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南宋
-
为世界排序
198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办的“宋朝经世思想与行动学术研讨会”,海外著名宋史研究专家群贤毕至,在政治史、制度史与思想史交汇的层面,讨论宋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所做的努力。这次会议影响了海外宋史研究范式的转移,也产生了这本关于宋代治国方略的学术论文集。
-
南宋城镇史
《南宋城镇史》内容简介: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图说南宋京城临安
《图说南宋京城临安》,本书用图像、文字把当年南宋皇城华贵绮丽的面貌,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
南宋政治史
两宋与两汉不同,实为一朝 -
宋画中的南宋建筑
《宋画中的南宋建筑》,本书通过对南宋描绘建筑的画作的分析,研究与归纳,寻找南宋建筑而开拓了南宋建筑研究工作的一个新视野。 -
梦粱录 武林旧事
“*”代表左边一个“土”字旁,右边一个“遣” -
南宋地方武力
南宋军事史研究的力作 ——读黄宽重《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 《博览群书》2006 年第 11 期 何玉红 黄宽重先生是享誉海内外学界的著名宋史学者,尤擅长于南宋军事、政治、宋丽关系和文献等方面的研究,其早先出版的《南宋史研究集》(台北:新文丰出版, 1985年版)、《南宋军政与文献探讨》(台北:新文丰出版,1990年版)等获得学术界的好评。新近读到黄先生《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以下简称《南宋地方武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2002年版)一书,获益良多。该书不仅开辟了宋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研究方法为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考路径。 《南宋地方武力》一书是作者1986~2001年间发表的9篇论文汇集而成。但内容与主题均围绕南宋地方武力展开,逻辑严密,自成体系。除绪论与结论外,共两篇,分别为第一篇《地方军》共三章:《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湖南飞虎军》;第二篇《民间自卫武力》共五章:《宋廷对民间自卫武力的利用和控制 ——以镇抚使为例》《两淮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的发展》《茶商武力的发展与演变》《经济利益与政治抉择——宋、金、蒙政局变动下的李全、李璮父子》《山城与水寨的防御功能——以南宋、高丽抗御蒙古的经验为例》。作者认为,宋室南渡后,在金蒙入侵与内乱频仍的局面下,为消除外患、巩固政局,宋廷承认地方武力的地位,并积极团结、整和民间武装力量。这些有别于中央正规军的地方武力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地方官员筹措财源、枪械、招募当地民众,加以组织训练的地方军,如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湖南飞虎军等。另一类是由地方民众自筹财源、枪械,组织而成的地方自卫武力,如镇抚使、两淮山水寨、茶商武力等。作者分别对各类地方武力的兴起背景、财政来源、指挥组织系统、势力兴衰等做了详尽的论述,并充分肯定了地方武力在对外抗击金蒙入侵,对内安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成为维护治安、巩固政权及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之一。”(第345页)事实上,对宋朝军事的研究,早在1983年王曾瑜先生就出版了《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版)一书,分别从统兵体制、北宋禁军与南宋屯驻大军的编制、演变、指挥以及军队的招募、装备、后勤、通信、军费、军政、军法等作了系统论述,是宋代军事史研究的佳作。但《宋朝兵制初探》的内容主要围绕正规军与“兵制”展开,正如其题目所示,属于军事制度层面的探讨。与此相比较,《南宋地方武力》提出了南宋地方武力的概念,作了地方军与地方自卫武力的划分,对各类地方武力的兴衰演变等作了细致述评。通过对具体地方武力的个案剖析,从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呈现出南宋地方武力的具体活动轨迹与一般特征,为我们展现出宋代军事史中不同于正规军的一面,也为我们展现出宋代军事史中不同于静态“军事制度史”的另一面。应该说关于南宋地方军事力量,学术界已有一定研究,如赵俪生先生《靖康、建炎间各种民间武装势力性质的分析》(《文史哲》1956年第11 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但从总体地方武力入手的研究尚付阙如。《南宋地方武力》是学术界首次系统论述南宋地方武力的著作,填补了宋代军事史研究的空白。 《南宋地方武力》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者将地方武力的发展置于南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宏大视野下进行考察,进而对南宋政权的性质及宋代“强干弱枝”等传统国策作了深入探讨。黄先生在十几年前《海峡两岸宋史研究动向》(《历史研究》1993年第3期)一文中就呼吁开展宋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本书正体现了作者在探讨宋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的努力与深厚功力。作者认为,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湖南飞虎军等均在地方官推动下成立,军费由地方政府筹措,兵源主要来自当地的百姓,久驻一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为防止地方武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宋廷做出了相应的制度约束,使之既能发挥地方军的战斗力优势,又服务于中央集权。如名义上地方军隶属于中央;将有影响力的武将调离,而由中央委派高级军官统帅;当地方财政不能支持地方军时,改由中央调拨;通过补充兵源,改变地方军主要由当地民众为兵源的状况;扩大屯驻地点,定期更戍等等。从而强化中央权威,淡化地方色彩,逐步将地方特色浓厚的地方军变为由中央掌控的调驻军。 “这种以二元指挥的方式来领导地方军,正是南宋政府面对内外政局变化后,对北宋以来行之久远的强干弱枝的制度所作的修正,既非完全违背祖宗家法,又能兼顾现实环境,是南宋政权发展一个有利因素。”(第49页)又如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宋廷改变北宋以来长期压制地方武力的政策,在边境设置具有较大自主权力的镇抚使,虽一度产生抗金安内的效果,但镇抚使集行政、军事、财政等大权于一身,意味着地方势力的抬头。这与中央集权的国策相违背。宋廷因之采取种种防范措施,至政局稳定后即予以废除。在对两淮山水寨、茶商武力的论述中,均体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观察视角,并在结论《南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地方武力为中心的考察》一章中作了集中的理论概括。宋廷一方面承认地方武力并赋予其较大权力,同时又进行诸多限制,这是南宋地方武力生存的政治环境,也体现出南宋政权的特质。作者正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野下把握住了地方武力的时代特征,摆脱就地方武力论地方武力的局限,显示出作者高屋建瓴的史识与匠心独具之处。 十至十三世纪,与北宋、南宋同时存在几大民族政权。北方先后出现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西北地区出现西夏政权与吐蕃政权,还有西南之大理政权。各政治势力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这一时期历史演变的重要内容。因此,宋史的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宋朝历史本身,而是应在宋朝与辽、金、西夏、吐蕃、蒙元、大理等互动关系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还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应将东亚的高丽、日本、东南亚、南亚等国包括在内。显然,宋朝与各民族政权的互动关系,不仅仅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还在于在宋朝与各民族政权互动关系的视野下,更能体现出关注对象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效应。在对南宋地方武力的探讨中,作者并未局限于南宋一朝的史实,而是从宋金、宋蒙乃至宋金蒙三方互动关系中展现南宋地方武力的活动轨迹,以及南宋地方武力对宋金蒙各自势力消长的影响,既突现出南宋地方武力的特性,又赋予其时代意义。体现出作者打破宋金蒙朝代与疆域界限的通识才能。“宋金关系的变化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消长息息相关。”(第340页)当宋金关系紧张并出现冲突时,宋廷鼓励地方武力的发展;当宋金和议时,又采取种种措施,压制地方武力。从镇抚使的设置到废除,从鼓励两淮山水寨到约束其行为,茶商武力从叛宋到抗金角色的转换等均体现了这一点。福建左翼军的发展将宋蒙对峙中地方军的特性展露无遗:宋蒙交替之际,左翼军与泉州地方精英连为一体,从自身与地区利益出发,弃宋降蒙,对时局变动的影响可谓大矣。 对李全、李璮山东忠义军的探讨中,作者更是将之置于宋金蒙三角关系中进行剖析。当蒙古崛起,宋金势力衰退之时,李全结集山东豪杰叛金投宋,据守一地,后卷人宋朝皇位之争受到排挤,而叛宋降元。由于这一势力专制一方,对元朝中央集权构成威胁而受到打击,转而又叛蒙降宋。李全、李璮父子的活动反映出宋金蒙三角关系中地方武力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政治抉择”(第292页);另一方面地方武力的政治取向对不同政权产生重要影响。地方武力的兴衰与宋金蒙三方势力消长间的互动关系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欣喜的看到,作者在打破朝代界限方面的继续努力。作者2003年发表于《暨南学报》第1期的《贾涉事功述评——以南宋中期淮东的防务为中心》一文,探讨宋金蒙三方势力交错兴替中,贾涉这一人物的时代意义和不同政治力量间的冲突融和。在《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4年第1期)一文中,作者打破唐宋界限,从唐宋之间政治、社会形态的转变中观察弓手的角色变化。作者再次强调,在以往以王朝兴替为主的断代史研究中,由于囿于朝代界限,对长时期历史的延续与变化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使历史现象孤立化、缺乏联系。只有打破朝代界限,在长时段的观察与联系中才能把握历史现象的延续性与发展脉络。至于打破朝代界限与划分时段的具体方式不同,可能会引起对历史认识的根本改变,其具有的广阔学术前景将不可估量。显然,在宋史等断代史研究中,打破朝代与疆域界限,不仅仅有利于史料层面上的相互补充,更在于它是拓展视野与突显选题意义的必需。这应该成为断代史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与示范对今后的研究不无裨益。 该书第8章《山城与水寨的防御功能——以南宋、高丽抗御蒙古的经验为例》中,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将南宋与高丽在与蒙军作战中利用山城防御的方式、效用、策略等作了深入比较,视野开阔,深切情理。但作者在论述中,全部使用宋蒙战争中四川山城防御的事例。而孟珙守蜀与余玠山城防御体系并不属于地方武力的范围。这与《南宋地方武力》的标题似不相符。事实上,作者将孟珙守蜀与余玠山城防御纳入地方武力进行讨论,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宋代四川的特殊化政策。这种特殊化政策在南宋表现得尤为突出。南宋偏安一隅,四川处于边防前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成为与荆襄、江淮保卫东南安全的三大战区之一。“保蜀所以保东南”,是时人之共识,也是南宋整体防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央在此施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政策:在四川设立宣抚使、制置使制度,宣抚使等往往拥有“便宜行事”之权,可自辟官属,权力极大;在四川实行仿照中央的“类省试”制度;在四川设置统揽地方财政大权之四川总领所制度。还有,南宋四川出现了吴玠、吴磷等世袭为将的武将家族势力。诸多事实表明,南宋四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殊之处。甚至可以说,南宋四川处于一种“半独立状态”,存在“地方化倾向”。基于此,就有学者对宋朝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强干弱枝”政策提出质疑。(林天蔚《南宋时期强干弱枝政策是否动摇?——四川特殊化之分析》,载林天蔚《宋代史事质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但历史事实是,终南宋最后灭亡,除吴曦叛变之插曲外,四川始终处于中央统治之下,始终发挥着拱卫东南安全的重要作用。孟珙守蜀与余玠山城设防抗击蒙古就是典型事例。因此,南宋四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诸多有别与其他地区之处,只是中央基于战略防御的整体考虑,为有效发挥该地的战略防御作用而采取的较为灵活的措施,可称之为中央集权政策下的“特殊化政策”,但将孟珙与余玠在四川的军事等活动归之于地方武力,似有夸大南宋四川地区军事等“特殊化”与“地方化”之嫌,略显不妥。 总之,该书是学术界首次系统论述南宋地方武力的力作,填补了宋代军事史研究的空白。其独特的观察视角,打破朝代与疆域界限的宏大视野,为我们指出了新的研究路径。其方法论效应同样不可低估。 -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ISBN:9789578571259,作者:寺地遵著;刘静贞,李今芸译 -
说南宋
《说南宋》一书曾于1965年由台湾平原出版社出版,因涉及以『南宋偏安』影射台湾政权,惹得蒋介石拍案大怒,亲自下令查封。全部印成品被查禁销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发行人郭衣洞,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史论家柏杨,因《说南宋》一案,在绿岛新店军人监狱被『管训』10年。 此稿为作者后人发现的孤本,在国民党《中央工作日记》之机密档案中寻获。此书的重新出版,将向读者呈现一个蒋介石当年在文化界实行独裁统治的真实案例。 -
南宋全史(全二册)
《南宋史研究丛书:南宋全史(套装全2册)》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对南宋一朝进行了全面、深入、客观、详实的研究。 -
南宋军事史
南宋是战争频繁的朝代,对金对蒙元的战争贯穿始终,这促使南宋的军队编制、指挥系统、兵器装备、战略战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因而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一环。以前的研究著作大都偏重于某一方面,而本书的特点就是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南宋军事史,不仅梳理了宋金、宋蒙(元)战争的全过程,而且探讨了南宋的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军事著作、战略战术、军事思想的发展演变,突出了火药的使用等军事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外,对南宋频繁发生的兵变民变及其对南宋军事体制的影响也作了有益的探讨。可以说,一本有关南宋军事史的百科全书雏形已具,对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一定大有裨益。 -
脆弱的繁华
穿越时光的隧道,揭开南宋的神秘面纱。 西湖池畔的轻歌曼舞,奇巧精致的珍宝器玩,一叹三叠的宋词唱曲,灿若群星的英雄才子……更精彩的还是书中的那些事儿:面对外部的军事威胁,南宋人该如何实现复国的梦魇?一位位有心作为的南宋皇帝为何最终多走向了平庸、成为不问世事的“太上皇”?南宋高度富庶的物质文化,为何却无法抵挡蒙古的铁蹄而悄然玉碎?本书表现的不只是南宋王朝的奢华,还有她的挣扎、血性与骨气…… 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目录: 第一章、复国的梦魇 撞上大运的赵构 泥马渡康王 皇帝的心病 秦桧逃脱虎口? 夭折的复国计划 岳飞死了 第二章、王朝初定 秦桧遇刺案 乱世多文豪 皇帝选嗣 采石大捷 辛弃疾南归 第三章、德寿宫的太上皇 皇位是飞来横财 赵构的退休生活 赵孝宗的“孝”道 家庭危机 过宫事件 绍熙内禅 第四章、政治的门外汉 朱熹进了武夷山 门外汉的政治秀 陈旧的党禁 北伐是味好药 史弥远杀人有功 第五章、西湖暖风熏人醉 来历不明的宋理宗 临安忘却许多愁 盛世危情 大金帝国的黄昏 锦上添花的胜利? 第六章、国破伤心时 钓鱼城大捷 蟋蟀宰相贾似道 最后的硝烟 临危众生相 第七章、漂泊海上的最后岁月 扬州正气歌 风雨伶仃洋 厓山的最后时刻 尾声、还是宋朝的事儿 附录一:南宋皇帝小传 附录二:南宋历史大事年表 后记 -
南宋的农村经济
南宋承袭北宋,在经济上有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盛行和商业逐渐发达三个基本趋势,人口增加造成耕地不足,土地兼并助长农村财富集中,促使农村贫富差距日增,形成不安的现象。但在另一方面,有一股协调力量在维持农村经济的安定,这也就是南宋政府和富家所做的努力,由富家负起经济上较大的责任,而贫家则受到较多经济上的协助和保障。 本书目的便在于探讨南宋农村社会在经济上的冲突和协调,分别讨论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土地分配、租佃制度、农家劳力与资本,以及农产市场与价格等经济活动,以分析农村贫富不均的现象,最后则陈述协调农村经济的种种努力。可说对南宋农村的经济有一番相当周全而清晰的透视,有助于对当时农村实况的了解。 目录 再版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 第一节 农村户口在南宋户口中的比率 第二节 南宋农村户口的社会结构 第三节 南宋农村每户的平均口数 第二章 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第一节 南宋农村耕地的不足 第二节 南宋农村的土地所有与经营 第三节 南宋农村的租佃制度 第三章 南宋的农家劳力与农业资本 第一节 南宋农家劳力的运用 第二节 南宋农家生产资本的融通 第三节 南宋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 第四章 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 第一节 南宋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第二节 南宋农产品向市场的供给 第三节 南宋农产价格的变动 第五章 南宋农村的经济协调 第一节 南宋农村的均赋与均役 第二节 南宋农村的贫穷救济 第三节 南宋农村的家族互助 结论 引用书目 -
南宋文人与党争
南宋党争是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围绕党争这个轴心又产生了多层面文化活动的结构性互动。这种互动既决定了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性格和政治命运,又深深地影响了学术与文学发展,内容十分丰富,也极为错宗复杂。要深入地把握它,并尽可能地作出合理的解析,难度之大是不言喻的。 作者首次揭示了南宋党争是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与南宋多层面文化活动中的一个轴心,全面剖析了围绕这个轴心所产生的结构性互动。书稿将宋金和战之争、道学与反道学之争、文学命运及其走向,从传统的已有模式中提到党争层面上来深入剖析,为南宋政治史、理学史和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拓了原先不免局限的学术视野;对理学与文学的生态环境的揭示、对士人的告密、谄谀等风气的批判,又特具现实认识意义。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全二册)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套装上下册)》撰者李心传(公元二六七——一二四四年)是南宋著名史学家。宋史有传,惜多疏误。近人台湾大学王德毅教授着有李秀岩先生年谱和李心传著述考见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末》,上海大学来可泓教授着有李心传事迹著作编年一书(巴蜀书社一九九○年版),杭州大学梁太济教授所撰两朝纲目备要史源浅探一文(载文史第三十二辑),对李心传其人其书皆有新的创获,可供参考。 李心传的主要史学著作,除《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套装上下册)》外,尚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别名高宗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旧闻证误两书。要录二百卷,记载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间史事,其书的材料来源,是以高宗朝的日历、中兴会要为主[注],并广泛参考源文件数据和大量私家著述。 -
浦之上
《浦之上一个王朝的碎片》主要内容:有时候忍不住问自已:历史究竞有什么用?人生背负的东西已经如此之多,为什么还要把那些破砖烂瓦强行留在身边?有说服力的答案一直没有出现,可是那些古人,宋朝的人.他们已经不可遏止地呐喊挣扎着向笔端跑来了:三百多年的王朝历史有些庞杂,千头万绪的陈年旧事有些凌乱,在最初的彷徨之后,一条叙述的路出现了:小小的林浦村是个支点,通过它.再将目光往宋朝深处望去。小说?散文?口述实录?新闻纪实?文体的界限此时真的无关紧要,且让它们都交汇在一起,历史给我制造的琐碎而复杂的感慨与多种文体的交汇竟是这般畅快地不谋而合了。 -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南宋卷)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南宋卷》主要内容:南宋始于高宗赵构,亡于广王赵呙,历经九个帝王,有敌来就跑的,有侍亲至孝的,有畏妻如虎的,就是没有收复大宋国土的。南宋,我们也许只熟悉岳飞、秦桧,却不清楚神勇无敌的毕再遇、善吹牛皮的贾似道……历史不管怎么写,离不开人和事,离不开故事,尤其那些悲悲壮壮、荡气回肠的故事。 历史在南宋这里拐了一个弯,那里有武人的血,文人的痛,那种伤痛永远不该被遗忘。 -
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
蓴客 《 書〈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後 》 右《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宋四明吳文英君特著,吳蓓牋校。夢窗身丁季世,沈淪下僚,家國之憂,身世之感悉發于倚聲,前賢論之詳矣。當其世,尹惟曉敍其詞,曰“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一時作手如周草窗、張玉田,雖論詞旨歸不同,咸有題其詞集之作。沈義父《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元明之世,雅正之音無聞焉,故夢窗詞晦之者五百年。至清末周濟標擧四家,以“夢窗奇思壯采,騰天潛淵,反南宋之清泚,為北宋之穠摯”,領袖一代。而陳洵更“立周吳為師,退辛王爲友”。推尊夢窗至此極矣。加之以半唐、彊邨、大鶴諸公手斠夢窗詞不輟,千年之覆一旦發之,嘉惠後學寔多。彊翁中年學作倚聲,專攻夢窗一路,其詞爲有清冠冕。雖其天分,亦不可謂非夢窗之力也。然夢窗詞綿密藻麗,當時玉田力主清空,已稍致不滿。所謂“七寳樓臺”云云,耳食者遂起而攻之。國初以來推尊蘓辛,風氣所移,所謂學者若胡雲翼、劉大傑、吳世昌輩,醜詆之無所不至,要亦蜉蚍撼樹耳,于夢窗何有哉。夢窗詞素號難治,夏瞿禪先生所謂“才秀人微,行事不彰”、“隱辭幽思,陳喻多歧”者是也。前輩學人,如朱彊邨、鄭大鶴、夏瞿禪諸公,惟斠其字句,攷其行事而已。階青、海綃、誦帚諸公乃稍稍牋釋之,至香山楊鐵夫先生,始牋釋全集,洵四明之功臣,然穿鑿之病或不免焉。本書牋校者吳蓓博士,師從吳熊和先生治夢窗詞凡廿餘年,有鑒于此,乃創為新說。若集中送行諸作,頗涉男女之事,鐵夫先生指為贈妾者,皆以“騷體造境”法釋之。所謂騷體造境法者,蓋以男女之情喻親友之愛,以比附于屈騷香草美人之思。雖未盡合於前賢,然自成一說,篳路藍縷之功不可廢也。每題之下皆繫以舊說,凡前賢之評註略該之,庶免專輙之弊,備讀者取擇焉,故又曰集評。凡有志于倚聲者,宜人手一編,或可窺宋賢閫奧,異日所得,豈有涯涘哉。歲在彊圉大淵獻仲秋錢之江子南識于仁和之演坣。 -
清明上河图密码
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入画,824个人物逐一复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 这是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和刺客已经潜伏入画,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汴河的波光云影中: 画面正中央,舟楫相连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过虹桥,而由于来不及降下桅杆,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桥,船上手忙脚乱,岸边大呼小叫,一片混乱之中,贼影闪过,一阵烟雾袭来,待到烟雾散去,客船上竟出现了二十四具尸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 编辑推荐: 表面上看,《清明上河图》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图成之时,北宋帝国的政治局势已紧张到极点。金、辽、西夏、高丽四国掣肘,方腊内乱,国势岌岌可危。《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千古奇局,祥和之中风雨欲来,贩夫走卒之间,埋伏着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人物,一股诡异沉重的气氛,弥漫在汴河上下;或许只有宋徽宗知道,一场席卷帝国的腥风血雨,已在全图正中的虹桥下荡起涟漪。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