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献学
-
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
本書爲國家社科一般課題“嶽麓書院藏秦簡的整理與研究”的結項報告,是課題組成員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本書包括上下兩編內容。上編為“嶽麓秦簡的整理報告”,其中收錄有“嶽麓書院藏秦簡”壹、貳的釋文和簡注。下編為“嶽麓秦簡的專題研究”,包括綜述、《質日》研究、《為吏治官及黔首》研究、《占夢書》研究、《數》研究、《奏讞文書》研究以及律令文書研究等七部分的內容,較為集中地反應了整理團隊相關的研究成果。 -
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精装)
作者以敦煌吐鲁番文献、墓葬出土文书和墓志、日本古抄本等资料为切入点,对照传统的文献史料,对于中古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入而直观的探讨,集结成此本《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论述涉及国家礼仪、官制任命、军事边防、宗教、民间信仰以及官修书籍等众多方面的内容,是对于中古史的一部研究力著。 作者致力于敦煌吐鲁番学数年,对于出土文献运用精准纯熟,擅长于将新出的写本、墓志等新资料与传统史料相互对应论证,是采用二重证据法的佳范。本书中《中国中古时期衣物疏的源流》一文,曾被日本学者白须净真先生评价认为是同类研究中最高水平的成果。近年来有关《修文殿御览》的一系列梳理和探讨,则得到同领域研究者们的高度评价。 -
楚帛书研究(十一种)
本书结集了学者李零多年来研究楚帛书的十一篇重要学术论文,包括其学术代表作《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修订版和该文补正,以及其赴美亲验楚帛书写的《楚帛书目验记》、《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和相关论文《中国古代的墓主画像》,其中《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同时附有论文的英文稿。这些论文各具特色和代表性,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信息和照片资料,本书对国内简帛学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收录的论文,其主要发表年代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对李零在楚帛书研究方面的一次学术总结。 -
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
虞坤林先生整理汇编的《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填补了日记学研究的一段空白。在这部书中系统的收录了作者搜集到的1900年以来的国内部分日记1100余种,并酌情收录了1900年以后涉及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士日记30余种。在行文方面,以日记作者的姓氏笔画数为顺序排列,在每一个条目下,分列篇目、作者、版本、日记跨度(有的还有日记内容的简单介绍)、作者简介、收藏单位六部分,条理清晰。与此同时,为了更便于读者的检索利用,在书后还附有《日记篇名目录(笔画)》、《日记著者目录(笔画)》、《日记著者目录(拼音)》三个索引。 虞坤林先生专注于近现代日记的整理研究工作,其编纂的《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一书条分缕析,为读者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各色人物(包括一小部分国际人士)日记的概貌。一方面,从日记这样一个全新的独特视角,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来源,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另一方面,这部书系统的收录了近1200种日记的大体情况,尤其详细注明了收藏单位的情况,是一部研究二十世纪日记的重要的索引式工具书,极大的便利了研究者的查阅利用,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线索。 -
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
《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十六世纪以后的东亚)》是日本关西大学召开的由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ICIS)、出版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出版史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续集。收入《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十六世纪以后的东亚)》的成果,分别围绕“出版文献与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与中国出版”、“语言接触与文献翻译”、“东亚的出版文化交流”四大主题,突破中国疆域,在整个东亚视域中讨论16世纪以来的欧、中、日之间的知识环流、书籍流通、翻译出版、语言演化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
四库全书馆研究
《四库全书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四库馆开、闭馆时间;四库馆的机构;四库馆的运作;四库馆臣的数量;四库馆臣的工作等。通过对四库馆准确而全面的描述,纠正以往一些相关论述的错误。例如,通过史料的发掘与分析,发现事实上四库馆是由两大系统组成,其运作模式颇具特色且有成效;在提供较为准确的馆臣统计数量的基础上,对现在通行于世的《四库》职名表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修订与增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发掘、爬梳和分析,在某些环节进一步推进四库学研究。四库馆研究是四库学研究的基础,只有在准确、清晰地把握了四库馆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认清《四库》编修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才有可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四库学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提要稿与《总目》的歧异、底本与定本的歧异等)。四库馆的设置及其运作模式,对于乾隆及以后清廷各修书馆的设置与运作,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探讨和总结四库馆的设置与运作模式,不仅可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设馆修书现象提供绝佳的范例,而且也可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及教训。 -
《旧唐书》辨证
《旧唐书》至明代嘉靖时已零落不全,后经闻人诠穷搜力索,将对各种《旧唐书》残存本进行补缀,重刻《旧唐书》全本,以后所出各版《旧唐书》,均以闻人诠本为底本(或全部,或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旧唐书》中存在较多问题,本书集中的以干支系时(即年月日)为中心,对解放后中华书局版《旧唐书》点校本的存在的问题进行谬正误,著者利用《新唐书》、《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合钞》及各种《旧唐书》麝香本、抄本等,并汲取前贤及时人研究成果进行校勘辩证。所言有据,立论精慎,体现了著者的深厚字力与耐心细致的治学精神。本书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高水平学术著作。 -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必读历史书籍,旨在替有志研国史的青年们指出了一些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张舜徽先生是现代史学大家,殚见洽闻,融会贯通,度人金针,出语不玄,堪称出色当行。 -
目录学发微
目录学对于学者冶学有重要的辅导作用,余嘉锡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此思想指导下,这本书对目录学的发展源流各种体制的利弊得失、历代书目的类例沿革都作了详尽的探讨,被杨树达先生誉为”透辟精审“之作。《目录学发微》与《古书通例》互相呼应,最好合读,故三书将《古书通例》附于后,以资参阅。《古书通例》亦是余锡先生理要的学术著作,周祖谟先生认为此书虽篇章不多,“而探微索隐,足以解颖释惑。读者据此举一反三,所知自多”。 -
目录学研究
本书内凡存目录学论著共六篇,皆历年在中央大学与诸生讲习所得者也。目录学既为治学之门径,而近时高级中校以上学校,多列为必修科;学子重视,几埒国文。膺斯讲席者,每苦无专书以供教程;于是辄取《汉书·艺文志》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录》等,用代教材。教者既因循而惮改作,学者复迷惘而失鉴衡。而校中设立目录学之旨趣与效用,遂失真谛。此学术界所致憾也。窃以目录之学,有本有末:穷六艺之流别,较四部之得失,外以通夫古今学术之邮,内以神其绎寸心之用,此目录学之本旨也;辟治学之门径,启著录之成规,大之可为通方致远之资,小之足为提要钩玄之助,此目录学之末节也。若夫扬榷《汉志》,寻源而弃流;标举《四库》,崇今而蔑古;举偏遗全,舍本逐末,皆无与于目录之学也。本书论列,虽非目录学之全,然其索录略之渊源,条分合之得失,与夫汉魏六朝间官私著录之钩稽,宋元明清后丛书类别之更定,所谓目录学之最繁难最重要者,略已灿然备具。导先路而始椎轮,是则本书刊布之微旨也。 -
书法与古籍
《书法与古籍》无意深入探究书法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内容,而旨在试图展示理解这种形式确有问题,并明确厘定其界限。藉此至少有助于观看和沉思此番名为“书法与古籍”展览所选诸项展品。因此,我们面对的问题有两个,而不是一个:先要理解何以导致书法在东亚如此重要;其次,必须认识书法在中国与东亚古籍漫长发展史起到什么作用。当然,只限于展品本身所带来的眼福而未加深究也不为其过。上述两个问题同样恰切,而后者可以导致从外部观察一种文明时最常见、最严重的错误:想当然地类比原本乌有之物。我们起码致力于展现中国书法之为迥异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书法。 -
郋园读书志
《郋园读书志》主要内容简介:藏书家有数等。得一书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镘少詹大昕、戴吉士震是也。次则辨其板本,注其错讹,是谓校雠家,如卢学士文绍、翁阁学方纲是也。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则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天一阁、钱唐吴氏瓶花斋、昆山徐氏传是楼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是谓赏鉴家,如吴门黄主事丕烈、邬镇鲍处士廷博是也。 -
七略别录佚文 七略佚文
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刘向奉诏校理汉朝所藏的图籍。刘向在每种书整理完成后,“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撰成《叙录》(或称《书录》、《叙奏》)随书上奏,后来被编成《别录》一书,是中国最早的群书提要目录。 -
推十书增补全本
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全三册),ISBN:9787543936744,作者:刘咸炘 著 -
冀淑英古籍善本十五讲
本书稿由冀淑英先生生前在国家图书馆授课的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分为15讲,系统地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藏书的基本情况,讲述善本馆藏的源流,对于奠定了国家图书馆善本藏书基础的著名藏家如傅增湘、郑振铎、周叔弢及杨守敬、海源阁、铁琴铜剑楼、涵芬楼、潘氏宝礼堂的宋元珍本、名刊名抄,述其特点,示其精品,考其版本,行文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融入了先生版本目录学方面的真知灼见及整理古籍的丰富经验。这次整理配以善本书影,彩色印制。更加生动形象地揭示古籍面貌,更加实用。特别适用于古籍爱好者、初学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 第一讲 北京图书馆善本藏书的基本情况 第二讲 傅增湘与北京图书馆的善本书 第三讲 郑振铎与北京图书馆珍藏 第四讲 海源阁藏书的入藏 第五讲 伦明藏书与清刻本的入善问题 第六讲 馆藏翁氏图书(一) 第七讲 馆藏翁氏图书(二) 第八讲 快雪堂分馆与杨守敬藏书 第九讲 铁琴铜剑楼藏书的收购入藏 第十讲 吴梅、朱偰、赵元方的捐赠 第十一讲 涵芬楼藏书 第十二讲 周叔弢先生与北京图书馆的深厚渊源 第十三讲 潘氏宝礼堂 第十四讲 刘少山等藏书家的捐赠 第十五讲 邢之襄、陈清华先生的捐书 -
姚广孝集
姚广孝是明初政坛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促成朱棣建立永乐朝,又名道衍和尚。其现存著作有《逃虚子诗集》十卷、《逃虚类稿》五卷、《独庵外集续稿》五卷、《道余录》、《净土简要录》、《诸上善人咏》等,约20余万字,又从各类古籍中新辑出其诗文约3万字,成为《姚广孝集》,是研究北京地方史、永乐年间政治文化的一手资料。 -
清史史料学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史史料学(套装上下册)》主要表现之一在对清代文献的个案研究,比较深入具体说明它们的史料价值,例如详细介绍清朝的“引见履历档案”:从引见制度说到履历档案的形成,“一史馆”所藏的履历档、整理编目和利用情况,它所反映的清朝任用官员制度、实行状况及与朝政的关系。又如为交代“书画”图书的史料意义,在一般性的说明之外,比较细致地绍述康熙帝、乾隆帝祖孙先后撰著的《御制恭和避暑山庄图咏》一书,借以明了康熙帝建立避暑山庄的原因,山庄的面貌,康熙帝喜好游猎的性格及与理政的关系,乾隆帝的继承康熙帝事业和法祖的方针。另一个表现是对清史专题研究进行各种文体史籍的综合介绍。 -
宋代日記叢編(全三册)
本書為宋人日記體著述合編。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官員于從政時所撰,其所記雖是友朋交往吟誦等私人事務,但有關朝廷政事佔有重要甚至是主要篇幅。二是行程日錄,主要為兩小類,其一是奉命出使外國者所記行程、外國政治、軍事、經濟、風土人情以及外交事務等,其二是有的官員為宦各地時所作的旅途日記。三是一些家居日記、讀書日記等。宋人日記往往是著者親歷親聞之第一手史料,多有可“補正史之缺”者,對研究宋代政治、外交以及文人交遊、各地風俗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
古书真伪常识
《古书真伪常识》原名《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系根据梁启超先生1927年在燕京大学的讲义整理而成。《古书真伪常识》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有五章,作者从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谈起,总结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回顾历代辨伪学的发展情况,归纳辨伪及考证年代的方法,并阐述对不同伪书的态度。分论则依次探讨十三经的真伪及成书年代,并附论五种子书。就方法论而言,《古书真伪常识》对古书辨伪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条理清晰,论证平实,适合初学者阅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