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城市
-
城市学
作者以文化浪游者的视角,漫游香港,投入而又疏离地看着这座城市,把晃动的城市影像一一记录、沉淀,穿梭于理论与事实之间。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本雅明的浪游理论说起,构筑城市理论起点;第二部分“文化权力篇”以轻松的笔调分析了性与隐喻、集体记忆等微观政治问题;“流行主义篇”解构年轻人文化、消费主义、流行符号,活泼生动,引人入胜。 -
刘伯温与哪吒城
传说北京建城之前,是苦海幽州孽龙的地盘,燕王想在这里建城,就请刘伯温和姚广孝分别做出规划。结果,两人不约而同地画出了一座“八臂哪吒城”。故事尽管是虚构,但为什么会把哪吒与规划京城扯上关系?这个传说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历史根据?本书追索故事的来龙去脉,以浅白的文字呈现学术考证,不仅为历史与民俗研究开辟蹊径,也为大众读者提供一部奇趣的通俗历史读物。附录的民间故事及珍贵图片,皆为研究北京城的重要参考资料,生动翔实,妙趣横生。 -
城市的秘密
罗马街道下,曾经是宗教祭祀活动的密室;巴黎地下,钢和玻璃结构的列车悄然驶过;伦敦城下,暗河溪流涌动。地下万象为我们展示了城市的个性,包括城市的起源和历史,在某些情况下还预示了它的未来。作者选取了纽约、巴黎、罗马、伦敦、莫斯科、开罗、东京、北京等12个大都市,经过详细的考证和梳理,向读者展示了奇妙的大都市的地下世界。 -
下一個十年
回歸開始到今天有一個重要趨勢,就是許多市民特別是年輕人視香港為家。 既是家,就該宜居,清潔,有回憶,有歸屬感,自己當家作主。特別是2003年後,港人這方面的表達就更清楚了。 是這股動人的公民社會力量讓我認為在未來十年,特區將有所改善,令香港成為大家引以為榮的地方。如果香港能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真的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普世都說香港是個民主的地方,我覺得是一件光榮的事。 如果香港是個公正的和諧社會,創業條件和社會保障俱好,貧富差距不再遠大於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我覺得是一件光榮的事。 如果香港城市能保留自己的本土歷史特色、港人有文化、夠創意,我覺得是一件光榮的事。 如果香港在環保、節能方面為世人稱頌,全球人材愛到香港就業定居,更重要的是本地人覺得香港是個宜居的好地方,符合了香港人說的一句話:人家讚賞、自己滿意,是一件光榮的事。 以上,香港其實都是可以在十年內取得重大進展的,事在人為。 寫《我這一代香港人》的陳冠中認為:下一個十年,香港應該可以做到: 中國的一份子、為內地的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繁榮、安定、法治、自由、民主、和諧、善治、公正、環保、節能、宜居、好玩,一個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世界城市。 到時候我相信很多港人、國人也會跟我一樣覺得與有榮焉。 -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我爱北京三里屯
目录>>>>> 三里屯前史 十年三里屯 被记忆点亮的三里屯 视觉日记,男孩女孩 三里屯的起承转合 三里屯闲话 我,三里屯,故事 视觉日记,阿猫阿狗 谁的欲望都市? 我们是如此堕落 没有前戏的城市 午夜怨曲 欲望恒久远意淫永流传 欲望自动化或完美的罪行 冷与热 人人头上一朵花 我是北京PRRTY动物 走吧 视觉日记杂七杂八 That`sBeijing这就是北京 地产伉丽的事业和人生 潘石屹 张欣:北京小资的教父教母 复合的北京 潘石屹:经验主义者的双手合十 北京:漂浮的都市 谁的城市? 北京城的沧桑与魔咒 拆、拆、拆、拆、拆、拆! 潘石屹 在进退中抉择 在三里屯创造出新的自然 三里屯SOHO:邻性的复活 三里屯·商家论道 北京、上海、台北、香港—与陈冠中对话:关于城市的八个Re 三里屯缺什么 再造三里屯 三里屯My FaIr ady SOHO中国强力打造三里屯变身香港铜锣湾 太古地产明星项目大牌云集三里屯Viage -
沒有光的所在
「沒有光的所在」,出自張愛玲之筆,可以用來形容百年前一家沒落貴族的庭院,也適用於今天一個面目日漸模糊的城市。 解決交通擠塞必須建設繞道,火速清拆天星碼頭,何以收費超高的西隧繼續獲批加價? 樓市呎價過萬即代表經濟復甦,但到底有多少人享受到財富暴增的成果? 過去花錢重建大笪地,今天卻把波鞋街重建為體育城,難道波鞋街不就是地標? 當天水圍被標籤為「悲情城市」,為甚麼維港每天都在上演幻彩詠香江? 空氣污染與珠三角工業發展無關,環境的破壞真的可以用經濟收益來補償? 香港,就等於「繁榮安定」四個字嗎? 土地、建造、旅遊、環境、就業、教育……管管齊下,貧富懸殊在加劇、不公不正在蔓延,方向到底在哪裡?不想再聽廢話、空談、謊言的香港人,一起來聽馬國明講甚麼吧。 -
中国城市名片
借他人慧眼,重新发现当代人朝夕相处的栖息地。 名城——四十余座中国最具代表性城市:各省首府、文化古都、山水胜地、经济新秀、边地异境。从江南到塞北,从东海至西陲,串联锦绣中华粒粒明珠。 美文——精选近两百篇美文,包括文人之文、学者之文、记者之文,风格多样,视角交错,均衡搭配,展现中国城市多重魅力。选文系编者翻阅大量资料遴选而出,注重经典性、代表性、可读性、独到性,目录几经修订,精益求精。 精粹——山川地理,人物出产,风俗民情,精神蕴涵,挖掘城市最具个性之自然人文景观,准确呈现。 浓缩——历史流韵,时代脉动,跨时空穿越中国城市前世今生,千年文明熔于一炉。 润泽——湖光山色,都市霓虹,富贵温柔的人间情味,生生不息。 -
可见的乌托邦
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建筑师的以摄影为介质的城市漫游笔记。作者是视旅行为生活创作能量来源的建筑师,长期行走于不同国家、城市,既跨时空地域、也跨文化族群,既观看建筑,也体会空间、人文,通过简洁的文字和“主观”化的图片,记录了其艺术心灵和人文情怀,同时也完整收录了欧美日等大城市现代建筑和亚洲周边国家的传统建筑,为一览世界建筑的深度空间地图。 书中涉及的城市有阿姆斯特丹、巴黎、柏林、巴塞罗那、伦敦、纽约、东京等,如作者所说:“我承认一个都市可以有几万种面貌,那随着每个人解读方式而迥异,相机便是这样的武器,作法上有人可能是画素描,有人专门找古迹和文献,有人则是纯粹观光。旅行中的我是去跟空间质感或城市作沟通,沟通的方式是画素描或是照相,所以摄影是一个很重要的媒介,建立我对一个城市的观察与了解。” -
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Collecting David Harvey's finest work on Paris during the second empire, "Paris, The Capital of Modernity" offers brilliant insights ranging from the birth of consumerist spectacle on the Parisian boulevards, the creative visions of Balzac, Baudelaire and Zola, and the reactionary cultural politics of the bombastic Sacre Couer. Stunning in scope and form, this is a long-awaited essential collection of David Harvey's magnificent writing on 19th century Paris. -
城市九章
《城市九章》系知名作家陈冠中所撰的一系列城市笔记,共有九篇,其中北京、台北、香港各占两篇,余下三篇里,《杂种城市与世界主义》分析不同文化的相互包容,《三城记:上海、香港、台北的流动盛宴》分析这三座城市的异同,《坎普·垃圾·刻奇》则是对于新兴城市文化的评论,另有附录题为“爱富族社交语言——英文关键词”,列出了约二百条时下流行的文化精神的英文词汇及中文解释,饶有趣味。作者生于上海,长于香港,有六年的时间以台北为家,现在则定居北京。如此“精彩”的经历,使作者把香港、台北、北京、上海的本质、灵魂“参透”,以文化人的敏感触觉和独特的眼光审视都市前卫现象与观念意识,对这几座城市作出精彩生动的比较、品评,勾勒出一份异彩纷呈、令人颇有“目不暇接”之感且无形有神的城市印象地图,将每座城市的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 -
回到土地
《回到土地》共分三篇。城市篇是全书的最主要部分,11篇文章揭示和批判了中国近二十年来城市建设的种种误区,特别是盛行于大江南北各大城市的、荒诞不经的“城市化妆”运动,挥霍浪费无度、缺乏人文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大型公共建筑,目标单一、缺乏土地伦理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的城市规划建设及江河治理工程,等等。田园篇侧重乡土中国。这些文章警告,当我们已经毁掉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旧的乡土城镇之后,我们又将毁掉一个个更富有特色,充满生态与人文价值的广大乡村和田园。乡土景观平凡而真实,虽为下等文化且不曾被国家或地方政府所保护、所珍惜,却绵延数千年而生机勃勃,是“生存的艺术”,也是草根信仰之基础,是和谐社会之根基。遗产篇则在“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新伦理与新美学之下,认识和评价我们的遗产,旨在跳出传统的文物概念,跳出贵族文化的价值观来认识平民的、足下的文化。 -
北京手记
这些年来,北京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确让人震惊:前30年中,有好多国家机关建设了“大院”型的小区;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建造了十大建筑和改造了长安街……近几年来,特别是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以来,北京的建设速度可谓世上绝无仅有,高楼林立,道路伸延,公共建筑越来越宏大,城市的改造也越来越快…… -
真正的穷人
这是一本克林顿推荐美国经济学家阅读的书。富裕如美国,在城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贫民窟,存在着内城区“底层阶级”之类真正的弱势群体。本书旨在探讨产生这类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方面的复杂动因,积极倡导一种社会民主的公共决策议程,以改善这类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聚居区底层阶级、贫困与社会断裂 第一章 剥夺的循环与有关聚居区底层阶级的争论 第二章 内城区的社会变迁与社会断裂 第三章 贫困和家庭结构--证据与公共政策议题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 第四章 失业与福利效应:重新考察 第二部分 聚居区底层阶级与公共政策 第五章 针对种族的政策和真正的弱势群体 第六章 种族关系与消灭贫困之战计划的狭隘视野 附录:城市贫困:最新文献综述 参考书目 英中人名和术语对照表 -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
本书以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建设的这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并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在都市形态演进中所起的基础性支持作用进行了探讨。以试图在近代上海都市空间演进的市政控制过程和市政设施影响诸方面进行论证,并为 今日上海都市空间的发展提供借鉴。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
摩登上海,裹挟着繁华旧梦的香风迷雾,于新世纪里何去何从? 生长于上海的文学评论家陈惠芬,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意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学上海中所蕴含的城市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在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的条分缕析中,完成了文本分析到文化研究的顺利过渡。逻辑清晰的理论阐述辅以情感浓烈的文学表达,堪称上海文化研究中一次成功的书写。 序一 序二 导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 上篇: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 一、纪实与虚构: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一 二、日常和传奇: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二 三、N城记/自我与他(她)者: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三 四、“离去”和“归来”:想象上海的方法之四 下篇:阶层/差异:认同的中央电视台诡和复杂 五、“外来”身份和“精英”叙事 六、“老上海后裔”的历史建构 七、“新人类”的上海书写与认同 八、“城市地图”、《上海遭遇》:个人记忆和集体想象 附录:“到底是上海人”与上海认同 参考文献 有关上海描写作品要目 后记 -
这里是北京
2004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节目中心,一群对北京城有着无限热爱和强烈责任感的电视编导,将新版的《这里是北京》专栏节目奉献给广大的观众。引领观众跟随发现者一同听传奇故事,寻找名人遗迹,介绍北京100多家博物馆的几大看点及相关服务信息,探索京城鲜为人知的文物古迹。在《这里是北京》播出一周年之际,推出了与栏目内容相统一的《这里是北京》系列丛书。收录了《这里是北京》之北京记忆、博物馆宝典、北京发现等版块共14期节目。书中以图片、地图、图片的形式生动的介绍了北京的文物古迹、历史人物以及老北京的文化,可以说既是一本北京人文历史手册,又是一本北京旅游指南。 -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Marshall Berman's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is widely acclaim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books on modernity. A kaleidoscopic journey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modernization, the dizzying social changes that swept millions of people into the capitalist world, it dexterously interweaves an exploration of modernism in art, literature, and architecture.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