼养、人生修证之用。全书力主功夫与理论并重,圣功与神化同参。玄言百出,精义绝神,特创生命哲学之新局,凡所敷陈。本末兼赅,体用无遗,实为丹道门庭別开生面、独成一家言之学。 -
早期道教史
早期道教史,ISBN:9787800408182,作者:汤一介著 -
南怀瑾著作珍藏本(第4卷)
去秋今春,两度应刘白如先生之约,在政大教育研究所讲述道佛两家学术思想与中国文化。初拟以最短时间,有限范围毕其事。敦知言难局约,根触多端,繁芜散漫不得中止。两次讲辞之半,又经《大华晚报》披露,致使爱憎之者,函电催梓全文,欲了知其究竟。秋初白如先生远游前夕,犹以速印为辞。且杨管北先生亦愿印赠送本三千册,乐为之助。乃富得暑深宵,匆匆整理讲稿付择,纰漏错谬,情势惶恐。居常有意贯串儒释道三家源流,叙述其与中国文化上下数千年之通论,然默计时间与篇章,若非尽多年之力,穷数百万言之辞,难概其要。印件学养未逮,动追悔咎。况人事丛胜,日不暇给,每又为之辍止。傥天假以年,或于晚岁成之,亦未可必也。本书所述,仅举其端倪,就正大雅而已。且在酷热清稿其中,适逢内外诸多障难,幸而有成,实得力于林登飞、汤宜庄、徐芹庭、孙毓芹、宋今人、汤珊先诸君之力,并此致谢,以志念也。 -
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套装全49册)(共5箱)》内容简介:《中华道藏》的编纂是继明代《道藏》之后,近五百年来中国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于2004年出版发行了精装版。 《中华道藏》在承载道教历史和信仰内容的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文献资源。 《中华道藏》在以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按现代人阅读习惯和图书整理规则进行了编修,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 全藏分为两种体例:一为点校,即对保存完整的藏书加以新式标点并进行必要的校勘;二为合校和补缺,即在点校的基础上,对残缺的藏书以数种残卷相互校补,以合成完整的版本,同时增补了数十种原藏未收的明代以前的道经。 -
广成集
《广成集》为唐五代著名高道杜光庭的文集。杜光庭在中国道教史上地位显赫,著作等身,“杜撰”一词就由他而来。本书现存十七卷,其中,卷一至卷三为表,共56篇;卷四至卷十七为斋醮词,共282篇。本书为研究杜光庭及晚唐五代道教史的重要资料。本书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董恩林教授点校整理,便于阅读。书末附有“杜光庭生平事迹资料”、“杜光庭著述目录”、“杜光庭《广成集》外佚文辑补”等资料,可资读者研阅《广成集》之参考。 -
图解道教
《图解道教》一书的出版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本土宗教,分为道教历史、教义、宗派、经典、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与民俗等九个方面,让您更全面地认识道教,体味道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它最地道的汉民族心灵救治良方。从“道”之宇宙观到符咒的画法,丰富的细节满足您对道教的一切好奇。500幅手绘插画,近百张示意图表,全新编辑手法,给您阅读新体验,从任何一页读起都有新惊喜。 -
丹道法诀十二讲
此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倾毕生学力,以现代科学和中西哲学、精神分析学、中西医学的视角破译内丹学和禅宗、密宗修炼的奥秘,并将与其相关的社会人生问题作了剖析;后一部分则阐述各派丹道具体修持方法,并将丹家秘传的抄本附录于后。全书59万字,前后写了八年,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继陈撄宁先生之后将内丹学从江湖文化引入学术殿堂的开山之作, 是一部破解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 -
周易参同契注译・悟真篇注译
《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经典,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影响都很大。这次纳入“白话道教经典”系列,由著名专家陈全林先生加以注释,使得专家及普通读者皆可深入堂奥。 -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内容简介:《周易参同契》者,东汉魏真人伯阳所作,盖以易道明丹道,假卦爻法象以显性命根源也。易道之要,不外一阴一阳:丹道之用,亦不外一阴一阳。参者,参伍之参:同者,合同之同:契者,相契之契。书中分上、中、下三篇,篇中分御政、养性、伏食三家。必参互三家,使大易性情、黄老养性、炉火之事合同为一,方与尽性至命之大道相契。举一端则三者全具其中,以末卷三相类宗旨校勘,即了然矣。此书源流最远,实为丹经鼻祖,诸真命脉。 《悟真篇》者,宋紫阳真人天台张平叔所撰也。此书源头出自《阴符》、《道德》两经,其作用则略仿《周易参同契》,大抵是恐泄天机,不敢直说,故有药物、炉鼎、火候之法象,有乾坤、坎离、龙虎、铅汞之寓言。奈何言之愈谆,世人愈加茫昧。孰知真者,即人人具足之真性命也。性命在先天本来一体,在后天必须全修。大约有为之功所以了命,无为之道所以了性,性命俱了,适还其具足之本来,有为即无为,后天即先天也,所谓无上至真之道也。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者,清代云阳道人朱元育著。朱元育,髫年慕道,最初拜北宗张碧虚师,指示玄关,而尚未窥其堂奥。从此足穷五岳,遍参诸方,鲜有豁其积疑者。最后入终南深处,幸遇灵宝老人,点开心易,表里洞然,方知一粟可藏世界,微尘堪转法轮。 《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两书向来埋藏九地,而今始升九天之上也:两书向来沉沦幽谷,而今始浴咸池之光也。阅《参同契阐幽》和《悟真篇阐幽》者,如贫子得宝藏,不胜庆快平生。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