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史

  • 培生艺术史: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0世纪艺术

    作者:[美]大卫·G.威尔金斯 / [美]伯纳德·舒尔茨 / [美]凯瑟琳·M.林嘉琳

    (1) 美国高等院校通用权威艺术史读本。作者David Wilkins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主任、教授;曾执教于密歇根大学。2005年获得CAA(美国大学艺术学会)颁发的国家卓越艺术史教学大奖。

    (2) 内容更全面。扩展了摄影、设计、工艺美术、民俗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更加具有时代性的内容。

    (3) 地域更广泛。涉及的地域范围扩展了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地区的艺术,一改传统艺术史唯西方艺术中心论的视角,更好地体现了东西方平行叙事,以世界多元的角度来展开篇幅。

    (4) 坐标更精准。加入了地理坐标的分析方法,让读者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更加具有地域性。“世界大事年表”为读者提供了分析艺术作品的“时间坐标”,让读者能站在历史的至高点,全方位俯视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

  • 现代主义

    作者:[英国]克里斯托弗·巴特勒

    【名人评价及推荐】

    巴特勒的这本小书的写作风格有点独特,读来颇为轻松,却又令人印象深刻。该书既有个案性的具体分析,聚焦于艺术家及艺术品,又有历史流变和当代背景的讨论。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 周宪

    【内容简介】

    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为何如此依赖关于过去的虚构幻象?锁在隔壁邻居门口的自行车能不能称得上艺术品?当人们沉默不语时,他们实际上在想些什么?高雅文化与庸俗文化如何彼此相关?在这本书中,克利斯托弗•巴特勒考察了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艺术家做出的许多创新,表明了强有力的观念 和形式上的试验如何创生出新的音乐、绘画和文学,渗入20世纪和21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书中还探究了自我、主观性、非理性、人和机器等现代主义观念。

    【编辑推荐】

    按照一般说法,现代主义运动始于19世纪中叶,终于20世纪中叶。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也许是现代主义最为精彩的时段,通常被称为盛期现代主义。巴特勒在书中把焦点对准这一时段,探讨的是1909—1939年期间,创新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理念和技巧。从根本上说,这里讨论的不是“现代性”,而是要是挑战我们对单个艺术作品的理解。

  • 缥缃流彩

    作者:上海图书馆

    全书分为“护帙篇”“书衣之美”“饰观篇”“书具之美”四章。

    分别介绍了绘画、书法、篆刻艺术在图书本身以及书衣、书函、书盒、书箱等书具制作中的运用。本书偏重从藏家的藏品入手,具体考察其图书装潢的整个流程。这突破了以往仅仅把装潢视为工匠技艺的局限,探讨了装潢如何在收藏家的主导下形成风格,以及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在装潢中的运用等问题。

    上海图书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籍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装潢佳作,现择其精品予以展览,并汇编此书,以作共赏

  • 图解欧洲艺术史. 18世纪

    作者:[意] 达妮埃拉·塔拉布拉

    《图解欧洲艺术史:18世纪》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四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18世纪这个艺术自由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幻想风景画、丘里格拉风格、乌托邦式建筑等看似抽象的词条在文字解说与图片分析的介绍下变得条理分明,清晰易懂,从宏观的艺术风格到微观的艺术品类型,建立读者对18世纪欧洲艺术的总体印象。

    在城市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圣彼得堡、萨尔茨堡到君士坦丁堡、巴斯等地区,各地艺术风格及其重要艺术作品和地标性建筑逐一出现,尽览18世纪欧洲主要城市的艺术盛况。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以亨利•福塞利、乔瓦尼•保罗•帕尼尼、威廉•贺加斯等为代表的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作品都将呈现在你眼前。

  • 创世:梵蒂冈博物馆全品珍藏(修订升级版)

    作者:[德] 安雅·格雷贝

    本书是梵蒂冈博物馆馆藏珍品的目录式画册,将976件馆藏珍品按八个主要场馆分门别类,配以图片和文字介绍(重要展品配以详细解读,一般展品配以基本信息)。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排队最长的博物馆之一。它原本是罗马教皇的宫廷,一千多年 来,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稀世珍品汇聚于此,使得它成为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之外,全世界文艺青年们最向往的艺术圣地。名声赫赫的西斯廷天顶画、拉斐尔的《基督变容》、拉奥孔群雕皆陈列在此。

  • 印象主义艺术:1860 1920

    作者:[德]英戈·沃尔特

    本书介绍了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及后印象主义的历史,同时也对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地区的相关艺术发展做了一个综述。第一章至第九章是法国印象主义。本书的目的不仅在于解读名家名作,同时也在于介绍对印象主义意义重大却鲜为人知的艺术家,其中包括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这位重要画家的作品直到其死后一个世纪才被“发现”。第十章至第十七章讲述了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地区受法国印象主义启发或与之并行发展的绘画史。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此种艺术或许不属于印象主义,但它仍然深受法国艺术家的影响,尽管它们的风格已被诠释为一种不同的民族艺术语言。附录部分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中包括236位艺术家的简介、著述和照片,以及关于其他运动、评论家、出版物、地点的大量条目。

  • 艺术史中的关键时刻

    作者:[英] 李·切希尔

    米开朗琪罗首次展出巨型雕像《大卫》

    卡拉瓦乔杀害了一名青年

    高更前往塔希提岛

    《未来主义宣言》登上《费加罗报》头版

    沃霍尔花50 美元买下一个主意

    从广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到并不起眼的微小细节,本书收录的50个关键时刻让我们得以一窥重要的艺术家、艺术运动或主题的核心特点,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找到奠定艺术发展方向的人物和地点,追溯影响西方艺术发展进程的每个瞬间。

  • 艺术哲学

    作者:[法]丹纳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 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作者:邵亦杨

    什么是当代?它如何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艺术又如何体现当代性?

    什么是全球化?它对当代艺术有怎样的影响?它如何改变了我们个体的认知经验?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是否看得更全面、更清晰了呢?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视野?艺术走向终结还是审美又回归了?传统与前卫更加对立还是正在相互融合?

    继《后现代之后》和《穿越后现代》两书后,作者再次聚焦当代艺术前沿,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当代视觉艺术的新趋势、新挑战和新问题。

  • 图说巴洛克

    作者:(日) 中岛智章

    金灿灿、亮闪闪的凡尔赛宫镜厅,

    充满光影对比和戏剧性的鲁本斯画作,

    华丽的蒙特威尔第歌剧……

    这些各个领域诞生的艺术作品,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巴洛克”。

    巴洛克的词源意为“畸形的珍珠”。这种风格充满华丽的装饰,洋溢着崇高的情感,是一种流动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美。这种风格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传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欢迎来到建筑、音乐和美术交织而成的华美世界。

  • 告别观念

    作者:T.J. 克拉克

    ★内容简介

    在这部浓缩凝练而又卓有远见的书中,T.J.克拉克提供了一个考察过去两百年艺术的全新视角,不同于常规艺术史关注技巧、色彩、构图等要素,本书特别关注的是艺术如何以极端的方式对正在发生的、可以称之为灾难的现代主义时刻进行回应,这些时刻包括:法国大革命时期大卫的新古 典主义、弗洛伊德心理学盛行时期塞尚的静物画、集体主义年代的立体派、冷战时的抽象表现主义等等。作者言辞激烈而又饱含激情、力量和怜悯,展示了艺术如何通过不间断的努力,摆脱了被宣判终结的命运。

    ★编辑推荐

    本书是T.J.克拉克最重要的艺术史批评作品。舆论认为,这是一部足以使克拉克挤身格林伯格、夏皮罗、列奥·施坦伯格等现代主义的著名倡导者或批评者之列的书,克拉克本人也借此成为了一位反思传统美术史学科、代表新的倾向和观点的重要艺术批评家。评论家称其深度和分量足以改变整个艺术写作的版图,对当前的几乎所有现代主义艺术观念都提出了挑战。全书配有241幅高质量插图。英文原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评论

    “我认为最近没有哪一本书会在错综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讨论中,在探究绘画的独创性与唤起绘画的抒情性,以及极其深刻的历史反思方面达到过这样的高度。艺术不时努力逃离现代性对其做出的死刑判决,都在书中以一位重要的批评家所能唤起的激情、活力和怜悯的方式得到了完整的记录。”——Lawrence Rainey, 《伦敦书评》

    “《告别观念》的分量和视野似乎改变了艺术写作的地貌…克拉克论述了世界的袪魅,但他从事的事情是确立全新的稳定的意义,一个新鲜的神话,一个丰富多产的神话。”——《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随着《告别观念》的问世,克拉克加入了现代主义当之无愧的发言人和批评家的行列:格林伯格、梅耶·夏皮罗、列奥·施坦伯格…他的著作在具有爆炸性的知识冲击力方面,是无人能望其顶背的。”——《旧金山时报》

    “克拉克摧毁了传统艺术史的壁垒,通过利用其珍重的方式——对笔触、颜色、造型和构图的精细分析——大大削弱了传统艺术史的观念。他的著作摆脱了专业化的术语,当他将富有独创性的思想与得到完美的、控制富有感染力的描述紧密结合在一起时,他灵活地使用了普通语言…他的著作几乎挑战了——他希望自己的著作推翻——现代艺术主流历史的方方面面。”——《纽约书评》

    “在柏林墙倒塌十年后,在千禧年来临之际,克拉克的书对此具有一种切合时宜的、启示录式的语气。他并非无缘无故地提到有两个首个字母人的名字,F.R.里维斯至少能将这个世界划分为热爱他与憎恨他的两个组成部分……然而,真正使克拉克具有独特才能的是,他以令人信服的、平易近人的语言,去阐释究竟是什么使这些独特的艺术家——甚至是独特的作品——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阿波罗》,1999年推荐书目

    “克拉克这本精妙、令人反思的书,偶尔流露出极度痛苦的语气;他在描述他珍爱的观念遭遇的失败…这本四百页的书是我读过的有关现代艺术的最伟大的批评著作……”—— 伦敦《前景》杂志

    “他并没有用一种犬儒主义的态度去论述政治与艺术,以一个想要曾经拥有依然希望拥有的人的语气,直截了当地,多少有些忧郁地去论述……这部著作中的各章总是充满着历史的微言大义,散发着克拉克渊博的学识和高超文体特征……”——《出版周刊》

  • 传统即创造

    作者:(日)冈本太郎

    《传统即创造》是《今日的艺术》的姐妹篇。

    《今日的艺术》出版获得成功后,冈本太郎想要再写一本关于日本传统的专著,于是将自己对传统艺术的看法具体展开,主要分成土器艺术、绘画艺术、庭园艺术三大部分,力图探寻日本传统的根源,告诫读者应当如何审视传统,避免矫揉造作的不正之风对传统的误读,并启示人们该如何从更高的角度理解、重组传统文化,让它焕发新的光彩。冈本太郎认为,现在错误的传统主义者横行于世,严重妨碍了年轻人富有激情的、茁壮的成长。传统不属于过去,不是那些形而上的枯燥理论;传统应当属于当下,甚至就是创造本身。只有让传统依存于现在,以当下的眼光去评判并创新,传统才能永葆新生。

    —————————————————————————————————————

    艺术大师、“日本毕加索”——冈本太郎代表作品初次引进

    犀利、毒舌、反叛、颠覆常识——传统不是奈良的佛像、神秘的能乐、侘寂的茶道

    图文并茂,作者亲自从艺术品评角度拍摄并讲解,内容翔实

  • 今日的艺术

    作者:(日)冈本太郎

    《今日的艺术》可称是冈本太郎的艺术总论,一经出版就轰动了日本社会,畅销多年,成为无数艺术“小白”的启蒙书,和年轻艺术家的必读书。

    “今日的艺术不能精巧,不能漂亮,不能让人舒服”——这是冈本太郎贯穿本书的观点。既然如此,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为何存在?怎样欣赏,甚至创作艺术?冈本太郎在书中就这几大困扰无数人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艺术没什么大不了。艺术像走着走突然想大喊一声或撒腿狂奔的冲动一样单纯;像食物与水一样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品,甚至就是生活本身。艺术也没有外行与内行之分。它教不来也学不会,只能用一颗纯粹的心,靠直觉去感受。拥有艺术,就等于拥有了自由。

    —————————————————————————————————————

    艺术大师、“日本毕加索”——冈本太郎代表作品初次引进

    犀利、毒舌、反叛、颠覆常识——“艺术没什么大不了”“很多专家都是草包”

    日本当代艺术大师——横尾忠则作序推荐

  • 艺术破坏

    作者:[瑞士] 达瑞奥·冈博尼(Dario Gamboni)

    本书是艺术史学科中关于艺术破坏研究的一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著作。作为艺术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部专著,作者将研究视点放在艺术破坏这一艺术史研究中鲜有人问津的重要主题之上,在对艺术破坏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观念看法以及行为分类等问题作了历史与理论的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原因、动机、行为语境及其在现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等方面,对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各种攻击、破坏艺术作品的行为以及破坏者等案例作了全面、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该书不仅对我们了解艺术品自创作完成之后的遭际与归宿、观众对艺术品的接受反应特别有价值,而且对于理解现代艺术中有关艺术与非艺术这一基本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警惕艺术!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塔代伊 / [法]玛丽-伊莎贝尔·塔代伊

    600万人同时观看的法国人气节目改编

    本书改编自法国电视节目D'Art d'Art!,该节目曾创下600万人同时观看的纪录,收视率超过天气预报。

    99件博物馆艺术珍藏,法式幽默解读杰作

    作者以简洁、个性化的语言,介绍了99件收藏于法国各博物馆的艺术杰作的创作特点、艺术风格、以及时代背景。让人想更近距离欣赏艺术原作,做到对古典艺术、当代艺术融会贯通。

    畅销原作中文版首次引进,细腻高清图文让你避免“人云亦云”

    法文原版图书累计销售1,500,000册,中文版首次引进。大量高清彩图单页呈现力求视觉美感,趣味文字段落分用四色标注以醒目阅读。本书的主旨是,杰作的欣赏需要学习,看懂文字与图像同样重要,不要人云亦云,“警惕”别人口中的艺术。

    《警惕艺术!99件作品告诉你什么是杰作》是一本西方艺术普及图书,由一部法国艺术话题类电视栏目《聊聊艺术》(D’Artd’Art)改编而成。书中介绍了99件收藏于法国各博物馆的艺术杰作。作者以简洁、个性化的语言,介绍了每件作品的创作特点、艺术风格,以及时代背景。《维纳斯和爱神丘比特》《奥林匹亚》等作品彰显古典艺术的和谐与表现力,《蚂蚁席》《超越反叛》等则表达现代艺术的勇气与先锋,古典与现代在此精彩碰撞与完美融合。本书的主旨是,杰作的欣赏需要学习,看懂文字与图像同样重要,不要人云亦云,“警惕”别人口中的艺术。

  • 英国美术的黄金时代

    作者:[英]威廉·沃恩

    从1730年霍加斯开始早期创作,到1851年特纳去世的近120年间,英国美术一跃成为欧洲文化中的重要角色。此书为读者呈现的正是这一辉煌时期的全景图,内容涉及几十位画家以及英国美术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通过分析艺术大师的生活环境、创作背景以及绘画特色,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从霍加斯、雷诺兹、康斯坦博,到布莱克、特纳等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同时也将该时期庞杂而多彩的社交绘画、肖像画、政治讽刺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等画种所呈现的美术景观加以立体、完整地呈现。其论述准确而不失风趣,是一本了解汉诺威时代英国美术发展总体状况的优秀读物。

  • 艺术中的经典文学形象与故事

    作者:[意] 弗兰切斯卡·佩莱格里诺 / [意] 费代里科·皮波莱蒂

    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自古以来,文学家从绘画中汲取灵感、迸发想象力,艺术家则从优美、练达的辞藻中绘制栩栩如生的场景。不妨说,文学巨擘笔下令人叹服的故事情节、精巧和谐的韵律,仿佛一帧帧惟妙惟肖的画面,给予我们视觉上的享受。

    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世界文学作品中挑选了《神曲》《十日谈》《失乐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介绍鲜为人知的文学轶事。它们和精美的世界名画一起,引领我们进入一座迷人的艺术殿堂。

    编辑推荐:

    ★意大利知名艺术出版社Electa出品,畅销全球20个国家,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经典艺术普及读物

    ★300多幅全彩大图,图解式展现细节里的艺术史,打破传统艺术史的线性编排方式,独创关键词、索引式阅读,可以从全书的任何一页翻起

    ★图解式细节拆分,直观高效、一目了然,清晰呈现艺术作品的相关信息,真正看懂艺术作品

    ★印刷精美、四色印刷、装帧细腻,带领读者全身心领略艺术之美

    ★版面疏朗美观,可180度无障碍平展阅读

  • 山鸣谷应

    作者:石守谦

    山水画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与社会、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关,亦涉及人们内在心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层面,故而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发众多讨论。

    作者一面回顾始于10世纪、止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种山水画变化的历史之余,更着重于在此过程中绕过传统画史独 尊“画家”的迷思,转而揭示“画家”与“观众”间互动关系的不同面貌,尤其聚焦于各个时代、甚或中日韩不同地域的山水画家们如何与其特定的社群观众建立起互动关系,促成各种值得注意的新主题诞生,于山水画史上带引出新的画意、新的境界。

  • 艺术通史

    作者:[英] 史蒂芬·法辛

    本书追溯了7万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全球视角展现出不同时代与地域,不同社会和文化情境中艺术多样的面貌。书中包含1100余张高清全彩插图,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不同品类,同时聚焦于个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对不同时期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

    本书自推出以来在全球已有20余种译本,超百万销量,此次的修订升级版中新增了当代艺术发展动态,充分揭示出今日的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思考和探究。

    【编辑推荐】

    ★不可或缺的艺术入门百科全书 本书由全球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联手打造,突破了传统以欧洲为中心的艺术视角,放眼全球,展现了世界不同地区的艺术成就,同时书中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艺术、地景艺术等不同类型,梳理了7万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是艺术爱好者可信赖的艺术鉴赏向导。

    ★重点明确 体例清晰 全书以清晰的内容架构展示了艺术的发展历程,包含艺术概述、代表作品剖析、细节聚焦、大事年表等模块,着力于个体作品的深入分析,深挖大师作品的丰富内涵,全书含1100余张高清图片,为读者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2019年全新修订 增加当代艺术动态 2019年全新升级,结合当代艺术发展动态,补充了zui新的当代艺术作品及评论,充分揭示出当代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思考和影响。另外修订版对原文进行了精校,译文更准确流畅。

    ★读者口碑保证的经典之作 本书自首版上市以来广受欢迎,全球已有二十五种语言的译本,全系列累计销售上百万册,亚马逊、Goodreads读者均给出四星半好评。

  • 竹不如肉

    作者:张宇凌

    从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埃及到今天,从希腊、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到中国,在艺术史中穿凿“虫洞”,搭建不同时空的通路。古雅典人民英雄雕塑在工体北门影现,伦敦艺术大学前校长跟古埃及法老选择同款造型,听见耶路撒冷的审判在《憨豆先生》的插曲里回响,闻到身体精油的芳香从古希腊运动馆直 达你的健身房……“研究者的乐趣就在于,找出那些挑战魔镜的沉默证物,对它不停追问下去,等到它理竭词穷,它才会向你展示非你所愿的奇观。”“汉代的中国人和公元前6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不约而同地在死亡面前展现了夫妇宴饮的图像,仿佛死亡就是两只旧酒杯几乎听不见的轻轻一碰。”

    从古埃及的《纳芙蒂蒂王后胸像》、古雅典的《握手言别》雕像、古罗马的《忧郁的罗马人》雕像,到中世纪的《夫人与独角兽》壁毯、文艺复兴时期的耶稣造像和艺术审查,再到现代的西尔维娅•斯莱的女性主义画作,作者选取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些名作,并透过作品解读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带领我们展开了一段大开眼界的艺术之旅。

    ————————————

    真正的研究者只研究让她着迷的东西。张宇凌以理性的态度回溯那段理性尚未萌芽的历史,让我们记起生命的本能。——姜文(演员、导演)

    对我而言,《竹不如肉》是一段大开眼界之旅。张宇凌的行文细腻、广博且锐利,充满反常规的洞察。——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我还清楚记得《竹不如肉》书中一些文章的编辑过程,哪段文字对应哪些图片,哪张图片太小了,要到哪里找大图。编辑其实就是替读者先看一遍稿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喜欢上了艺术。希望张宇凌这本书能让你更喜欢艺术。——苗炜(作家、编辑)

    我对张宇凌写作的艺术史,喜欢之外,还有信任。这种信任源于她文章中细密结实的知识底蕴,也源于她精神结构里的一种特殊的乌托邦性:活在艺术中,理性地燃烧,冷静地沉迷。——曾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竹不如肉》以非常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西方美术史上的诸多经典作品,以及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竹不如肉》阅后,乃知艺术也洞穿人性。艺术史,是一曲权力和美、欲望和温情、身体和眼睛、荆棘和王冠……变奏的冰与火之歌。——唐克扬(建筑师和建筑史研究者、写作者)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曾经说过,我们必须通过故事来理解这个世界。《竹不如肉》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张宇凌如同小说家一般,选取恰适的视角,用精彩的故事将读者拉进西方古代艺术世界。就这样,艺术史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成为一段脑力激荡的愉悦旅程。——btr(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