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祝勇

  • 蓝印花布

    作者:祝勇

    蓝,越旧越美。对于许多颜色来说,时间的累积只能增加磨损,令它们显得衰败和不堪。旧蓝则别有味道,恍若陈酒,或老去的亲人。它条理清晰的纹脉里混合了山野的气脉和时光的表情,让人想起所有经历过的岁月,以及在岁月中积累着痛楚与快乐的吾土吾民。
  • 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

    作者:祝勇编

    《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如果一定需要一个定性式的说明,这本书是可以被归为思想随笔集之类别。按照刘小枫的说法,思想者大致有两类,一类可以称为思想的作奸犯科者,通过各种论说制造思想奇案。另一类可以称为思想的刑事侦,专破历史中沉积起来的思想悬案。在思想领域,发现因然可贵,然而在思想被误读之后,发掘和发现更是功不可没。无论该书的作者们采取何种叙述模式,无论他们的身份是发现者还是挖掘者,他们都服从于一个思想的冲动。——《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推荐
  • 江南:不沉之舟

    作者:祝勇

    江南:不沉之舟,ISBN:9787503224249,作者:祝勇著
  • 旧宫殿

    作者:祝勇

    《旧宫殿(10周年纪念版)》作者把“阳具”作为全书的核心,使其成为一种深具隐喻性的意象。在书的指引下,我们见证了另外一个故宫,以及其中由所有神话、谎言和暴行重合而成的复杂影像。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着我们的阅读经验,取代传统历史演义的线性叙事体系的,是一种更加立体的叙事方式,作者仿佛在空中同时打开无数扇门,我们可以由任意一扇进入。
  • 北方

    作者:祝勇

    《北方:奔跑的大陆》主要讲述了:那年和友人凹凸一起,躲进了京郊房山的云居寺,小住了一些时日。凭借凹凸的关系,我们俩同住一间小小的僧房,读书、聊天、写作。有时,僧人们都去佛堂念经,我们就坐在殿前的台阶上,遥望对面的青山,想着各自的心事,长久地不发一语。那时我们都处于困顿之中,想从烦闷的现实中挣脱出来,透一口气。我们不约而同,都想到了这里。不是遁世,而是让内心获得喘息和再生的机会,在沉默中重新积聚能量和勇气。事实证明了我们的正确,只有呼吸过两种不同空气的人才会懂得两种空气的差别。
  • 江南不沉之舟

    作者:祝勇

    《江南不沉之舟》讲述了:地图深处,一个个图案精细,人影晃动的窗格,暗夜里衣袖和饰物的喧哗。祝勇,传统散文的叛逆者,新散文的探索者。《旧宫殿》:宫殿、谜案、死亡与爱,从一个古旧斑斓的夜晚出发,一直抵达我们的内心。
  • 祝勇文化笔记

    作者:祝勇

    北方,奔跑的大陆,ISBN:9787503224454,作者:祝勇著
  • 最后的罂粟

    作者:祝勇 著,冰冷川 绘

    最后的罂粟  bkbk505412 前言: 冷冰川说,这次合作是我们们迄今最亲密的接触。 第一次接触是名年前,我出《声音的重量》,封面用了冷冰川的画,那时开始注意这个闪烁着几分寒气的名字,猜想有这名字的该是怎样一个人,后来发现《读者》杂志不止一次地用他的画作插图,又买到他的画册。江苏美术出的,叫《冷冰川》的世界》一直珍藏,再后来就认识了冷冰川 我意外于冷冰川的质朴可起——与预先的想像不问。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一个人的身份来定义他们的外形在我们的想像里干部、知识才子、商人、画家早就戴上了各自的陆警像中药区于各归其类,绝不能混淆如果一个画家外表与官员无异或者一个知识分子长得像商人肯定会引起我们的感官不适。 有人说,作家绝对不能长得漂亮,长得漂亮了肯定写不出好又章画家呢,外形不能正常,正常了就不是好画家. 很传神,但并不可靠。 三与朋友相识一交往的细节,我常常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是一种感觉,仿佛一个故事没有过程,只有结局。所以我和冷冰川的交往过程很短结局很长。 冷冰川很安静。 他的画很细,那似乎不该是由人来完成的,如果说是上帝惜用了他的手,那是对他的吹捧,至少那些细如发丝的线条应该是由机器完成。我只愿面对他绘画的结果而不愿面对过程——是不忍。采风时和他“同居”,他开始画画,我就睡觉醒来时他已结束工作、每个夜晚他的刀刃都要经过一次历险——他的作品都是一次性完成不能修改刀锋的丝毫慌乱都会使他前功尽弃。他握刀的姿势有点像外科医生他胸前的黑纸上到处是一触即痛的敏感神经。 我喜欢冷冰川的果断。 冷冰川果断地说 我不可能很完美,你想连我犯错误的乐趣也抢走么,我的缺陷是我个性的一部分,我的缺陷你都无法学到。 与名字相反,冷冰川的画让我找到了南方——感官上的南方。看不出明确的地理位置,但每一片丰腴的叶子都暗示着它们‘亏阳光的联系。冷静的刻刀下,呈现出一个情欲旺盛的世界。每一个细胞都在膨胀。他的黑白画不仅包含着绚丽耀眼的色彩与光芒而且包含着喧哗的众声像陈丹青形容的,疏阔、明朗、幽深、响亮。 冷冰川的画如黑夜,为我们的梦游提供方便、每个人都有可能情不自禁被它们裹挟而去。那诱惑来自睡梦中的少女。她们的梦境写在她们的脸上。 冷冰川的画令我感受到双重梦境。 冷冰川又说 美丽的作品(包括爱情及所有的艺术)多少都含有几分误解,或至少是幻觉。没有误解和幻觉;艺术、爱情会存在吗。 很久以后,我发现冷冰川差不多每本画册的名字都相问——《冷冰川的世界》。 每逢出书,他都要从上次的书中抽掉不满意的册页更换以更好的作品。画册仿佛游动的画展,他在其中不断地调整。他以此来保证每一本新集在品质上都超越前者,并可望在谢幕时出一本最理想的画册。 汪家明先生刚到三联书店我和冷冰川就与他巧遇。我建议冷冰川在三联出一本书——不是画册——有图画,有文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好的建议马上变成我自己的繁重的工作。读画是有趣的,写画就变得艰难。第一年没有动笔第二年写了一点,被电脑病毒一网打尽,现在是第三年。三万字写了三年。我写得最慢的一本书。 冷冰川不催,他一年只画十张画。 我们俩比慢。 自由有时是最大的限制。这本书写得辛苦,汪先生的宽容是原因之一。自由有时会使我失去言说的必要。 自由导致失语。 画如梦,不可解。我惜画说了点自己的话与画无关,或有关。 但愿是误解。 二00四年七月二日深夜 后记: 跋/冰冷川 几年前,当我和祝勇在某个无不良印记的春夜聊到这本“情色”读本的时候我就猜到祝勇无论怎样用他的力量都写不到那个流水落花的地方。果然祝勇只写到他的矜持就“不爱真理了”。 祝勇是个严肃的人。他从不在自己的生活里找灵感他似乎是离人群很远,但他的所思所想却离人越来越近——我也不在自己的生活里找灵感,但我直接从生活找动人的细节画得越深入越让我读清楚内心。所以我的作品细节结实,繁复,含有轻微的催情成分——但它的抚慰是真诚的,只使人迷醉,没有毒素。其实我与画中的人儿都没有什么享乐“我”和“她”只是展示一种对自由的个人化的造型一种素朴的性命的滋味;一切不过是“人”性情中的即兴之作。但它的妙处,在于这种不着边际 的对自由和情色的心花顿发的机锋唱答——事实上祝勇在他用情的文字里也常常唤醒我们的自由的醉意。 祝勇是个明白人。他的深省与惊醒,冰冷又敏感很适合他文字里叛变的气质——我也算个明理的人,但我创作中是不讲理的,我随心所欲地表达——我拒绝承前,又不想超过任何人,不用世俗的见识,也不用理性判分。所以我只是个流浪者,靠直觉创作的流浪者,不停地接近“心”的灾难。祝勇笔下的分寸和他的身体的分寸是平实典雅的,从没有怪诞的表情。但他的明晰思辨,简明直接,像老刀手。看祝勇和他的文字,我们像遇见一个陌生人,他周身散发着一种孤冷,使人在熟悉的情境中生出疏异之感。而祝勇呢,就是凭惜这种疏异感建立了他与人与历史的渊源关系。 祝勇是个内向的人,有像森林一样漂亮的沉默,他的森林里有着无人能识破其底蕴的坦诚和隐衷…… 祝勇是个充满信念的人。对他不了解的人只能窥见他的力量的很小部分…… 祝勇还是个有文字洁痹的人从他干净的文字里见得到他清洁灵魂的影子。实际上,很难准确地评说他的鲜活的文字也难三言两语说清他作品里的庄重、沉着的声音——他用灵性和睿智的深度解释了自己的思考和自己在历史中的声音——这些矜持的声音和思考感动了我们孤独的回忆,像深深地在我们心里埋下的诗句。埋下了,就是栽种的意思。
  •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作者:祝勇

    凰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地理的概念,无论是从旅游上还是文化上,凤凰似乎早就在孕育着一个梦想。正如祝勇所说的那样:对于一个漂泊者来说,心有所系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哪怕它只是一间残破的老屋,或者一只古旧的渡船。不论它是存在于记忆里还是想象中,也不论它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简陋,对于游子来说,那便是他心灵的全部。 凤凰,是同祝勇一起走进人们的视野里的。在这之前,湘西给人们的所有印象,就是《乌龙山巢匪记》里的那般模样:祟山峻岭,地势险要,十民九匪的穷山恶水。就连鼎鼎大名的张家界,也不过是开发过的匪穴遗址。可是,祝勇的《凤凰——草鞋下的故乡》却展现给我一个全新的湘西:温情、妩媚、文质彬彬。单看散落在书页中的幅幅黑白照片,斑驳的古城楼、临水的吊脚楼,雕花的木门、蜿延的木桥、雾气凝聚的石板街道,宛若江南,让人心驰。
  • 禁欲时期的爱情

    作者:祝勇

    《禁欲时期的爱情》收录祝勇的27篇文章,可概况为四个主题,第一是知识分子研究,知识分子在欲望、苦难、英雄主义、荣誉等面前所体现出的一些特征;第二是对文学对出版甚至对世界杯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品评;第三是作者主编过一些丛书的序以及他策划之初对某一文化现象的理解以及因此结交的某些作家;第四则是作者近年所作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说和纪录片的访谈,涉及作者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探索。
  • 盛世的疼痛

    作者:祝勇

    谁敢说自己对一个历史人物百分之百了解?谁说我们几十年读下来的历史课本是百分之百正确?本书作者对历史的探究从细节着手,见解精辟独到。历史人物经过作者的塑造和打磨,不再只是纸片上一副单薄的画像,而是有立体感、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知人间冷暖的活生生的人。
  • 血朝廷

    作者:祝勇

    《血朝廷》讲述了:挑战人性极限,刷新阅读体验,让历史最黑暗处的爱与痛在革命的火光中现形,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文学巨献。郑欣淼 刘心武 张承志 莫言 郑重推荐,《读者》杂志首席插图画家李晨倾力打造绝美插图。
  • 旧宫殿

    作者:祝勇

    宫殿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殿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血色宫殿便时刻质问你,你所准备的勇气牺牲是否足够。 微小的烛光能够照亮殿内每一个繁琐的细部——它在黑漆八折屏风上映出隐约的光影,微光仿佛来自屏风那款彩色楼阁园林图案幽黑的深处;黄花梨木书案上,诗稿散乱;琥珀镇纸下,最后一行诗墨迹未干;澄心堂纸光泽细润。他移动着火烛,脚步稍迅疾些,火苗几乎熄灭。殿堂瞬间黑暗下去,仿佛是永久黑暗的一次预演。他在时间中看清了光明和黑暗的边界。他知道火焰无边的光亮终会将他带入无边的黑暗。 《旧宫殿》是一个复杂的文本。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对它进行总结,甚至无法根据目前通行的文体分类原则对它进行分类归档”。《旧宫殿》的抒写对象虽然是故宫,但却已超越单纯的皇家宫殿的书写意义,而是融进了大量明代宫廷内部暴力与血,其中对太监去势场景的想象性描写,让散文的“实”中夹进了小说的虚构;前几章中,对于太子柏和复仇者惠的比武描述中又见武侠小说的笔风。对此散文家祝勇表示,《旧宫殿》是一种跨文体写作,横跨了小说、历史研究、散文等多种文体。他试图将各种文体的优势集中起来,以求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旧宫殿》中仅仅是一种权力的载体,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另一种视角。“故宫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舞台,上面上演着无比庄严同时无比荒诞、无比仁慈同时无比残酷的大戏。金碧辉煌的宫殿是作为权力斗争的结果出现的,而所有阴谋的产生过程却被时间隐去。我希望这部散文可以使人目睹被隐去的可能性,看到当下看不到的部分。”
  • 1894,悲情李鸿章

    作者:祝勇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正当他在官场与商场如日中天之时,一场外来侵略战争彻底改变了他和大清王朝的命运,他从“中兴名臣”变成了“千古罪人”,大清王朝的复兴强国梦也随着他创建的那支威名远播的北洋舰队一起覆灭了。 本书以珍稀的史料和图片,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角度客观地描述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李鸿章也在受辱与自尊之间竭力挣扎,活脱脱地再现了一个身处风口浪尖上的悲情人物形象。 【编辑推荐】 世界华文文学奖提名奖、郭沫若文学奖得主祝勇最新力作 优美的文字+珍贵的史料+40余幅历史实景图片精彩呈现 透过细节、人物内心为你揭开历史真相 谨以此书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 周年及李鸿章诞辰190 周年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场战役和一个世纪的“长恨歌” 在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李鸿章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大清帝国“危急存亡”之时,他所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而这一切,尤以1894年为最。 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李鸿章,这本书给出了最客观、最公正的答案! 图文再现那场穷了中国、富了日本,中国丢了钓鱼岛的两国间之正面较量!
  • 辛亥年

    作者:祝勇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转折性的一年,辛亥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纪年,在它的内部,包含了晚清数十年的光阴,其线索庞杂,矛盾纷繁,有着超大的历史容量。本书以辛亥年一年为横断面,从辛亥年的春节开始,一路写到这一年的除夕,讲述了这三百多个日夜里所纠集的转折、浮沉、悲喜、恩怨、可能和不可能。作者透过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和图片,向读者展现了那个“需要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里个人、国家、民族关乎一生一世,存亡兴替的抉择。 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本书不仅关注历史大逻辑,更关注人的命运。作者在百年后的今天,每一个历史当事人所,以一种更加宽容的目光,看待历史中的每一个人,体味他们在面临“决定性瞬间”时的艰难与痛苦。这样的视角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有温度的、令人纠结和叹息的历史。
  • 日本意象

    作者:靳飞,邱华栋,祝勇

    日中两国间不仅有着几千年的交流史,而且通相互学习促进了各自文明的发展。同时,两国还都担负着为亚洲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责任。两国毕竟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有时在政治、安全保障、经济等方面会出现不同意见或采取不同的政策。关键是要重视培养国民对待这些问题时要冷静,不要感情用事,要有互相理解、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观念。为达到我们共同的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文化上的交流。通过文化交流不仅学习对方的长处还可以意识到自身的长处,日中合作要强化这种注意配合、尊重对让多方面价值观得到共处的亚洲传统精神文化。把东亚地区和北亚地区的合作体制、价值观等宣传给全世界是极为重要的。
  • 隔岸的甲午

    作者:祝勇

    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的许多读物中,本书是唯一一部透过日本遗迹观察甲午战争的作品。它并非一部甲午战争史,“现场性”应当是本书的着眼点。为此,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与甲午战争有关的日方遗迹,其中包括:“长崎水兵事件”的发生地长崎丸山町、明治初年创立的靖国神社、甲午战争时期设立在战时首都广岛的日军大本营、《马关条约》的签订地下关等等,追寻了北洋舰队射向日舰而没有爆炸的那发炮弹、以及亚洲最大战舰“定远”号沉没后其零部件的最终去向,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