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
-
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本书涵盖如下主要经济分析的内容:静态学(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学、最优化问题(静态学的一种特例)、动态学和数学规划(最优化的现代发展)。为掌握上述内容,我介绍了如下数学方法:矩阵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和凸集。由于书中介绍了大量宏观、微观经济模型,所以,本书对那些已受过数学训练,但需要一个向导,引导其由数学王国步入经济学殿堂的人来说,也是极有裨益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数学方法的教科书,而且也可以作为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微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等课程的补充读物。 -
零售管理
《零售管理》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零售管理教科书之一,自2002年引进国内翻译出版以来,为许多高校所采用,在业界也赢得广泛好评,销量位居前列。 第9版保持了原书作为市场领导者已有的特色和优点,同时紧跟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网络的发展,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
另一条道路
本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在拉美国家和西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被学术界认为是论述发展中国家“地下经济”(亦即非正规经济)的最经典著作。作者细致而精辟的论述远远超越了秘鲁本身的状况,并具有一种世界性的价值和意义,所有负责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人士,若想让国家走向繁荣和昌盛,都应该对它进行认真的研究。 -
财产·法律与政府
即使是那些怀疑巴斯夏作为经济学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的人也会同意,他是一位天才的政评作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称他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经济新闻记者。"为了介绍现在您手头这本收入了他写给普通公众的最成功的文集,我们倒是很乐意承认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同意熊彼特对巴斯夏的苛评,他说"他不是一位理论家",但这一点却也并不足以抹杀他的地位。在其非常短暂的写作生涯快要终结的时候,他确实曾经想为他的一般的概念提供一种理论上的论证,但他最终没有讨得专业圈内的欢心。如果一位针对公共事务仅仅撰写了五年评论,然后在绝症迅速地侵袭他的时候,在几个月时间内,为自己截然不同于既有学说的论点进行辩护,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可能真的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然而,人们可能会问,恐怕不会仅仅是他年仅49岁时就英年早逝才使他没有取得更大成就。但是,他那雄辩的著述当然证明,他对什么是重要的问题具有洞察力,也具有把握事物本质的天赋,而这按说是能够为他提供丰富的材料,从而对科学作出真正的贡献。 证明这一点的再好不过的例子,就是收入本书第一篇、他那著名的《政治经济学中什么是看得见的什么是看不见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我还想加上一句,也为经济自由给出了决定性的论证。正是因为他把整套这种观念浓缩为这么几个单词,所以我才在上一段中称他为"天才"。他围绕这句话组成的一篇文章,就清楚地阐明了一整套自由至上主义的经济政策体系。这句话尽管只是头一篇文章的题目,实际上它是整本书的一个提纲挈领。巴斯夏在反驳他那个时代流行的谬见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阐明了其含义。我后面将会提到,尽管他所驳斥的那些看法,今天只是穿上了一件更为复杂的外衣,但其实质自巴斯夏以来,并没有根本改变。不过,首先我想就他的核心观念的一般含义多说几句。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我们仅仅根据经济政策措施的当下的和可以具体地预测得到的效应判断这些政策,那么,我们就不仅仅不可能实现某种可以维续的秩序,还将必然一步一步地丧失自由,从而阻止了比我们的措施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更好的东西之出现。自由对于各不相同的个体充分地利用只有他们自己了解的具体环境和条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果我们限制他们以自己乐意的任何方式服务于其他人的自由,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已然阻止了什么样的有益的行动。而所有的干预行动,就正是这样的限制。当然,这些干预行动总是许诺要达到某些明确的目标。只有在完全阻止一些个体的某些不为人知的但却有益的行动的时候,政府的这类行动才能每次都达到其事先预见到的直接结果。其后果就是,如果这样的决策一个接一个,并且不受对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的自由的忠诚的约束,那么,我们必然会在几乎所有方面丧失自由。巴斯夏把选择的自由看作是一种道德原则,决不能出于权宜的考虑而牺牲自由,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假如只有在废止自由的具体损害能够被明确指认出来的时候才尊重自由,那么,自由的任何方面就都不是不能废止的了。 巴斯夏对他那个时代谬种流传的观点予以迎头痛击,今天,很少有人再像当时那样那么天真地使用那些论证,但我请读者不要自欺欺人,以为同样的谬论在当代经济学讨论中已经销声匿迹了:今天,那些观点只不过是以一种更为复杂的形态出现,因而也更难察觉。读者如果逐渐认识到以更简单的形态表现出来的这些大量谬误,那么,当他看到从那些看起来更为科学的论证中得出的同样的结论,至少就会更为小心。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特征就是用那些最日新月异的证据来论证那些十足错误的见解,这些见解的魅力非常之大,因为从它们那里推论出来的定理太令人愉快或者是太方便了:支出是好事情,而储蓄是坏事情;浪费有益,节约会伤害广大群众,钱掌握在政府手里,要比掌握在民众手里更好一些;保证每个人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是政府的职责,等等等等。 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有这些想法仍在大行其道。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巴斯夏在驳斥这些看法的时候,有整个专业经济学家队伍都站在他一边来反对利益集团所使用的那些流行的俗见,而今天,同样的看法却是由某种极有势力的经济学派,用门外汉根本就不懂的、给人印象深刻的词汇提出来的。在这些谬论中是否有某一点,人们原本以为巴斯夏已经将其一劳永逸地驳倒了,恐怕再也难以见到其复活了?这一点还真成疑问。我不妨举一个例子。在巴斯夏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寓言《蜡烛制造商抗议太阳竞争的陈情书》中讽刺说,应该禁止房子上安装窗户,因为蜡烛制造商的繁荣会给所有人带来好处,然而,法国一本颇为有名的经济学史教科书的最新版上却为这篇文章加了一条脚注:"必须注意到,按照凯恩斯关于不充分就业的假设,及乘数理论,严格地说,蜡烛制造商的说法是完全成立的。 有心的读者将会注意到,巴斯夏驳斥了那么多我们似曾相识的经济学万应药,不过,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危险他却似乎没有预料到。尽管他也批驳了他那个时代信用问题上的种种奇谈怪论,不过在他那个时代,由政府赤字造成直线上升的通货膨胀,却不是太大的危险。在他看来,支出的增加必然立刻导致要加捐增税。原因就在于,在他那个时代,所有的人,只要一生经历过一次大的通货膨胀,就再也不会容忍货币持续贬值这样的事再发生。因此,如果有读者看到巴斯夏觉得需要反驳的那些很简单的谬误之后有一种优越感,那他应该记住,就某些方面而言,一百年前的那些人其实比我们现在的人要明智得多。 -
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
在十八大结束后的第一个年末,通过与《财经》主笔马国川的对话,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推出新著《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显得颇具深意。 书名看上去似乎四平八稳,但无论从逻辑还是情绪上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都是吴敬琏此前两本著作——《何处寻求大智慧》及《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的延续。对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吴敬琏一直有着自己清晰而连贯的思路,即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加速民主法治的进程,使中国的经济及政治体制,实现从威权发展模式到民主法治模式的转型。 -
黑天鹅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他们言谈和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当第一只黑天鹅出现时,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示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们常常带来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但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它们,最终被现实击溃。 从金融危机到四川大地震,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9-11”恐怖袭击事件,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升级版)(全新校订本)》深入介绍了黑天鹅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发掘出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背后的真正价值,教会我们如何认识这个社会的运行方式,如何避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重大损失,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占得先机。 由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编著的《黑天鹅》出版后,震惊世界的黑天鹅事件——金融危机随即爆发。在出版3年后,作者经过3年沉淀与思考,增加全新后记,深刻分析黑天鹅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我们如何真正地评估并利用黑天鹅带来的机会,以从中受益。《黑天鹅》必将颠覆我们惯常的思维,让你重新把握自己的命运。 -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A million copy seller, Henry Hazlitt’s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is a classic economic primer. But it is also much more, having become a fundamental influence on modern “libertarian” economics of the type espoused by Ron Paul and others. Considered among the leading economic thinkers of the “Austrian School,” which includes Carl Menger, Ludwig von Mises, Friedrich (F.A.) Hayek, and others, Henry Hazlitt (1894-1993), was a libertarian philosopher, an economist, and a journalist. He was the founding vice-president of 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and an early editor of The Freeman magazine, an influential libertarian publication. Hazlitt wrote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 his seminal work, in 1946. Concise and instructive, it is also deceptively prescient and far-reaching in its efforts to dissemble economic fallacies that are so prevalent they have almost become a new orthodoxy. Many current economic commentators across the political spectrum have credited Hazlitt with foreseeing the collapse of the global economy which occurred more than 50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publication of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 Hazlitt’s focus on non-governmental solutions, strong — and strongly reasoned — anti-deficit position, and general emphasis on free markets, economic liberty of individuals, and the danger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make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 every bit as relevant and valuable today as it has been since publication. -
经济增长理论
本书并不想提出有关经济增长的新概念,而是试图为研究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有关的基础。研究经济增长新概念的论文可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作者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并已列举在本书的书目提要部分。像本书这类著作看来颇有必要,因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已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且全面论述这个主题的著作几乎已有整整一个世纪未见问世。最后一本涉及范围如此广泛的巨著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所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于1848年出版。此后,经济学家变得聪明了,他们极为明智地不再试图在一部著作里论述范围如此广泛的主题,甚至由于他们力不胜任完全放弃了这个主题的某些方面。作者之所以敢于探讨这个广泛的领域,部分是由于压抑不住好奇心理,部分是考虑到当今政策制订者的实际需要;但作者认为,尽管本人对多数的课题免不了论述得十分肤浅,但主要是自己鼓足了勇气敢于向持有挑剔眼光的公众提供这部主题浩瀚的著作。 本书书名易被误解为经济增长具有一个单一的理论。但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繁多,而每个因素又各有一整套理论。研究土地使用权的理论,与研究新思想传播、贸易周期、人口增长、或是政府预算等理论并无多少共同点。作为本书书名也许用经济增长的“种种理论”更为恰当些,可是也同样易被误解为本书的目的在于评述经济增长的文献。我不是要制定一种理论,而是勾画出一幅蓝图。研究经济增长有关的因素头绪万千,除非对这个主题有一个总的观念,否则容易迷失方向。这也算是我请求读者原谅本书肤浅的一个表白。由于目的不同,绘制地图所使用的比例尺各不相同。若是专业刊物上登载的文章,它的比例尺相当于1英寸等于1英里,那么本书的比例尺更近乎1英寸等于100英里。这一点对读者了解本书也是有用的。 促使作者编写本书是好奇心理和实际需要的结合,它决定了本书的格局。好奇心理要求对人类历史的进程进行哲理上的探讨,而实际需要则又要求写成为指导行动的一本手册。由于作者对两者感到同等的兴趣,所以本书的内容既不会适合只注重哲理的人,也不适合要求明确下一步怎样行动的人。看来,一部著作必然会反映作者的个性及其多种多样特征。 一部著作还必须反映作者的写作手法。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注重概括,而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则重视具体的事例。我为了充实本书,很想写入两三个有关经济增长或经济停滞的实例研究材料。怀着这样的心愿,我饶有兴趣地阅读了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伊斯兰国家的资料,更不用说中国、日本和中世纪末期的资料。可是实不相瞒,在阅读了这批资料以后,尤其是在阅读公元1500年以前时期的资料以后,我从中得到的乐趣超过了知识的增长,部分原因是对早期经济史的确切了解太少了。要把一个涉及本书全部内容的实例写得充分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然后写成一篇单独的论文。我与曼彻斯特大学研究部成员吉锡拉·艾斯纳尔夫人密切合作,她正在写一部有关1830年至1930年牙买加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著作。那部著作到1956年出版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是一部与本书实例调查相配合的论著。 我受到了许多朋友和熟人的慷慨大方的协助。在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这些朋友抽暇陪同我观看了他们所做的工作,并交换了意见和殷勤地款待我。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我还要感谢许多国家的学术界的朋友与我进行了无数的谈话,以及寄来了源源不断的刊物上的文章。彼得·鲍尔先生、马克斯·格拉克曼教授、J.M.洛先生、J.马尔斯博士、K.马丁博士、R.H.普雷斯顿牧师、P.罗森斯坦-罗丹博士和M.N.斯里尼万斯教授等诚挚地阅读了本书初稿并提出了详尽的批评意见。他们的评论使我得益匪浅,但同时,在某些章节方面我依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写法,尽管他们认为是错误的或容易引起误解的。我的秘书多拉·沃克登小姐付出了大量劳动,耐心细致地为书稿打字。我深切地感谢她的耐心。 我的夫人和孩子们为了我写作此书需要宁静环境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的深情使我感激不尽。 阿瑟·刘易斯 1954年7月于曼彻斯特 序 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方法论 第三节 布局 第二章 节约的意愿 第一节 对商品的欲望 (一) 禁欲主义 (二) 财富和社会地位 (三) 有限的眼界 第二节 努力的代价 (一) 对工作的态度 (二) 冒险精神 第三节 资源与反应 第三章 经济制度 第一节 得到报酬的权利 (一) 非物质报酬 (二) 资产的经营管理 (三) 劳动报酬 第二节 贸易与专业化 (一) 优点 (二) 市场的规模 (三) 组织 第三节 经济自由 (一) 利己主义和集体行动 (二) 纵向流动 (三) 市场的自由 第四节 一些事例 (一) 宗教 (二) 奴隶制 (三) 家庭 (四) 农业组织 (五) 家庭手工业 第五节 制度的变化 (一) 变化的过程 (二) 变化的周期 第四章 知识 第一节 知识的增长 (一) 科学前的社会 (二) 发明和研究 第二节 新观念的应用 (一) 对革新的态度 (二) 知识和利润 第三节 训练计划 (一) 先后次序 (二) 农业技术的推广 (三) 工业的能力倾向 (四) 企业管理 第五章 资本 第一节 资本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储蓄 (一) 储蓄的必要性 (二) 国内来源 (三) 外来资金 第三节 投资 (一) 制度基础 (二) 起点 (三) 稳定性 (四) 长期性停滞 第六章 人口和资源 第一节 人口和产出 (一) 人口的增长 (二) 规模和产出 (三) 职业 第二节 国际关系 (一) 国际贸易 (二) 移居国外 (三) 帝国主义 第七章 政府 第一节 企业的体制 (一) 政府的职能 (二) 生产计划 第二节 公营部门 (一) 政府开支计划 (二) 财政问题 第三节 权力和政治 (一) 通往停滞之路 (二) 治国才能的背景 附录 经济增长是否可取? (一) 经济增长的好处 (二) 贪得无厌的社会 (三) 过渡问题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七版),ISBN:9787300110738,作者: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著,高远 等译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讲述人口问题与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粮食的匮乏和人们希望减少人口以至最后能消除人口同资源不相适应的各种措施有关的问题。虽然生存斗争一直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但对人口问题深入的理论探讨,则是因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相对人口过剩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而开始的。自从有了第一位人口理论家的名字,“萨尔萨斯的窘境”就成了人口问题的代名词。在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及70年代的人口爆炸之后,以限制人口增长为建立社会和谐之根本的理论,一度被世界各国视为不可动摇的公理。而随着中、印两个超级人口大国在21世纪的飞速崛起,巨大的人口和同样巨大的市场成就了经济起飞的新模式,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无疑遭受了当头一击。人口增长将成为财富增长不可逾越的障碍的著名论断,是否仍将如马氏的预言,如期成为这两个新兴大国发展中遭遇的瓶颈?人们将拭目以待。 -
世界是平的
本书不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著畅销全球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姊妹篇,是他在1999年写就的另一本关于全球化的论著,原名《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和“橄榄树”》。出版者认为,引进这本关于全球化的论著,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的理解托马斯曼的观点。 本书曾被翻译成30种语言,全球畅销数百万册以上。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 本书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 他在书中把冷战与全球化作了对比。他认为: 如果冷战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相扑;如果全球化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100米冲刺——一次,又一次,不断冲刺。 冷战的标志是,它隔开了每一个人;全球化的标志是因特网,它将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 冷战体系的界定是根据条约,全球化体系是界定根据交易。 如果冷战时期最明显的不安是在固定和稳定的世界里,被你十分了解的敌人所击败,那么在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不安,就是害怕一个你看不见、摸不着且感觉不到的敌人所带来的迅速变化——你的生活会在任何时候被无形的经济和技术力量所改变。 在冷战时期,我们有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热线——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被分开了,但至少两个超级大国还负责任。在全球化时期,我们有因特网——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都连为一体,但没有负责。 在冷战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们的导弹有多大?”在全球化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的调制解调器有多快?” -
从小众到主流
国货控、品牌控、拇指族、宅族、团购族、月光族、海归族、3A族、90后…… 面子消费、圈子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4-2-1式家族消费…… 一号店 淘宝 京东 苏宁易购 手机超市 虚拟超市…… 小众市场崛起新消费主流,他们正在改变中国消费市场版图。 作为三星、现代、花旗银行等跨国公司的消费研究顾问,本书作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消费行为学、人文历史等各种角度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分析解构,科学前瞻地预测未来中国消费的趋势走向。 作者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地域、年龄、收入、性别等相关变量,对他们的消费取向和生活方式进行细分,并追踪其变化,以令人信服的大量案例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全景呈现出60后、70后、80后和90后几代中国人的不同消费状态,对消费者进行抽丝剥茧地分析解构,缜密地分析和捕捉了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作者抽取中国消费群体的7大“消费DNA”,揭示“中国的消费者和其他市场的消费者有何不同”,解答了“中国消费者热衷什么”的问题。 这本书将告诉你: 一.现在以及未来,中国消费者热衷于什么? VIP型:休闲与奢侈,海外旅行,外语充电,高尔夫等高端运动 自我满足型:关注投资、IT等专业领域,冲动购物,认为适合自己的比品牌更重要 时尚型:购物是生活的一部分,注重产品设计感和外形投资,追求品质,喜炫耀性消费 实利型:重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而非品牌,活在当下,计划性强,精明算计,喜打折团购 狂热型:跟风购买,是最有可能进行爆发性消费的群体,介意销售员的服务态度,害怕销售员的冷眼,一旦得到了很热情的服务,碍于面子,他们很难拒绝 践行俭约的抠抠族:将消费降到最低。主要消费要是必需品。对好的东西不太关注, 二.世界知名企业和商家征服中国消费者的市场攻略: ☆星巴克卖场在美国很小是为迎合上班族外带需求,而在中国卖场扩大,桌子摆放在外面,是迎合中国消费者悠闲打发时间的本质; ☆美国最大的老人公寓和养老酒店企业Emeritus公司,于2011年在中国开设了分店,并与中国开发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中国式老人公寓的开发; ☆随着“BWM 5”系列在中国的上市,考虑到中国人喜欢大块头的特性,他们将车身加长,推出了“新5”系列,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 三.四种趋势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格局 ☆朝着幸福生活升级的中国消费者的诉求催生旅游市场、汽车销售租赁市场、高端文化生活市场、体育休闲运动市场、宠物市场、美容市场、绿色环保产品市场的兴起; ☆非主流市场上存在着新主流消费群体崛起的机会,新兴中产阶级多为30~40岁人群,是中国大众消费的主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以及老年和90后消费者们开始被当作新主流消费群体而受到瞩目; ☆要在未来中国市场胜出,需要关注单身群体、丁克群体、宅族、富二代等中小型消费者; ☆中国人的消费呈现追求实用的趋势,质量固然不能忽略,但价值更重要。新战略实用主义以后将会成为教育领域、结婚市场中值得瞩目的趋势。 -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第一篇为导论,由第1~2章组成。其中,第1章主要讨论利润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该章强调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科学假设的重要性,完全竞争意味着完备知识,因而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利润是不存在的。第2章主要讨论了利润理论。该章对经济学的动态理论和风险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历史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动态理论混淆了变化的后果与变化中不确定性的后果;风险理论则混淆了可度量的概率意义上的风险与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这里奈特再一次强调,遵循已知规律的变化不会导致利润,可度量的风险同样也不产生利润,因为这样的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或其他措施来消除。 第二篇探讨完全竞争理论,由第3~6章组成。其中,第3章主要讨论了选择和交换理论。从经济秩序出发,作者认为经济秩序是协调和满足需求的经济活动机制,而不同需求之间却存在着多种冲突,比如,资源与资源在满足多种需求时的使用;效用和效用递减规律;鲁宾孙和鲁宾孙经济;具有相对性的快乐与痛苦;成本是牺牲的选择机会;资源的真正意义和资源成本等。该章使用函数、曲线和均衡等工具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第4章主要讨论了联合生产和资本化。作者试图说明多种资源在商品生产中的使用问题和组织中的效果计算问题。在分析报酬递减规律的基础上,他把生产价值归因于资源或投资品。由于时间在生产中的作用和时间偏好的谬误,任何把生产能因分类为各种“要素”的分类方法都不可能成立。第5章主要讨论了机会和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社会的进步问题。具体分析了静态条件的含义,以及进步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了把生产“能因”按传统三分法进行分类的问题,并对在没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与实际回报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利息的本质。第6章主要讨论了完全竞争的小前提。作者分析了不存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垄断和垄断的不同形式,以及竞争性体系走向垄断的可能趋势。 第三篇探讨由风险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由第7~12章组成。其中,第7章阐述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含义,主要分析了知识在行为中的作用。作者认为,行为是面向未来的,知识是预测未来的,虽然经验能够被分解为特性不变的物体的行为,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智慧来说,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无法完全把握,以致我们依赖于从一种行为模式推断另一种行为模式。由于我们不可能对穷尽性的和进行数量的分析,我们只能“估计”,由此推测出来的行为模式具有多样性,导致利润产生的“风险”是判断错误的机会,在本质上是不可度量的。第8章主要分析了人类对付不确定性的建构和方法。我们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化,保险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二是专业化,企业的联合有助于克服不确定性。第9章主要讨论了企业和利润。作者在静态社会中引入不确定性概念,说明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的特殊决策与风险分摊机制,以及企业家才能的供给和需求。第10章继续讨论企业和利润问题,主要说明管理人员的特有素质是对人的判断,最终控制是控制企业组织的人的选择。第11章主要研究不确定性和社会进步。变化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功能与储蓄功能的分离,并由此产生了利息理论,利润资本化所导致的复杂问题成为利润的恒久来源。第12章主要讨论了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方面。作者提出,减少或重新分配不确定性的所有方法都是有成本的,并且,这些方法被运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所不希望存在的。 奈特指出:“自从我关注经济学以来,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经济学理论的含义、必要的假设条件,以及理论条件与现实条件之间的不一致性。”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奈特正是从理论条件下竞争与实际条件下竞争的不一致性出发,即从对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的分析入手,通过引入不确定性概念,尤其是通过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不确定性概念,即风险与不确定性,揭示了理论上的完全竞争与实际竞争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揭示了利润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奈特天才地研究和定义了企业和企业家的性质。 奈特认为,正如《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书名所表明的那样,本书的理论体系是从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利润问题出发,展开全书的分析过程。完全竞争的基本性质是不存在利润或亏损,商品的价值与成本完全相等,即产品价值被全部分配给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没有剩余。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成本与价值仅仅是“趋于”相等,即只是偶然完全相等。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一定会存在一个正的或负的“利润”,这样,利润就成为分析完全竞争与现实竞争之间不一致性问题的出发点。 (一)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为了说明利润的来源,奈特首先区分了两种不确定性。奈特指出,在本书中,我们将用“风险”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用“不确定性”指不可度量的风险。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利润理论之所以得以成立,正是因为真正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风险”。具体讲,风险的特征是概率估计的可靠性,以及因此将它作为一种可保险的成本进行处理的可能性。估计的可靠性来自所遵循的理论规律或稳定的经验规律,对经济理论的目的来说,整个概率问题的关键点是,只要概率能够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以数字表示,不确定性就可以被排除。与可计算或可预见的风险不同,不确定性是指人们缺乏对事件的基本知识,对事件可能的结果知之甚少,因此,不能通过现有理论或经验进行预见和定量分析。 奈特区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哲学意义在于:风险是一种人们可知其概率分布的不确定,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的可能性;而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人类的无知,因为不确定性表示着人们根本无法预知没有发生过的将来事件,它是全新的、惟一的、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二)说明了利润起源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价格机制,企业仅仅被抽象为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即企业拥有完全的知识和预见,它总是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生产,所以,在长期竞争均衡条件下,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了批判这一理论,奈特用不确定性来说明在不完全竞争均衡条件下,利润存在的合理性。 奈特认为,在不确定性假设下,所有的生产决策是在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以至于对可能出现结果的概率计算成为不可能。由于每个决策只产生一种惟一的结果,所以,个体决策所导致的一系列可能的结果不受统计计量的约束。经济学分析是在完全竞争假设下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完全竞争是一个使产品价值与其成本趋于一致的过程,但是,在现实中两者总存在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利润。也就是说,由于现实中的竞争并非完全竞争,理论与实际的不一致性造成了不确定性,从而不确定性是利润存在的基础。 奈特强调,变化不一定会导致利润的产生,因为有些变化可以事先精确地计算到成本中,使成本与产品售价相同,不会产生利润;只有不确定性能够将利润与变化联系在一起。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不确定性,仅有变化和进步不足以产生利润,变化和进步的结果并不是其本身的结果,而是不确定性的结果。 (三)揭示了企业性质 我们知道,20世纪30年代,科斯曾向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提问:既然价格体系如此有效,为什么现代经济里还有依赖行政命令运行的企业存在呢?奈特最先回答这个问题。尽管科斯并不同意奈特的观点,但奈特对企业起源和性质的讨论对包括科斯在内的所有经济学家,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奈特认为,在不确定性的假设下,决定生产什么与如何生产优先于实际生产本身,这样,生产的内部组织就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了。生产的内部组织首先是要找到一些最具管理才能的人,让他们负责生产和经营活动。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是风险偏好者,而绝大部分人是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者,后者愿意交出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控制权,但条件是风险偏好者即企业家要保证他们的工资,于是,企业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在企业制度下,管理者通过承担风险获得剩余;工人通过转嫁风险获得工资。 为了说明企业家和企业的性质,奈特的基本分析思路为:现实的经济过程是由预见未来的行动构成的,而未来总是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企业家就是通过识别不确定性中蕴含的机会,并通过对资源整合来把握和利用这些机会获得利润。沿着这一思路,奈特分析了企业的性质和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企业存在的理由,不确定性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得不预测未来的需要。首要的问题和职能是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因此出现了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向他人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动功能的多层次专业化的结果是企业和产业的工资制度,它在世界上的存在是不确定性这一事实的直接结果。 (四)提出了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 在本书中,奈特还分析了减少不确定性的两种方法。一是集中化,保险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保险公司利用不确定性结果的相互抵补,将众多偶然事件集中到一起,从而把投保者的较大不确定性损失转变成较小的保险费。二是专业化,企业的联合有助于克服不确定性。企业通过增加生产规模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的控制成本,因为大企业的成本水平总是低于小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专业化决策能够减少控制成本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能产生更熟练的技能,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
博弈论基础
本书是高级经济学教科书,也是博弈论入门书。其长处在于避免了为研究博弈论而研究博弈论,把重点放在了博弈论在经济学的应用上,因此非常适合于经济学专业人士阅读。 -
一課經濟學(50週年紀念版)
★★★�暢銷50餘年,銷量突破100萬冊的經濟學入門寶典!�★★★ 本書作者赫茲利特── 堪稱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經濟專欄作家,教給我們經濟學最重要的一課: 「經濟學的藝術就是:不只觀察任何行動或政策的立即影響,更要看較長遠的影響;不只追蹤政策對某個群體產生的影響,更要看對所有群體造成的影響。」 然而就在這一點上,人們,甚至是政府,常常犯錯,或者明知故犯。好經濟學和壞經濟學的分野就在這裡。壞經濟學家只看到觸目所及的事情;好經濟學家卻看得更遠。壞經濟學家只觀察計畫中的行動產生的直接結果;好經濟學家卻也放眼更長遠的間接結果。壞經濟學家只注意政策對某個特殊群體已經產生或將要產生的影響;好經濟學家還會去深究政策對所有群體產生的影響。 以這堂課為基礎,作者舉許多日常可見的實際例子,例如公共建設、課稅、授信、失業、關稅、最低工資、價格管制、工會、工資、利潤、儲蓄、通貨膨脹等等,以最淺顯的方式告訴讀者,這些複雜的經濟問題背後的真相、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以及,真正學會這一課經濟學。 經濟事務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本書可以幫助你更了解經濟世界運作的法則,不會再被政府或「專家」的花言巧語所矇騙。 -
宪政经济学
本书作者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派创始人和代表人之一,立宪经济学理论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布坎南。本书另一位作者是澳大利亚学者布伦南。宪政经济学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考察立宪问题,即讨论集体决策中的历个阶段,立宪阶段和原立宪阶段。前者属于制定规则的阶段,后者属于规则制订后阶段,涉及规则下的选择。布坎南认为,越是高序位的规则,越应有前瞻性和持久性,财政宪法应为长期的社会结构特征。 -
以自由看待发展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森根据大量的经验研究资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他指出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
追求卓越
为了探询管理艺术的玄门幽秘。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辗转美国各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取得了数百个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他们把样本选了又选,筛了又筛,最后确定把43家企业作 为基本分析样本。样本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食品等诸多行业其中有我们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跨国公司它们,般都进入了世界500强,如IBM通用电器、惠普、通用汽车、3M、麦当劳、宝洁、沃尔-马特、爱克森、波音等等。 作者发现尽管每个优秀企业个性不同,但拥有许多共同的品质也就是八大基本属性。这些属性久经考验造就了企业的辉煌成功。每一个企业不论其大小,只要真正贯彻了这八大基本属性。就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这八大基本属性是: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助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