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艺术史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全新彩图本)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时傅雷先生二十六岁,刚从法国留学归国不久,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傅雷先生为了教学,根据自己在法国留学积累的知识和多年的学习体会,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陆续编写了一些世界美术史的讲义,后又于 1934年 离校之时将讲稿重新整理、补充,誊写在“十行笺”订成的本子之上。
书中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读,娓娓道来,给人以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享受。
2017 年,时值傅雷先生作品正式进入公版期,湖南美术出版社重新推出 16 开全彩印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湘美版《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本着尊重傅雷先生原著的初衷,除订正原稿中的错字、别字外,极少改动,由此,与现在的语法和用词规范与习惯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旨在保持其原本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湘美版《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增添了一些新的图片,并对部分图注进行了修订,尽可能使傅雷先生的作品更加丰富。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的名作,学习美术赏析、西方艺术史的入门书和必读书,被誉为“中国版《艺术的故事》”。
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20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起于乔托,终于柯罗,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绘画大师,如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委拉斯凯兹、普桑、庚斯勃罗等无不网罗。
在对所涉及的美术作品进行精到分析的同时,傅雷先生的写作还旁及哲学、文学、音乐、历史背景等等,能全面丰富读者的艺术修养。
为便于读者更直观地进入艺术的世界,本书配有近百幅高清插图,全彩色印刷,给读者以视觉的盛宴。
-
自画像文化史
本书是“影响力艺术丛书”中的一本,在这本全面探讨自画像艺术的著作中,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詹姆斯•霍尔创造性地将自画像的发展史展现了出来,从最早的有关自恋主义的迷思及基督教传统的“作见证”到当代艺术家们丰富的自画像作品。他用形象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自画像都是艺术家们的宠儿这一事实。中间他还揭示了中世纪时期“镜子热”的重要性;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画像热潮;提香和米开朗基罗自我剖析的自画像作品;自传对于系列自画像画家如库尔贝和梵高的影响;蒙奇、勃纳尔和莫德松-贝克尔作品中展示的有关性的主题和才华;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中自画像的最新发展。
书中几乎涵盖了自画像所有的类型,包括漫画、讽刺画以及自创的或假想的自画像作品。当然也少不了经典的收藏品,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Medici)家族的收藏品。通过仔细推敲艺术家们的字句和想法,霍尔始终在探求他们是何时何故决定创作自画像的。
-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What is Chinese painting? When did it begin? And what are the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f this term in China and the West?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A. W. Mellon Lectures in the Fine Arts given at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leading art historian Craig Clunas draws from a wealth of artistic masterpieces and lesser-known pictures, some of them discussed here in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to show how Chinese painting has been understood by a range of audiences over five centuries,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 today. Richly illustrated,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demonstrates that viewers in China and beyond have irrevocably shaped this great artistic tradition.
Arguing that audiences within China were crucially important to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Clunas considers how Chinese artists have imagined the reception of their own work. By examining paintings that depict people looking at paintings, he introduces readers to ideal types of viewers: the scholar, the gentleman, the merchant,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 In discussing the changing audiences for Chinese art, Clunas emphasizes that the diversity and quantity of images in Chinese culture make it impossible to generalize definitively about what constitutes Chinese painting.
Explor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 of art and those who look at them,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sheds new light on how the concept of Chinese painting has been formed and reformed over hundreds of years.
-
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
本书作者奥托·帕希特是20世纪伟大的美术史家、新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关键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引导读者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品。他强调回到观看本身,美术史所关注的始于眼睛而非文字。
本书为奥托˙帕赫特的重要代表作,也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经典文献,是一部有关美术史学和研究方法的经典著作。书中荟萃了帕希特杰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探讨了美术史研究的诸多关键问题,对发展论、图像志、图像学、风格问题、鉴定、历史与个人、心理学与艺术史研究等做了深刻反思,同时剖析了李格尔、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泽德迈尔等重要美术史家的思想与方法。书中不乏对图像形式的生动描绘,既表现出德语界学者严密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体现了作者缜密的历史逻辑和对艺术的直觉感知力。作者意在通过此书重构艺术产生的原始文化与社会环境,澄清那些已不为人熟知的时空观念和重要的象征符号,从而强化观者的感知力。帕赫特在书中深入剖析了从李格尔到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等重要艺术史家的思想,一直强调要回到观看本身。帕赫特最大的贡献在于让学生和读者懂得面对艺术品时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思考。本书可被列入艺术史经典著作之列,在抽象思维中闪烁着光芒,对图像形式的描绘无以伦比,同时还充满了缜密的历史逻辑和具体史实,这使得帕赫特能与沃尔夫林、李格尔、瓦尔堡、潘诺夫斯基齐名,成为西方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史的布道者。
-
世界3
现代图像学由于瓦尔堡、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三位艺术史大师的努力而成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方法,瓦尔堡和他的学派成员通过将图像解释的基础建立在文化一科学的广阔维度上而奠定了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的地位;潘诺夫斯基通过他深渊宽广的历史观念与严密睿智的学识境界,使图像学获得与其他人文学科相比毫不逊色的卓越成就,而贡布里希则通过对图像学的批判性研究将图像学带入到一个更加令人神往的开放领域。
今天无论是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研究和各种形式的视觉理论都能从这种开放性中获益,更不用说纷繁的“新艺术史”方法。《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力图通过梳理现代图像学的理论脉络和它的开放性影响,展示图像学在当代艺术史学中的可能性前景并借此提倡一种建立在理性批评基础上的开放学风。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组织编辑的中文艺术史理论学术年刊。主要登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和译文,也对相关课题的国际资讯、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报道与评介。通过为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出版平台,力图为这一领域新的汉语思想模式和知识形式的形成创造条件。
《世界3》是OCAT研究中心的核心出版物,由主编黄专先生于2014年创办,年刊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焦点”、“前沿动态”、“机构概览”和“书评”等。“专题研究”是丛书的核心栏目,刊登美术史、建筑史、影像史、设计史为主体的艺术史理论和方法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论文和译文。“理论焦点”是介绍世界当下重要的理论动向与理论研究,并突出其与艺术史研究的相互借鉴意义。“前沿动态”是丛书的综述性栏目,主要综述报导上述领域中重大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评论性报导年度内重大学术活动、人物、会议、出版、展览的现场。“机构概览”是介绍世界代表性的艺术史研究机构的概况及研究主题为主。“书评”是推介前述学术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前沿位置和独特方法的著作、学术期刊和学术展览的专栏性评论文章。
-
艺术的真相
本书全面介绍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将艺术拆解为“点、线、面、色彩、构图”等元素,分析方法类似对沃尔夫林和李格尔的”形式分析体系“的补充,在对作品的所用材质及其作为一个实体的形式要素,如线条、块面、画面等方面做分析的同时,适当地将作品与其创作背景(种族、文化、历史)相联系,力求在分析作品的形式特征的同时,联系经济和社会环境,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品。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介绍视觉艺术语言,第二部分说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从传统艺术媒体(石刻、壁画、油画)到当代创作手段(数字化、观念和装置),第三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概述艺术史,纵向从史前艺术到21世纪的艺术,横向跨越世界各个文化和民族,第四部分将艺术划分为不同主题,深入探讨各文明、各历史阶段,对于艺术家及伟大作品所产生的催生作用。
-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
二〇一五年春天,国际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应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邀请,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并在浙江大学开启了为期四十五天的“中国书画鉴定与艺术史”系列讲座。此后,傅先生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等全国各地院校和科研机构巡回演讲。是年秋季,傅先生又折返四川省博物院、四川大学等地讲学。期间,还漂洋过海,远赴美国加州、日本新潟等地演讲。一年时间内,傅先生在海内外巡回演讲达三十次之多,现场听众逾万人,反响强烈。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书画爱好者从中受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将最重要的十二场演讲录音,汇编整理成《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一书,作为“浙江大学艺术史丛书”名师系列出版发行。傅申先生亲自审校了书稿,白谦慎教授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是对傅申先生书画鉴定与书画史研究成果最新、最权威的集合,涉及的作品早至传唐怀素《自叙帖》,晚至清乾隆《御笔盘山图》,傅申先生均做了细致的文献考辨和风格分析;同时,对于过去学界颇有争议的黄庭坚《砥柱铭》、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剩山图》等,亦通过层层举例,证明是真迹无疑。除了对书画作品的鉴定外,本书还包含傅申先生对书画史的研究与思考,如对画史研究有解疑释义之功的《董其昌、龚贤与前新安派》《书画船》等,都是典范之作。
……
学者推荐
海外对中国书画的鉴定就数傅申啦。
——徐邦达(著名书画鉴定家)
他以融贯中西的学识和缜密的思考,完善了乃师(方闻)的鉴定方法,确立了鉴定中国书画的理论体系。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傅申教授长年致力于书画鉴定之研究,其贡献久为国际学界所公认。他的研究即可说是以对作品讯息的适当解读为要目,而其成功则奠基于对作品在历经时代变化后所产生之各种现象的丰富掌控。
——石守谦(台湾“中研院”院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傅申先生观摩了海内外大量的法书名迹,可以说他是继老一辈书画鉴定家后,少数几位有丰富目鉴经验的鉴定家,也是他这一辈的古书画鉴定的代表人物之一。
——白谦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终身教席、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数十年以来,傅教授的书画研究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其鉴目之准、学问之深、见解之独到,早为学术界一致推崇。其治学之道,对于从事书画研究者来说,实具极高的参考价值。
——莫家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
……
媒体推荐
书画印的艺术实践,是傅申先生从事书画鉴定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傅申先生的学术研究,又反过来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以及特点。学术与艺术双携并进,这也正是一个美术史学家,尤其是作品鉴定家的鉴定法眼高人一等的所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
搞鉴定的人都知道,年代越久远,视线越模糊,真相越难以辨识。然而,从《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子明卷”的真伪,到台北故宫卷《自叙帖》和黄庭坚《砥柱铭》的真伪,在一系列著名的书画真伪之辨事件中,傅申都像侦探一样,给出了真凭实据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新浪网
傅申先生做书画鉴定有一套独特方法,他说要鉴定真伪相对较容易,但要鉴定出谁造的假就不那么容易了,恰恰在这一点上,傅申做了很大的努力,并卓有成效。
——凤凰艺术
-
福开森与中国艺术
福開森于晚清從美國來華傳基督教,反而受中華文化洗禮。他在中國居留數十年的事跡,無不與其時的政界、學界、藝術鑑賞和收藏界有關。他又是最早向西方介紹中國藝術的學人之一。這部福開森傳是作者長期在中美各地搜集大量資料而寫成的。關心中國近代史者,可以一讀。對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及其引起的問題、有興趣者,不可不讀。
-
规范与形式
本书是贡布里希教授极具影响力的文艺复兴研究系列文集的第一卷。其中十一篇论文,以作者一贯深厚的学识和清晰的思路,探讨了关于风格、赞助人、趣味、研究方法和艺术理论等最根本的问题。本书不仅是研究文艺复兴学生的必读书目,对于有志加深对这段西方艺术最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的认识的读者同样有所裨益。
-
宋元绘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收藏的黄金时期,时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特别顾问的方闻是这项事业的重要的领军人物,他说服王季迁,将自己收藏的二十五件佳作捐赠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批旧藏,填补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亚艺术收藏的重要空缺。同样,这二十五件作品也被业内公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核心部分,方闻在同事何慕文及学生王妙莲的协助下,对这二十五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73年10月,为这批新入藏品举办了展览。这本图录介绍,是对王季迁绘画收藏学术性出版的第一步,是绘画史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文献。
-
图像与意义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是沈语冰教授继《20世纪艺术批评》出版十三年后,进一步深化、细化现代艺术史论研究的成果。在独立或合作翻译欧美艺术史经典十二种的基础上,沈语冰教授广泛搜求,剔抉爬梳,将原作的学术渊流、内在理路、方法新变以及后世接受等,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堪称十年磨一剑的佳构。
除勾勒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基本地形图的“导论”外,本书主体部分由罗杰·弗莱、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T. J. 克拉克、乔纳森·克拉里等六个专题组成,涵盖了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与视觉考古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
-
山水思想
编辑推荐
1、“特别是宋元画,在日本曾被当作神技一样的恩赐。”
——松冈正刚
2、还原日本学界对水墨山水的真实看法。全方位解析日本山水画发展脉络。内含对日本山水画鼻祖“雪舟”超详细解读。日本学术界详解山水画在日本发展流变的开山之作。
3、权威日本学者松冈正刚为您生动解说日本山水画神秘之美。以中国山水为起点,了解日本山水。不仅是一本美术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哲学小集。新鲜出炉,观点新颖,视角独特。
4、了解日本山水,这一本书就足够。
-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是一好阅读(Boundless Books)出版的面向中文世界的全球当代艺术“黑皮书”。作品、故事、评析,三位一体,集合了国际顶尖艺术杂志《frieze》创刊以来最精彩的文章,是继本雅明、罗兰·巴特之后,最有洞见的艺评荟萃。全书文章以字母顺序 排列,用27万字,150余幅高清原 图,探讨了当代的59个话题,涉及现当代约700位艺术家、艺评人、作家、艺术学者、策展人。这里有最真实的安迪·沃霍尔、马赛尔·杜尚、弗朗西斯·培根、达米安·赫斯特、特雷西·艾敏、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格哈德·里希特。这里谈的是IKEA的家具、苹果的界面,还有对战争、废墟、赌博的艺术思考。你在这里读到的,是最权威杂志的最权威精选,是世界最高水准的艺术评论精华。
-
山鳴谷應
藝術史學者石守謙長期關注中國畫史的發展,本書即為其聚焦於「山水畫」一門,嘗試透過「畫家與觀眾互動」此一角度,對「山水之史」何以產生變革的根本問題予以反思和解答。
山水畫擁有豐富的內涵,不僅與社會、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關,亦涉及人們內在心理、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層面,故而成為中國畫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發眾多討論。唯論者大多較注意其中形式風格本身的變化發展、或畫家之間的相互影響,由此雖累積出相當之成果,卻也讓人逐漸意識到所謂「風格內在規律」已無法充分解釋山水畫此一藝術形式的歷史發展。有鑑於此,作者在一面回顧始於十世紀、止於二十世紀第二次大戰前各種山水畫變化的歷史之餘,更著重於在此過程中繞過傳統畫史獨尊「畫家」的迷思,轉而揭示「畫家」與「觀眾」間互動關係的不同面貌,尤其聚焦於各個時代、甚或中日韓不同地域的山水畫家們如何與其特定的社群觀眾建立起互動關係,促成各種值得注意的新主題誕生,於山水畫史上帶引出新的畫意、新的境界。
早在2010年〈山水之史──由畫家與觀眾互動角度考察中國山水畫至13世紀的發展〉一文中,作者即展現對「觀眾」研究之興趣,本書則是他再經多年潛心思索後的成果匯總。唯其意不在提出任何單一的山水畫史發展規律,而盼導入一個由觀眾與畫家共享共有、共同形塑的歷史舞臺空間,供讀者們一探其中可感的歷史脈動。
-
行到水穷处
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
[美] 班宗华 (Richard Barnhart) 著 白谦慎 编 刘晞仪 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0
ISBN:9787108059871
定价:78.00元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是美国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史研究学者,这本文集收 录了他致力画史研究以来的20篇重要论文,主要集中于宋画,兼及元、明及中西交流与影响,既有早年之作,也有新近的文章,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早期绘画的鉴定问题以及欧美收藏中国绘画史的持续关注,较 为全面地反映了其毕生的学术成果,可资借鉴。
【名人推荐】
尽管班先生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维度很广,从五代绘画到20 世纪的中国画家,从浙派院体画家到八大山人这样的文人艺术家,他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观察和研究,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始终对“宋代画家那不可比拟的成就抱有最高的兴趣”,这也使得他成为国际艺术史学界公认的宋画研究权威。—— 白谦慎
-
珍奇屋
收藏是一架“永恒的跷跷板”,是一个既坚固又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某个人为他自己量身定制的宇宙。收藏没有明确的界限,始终介于充盈与缺失之间,它是激情与过度的表亲,也是对抗时间的利器。作为现代博物馆的前身,珍奇屋以其无限小的空间容纳了无限丰富的内容;其主题兼具深度与广度,全景式的呈现出时代的知识精华。现代文明又将其发扬光大,建立起一座跨越古今、沟通收藏家与艺术家的桥梁。本书按照不同主题分类讲述了珍奇屋的发展历程,丰富精美的图片与生动详实的文字将带领你感受其神奇与美妙。
-
古砖花供
六舟是清代一位才华卓越而又非常有趣的和尚,在书画、篆刻、制砚、刻竹、书画装裱、书籍装帧等方面皆有不俗的造诣;在八破画、全形拓及古砖花供等新型艺术领域,则更是开创性的人物。他有强烈的野外考古兴趣和热情,经常四处游览,实地访碑,棰拓考证。
六舟的传奇生涯引发了浙江省博物馆王屹峰的极大兴趣,他借助馆内丰富的六舟藏品,通过追随六舟当年人生足迹的方式,实地勘察其生活场所,多方搜寻资料,钩沉稽古,苦心孤诣,撰成此书。全书以九能儒僧、囤碑搜字、磨砖作镜、古砖花供四个篇章,全面展示了六舟的生平、行踪、交游、艺术成就等。作者用精到的语言,实证的材料,并配合三百余幅精彩图版,向我们介绍了六舟在八破、全形拓、古砖花供这三种直接以金石学为学术根柢与形式语言的艺术创新实践中的渊源脉络、技法特征和喻义功能,从而以这样一个切片,呈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术、对于生活、对于审美的综合认知,将清代以金石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与朋友圈的文化唱和、艺术的综合维度和江南的人世情怀、个体的文化追索与国族的文化血脉有机融合。
-
形象的遗产
萨克斯尔的文章和讲演虽然以形象为主,但他深深牵挂的始终是人的精神。翻开本书,读者定会为书中插图范围之广,类别之繁而感慨。沿着作者引人入胜的文笔,上溯古代苏美尔文明遗产,下至塞尚等诸多现代艺术先驱,本书囊括的内容远远超出艺术史的范畴,遍览宗教研究、中世纪科学、文艺复兴学术等诸多领域,令人大饱眼福。
本书所收录的八篇萨克斯尔讲演选自伦敦沃尔伯格研究所于1957年出版的《萨克斯尔讲演集》。八篇讲演中最早的一篇做于1925年的汉堡美术馆,最近的一篇做于1948年伦敦贝德福德学院,仅仅数月之后萨克斯尔就与世长辞。
文集第一章《形象的意义》亦可视为萨克斯尔为自己一生追求形象的意义所写的导言,其余各篇都与文艺复兴的某个方面相关,或在意大利,或在德国。其中三篇形成一个系列,都是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分别是《彼得拉克在威尼斯》、《雅各布•贝里尼、曼特尼亚与古董收藏》、《提香和皮埃德罗•阿瑞提诺》,这三篇讲演都是1935年5月在伦敦的沃尔伯格研究所所做。这八篇讲演选自《萨克斯尔讲演集》(共收入28篇讲演),该书于1957年由伦敦沃尔伯格研究所出版。
-
心画
本书是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还原了文人画的真实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文人画在北宋产生之时,主要指的并非是一种鲜明的绘画风格,而是士大夫阶层对自身创作活动的一种认同和期许,并以此和那些职业画家划清界限。 之后,经过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画的概念不断变化发展,文人画与院画、画师作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微妙。苏轼对于士人阶层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论中得到一种新的回响。 本书以纵横开合、明暗相照的叙述结构展开,切入中国画的生成原境,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对思想体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细腻分析、饱含思辨力和理论穿透力的笔触,清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生发、演变与成熟的发展全貌。 本书一经出版,在海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谢伯轲、方闻、高居翰都曾引用其观点。本书成为海外美术史学生了解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必读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