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学

  • 尚书

    作者:孔颖达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代典章文献的汇编,保存了不少商代及西周初期的重要史料,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了给读者研究《尚书》提供方便,我们从历代注疏本中选出了九种较优、具有代表性的九种影印出版。 一、孔氏传尚书 二、尚书正义 三、书经传说�纂 四、尚书古文疏证 五、尚书集注音疏 六、古文尚书撰异 七、尚书今古文注疏 八、今文尚书考证 九、尚书孔传参正
  • 文献学讲义

    作者:王欣夫

    本书是已故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古典文献学专家王欣夫先生生前的授课讲义,从目录、版本、校雠三个方面综合地对文献学的流变概况作了论述。尤其是这部写于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著述,在当时就独具慧眼地注意到新出土的各种资料、日本等海外所存的中国文献在文献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现代学者在校雠学方面的成果。
  • 尚书古文疏证

    作者:閻若璩 毛奇齡,黄懷信 吕翊欣 校點

    《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介绍清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被认为是“伪古文《尚书》”的“定案”之作,长期以来享有盛誉。如黄宗羲曾谓其“取材富、折衷当”,“仁人之言,有功于后世大矣”(《尚书古文疏证序》);纪昀等人谓其“反复厘剔以袪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四库全书提要》)。《尚书古文疏证》原书八卷,目録凡列一百二十八条,有缺失。此书为《尚书古文疏证》之点校本,且有详细的导读,可帮助读者理解。
  • 《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

    作者:邵炳军,梅军

    编辑推荐: 1.《左氏春秋》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是对春秋时期这样一个伟大而璀璨时代所做得最完备的记述。梁启超曰《左传》“是两千年前最宝贵之史料”。史学大师钱穆说:“我认为我们要读古代的中国史,我们便应该拿这部左传作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 2.《<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一书力求以编年体例全面地辑录《左传》中所存各类作者的各类文体的散文作品,是目前国内学术研究中对《左传》进行注析的最全面、最详尽的一部著作。全书收录了《左传》作者采用时所保留的整篇文章和《左传》作者采用时删节的文章(甚至包括具有思想和文学价值的只言片语),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3.本书的编选者具有丰富而严谨的学术素养,注释精湛而丰富完备,不仅适合高校学生和研究者的学习要求,也可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编年体例,全面辑录《左氏春秋》中所存各类作者的各类文体的散文作品,力求辑录的穷尽性和使用的针对性,以达到学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正文编撰体例为:1.纪年;2.纪人;3.纪事;4.录文;5.注释;6.简析。具体编撰原则有三:1.辑录全面;2.注释精慎;3.简析扼要。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古籍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资助项目,该成果可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教材
  • 尚书今古文注疏

    作者:(清)孙星衍,陈沆

    《尚书今古文注疏》内容简介:书有孔氏颖连正义,复又作疏者,以孔氏用梅啧书杂于廿九篇,析乱书序,以冠各篇之首,又作伪传而舍古说。钦奉高宗纯皇帝鉴定四库书,采梅惊、阎若璩之议,以梅氏害为非真古文,则书疏之不能已于复作也。兼疏今古文者,放诗疏之例,毛、郑异义,各如其说以疏之。
  • 两汉经学与文学思想

    作者:张峰屹

    本书以“经学与文学”为观照视角,系统、切实、细致、深入地研讨两汉经学与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之关系, 从而明确汉代文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全书分为“ 两汉经学与《诗》学思想”、“ 两汉经学与辞赋文学思想”、“ 谶纬思潮与两汉文学思想” 三部分展开, 共十五章。本书在全面爬梳两汉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具有系统性的一些专题, 特别注重对各个专题深入切实的研讨, 注重各个节点之间承变脉络的勾勒。
  • 《诗经》原意研究

    作者:[日] 家井真

    《<诗经>原意研究》是对《诗经》诸篇原意的阐释,自2004年在R本出版后,即为学界所瞩目在日本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其主干部分三大章。第一章 是对“风”、“雅”、“颂”的解释作者认为,“颂”是“容”、“蹈”的假借字,原意为舞蹈。“雅”是“夏”的假借字,原意为巫师佩戴巨大假面舞蹈。“雅”诗诸篇均为在周天子、诸侯的宗庙社里由巫师舞蹈的,以模仿仪礼为中心的宗教假面歌舞剧诗。“风”是“凡”的假借字,原意为降神、招神。第二章 主要是对“兴”词的解释。作者认为,兴词本来是从神圣的咒谣、咒语发展而成的,其构思根源在于古代仪礼和宗教习俗。这类兴词所歌咏的咒物所具有的咒力或诅咒行为的意义,也就决定了有关诗作的意义和内容。第三章 主要是对部分诗篇的单独阐释。
  • 诗经词典(修订本)

    作者:向熹

    《诗经词典》收录《诗经》里出现的2826个单字作为字头,同时收录复音词语近1000条,305篇题解和有关《诗经》研究的术语300余条,总计1318条。 从性质上说,该词典兼有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某些特点。词典的内容包括汉语拼音索引、部首检字表、词典正文、《诗经》原文及用韵。附录有:上古声母表、上古韵部表、中古声母表,《广韵》206韵韵目及拟音、历代《诗经》研究的重要著作目录。
  • 国学概论

    作者:章太炎

    《国学概论》讲述章太炎早年潜心“稽古之学”,对中国古籍研读至深,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创见。他讲授的《国学概论》,比较系统地将我国的经学、哲学、文学进行阐述,中含不少真知灼见,可称之为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
  • 诗经学史(上下)

    作者:洪湛侯

    本书是作者根据“诗”学研究史实,分门别类,推寻特点,加以评介。全书共五编,每编十章,涉及了诗学研究的分期问题。《诗经》的经学研究与文学研究并存问题、诗学评论的客观标准等诸多问题,并对《诗经》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本书是对《诗经》研究的一次总结和巡礼,对古典文学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专业研究者、大学、城市。
  • 文史通义校注

    作者:(清)章学诚

    章学诚著作《文史通义》想挽救当时的学风。他在《上辛楣宫詹钱大昕》的信里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俊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越。”他看到当时学风的流弊,想加以挽救。
  • 孝经

    作者:孔子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历来评誉甚高,甚至在黄巾作乱时,朝中有人建议诵读此书于黄河之上以退敌。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春秋大义2

    作者:熊逸

    作者力求从春秋的二百多年中的第一年隐公元年入手,配合《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后世学者对《春秋》的形形色色的解读中,阐释圣人的微言大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圣人的本意?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春秋大义”?历代的解读都是与解读者的立场、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这部以隐公元年为评述对象而阐发的“春秋大义”,是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思想史。
  • 春秋左传注(全四册)

    作者:杨伯峻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作者积数十年之力,对左氏《春秋》经、传作详细校勘、分段、注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近代考古资料,融会贯通,时出己见,是为当代《春秋左传》集大成之全注本。
  • 诗经今注

    作者:高亨注

    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极多,著作如林。高亨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本书是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成果,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并对每篇加以说明注释。
  • 春秋左傳注(全四冊)

    作者:杨伯峻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作者积数十年之力,对左氏《春秋》经、传作详细校勘、分段、注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近代考古资料,融会贯通,时出己见,是为当代《春秋左传》集大成之全注本。
  • 论语会笺(全2册)

    作者:[日] 竹添光鸿

    竹添光鸿,字渐卿,称进一郎,别号独抱楼,系日本著名汉学家,本书是其代表作三会笺之一。本书博采清儒及日人学者之观点,以发明己意。
  • 四書章句集注

    作者:朱熹

    本書集儒家經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一書,注重義理的解釋與發揮,對文字訓詁也很注意,字斟句酌。此次整理以清嘉慶年間吳縣吳氏父子校刻本為底本,用清康熙內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
  • 孝經學史

    作者:陳壁生

    《孝經學史》正文凡八章,論述先秦至晚清《孝經》學的發展歷程,不但展示了《孝經》今古文文本之流變,孝經學波瀾壯闊的研究史、經世致用史,還就孝經學史中的關鍵和重大問題作出了論斷。尤其是對漢、宋學背景下孝經學不同前提預設的闡發,具有深度的思想史視界,啟人深思。該書的另一特點是,徵引大量《孝經》注疏,從注疏文獻中辨章各家《孝經》研究之異同,論證穩健可靠。 《孝經學史》不同於一般的學術史和文獻史,這是一部真正從經學意義上研究《孝經》的經學史著作,充分展現了《孝經》義理在歷史上的演進過程,其出版無可置疑地將推動《孝經》以及孝經學的深入研究。
  • 诗经原始(上下)

    作者:方玉润

    本书是方玉润晚年的著作。同治时年(一八六五)日记中曾有鸿蒙室拟着丛书的目录,其中有《诗经通致评解》之目,然而未见此书。向逹先生说:《诗经通致评解》后来成书与否,不可考。」掳同治八年(一八六九)七月初五日日记载:「《诗》无定解,臆测者多,故较他经尤为难释。遇拟广集众说,折衷一是,留为家塾课本。名之日《原始》,盖欲探求古人作诗本旨而原其始意也。其例先诗首二字为题,总括全诗大旨为立一序,题下如古乐府体式而不用为《序》,使读者一鉴而得作诗之意。次录本诗,亦仿古乐府一解、二解之例,而不用兴也、比也恶套。庶全诗聊属一气而章法、段法又自分疏明白也。诗后乃总谕作诗大旨,大约谕断于《小序》、《集传》之间,其余诸家亦顺及之。未乃集释名物,标明意韵。本诗之上有眉有评,旁有批,诗之佳处亦点亦圈,以清眉目。然后全诗可无遁义,足以沁人心脾矣。」这裹除未提及姚际恒的《诗经通谕》外,后来《诗经原始》一书之安排论述大抵依此①。《星烈日记汇要》卷三还有论《诗》者九倏,除一条为同治十年外,其余都是本年所记,其内容均收于后来《原始》一书之中。《诗经原始自序》署于「同治辛未年小阴月朔日」即,一八七一年。可见方玉润从计划至写成本书,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本书之刻始于一八七一年仲冬,完成于一八七三年孟夏。这就是《鸿蒙室丛书》三十六种之三年《诗经原始》陇不分署刊本,封面题答为方氏亲笔,并由其门人担任全书校对。一九一四年云南图书馆将本书收入《云南丛书》,列为「经部第七」。后上海泰东书局又掳云南本石印,流传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