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

  • 创造大都会

    作者:罗雨翔

    中国人在美国当公务员

    解读美国大城市背后永不停歇的政治角力

    大都会的活力从何而来?如何像运营企业一样运营政府?个人力量如何影响社区营造?纽约是大城市的特例还是范例?房地产税如何连接私人义务和政府义务?

    《大国大城》作者、经济学家陆铭,哈佛大学教授戴安·E.戴维斯倾力推荐!

    编辑推荐:

    ◎一本跨领域深入解读纽约的科普读物,包含城市规划、政策、经济、建筑设计等多重视角。美国注册规划师、前预算局公务员对美国城市的深度观察。

    对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兼具客观、理性和深度的纽约城市指南。作者有着哈佛大学建筑硕士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发展硕士的双重背景,曾就职于纽约市政府预算局,现为美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能够从经济地理、政策法规、公共空间等方向解读纽约的特点,探秘美国大城市的城市更新。

    ◎美国政治制度如何影响城市?中国大城市的生长轨迹与美国有何异同?

    城市空间、公共交通、地产开发等课题和每个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学习借鉴他国已有的现实案例,尤其是如纽约这样极具特色和活力的超级大都会,对推动改善我国目前社会环境有重大的意义。作者在解读纽约城市运行逻辑的同时,对比了中美两国在政府运作、社会模式、公共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异同,试图探讨理想城市的多种可能。

    ◎图、文、数据结合,在街头摄影中想象城市律动,从数据分析中解构空间政治,把复杂的城市问题简单化、趣味化。

    作者精心绘制数十幅纽约区划图、路网图等,宏观且客观地解构了纽约的空间政治。从纽约社区花园、公园绿地到摩天大楼,150幅全彩纽约街头摄影带读者走入真实纽约生活。

    名人推荐:

    看纽约的实践,能够了解如何建设充满活力、宜居且和谐的大城市,以及市场、社会和政府如何各司其职。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经济学家、《大国大城》作者

    本书回答了各地无数居民和政府官员都关心的问题:如何平衡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它也直接揭示了纽约市的魅力所在,帮助读者理解 为什么这座特殊的城市会成为全球讨论的焦点。没有比这更及时、更出色的读物来了解这座永不停歇的迷人城市了。

    ——戴安·E. 戴维斯 ,哈佛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教授、前系主任

    内容简介:

    纽约大都会背后都有哪些博弈?政府如何“企业化”运营?

    新冠疫情期间,“开放街道”政策如何体现城市价值观?

    复杂的城市更新项目如何推进?个人力量如何影响社区营造?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线城市中个人、社区、政府、企业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与此同时,住房保障、公共空间、社区营造、公私合作(PPP)等问题的讨论也愈发激烈。纽约作为全球闻名的国际都市,是城市发展的“超级试验场”,也有着种种可供参照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背后都有一个城市独特的发展模式。本书以一系列独立成章的短文组成,串联描绘出纽约种种独特或奇异的城市发展现象(比如公共空间的打造、地铁运营、地产开发和规划等),并用制度的逻辑来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对日常生活的审视和学术框架,通过解构纽约来重构城市。

  • 声誉经济

    作者:[美]詹姆斯·F. 英格利希

    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奖意味着什么?

    广博、犀利、翔实 | 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经典

    《纽约》杂志“年度最佳学术图书”

    “我们时代最好的批评作品之一。”——《N+1》杂志

    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但汉松推荐

    ----

    本书是目前学术界唯一完整梳理了包括文学奖、音乐奖、电影奖等在内的文化奖的历史,并对现代文化奖 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从公元6世纪历史上最早诞生的奖项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扩散,到其自20世纪以来的飞速增长,作者詹姆斯·英格利希不仅展现了一幅文化奖历史的全景图,而且还分析了各种奖项的设置、管理及其文化影响,解释了造成文化奖盛行的各种内外部复杂因素。

    此外,他还基于对奥斯卡奖、诺贝尔文学奖、威尼斯电影节等诸多国际重大文化奖、电影节案例的深度分析,探究文化声誉作为混合了新闻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象征资本在当代文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从而提出了“声誉经济”理论。2005年出版后,该书受到《华盛顿邮报》等英美各大报刊的广泛好评,到2013年,已成为文化奖、文学奖研究的经典著作。

    ----

    在2010年的中国之行中,我有幸在南京大学英语系分享了《声誉经济》一书,当时有个研究生问我:“这与文学有什么关系?”这可是个好问题!简单说,文学奖或艺术奖是文化生产的典型机制。人们要认可某种东西是“文学”,就必须经过一个集体的来回拉扯和争夺,这个认可过程可以被广义地描述为一种经济行为。——詹姆斯•F. 英格利希

    很少有哪个学者能像詹姆斯 •F. 英格利希一样,如此深刻地洞悉井揭示了文学奖的声望机制——正是它们制造并认证了出版市场的明星作家,并秘而不宣地形塑了大众的阅读趣味和审美判断。——但汉松,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

    ----

    人人都是赢家,每个人都必须得奖。——《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渡渡鸟”

    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这不算什么。——“格莱美最佳硬摇滚演奏奖”得主“珍珠果酱”的成员埃迪·维德

  • 世界人口简史

    作者:[意] 马西莫·利维-巴奇 / Massimo Livi-Bacci

    人口学家带你纵览人口扩张的历史,发现生育的真相和人口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人口趋势

    ◎ 编辑推荐

    ★ 作者马西莫•利维-巴奇是人口统计学教授,著名的国际人口专家,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兰西学院等多所名校,曾任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主席。

    ★本书探讨了世界人口变化的机制,人口增长、停滞和衰退的周期,以及人口对历史、地理、国家和人类整体命运的影响。

    ★先进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生育率断崖式下跌、人口结构不平衡等新问题,本书将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启发。

    ◎ 内容简介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100万人口增长到如今的70亿,经历了怎样的兴衰?为什么世界人口是70亿,不是更多也不是更少?有人认为,地球能够容纳比现在多10倍的人口,真的有这么多资源可供人消耗吗?

    实际上,全世界的生育潮已经过去。全球平均生育率日趋下降。然而,世界各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各不相同:许多发达国家面临人口危机,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渐严重;很多非洲国家则面临人口过度增长,生存坏境日益恶化。那么,未来世界人口的趋势将是怎样的呢?人口与资源如何平衡?人口增长到底是压力还是动力?

    本书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直至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大爆炸。我们在书中能够看到世界人口变化的机制和人口迁徙的艰难历程,了解人口增长、停滞和衰退的周期性规律,考察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平衡如何保持,以及人口对历史、地理、国家和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影响。

  • 美国四百年

    作者:[美]布·斯里尼瓦桑

    ★ 一部创业者书写的美国资本主义兴衰史,以移民视角重述美国历史。

    ★ 描绘美国各历史阶段的时代“弄潮儿”群像,呈现创业者的抉择、成功与失败。

    ★ 讲述35个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发明、技术和行业的故事。

    ★ 充满丰富有趣的细节,展示显微镜下的美国经济生活。

    ★ 经济学家张维迎推荐阅读,多位普利策奖得主与历史学家联袂力荐。《经济学人》2017年年度zui佳图书。

    美国的历史不仅是政治性,也是经济性的。美国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以消费者的身份行使经济权利。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精神中的冒险、创新、不择手段、机会主义,它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法律建设,又逐渐在种种社会运动中被法律和政策规制,它们彼此互动形成美国式资本主义,并塑造着多种物质文明和城乡景观风貌。

  • “后工作”理论

    作者:徐志伟, 王行坤 主编 / 王行坤 等 译

    本书收录了西方学界关于“后工作”研究的16篇代表性成果。“后工作”理论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下异化劳动的弊端,萌生出的对未来文明的一种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工作机制导致“很多人无所事事,其他更多的人做无用功,并且强迫真正有益的劳动力从事最繁重的过度工作”,造成了劳动力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无益于个人发展和公共利益。

    针对西方社会种种与工作有关的畸形现象——机器生产加剧劳动异化,人工智能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时长持续上升和工资相对停滞,全球范围内劳动力的竞争,跨国公司以转移生产线为威胁要求补贴和税收减免,对劳动的不正常狂热,将贫穷归根于懒惰的偏见,大规模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具有迷惑性的零工经济——本书对资本主义工作制度展开了批判,对理想的未来工作模式进行了畅想,呼吁以创造性的、自由的工作取代异化的、无意义的劳动。

  • 经济人类学

    作者:[英]韩可思 / [英]基斯·哈特

    《经济人类学》是两位著名人类学家对经济人类学的历史与实践所做的概览,书中呈现了人类学家在经济研究领域里的重要贡献。本书强调了人类学对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如何根植于西方哲学、社会理论和世界历史之中。通览全书,作者重申经济人类学是一项人道主义的工程,他们呼吁人类学家应该继承莫斯(Marcel Mauss)和波兰尼(Karl Polanyi)这些先驱们在经济研究方面的抱负和路径,为分析当代经济现象和经济良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设计人类学

    作者:[奥地利] 艾莉森·J.克拉克

    是什么让一件产品具有文化标签性?

    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是怎样做到征服中国市场的?

    为何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常常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不同人的行为而不是埋头设计?

    面对复杂多变的物质世界,“用户”(产品使用者)个性化、社群化的使用体验使设计师更加重视借用其他社会学科的理论,如人类学,来开拓自身的设计视野。这些和“用户”有关的物品文化问题都属于设计人类学关注的范围。

    本书所汇编的文章都出自国际设计理论界著名学者之手,主要从设计人类学的角度,将设计相关的社会现象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纳入研究范畴,例如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活行为、习俗等的调查,对海地金融扫盲设计的研究,对波兰蕾丝传统手工艺在商品社会“复活”的研究等,深化针对具体人群日常用品的设计实践,丰富设计物品本身的文化内涵。

    设计学科和其他社会学科的交互研究,在国际设计学界已比较成熟,但在国内设计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本书能够有助于国内设计研究者和从业者开阔专业视野,思索什么样的设计才是从人类本身的行为与文化出发,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未来祛魅。

  •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

    作者:[美] 亚瑟·奥沙利文 / 史蒂文·谢弗林 / 斯蒂芬·佩雷斯 著

    200所大学经济学教授

    强烈推荐的实用经济学手册

    符合大脑学习规律的正确学习路径

    一种超越个人喜好的科学分析方法

    ◎ 编辑推荐

    ☆ 200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推荐,符合大脑学习规律的经济学实用手册

    ☆ 作者亚瑟·奥沙利文是城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作者,他写作的《城市经济学》一书长效全球,也是该领域的基石。

    ☆ 通过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读者判断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拥有更精准的决策力,掌握多角度严谨思考、学会解读媒体数据。

    ◎ 内容简介

    80%的大众和60%的经济学专业学生所了解的基本经济 概念都有谬误。那么,经济学究竟是什么?经济学究竟 应该怎样学?

    追本溯源,经济学包罗万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购物、理财、投资,大到企业、国家的运筹帷幄,是我们一生受用的随身常识。学习经济学虽然不能一夜暴富,但可以让我们在人生关键处做出最优的竞争策略。本书采用“情境式案例→核心关键词→手把手分析→应用场景”的路径,简明系统地介绍了最基础的经济学模型和严密设计的经济学实验,这一符合大脑学习规律的正确学习路径,便于我们循序渐进地构建基本认知,纠正谬误,厘清经济分析的逻辑框架。只要牢牢抓住5个核心原理:机会成本、边际原理、自愿交换、边际报酬递减和实际价值—名义价值原理,就能精准地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解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实。

  • 海贝与贝币

    作者:杨斌

    ★ 尚未上市即引起媒体热议,入围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

    ★ 穿过传统中国史的缝隙,书写一部藏在海贝里的全球史

    栖息在马尔代夫群岛周边海域的软体生物——海贝,从史前时期开始,就被货贸至亚非欧大陆的各个区域,并逐渐转变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货币。作者从这一微小的海洋生物着手,把从考古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碎片拼凑起来,以全球史的视野,对亚非欧大陆内外的贝币进行了考察,描绘了一个奇妙且引人入胜的贝币世界,展现了一部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海贝与贝币》描绘了在两千年时间里,以贝币为媒介的市场是如何将语言复杂、文化多元的印度洋世界整合为一体的,而全球资本主义又是如何终结这个世界的。全书按区域展开分析,同时又超越区域的界限,结合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种叙事体系。海贝文化体现出了一种“全球在地性”,即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而将陆地世界和海洋世界联系起来的贝币世界,则为全球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荣誉】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有关海贝的传奇,还是一部由贝币交错串联起来的全球史。这是杨斌教授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它既向我们展示了贝币在全球体系内作为支撑性基础货币的区域和地方性特色,又揭示了它在东半球传播的广度。从海贝本身到其作为货币的兴衰,本书描绘了一幅它在东半球六个区域内传播的历史画卷。

    ——帕特里克·曼宁,

    匹兹堡大学安德鲁·W. 梅隆讲席教授、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

    杨斌的《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是迄今为止对这种主要货币(贝币)最全面的研究之一。它建立在坚实的历史资料之上,必将与万志英的《财富之泉:11~18世纪中国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等作品一样,成为货币史上的经典。《海贝与贝币》应被放在全球历史学家和货币史学家的书架上。

    ——丹尼斯·O. 弗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研究人员和教员若在他们的书目和课程大纲中加入这一研究成果,定会有很大收获……世界史的学生和教员在用海贝拼凑我们全球历史的碎片时,会从这部重要的作品中获益匪浅。

    ——埃里克·施皮雷尔,美国马萨诸塞州格罗顿学校助理教师

  • 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

    作者:[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

    本书系统阐释了马克斯•韦伯关于“经济社会学”这一概念的界定、设想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作者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概括为:从受利益驱动的个体行动出发,在经济分析中引入社会结构因素,并突出了韦伯在探讨经济的社会行动时主张将因果分析和意义理解两种进路结合起来的思想。

    作者还基于对韦伯作品各种版本的熟悉程度和对此领域的独到把握,条分缕析地阐述了韦伯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澄清了以往韦伯研究中的一些误解,并指出了经济社会学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与方向。

  • 创造性破坏的力量

    作者:菲利普·阿吉翁 / 赛利娜·安托南 / 西蒙·比内尔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等人对创新的全景式前沿分析。

    本书运用熊彼特增长范式解析了当下经济中的重大谜题,包括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不平等的根源、竞争和全球化、健康和幸福的决定因素、技术革命、长期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气候变化以及如何从冲击中复苏等。基于这些分析,作者认为,市场经济释放的“创造性破坏”的力量,是实现繁荣的强大发动机,是过去两百多年来给我们带来空前发展的根本所在,更是未来应对挑战的不二法宝。

    作者也指出,自由市场体制并不完美,也会出现失灵,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政府—市场—民间社会”的均衡关系,在激励创新的同时,将“创造性破坏”带来的社会冲击最小化,确保在位创新者不会在成功之后阻碍后来的创新。只要创新不竭,更公平和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繁荣就能实现。

  • 全民基本收入

    作者:[比利时]菲利普·范·帕里斯(Van Parijs) / [比利时]雅尼克·范德波特(Vanderborght)

    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推荐,法国经济协会2020最佳经济著作奖,“基本收入理论之父”帕里斯重磅之作,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经济学著作,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一本书告诉你关于基本收入的一切。 大学问出品

    一笔无差别发放给所有人的、覆盖终身的钱,一个看似乌托邦的构想,一种帮助实现更广泛和真实的平等的方案。全民基本收入告诉你,这是可以实现的。

    【图书简介】

    “全民基本收入”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请你畅想,如果你可以每月固定获得一笔由政府发放的钱,它不会因为你不去工作或工资变高而取消,不会因为你单身或结婚而取消,不会因为你是女人或你是男人而有所不同……未来是不是突然充满希望!

    《全民基本收入》是“基本收入理论之父”帕里斯和范德波特写给大众的基本收入读物。随着传统福利国家在重压之下举步维艰,“全民基本收入”已然成为一项当今世界争论最多的社会政策提议。这本书不仅讲明了“基本收入”是什么,更有对历史上存在过的救济和福利政策源流的介绍,让读者脑中产生基本收入概念形成的思维导图;也有对各方担忧的全面回应,兼顾政治、经济、伦理、哲学多领域,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

    【图书看点】

    1. 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耶鲁大学教授阿克曼、埃尔斯托特倾情推荐;

    2.“基本收入理论之父”菲利普•范•帕里斯重磅之作,本书荣获法国经济协会2020最佳经济著作奖;

    3.一本书告诉你关于基本收入的一切。本书不仅讲明了“基本收入”是什么,更有对历史上存在过的救济和福利政策源流的介绍,让读者脑中完全形成基本收入概念形成的思维导图;也有对各方担忧的全面回应,兼顾政治、经济、伦理多领域,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

    4.“后疫情时代”基本收入全球讨论火热,国内的相关书籍却少之又少,本书可谓开拓一片蓝海,在关心基本收入议题的同时,也对当下关于基本收入的激烈争议做出了回应;

    5.适合大众阅读的经济学著作。一本没有经济学公式的经济类书籍,不用因为担心读不懂、不会算数而头疼。所有关注平等、关注自由、关注贫穷、关注幸福感的人都应该阅读的书。

    【名家推荐】

    基本收入作为一种未来经济方案,可能对现代经济和社会产生根本性影响。即使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也仍未摆脱匮乏和不自由的困扰。所有关心这些问题的人,都应该阅读此书。范•帕里斯和范德波特呈现给读者的解决之道及其理由,既充满力量,又引人入胜,这是一本精彩的书。

    ——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哈佛大学教授

    为了在二十一世纪实现社会正义,设计切实可行的计划,本书做出了重大贡献。

    ——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耶鲁大学教授

    如今,西方国家充斥着民粹主义运动,暂时掩盖了压迫和不平等的议程。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无条件基本收入像一座灯塔,是促进所有人自由与平等的可行方案。

    ——安妮•埃尔斯托特(Anne Alstott),耶鲁大学教授

    两位作者体现了哲学家对道德辩护的关心,历史学家对先例的关注,经济学家对激励的关怀,经验主义者对证据的尊重,以及实践者对可行性的关切。

    ——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学教授

    不平等和贫困是困扰现代社会的真问题、大问题、难问题。《全民基本收入》一书汉译本的出版对中国读者也必将吹来一阵清风!

    ——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全民基本收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似乎有点乌托邦。如果,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恩格斯语);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不能没有乌托邦。

    ——余文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推荐】

    1.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菲利普•范•帕里斯,请翻看Prospect杂志的“新冠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思想家排名,你会发现他位列第八。在疫情带来全球范围内的冲击、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听听帕里斯和范德波特所主张的基本收入说了些什么。

    2.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已经存续了几个世纪,为什么还要开辟新的福利模式?当疫情促使我们反思当下的福利制度,基本收入的优势便凸显出来,如避开就业陷阱和失业陷阱,降低工作边际税率,避免污名化歧视等。

    3.诚然,忧患者会担心基本收入会使“懒人更懒”。这本书妙就妙在不仅局限于基本收入的一家之言,也对各方担忧作出了全面回应,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

    4.不是经济学出身,害怕有门槛?别担心,这是一本没有公式和模型的书,只要你具备语言逻辑,就能跟随作者的步伐进入基本收入的世界。

    5.所有关注自由平等、关注贫穷、关注幸福感、关注共同富裕的人都应该阅读的书。

  • 1931

    作者:(瑞士) 托比 亚斯·施特劳曼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而德国还要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1931年夏,德国的金融崩溃成为现代史上最大的经济灾难之一。它引发了全球性恐慌,拖垮了国际货币体系,导致全球经济迅速衰退并陷入了长期的萧条。

    虽然英法美等国试图通过“杨格计划”“胡佛计划”减轻德国的还债负担,但利益纠缠之下的各国心怀鬼胎,两个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德国以及世界经济进一步滑向深渊。

    希特勒设法成功地从危机中获利,因为他一直是对赔偿制度最直言不讳的批判者。随着金融体系的崩溃,他对外国债权人和德国政府的沆瀣一气进行无情地批判和攻击,这项举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引起选民的共鸣。希特勒就此通向权力之路。

    作者托比亚斯·施特劳曼揭露了这场致命危机的根源,展示了一个债务陷阱是如何导致一个欧洲国家的金融和政治最终迅速崩溃,以及纳粹党和希特勒如何崛起的故事。

  • 数字劳动

    作者:姚建华

    本书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浏览、发布、转发、点赞、评论,都是在为资本“劳动”。

    在传播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本书通过对数字劳动研究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与探讨,希冀建构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一方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劳动问题,充分发挥经典理论的思想潜能,以此来穿透实践与现实,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否思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让读者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张力,以实践引导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地洞察资本、技术与劳动三者之间多重复杂的勾连关系。

  • 价格革命

    作者:[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普利策奖得主&《阿尔比恩的种子》作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的集大成之作

    呈现人类社会的四次价格革命浪潮,重塑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历史”。

    世界史,因此获得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数学般清晰的诗意。

    《文明》《历史》《福布斯》《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数十家媒体一致推荐

    ★通过价格,揭示世界历史巨变的机制和节奏

    价格可以说无所不在,不仅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也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比如,攻占巴士底狱的那一天,也是巴黎粮食价格达到其周期性高位的一天。

    但是价格研究所涉及的庞大数据,对研究者提出了挑战,要求兼具数学家的才能和历史学家的视野。

    有名的价格研究者之一是马克思,他借助价格来解释生产系统尤其是交换的结构;而费舍尔则通过价格揭示了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机制和节奏。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

    所有人可能都知道历史是变化的,但不知道变化后面存在某种机制。

    当哲学家们试图将之作为形而上学问题,用演绎法来解决时,他们往往提供的是相互对立的解释,反而使得我们的认知更加混乱。而费舍尔则表明,这个终极之谜可以变成经验性的追问,用量化的证据来回答。

    为此,他描述了世界历史的四次巨浪,它们并非一模一样,但在很多方面都很类似。于是,我们可以在中世纪盛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维多利亚时代之间,在文明最闪耀的时刻和物质世界的节奏之间,建立起联系。

    世界史获得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数学般清晰的诗意。

    ★某种程度上,费舍尔宣布了“价格历史的终结”

    费尔南·布罗代尔也是少数试图回答价格革命的起因的历史学家之一,但他认为这“不可能”解决。

    而费舍尔在考察历史上的七种因果关系模型之后,另起炉灶地提出了新的具完备性和说服力的解释模型。

    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宣布了“价格历史的终结”,以后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关于价格动态的量化数据,但是基本上不可能超越他的模式。

    费舍尔尤其纠正了主流的货币主义模式带来的认知偏差,这种模式认为,美洲财富是16世纪价格革命的首要原因,而他表明,在美洲的白银和黄金流入欧洲之前,欧洲的价格早已经上涨。

    ★堪为美国的“司马迁”,历史写作的典范

    费舍尔无疑不仅有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还是一个极其擅讲故事的历史学家。

    中世纪价格革命,从沙特尔的圣母诞辰节这一天讲起;

    16世纪价格革命,从佛罗伦萨圣乔瓦尼节这一天讲起;

    18世纪价格革命,从巴黎庆祝王太子诞生的节日这一天讲起;

    20世纪价格革命,则是从伦敦维多利亚女王登基钻禧纪念日这一天讲起。

    各种迷人的细节和有趣的观察遍布书中,填充着精心设计的的框架,几乎不露痕迹地服务于作者的理论雄心。可以说,本书也提供了历史写作的典范。

    【媒体推荐】

    不朽的杰作……历史表明,通缩时期可能就是繁荣时期。存在一种在繁荣的通缩时期进行投资的策略。证据呢?就在于费舍尔这部注定传世的历史著作。

    ——《福布斯》

    兼有生动活泼的叙述风格和对数量证据的巧妙拆解……他用这样一种方式追古述今,即:启发式地提出有趣的问题,并就我们的处境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真知灼见。一个历史学家还能作出比这更好的工作吗?

    ——《纽约时报书评》

    一份关于普通男女们如何在一部不啻于经济生活现代化历程的大戏中担纲主角的大胆概述。

    ——《文明》

    通常所谓的历史视角,不过是回溯十年或二十年,费舍尔对数据的追踪,却是从中世纪开始的。他发现了价格变化的不断重复的长期模式,推翻了关于通胀原因的各派理论,其论述既令人信服,又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而且意义重大……费舍尔成功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中一再重复的价格革命的浪潮……他的作品给出了一份鞭辟入里的历史分析,并且应当成为每个人认知架构的组成部分。

    ——《新政治家与社会》

    《价格革命》有真材实料,以脚踏实地的研究作为后盾,而不是宣扬作者的政治理念。……费舍尔的著作仿佛一则警世故事,既非常易于理解,又极其地扣人心弦。

    ——《先驱报》

    内容详实,引人入胜……全景式地展现了古往今来价格所扮演的角色和通胀所造成的危害。

    ——《华尔街日报》

    费舍尔绝对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对于叙事主线,他有着准确无误的直觉,并以大量充分的细节点缀其间……他的著作以颇具绅士风范的追根究底的精神,罗列了一个个跳脱于数字之间的绝佳问题。

    ——《波士顿环球报》

    引人入胜的历史事实和奇闻轶事……极大避免了学术写作中常见的那种云山雾罩和晦涩难懂的毛病。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妙趣横生……一条串联起800年间经济史的醒目线索。

    ——《市场》

    非常具有说服力……一部值得所有历史学家关注的重要著作。

    ——《历史》

    妙趣横生……尽管费舍尔的主要目的以及最卓越的贡献是对价格革命的记述,不过他也尝试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他大胆宣称:一些学者先入为主,犯下了令人尴尬的错误。没有经济学家或历史学家会对他的所有观点照单全收。许多人会激烈地表示反对。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从中获益良多。

    ——《列克星敦先驱领袖报》

    令人倾倒……对费舍尔这部石破天惊之作的细节的熟稔,以及对它所提出的困难问题的回答,应当是每一位自称知晓未来通胀轨迹的投资经理所必须的。

    ——《投资政策》

    现象级的广阔视野和渊博学识……费舍尔的这本通胀历史是一部绝佳的读物。他应当给财政部寄一本。

    ——《星期日电讯报》

    细节丰富入微,行文令人着迷,内涵发人深省……历史学家们的事业将会因费舍尔的数据而受益匪浅。

    ——《多伦多环球邮报》

    博学明智、可钦可敬,而且极能以理服人……费舍尔行文叙事笔力千钧,这正源于他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人类历史中的老生常谈以及各个时代关于经济基础的复杂故事交织在一起的方法。

    ——《波士顿书评》

    “是价格将一切变得确实可靠;

    在此之前,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历史含糊不清。”

    【内容简介】

    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以生动地再现历史而闻名,即使是像《保罗·里维尔的骑行》这样的故事,或者像《阿尔比恩的种子》这样复杂的故事。现在,费舍尔将广泛的研究、细致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写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描述和分析世界史上的四次价格革命浪潮,重塑了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历史”。

    价格记录比任何其他可量化的数据都要丰富,并且跨越了历史的整个范围,从中世纪的谷物价格表到过剩的现代统计数据……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却很少会用历史学的眼光去审视它们。

    费舍尔研究了这些丰富的数据,将广泛的研究和细致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写作结合起来,以令人惊叹的价格的历史为轴,创造了一个涵盖所有西方文化的故事,赋予了世界史以全新的面目:四次价格革命浪潮,每一次都始于一个均衡时期,盛世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最后是维多利亚时代。每一场革命的特点都是持续的通货膨胀,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加的不稳定,最后在这一浪潮的高潮出现一场危机,其特点是人口紧缩、社会和政治动荡以及经济崩溃。

    费舍尔还精彩地阐述了这些漫长的经济浪潮是如何与社会和政治事件紧密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他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以来形成的价格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场革命自世纪之交以来就一直在酝酿。不稳定的价格暴涨和下跌,近年来美国遭受的预期降低,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饥荒和战争,都是典型的价格革命高潮。他没有试图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他认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目前状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对于关心当今世界状况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

    作者:[英] 比尔·布莱森

    本书从美国1927年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件切入,讲述了整个1920年代的繁荣、荒诞与疯狂。作者比尔·布莱森带我们穿越到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沉浸式当年真实的美国社会。在这些浮华和疯狂的背后,大萧条正逐渐蔓延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 房间里的成年人

    作者:[希]雅尼斯·瓦鲁法克斯

    ★编辑推荐

    ●希腊前财长眼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国际政治版《纸牌屋》

    ●在国际政治里只有利益,没有道义,突破一国之内常规政治斗争底线

    ●希腊前财长回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来龙去脉,一书窥探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波谲云诡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凸显的是欧洲的困局,欧洲的困局折射的是整个西方世界的窘境

    ★名人推荐

    ●杰弗里•萨克斯、马丁•沃尔夫、斯拉沃热•齐泽克、诺姆•乔姆斯基,一群永无可能站在一起的人共同称赞。

    ●杰弗里•萨克斯、马丁•沃尔夫、斯拉沃热•齐泽克、诺姆•乔姆斯基,一群永无可能站在一起的人共同称赞。

    ●杰弗里•萨克斯(经济学家、联合国秘书长前顾问):我们时代的修昔底德。

    ●马丁•沃尔夫(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副主编):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在关于欧洲的基本争论中,我认为他是对的。

    ●斯拉沃热•齐泽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斯洛文尼亚思想家):我心目中为数不多的英雄之一。只要有瓦鲁法克斯这样的人在,就还有希望。

    ●诺姆•乔姆斯基(美国左派思想家):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分析家。

    ★媒体推荐

    ●《泰晤士报》年度时政图书

    ●《卫报》:《房间里的成年人》是一本对现代国际政治感兴趣的人均有必要读一读的书。欧元区危机,欧洲政治现状,改良主义政治的逻辑、局限性及其得以运行的原因,以上种种的内幕,该书均有精彩描写……瓦鲁法克斯剖析了一个执意要维持其自身糟糕逻辑而排斥其他选择的政治机器,其见地着实令人震惊。……瓦鲁法克斯写出了有史以来颇为伟大的政治回忆录之一……这是一个局外人讲述的国际政治的内幕故事……瓦鲁法克斯对现代权力的描述是有史以来颇为准确、颇为详细的。

    ●《华盛顿邮报》:《房间里的成年人》读起来就像一本小说,故事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的英雄如何对抗暗黑又愚蠢的欧洲强权。

    ●《商业内幕》:世界上颇为有趣的人。

    ★内容简介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了稳定和刺激经济,各国政府纷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由此不断扩张。特别是部分欧盟国家,为了维持高福利,本来就长期实施赤字财政,并大规模举债,在金融危机影响之下,赤字和负债都达到了惊人的规模。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由于公共账目造假,自身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实际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上限。自此,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希腊作为欧元区国家,随即与欧盟展开了救助协商。而欧盟对财政紧缩的严苛要求和希腊极力想不受惩罚脱身的渴望之间,相去不啻十万八千里。

    谈判桌上唇枪舌剑,谈判桌下屈辱妥协,欧盟对希腊强力施压,希腊政府对民众难以交代,政治精英处心积虑于自己的前途,银行家千方百计地降低自己的损失,普通民众只能用选票为自己的未知命运开出一条更加难以预测的前路,而看穿一切的知识精英在此时登场了……

    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2015年初,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驾马车”)为救助希腊采取的紧缩措施越来越严厉,严重拖累了本就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希腊经济,使该国陷入财政紧缩—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之中。债务危机并未化解,政治和社会却持续动荡。绝望的希腊民众将反对实施紧缩政策以换取救助贷款的激进左翼联盟推上了执政舞台。身为资深经济学教授、知名博弈论专家的瓦鲁法克斯——也就是本书作者,临危受命出任财政部长,负责与“三驾马车”继续展开已陷入僵局的谈判。

    作者试图通过本书讲述,在自己任职的162天里,他是如何意欲重构希腊与欧盟关系,进而引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宏大斗争的。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展开闭门谈判,在华盛顿密会权力掮客,清算本党政策主张争取中国支持,努力通过公投方式决定是否接受苛刻的救助条件,为了赢得更大谈判空间凛然辞职……他怀揣新的政策主张,游走于全球权力场,在与奥巴马、普京、默克尔、马克龙、拉加德、萨默斯等等大人物的对话与争论中,力图为希腊争得一个新的未来。他解决问题的逻辑简单而清晰,最终却不得不屈服于全球权力格局形成的大网。

  • 双重转型

    作者:[美]斯科特·D. 安东尼(Scott D. Anthony) / [美]克拉克·G. 吉尔伯特(Clark G. Gilbert) / [美]马克·W. 约翰逊(Mark W. Johnson)

    跟随本书的指引,对如何进行转型将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奈飞、亚马逊从一家DVD租赁公司、一家零售商转型为全球知名的企业,你也一样可以。

    这本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帮助企业度过时代发展等因素带来的颠覆性挑战。

    颠覆性创新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对个人转型也有指导作 用。拥有双重转型的能力,可以帮助个人成为企业、组织中的强个体,拥有更高的竞争力。

    对颠覆性创新最精确、最专业的解读,可直接将书中的方法用于自身。

    书中案例奈飞(Netflix)等为作者曾深度服务的对象,其经验对企业经营者有参考意义。

    在数字化时代下,行业生态升级更迭,消费行为、消费场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不能紧跟时代转型发展,企业随时可能陷入难以破局的困境,即便是行业巨头也可能在短期内陨落。

    如何在多变的环境下完成企业的转型?斯科特·D.安东尼作为“颠覆性创新”理念的首创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团队的核心成员,与克拉克·G.吉尔伯特及马克·W.约翰逊依据对奈飞(Netflix)、犹他数字媒体等不同公司的研究及多年的实践,在本书中提出了“双重转型”理论,帮助企业从两个方面打开新的机会之窗:一是重新定位当前的业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适应力,二是创建新的增长引擎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双重转型”帮助奈飞从一家传统的电影DVD租赁公司转型为全球知名的流媒体平台,使亚马逊由零售商转型为云计算的领导者。克服市场及行业变动带来的威胁,将破坏的威胁转变为最大的机会,让企业“拥有未来,而不是被未来所颠覆。

    名人推荐

    长期以来,我一直困惑于现有的一些公司如何能够渡过被颠覆的困境,《双重转型》一书为此提供了答案。书中令人信服的转型成功案例研究与总结,对于当今世界的企业领导者来说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 哈佛商学院教授

    《双重转型》对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成功的的企业要积极加强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以克服路径依赖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要踊跃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获得企业发展的战略先机。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

  • 艺术的价值

    作者:[英]迈克尔·芬德利

    艺术世界像一场少数人的游戏,激动人心,却有着普通人不懂的规则。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迈克尔·芬德利,从金钱、社会、美三个层面,为你拆解艺术世界的逻辑。

    金钱——

    是什么在创造艺术世界的财富奇迹?在20世纪60年代,你或许可以用几百美元的价格买到安迪·沃霍尔的画,四十年 后,他的作品价值数千万美元。是什么在影响艺术品的价格?为何有的作品可以卖超过1亿美元?艺术品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吗?

    社会——

    艺术对个体与社会的潜在影响,远超我们想象。一幅现代艺术画作被挂进公司食堂,让人们彼此交流起来,提振了士气;艺术捐赠可以悄然改变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把犯罪者塑造成贤人。艺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社交与社会生活?谁在塑造我们的品味?

    美——

    真正的艺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要如何磨练自己的眼光,学会甄别优劣、体会艺术之美?在拆解艺术的商业、社会逻辑之后,迈克尔·芬德利带着他为艺术工作半世纪的伟大热情,教我们如何观看和享受艺术。无论升值或贬值,无论你是否真的会购买一件艺术品,艺术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

    【编辑推荐】

    ⚪长期占据美国亚马逊艺术交易类畅销榜,被誉为“关于艺术世界的*好作品之一”。

    ⚪要想作品卖出好价格,不如画得大一点;要想持有的艺术品升值,可以多多把它送出去展览;拍卖行拍出的“天价”已经足够惊人?跟私人交易中的价格相比,那简直不值一提……一位半生穿梭于艺术世界的老手,将艺术的“内幕”和盘托出。

    ⚪迈克尔·芬德利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品交易商、佳士得前部门总监、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他青年时期便在纽约开办了自己的画廊,经历了波普艺术兴起、艺术投资热、金融海啸等潮起潮落;他是足迹遍及世界的名作猎手,是新艺术家的伯乐,是藏家信赖的伙伴。在这部书中,你将看到一位业内大佬透彻的观察、真诚的经验之谈。

    ⚪总是幽默,偶尔刻薄。伴随花式吐槽,怪咖纷纷登场;金句连连,宛如在看现代艺术版的电影《午夜巴黎》。著名收藏家去其他藏家家中做客时为何总是去二楼上厕所?拍卖行为了拉拢顾客使出了怎样的手段?还有弄潮儿安迪·沃霍尔、古怪的艺术收藏家……

    ⚪在看透营销、虚荣的浮沫之后,让我们与艺术本身坦诚相对吧!怎样才能体会艺术品的本质之美?这个半世纪以来经手名作无数的人,教你如何磨练自己的眼光。

    ⚪读完这本书,你将——

    了解艺术市场的基本逻辑,能够大致估计艺术品的价格动向;

    了解艺术家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的;

    了解艺术交易,明白哪里有坑;

    入门艺术欣赏,对艺术品形成自己的判断;

    知道一兜儿不吐不快的八卦。

    ⚪封面烫金、覆触感膜,内页全彩印刷,一部值得收藏的精致艺术书。

    ///

    【媒体推荐】

    《艺术的价值》是迄今出版的关于艺术世界的最重磅作品之一,几乎涵盖了你想知道的一切,包括如何购买、出售、观看和享受艺术品。

    ——米尔顿·埃斯特罗(Milton Esterow), 《艺术新闻》(ARTnews)

    无论你是收藏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鉴赏家,迈克尔·芬德利都是你了解当前艺术世界的最佳领路人。他几十年的经验、魔鬼般的机智以及对好作品的激情,引导着读者直面商业、社会和艺术本质之美中的逻辑。

    ——迈克尔·菲茨杰拉德(Michael Fitzgerald,三一学院美术系教授)

    芬德利的《艺术的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八卦),这些知识来自他投身于艺术事业的半生。

    ——《外面杂志》(Out Magazine)

    《艺术的价值》首先是对艺术爱好者的一个优雅的请求——永远不要停止欣赏,也不要认为世界已经揭示了它所有的秘密"。

    ——《艺术+拍卖》(Art + Auction)

    关于艺术世界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演变,芬德利传递给了我们有趣的观点。他倡导我们关注艺术的本质和内在价值——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主题。

    ——《华尔街日报》

    迈克尔·芬德利写了一本关于艺术世界的权威指南。这本书引人入胜、内容丰富且严谨。

    ——朱迪斯·戈德曼(Judith Goldman),作家

  •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手册

    作者:李奇霖

    宏观经济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宏观数据是观察经济运行的窗口,也是分析经济形势的根基。但很多耳熟能详的宏观数据,多数人对它的统计方法、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分析,理解并不透彻,以此为基础做宏观研究也易出现偏差。本书作者长期在金融机构做宏观研究,以实用和有价值”为导向,对常用宏观数据做系统和深度的分析,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全书一共分为14章,分别从GDP、工业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金融数据PMI、外汇数据、财政数据角度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有的还有具体案例分析。本书受众面极广,可以作为金融从业者、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宏观感兴趣者的枕边书,成为他们掌握更高阶应用宏观知识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