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学
-
三礼研究入门
蒙葛兆光先生不弃,邀我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研究生·学术入门手册》丛书撰作《三礼研究入门》,以为各地爱好礼学的青年才俊提供自学之参考,其意深切我的初衷。然而笔者学识浅薄,不孚重任,踟蹰延宕者数年,无以仰报,真所谓受人之托,而不能终人之事,有负葛先生雅望,每念及于此,惶悚无似。今年春夏,笔者客座于日本京都大学,杂事全无,多有余暇,乃决心毕其功于一役。然而虽黾勉从事,依然难以如意,交稿在即,惴惴不安。倘有大雅君子与读者诸君多多垂教,则幸甚幸甚! -
尚书正读
《尚书正读》是读《尚书》的一部上选佳作,以“通训诂,审词气”为能事。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朴学功力,通解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不欲令其有一字之隔。于经文纠结难明处,则剖肌析理,能道其所以,胜义纷披,卓绝一时,能使向称诘屈聱牙之《尚书》,以较为平易之面目示人,无怪乎杨树达序此书时深加推许。本书旧有中华书局本,仅加断句,引文起讫难以辨明,未免美中不足,此本则繁体竖排一存旧貌,新式标点取便读者,可谓出蓝之本。 本书是近代最重要的尚书注本,杨树达对其有很高的评价,认为是帮助读通尚书的最重要参考之一,现在予以校点出版,以供学者参考利用。 -
孝经注疏
《注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最小的一部经典。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分别由郑玄作注和孔安国作传。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郑、孔两家之注逐渐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经注疏》中《注疏》之定本。此次整理以明代泰定本为底本,参校吸纳了清阮元本等的整理校勘成果,重新进行了勘误补缺,并加了标点。书后还附有序跋提要,供读者研究。整理者金良年先生对《注疏》研究多年,颇有心得,是这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本书出版后将成为《孝经注疏》的最好版本。 -
经史子集概要
这是一本研究国学的入门参考书。 原名《国学研究》,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以广义的经目为范围(包括《十三经》等),论述各经的内容、体制、优劣等。史部以《二十四史》为范围(从《史记》至《明史》),论述史学的来源、史部的种类,剖析各史的内容、优劣。子部以周秦诸子为范围,论述古代诸子的大概情形、各子书的内容,并于我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嬗递,加以简要分析和说明。集部以自汉以来及《四库全书》有著录的重要作家文集为范围,分“总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与“诗文评类”进行论述,并于各集的抉择去取、各家的学问根源,加以简单说明,以使读者明了集部的概状。 -
六十四卦经解
《六十四卦经解》为易学典籍选刊丛书之一。讲述了易例。右前左后。右阳左阴。师四左次。明夷四左腹。丰三右肱。蒙九二。取象三。师也。夫也。子也。可见易之不可为典要。一爻有数象。不必强合。干为郊。同人。畜言之。屯作君。蒙作师。需以养民。讼以刑政。师武。比文。小畜富。履礼。而泰运成矣。 -
读经有什么用
读经?废经? 民族精魂?封建迷信? 复兴之路?亡国之途? 读经之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议题。1934年《教育杂志》发函给学界专家,咨询对于学生读经问题的看法,搜集到蔡元培、唐文治、钱基博、顾实、陈立夫、王新命、任鸿隽、陈望道、陶希圣、翁文灏等人的意见书七十余篇,后于1935年编辑成专刊出版。专刊涵盖了当时教育文化界各派的代表性意见,涉及各级学校是否应读经,如何安排课程,读哪些经,怎样读经以及经与中国历史、国家前途、民族性格、儿童身心等等诸多方面,大多能开诚布公、平心静气。 此次出版,除了重新整理编排,校订文字,编制版式外,还增添了作者小传及多篇相关阅读材料,以期供当下身处“国学热”中的各方人士参考借鉴之用。 -
经籍籑诂(上下)(精)
阮元的《经籍籑诂》,是应乾嘉考据之学的需要而产生的。清代考据不论是史学、法学、文学、术数或技艺,都要从“小学”——文字训诂入手,原始的故训材料,必然成为重要的论据。乾嘉继承汉唐的学风,反对空疏与虚玄,这是一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求实”态度。故训是距离原典产生时代未远的训诂大师们对古代文献所作的解释,时代的接近使他们还保留着对原典语言准确的语感;学养的高超又使他们具有对中国文化综合的、深刻的理解力;以他们的训释为引导,我们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少犯多少错误,这是不待言的。《经籍籑诂》汇聚了唐代以前的故训资料,免去了许多人“翻检之劳”。 -
经学抉原
重編前言(蒙默) 孔氏古文說 經學導言 與陳斠玄(中凡)論內學書 與胡樸安論三體石經書 議蜀學 與章行嚴(士釗)諭疏經纂史書 經學抉原 井研廖季平師與近代今文學 廖季平先生與清代漢學 井研廖師與漢代今古文學 周秦民族與思想 儒家政治思想之發展 儒墨合流與《尸子》 儒家法夏法殷羲 廖季平先生傅 《儒學五論》題辭 諭經學遺稿三篇 孔子和今文學 治經雜語 對《辭海》徵求意見稿經學條目所提意見 -
经纬成文
本书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徐兴无教授十多年来的论文结集,共十二篇,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先秦至两汉经学文献的思想史考察;一是汉代经学的学术制度考察。总体关注了汉代经学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综合,又以“究天人之际”为学术目标,对身体与自然的问题有独到阐发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衍生的学术问题、制度问题。 -
經學史
经学史,ISBN:9789577391551,作者:(日)诸桥辙次等讲述;林庆彰,连清吉译 -
跨文化的诠释
本书以明末清初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为媒介,研究16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全书围绕天主教和儒学的关系,讨论在当时学者之间发生的“基督论”、“年代学”、“儒家宗教性”和“中国礼仪之争”等问题。作者在文本研读和事实考订的基础上,采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对涉及的内容进行“跨文化诠释”。书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很多是近年来学术界新披露的档案文献,还有不少是作者从明清史籍中查考的相关记载。作者认为:明清之际,欧洲耶稣会士和中国儒生之间有着比一般估计的“天文”、“地理”、“历算”、“火炮”等器物层面更加深入的精神交往,甚而在儒家“经学”和天主教“神学”之间,展开过深入的学术探讨。用“跨文化诠释”的方法,重现、审视和判定四百年前发生的“经学与神学相遇”的历史,作者提出:中西方学者之间的初次相遇,给世界激发的是一种“人文主义”,而非“殖民主义”。 -
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
「左右之辨」在古代禮俗領域中,扮演了區別分殊的重要角色,它不只是二元相對的分類概念而已,它更是深具文化意涵的象徵符號,被用來區分陰陽、男女、文武、吉凶、生殺,被用來建立人文社會,架構倫理秩序。古禮研究千頭萬緒,之所以特別抽繹左右之辨為主題,是因為這些現象看似平淡無奇,甚或使人習焉不察,然而以其出現頻率之高,意義之飄忽難明,在我們研究古禮乃至研讀古籍時就成為無可迴避的問題。釐清左右之辨,不只要從事物的表象上整理出古人的行為法則,還要在現象背後尋繹更深一層的理念和思維。本文期望從生活的各有關面向,揭示出足量的、齊整的左右之辨,進而詮釋其規律及意涵。綜合古人生活上的各種實際情形,看看他們怎麼去安排左右,看看生理的、心理的、外界環境的各類因素,是如何交錯影響,如何建構文化。 本文所謂的古禮,上起先秦,下迄兩漢,是以漢民族凝聚摶成的中土文化為討論核心,採取較寬泛的義界,包含鐘鳴鼎食之家的禮及尋常百姓之家的俗,亦即包括貴族階層的典章禮儀制度,以及平民社會的風俗人情習慣,以便較全面地掌握古代的人文活動。 -
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
《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讨论三卷本《京氏易传》之例。今三卷本《京氏易传》的卦序是八官卦,其内容包括二十八宿人卦、月日人卦、五行人卦等,是前汉《易》学史的重要著作。民国徐昂《京氏易传笺》及今人卢央《京房评传》等对《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有专门讨论,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修正。如在月日入卦上,《京传》以建候积算为表征。建始之例,据问而成,故《京傅》原文“建起戊寅至癸未”当误,坎卦应“建起癸未至戊子”。徐昂、卢央等皆未指出,甚至依此起例,立论有误。又因《汉书·京房传》所载京房上封事,其说合乎六日七分说,而六日七分的卦序与八官卦序不同,故进而讨论二者之间的可能联系。在历术上,提及六日七分与《太初历》的日法八十一分不同。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繁体坚排版)》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师伏堂日记(全六册)
皮锡瑞一生著述宏富,其中经学著述印行较多,流传颇广,对后世影响巨大。今我社乃据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师伏堂日记》稿本,原貌影印。该日记起自光绪壬辰(公元一八九二年) 正月初一日,迄于戊申(公元一九○八年)二月初四日(中缺甲辰年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七日日记),凡所闻见一一备载,其中记其读书、撰述、交游之事尤为详细,对于后人了解皮氏所处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探究皮氏之学术历程,皆弥足珍贵。附录影印了皮锡瑞孙皮名振编著、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版的《皮鹿门年谱》。 -
公羊学引论
《公羊学引论:儒家的政治智慧与历史信仰(修订本)》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成名作,二十年来,此书已成为当代经典,本次修订了若干细节问题。蒋先生认为,儒学有两大传统即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政治儒学以春秋公羊学为代表。全书细致而深刻地论述了春秋公羊学的性质和基本思想等。 -
尚书学史
本书考集尚书存佚篇目108个,篇数127个,按照史事编排时代,每篇都著有解题;本书讨论尚书学,以时代为经,以人物为纬;本书还有“本篇结论”多条,为每个朝代尚书学提要。书中资料汇集完备,论述精确,文字简洁,无论作为初学者入门,或作为学者深入研究,都是优秀的参考著作。 -
雕菰楼經学九種(全三冊)
本书收录其经学著作九种,其中包括《孟子正义》《论语补疏》《周易补疏》《群经宫室图》《春秋左传补疏》《毛诗补疏》《尚书补疏》《禹贡郑氏注》和《礼记补疏》等九种。是研究清代经学的重要文献。 -
婚与丧
礼乐传统是中华文明的命脉所系。《礼记•昏义》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婚礼为人伦之始,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基本结构和过日子的走向;丧礼为教化之重,关系着每个家庭的人情厚薄。在民间,红白喜事也被当作最重要的人生礼仪。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安排婚丧之礼,小而言之,关系到如何安顿每个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大而言之,关系到中华文明在现代世界文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丧祭与文明”研究中心在2011年6月份,于北京十三陵和昆明长松园召开了题为“婚与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讨论婚丧问题的文化意义。我们从这次会议发表的论文选出一部分,结集出版,希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也希望能够深化全社会对相关问题的思想,既不要停留在盲目浮泛的教条观念上,也不要徒然地陷入无谓的口舌之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