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
-
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details the extraordinary, and often accidental, journey that China has taken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in transforming itself from a closed agrarian socialist economy to an indomitable forc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The authors revitalize the debate a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ystem through the use of primary sources. They persuasively argue that the reforms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leaders did not represent a concerted attempt to create a capitalist economy, but that the ideas from the West eventually culminated in a fundamental change to their socialist model, forming an accidental path to capitalism. Coase and Wang argue that the pragmatic approach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 is in fact much more in line with Chinese culture. 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challenges the received wisdom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rguing that while China has enormous potential for growth, this could be hampered by the leaders' propensity for control, both in terms of economics and their monopoly of ideas and power. -
我对大陆改革开放与台湾经济建设的建言
《我对大陆改革开放与台湾经济建设的建言:顾应昌先生口述历史》以顾应昌先生的生平为线索,详细记录了他在台湾的“土地改革”、金融政策、税收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建言,以及对大陆国有企业改革、汇率调整、一胎化政策、住房私有化等问题提出的建议。他的看法极具指导性和前瞻性,对今天面临的经济课题极具参考与借鉴价值。 -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安格斯·麦迪森编著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修订版)》有着独特的视野和深度。它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过去一千年中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作者的结论是,中国可能在201 5年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而恢复它在1890年之前所享有的世界经济地位。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修订版)》应用OECD国家所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原则和技术,对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修订版)》作者在比较经济史方面有大量的著作,也是OECD发展中心四部畅销书的作者。对于所有希望了解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书。 -
商战:电商时代
比尔•盖茨曾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在这个一切皆电子商务的时代,人类数千年来的商业行为被颠覆,人们的购物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我们主动或被动地步入了一个被电商颠覆的时代。 《商战:电商时代》通过对全世界近百位商业大佬的面对面专访,以贝索斯、刘强东、马云、柳传志、雷军、陈年、李国庆等人之亲口讲述,通过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故事,概述了20年来世界和中国电商的发展史,以及电商对整个经济的意义;同时也告诉我们,电商时代,企业和我们应该怎样去“活”。 -
信息改变了美国
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和詹姆斯•W•科塔达主编的《信息改变了美国》译成中文出版,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它对于读者隐映社会现实可能激发的追溯、对照、远眺之影响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对于每个读者所关心的时代变革、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心目中所对应的“关键词”就更加具有释疑解惑、当头棒喝的作用。 《信息改变了美国》讲述的是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因为信息(或者说信息技术)而发生过的史诗般的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故事在每个传奇人物登场的时候,也都曾经闪烁过光芒四射的魅力。熟悉技术变革进程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们,会如数家珍般地将每个时间进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绘制在历史长廊之中,在一些细微环节的跌宕起伏背后,自然免不了隐藏着惋惜、慨叹和悲欢。揭开技术变革的神秘面纱和辉煌,将每个技术细节的发展演化对应于企业兴衰、产业消长以及经济社会转型,读者就不得不自觉打消猎奇的兴致而专心致志、耐心品味这样一部别有洞天的历史长卷。 -
How Asia Works
In the 1980s and 1990s many in the West came to believe in the myth of an East-Asian economic miracle. Japan was going to dominate, then China. Countries were called “tigers” or “mini-dragons,” and were seen as not just development prodigies, but as a unified bloc, culturally and economically similar, and inexorably on the rise. Joe Studwell has spent two decades as a reporter in the region, and The Financial Times said he “should be named chief myth-buster for Asian business.” In How Asia Works, Studwell distills his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the economies of nine countries—Japan, South Korea, Taiwan, Indonesia, Malaysia, Thailand, the Philippines, Vietnam, and China—into an accessible, readable narrative that debunks Western misconceptions, shows what really happened in Asia and why, and for once makes clear why some countries have boomed while others have languished. Studwell’s in-depth analysis focuses on three main areas: land policy, manufacturing, and finance. Land reform has been essential to the success of Asian economies, giving a kick start to development by utilizing a large workforce and providing capital for growth. With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Studwell argues. Instead, countries need “export discipline,” a government that forces companies to compete on the global scale. And in finance, effective regulation is essential for fostering, and sustaining growth. To explore all of these subjects, Studwell journeys far and wide, drawing on fascinating examples from a Philippine sugar baron’s stifling of reform to the explosive growth at a Korean steel mill. Thoroughly researched and impressive in scope, How Asia Works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dynamic countries, a region that will shape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
◎ 入围“FT/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金融行业必读 ◎ 亨利·基辛格、朱民、胡祖六、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末日博士鲁比尼、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亨利·考夫曼等特别推荐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强烈推荐,《彭博-商业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年度杰出领袖图书 ★ 许小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不是格林斯潘,是沃尔克。 ★ 亨利·基辛格:沃尔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 历任当代央行行长中,最知名的或许是艾伦·格林斯潘,但最有影响力的则是保罗·沃尔克。他辉煌传奇的职业生涯无人可及:被六任总统委以重任,受命于危难,三次应对金融危机;连任两届美联储主席,成功驯服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怪兽,创造了“沃尔克奇迹”,为美国此后的二十年经济增长“大稳定”奠定了稳固基础。 ★ 朱民:沃尔克在美国以及国际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因为他曾经担任美联储主席,更重要的是他的正直、良心、道德和责任感。 ★ 胡祖六:在与沃尔克多年的交往接触中,令我最钦佩、最敬重的是他的人格。他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理念、独立的人格与忠于公共利益的精神。 沃尔克坚持自己的信念、原则和职业道德,绝不迎合任命他的总统。其成就无人比肩,其贡献之广,远超金融一个行业。沃尔克作为政府官员,一生投入于公职,放弃投资银行提供的高薪,过着算得上是清贫的生活,其高贵、正直和独立的品格倍受世人敬重。 ★ 托马斯·萨金特:威廉·西尔伯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理论和人性如何影响公共政策与经济成效的故事。本书以小说似的语言,再现了沃尔克战争通胀的经历。 《力挽狂澜》串连起沃尔克辉煌传奇的从业经历,宏大而生动,更披露了有趣的生活细节,使得这位金融巨人的形象格外立体饱满:虚心地跟上司学习穿着;做事喜欢“拖”,不到最后一刻不发力;不善言辞的他,要靠贤内助应酬社交;50多岁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只身一人在华盛顿租住大学生公寓;爱垂钓,许多人生重大决定也是在钓鱼过程中做出的…… 本书对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的讲解老到娴熟又精妙入微,金融界人士可以过足了瘾。大众读者也得以走进一段风云激荡的金融传奇,走近一位可敬可爱的金融英雄。 -
债
《债》内容简介:尽管负债是现代经济体的基础,但是在经济思想史中“债”一直是一个未被充分研究的概念。所有的经济学著作都认为,货币的出现取代了复杂的物物交换,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这种观念存在的问题在于——没有半点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通过对作者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货币并不是以物物交换的替代者的形式出现,它原本是以一种度量尺度、一种抽象物的形式,同时也作为人类之间的关系(债务与义务)出现的。在5000年前,人类已经在使用复杂的信用体系而不仅是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易。信用体系的存在远远早于硬币和货币的出现。他在书中指出,在没有货币的年代,人们并不“易货”,他们互相馈赠,有时以进贡的形式,有时会在晚些时候得到回赠,有时则是纯粹的礼物。货币的出现不是为了方便交易,而是埃及等古国或苏美尔的神职人员为更有效地收税或计算财富而创造出来的。价格概念和冷漠的市场应运而生,它们吞噬了人类社会原本拥有的一切温情脉脉。是金钱让责任和 义务变成债务,欠债还钱的常识腐蚀了人类彼此关爱的本性。格雷伯认为,一旦我们理解了债务的社会起源,就会乐于在条件发生改变时重新协商债务问题,无论他是抵押贷款、信用卡债务、学生贷款、还是整个国家的债务。 在书的最后,格雷伯开出一剂“药方”:免除所有国际和消费者债务。“这会奏效,因为它不仅能打打消除人们切实的苦难,而且提醒人们,金钱并非妙不可言,还债不是道德的核心,这一切都是人为的安排。” -
日本经济史(8):高速增长
以横跨战中、战后两个年代而形成的框架为起码条件,高速增长在1955年以后正式地初绽花蕾,并在60年代达到顶峰。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界线,增长率减至原来的一半,但与欧美各国相比较,日本仍旧保持住了高水准的增长率。于本卷,我们将追溯这一高速增长的开花及其以后增长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
现代英国经济史 上卷 早期铁路时代1820-1850年(全两册)
本书是现代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史学家克拉潘的一部主要著作,共三卷。上卷叙述1820—1850年、即作者所谓“铁路时代前夕”和“早期铁路时代”的英国经济史;中卷叙述1850—1886年、即作者所谓“自由贸易和钢”时期的英国经济史;下卷叙述1887—1914年、即作者所谓“机器和国家的竞争”时期的英国经济史。本书是英国经济史著作中篇幅较大,史实较详细、资料较丰富的一种,对我们了解英国经济发展过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资本主义的起源
《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理论模式。新的研究方法是:把封建社会分为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把封建社会中的异己力量分为体制内的异己力量和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把资本主义分为原生型的资本主义和非原生型的资本主义,并以此对资本主义起源作出解释。新的理论模式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体制是刚性体制,在这种刚性体制下出现了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和体制外的权力中心,从而导致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因此,西欧的资本主义是原生型的资本主义。但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因民情不同,历史发展有异,所以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途径也各有特点,在这些地区所形成的资本主义都属于非原生型资本主义范畴。 -
资本主义的起源
新的理论模式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体制是刚性体制,在这种刚性体制下出现了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和体制外的权力中心,从而导致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因此,西欧的资本主义是原生型的资本主义。但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因民情不同,历史发展有异,所以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途径也各有特点,在这些地区所形成的资本主义都属于非原生型资本主义范畴。 本书体大思精,自成一格,既有宏观理论,又有具体实证研究,是研究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重要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中国反思
《中国反思》内容简介:2002年的时候我出过一本书叫《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在这本书中我预测到2010年之前,世界将发生一场经济大萧条,萧条的烈度将高过1929—1933年。所以,当这场危机发生的时候,对于诸位来讲。可能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事故。对我来讲。则早在预料之中,世界经济就像是一列无人驾驶的列车驶向万丈深渊。我早就说,这样开车是要掉下去的。应该改弦更张,不要一意孤行。结果,这车就真的掉下去了,带着车上的60亿乘客。为什么我这么看呢?因为我对市场经济没有那种迷信! 经济学特别容易把人教散了,特别容易教人去算小账。但是,我是非主流经济学家,非主流经济学家就是越教大家就越团结,而这里面就有很深刻的玄机。 中华民族有个特点,就是一向崇尚好领导;但西方文明就觉得好领导不可靠,所以他们愿意用制度去选平庸领导。碰上好领导不容易。况且好领导变坏了怎么办?中华文化是大家想办法让领导变好!而西方文化下领导变坏了就换掉。 我们改革开放前面20年、25年,攒了一点钱,被房地产商看见了。我们教师、医生、工程师这拨人就像一片成熟的麦田,然后房地产商像联合收割机,把我们都给收割光了,还把未来的青苗都割光了。 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愿自由地生长,很可能就成长为无比贪婪、无比堕落的人。有人认为,人心是美好的,人们会善待自由,而不会滥用自由。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或许有少数人会自由地升华,自由地崇高,但多数人却会自由地逐利,自由地堕落,自由地卑鄙。在自由地堕落的风气影响之下,少数高尚者中又有一部分人意志不坚定,会随波逐流。 我们这个社会的特点非常有意思,绝大多数环节都是文明的,就是极少数环节是野蛮的,可是这个野蛮是属于本质性的,那个文明是属于现象性的。 -
财富与梦想
中国资本市场20年,走过了西方300多年的路程。2000多家中国企业登上了发展的快车,一个新生的投资者群体快速成型。一场场由金钱堆砌起来的运动,留下了几多荣耀?又留下了几多痛苦?蓦然回首,百感交集。这一切资本奇迹的背后,印证的是中国的国家命运和前途。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在第一财经制作的同名5集纪录片的基础上扩充成书。本书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宏大背景和全球化视野,特别甄选出在中国股市20年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亲历者、专家、学者、观察者等,回顾股市在中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发展历程,观察股市对中国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观念带来的冲击。 通过第一财经全方位的采访,深圳“8·10”风波、327国债期货事件、银广夏事件、基金黑幕事件一一呈现,亲历者的回忆将读者拉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许多材料是当事人第一次披露,具有丰富的新闻价值。而诸多股市成功者将他们的成功秘诀与读者分享,更将使读者受益良多。 重要评荐: 以如此大的规模和声势,对资本市场20年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和思考,并且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命运做出思考和展望,在新中国股市历史上前所未有,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周道炯(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 中国的股市走了20年。这20年应该说走的是一条很不寻常的道路、很不平坦的道路。第一财经出品的《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用冷峻的视角解读了这20年来中国股市所经历的风浪,展示了这20年来中国社会的光荣和梦想,这是一部真诚而豪迈的作品。 ——江平(中国政法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法学家) 要走市场化,必须有独立的市场主体,独立的市场主体,最好的形式是股份制形式,肯定了这一点不光是中国证券业有前途了,中国的证券市场,更有前途了。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著名经济学家)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这部作品是对中国股市风云20年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度思考。股份制的设立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这30年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从中国企业的资本结构上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有了股份制,才真正有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我向广大读者推荐第一财经《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这部力作。在新中国股市20周年之际,我衷心地祝愿中国股市有更好的发展,非常感谢广大股民对万科的信任,非常感谢中国股市的监管者对股市健康发展付出的心血,衷心感谢第一财经对中国股市的关注。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投资需要不断地学习。我相信《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这本书将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和思考。我今天做投资的心态,肯定比我20年前平和了很多,甚至悟出来很多东西,在投资过程中,霸气、耐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很重要。 ——刘益谦(上海新理益集团董事长 、“法人股大王”) -
后美国世界
《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将为你诠释:权力正在转移,世界正逐渐脱离美国的经济支配,迈进一个多元势力共同支撑的后美国世界。这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肯尼亚……以及许许多多国家的强大。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对这个世界惯常看法的书!世界经济新秩序重整,我们的基点和机会在哪里?后美国时代,谁能为我们重画世界经济结构大蓝图!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CNN节目主持人、《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利亚为我们重新界定各国经济强弱,剖析全球发展及美国强权地位的变数! 在这《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中,扎卡利亚揭示当代全球力量分散的面貌,以他惯有的笔触,融汇过去500年来两次权力大转变的历史教训,亦即西方世界的兴起与美国的崛起,他向我们阐释了“群雄崛起”的第三次大转变。 扎卡利亚认为,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展现高度经济实力后,世界将进入经济群雄崛起的后美国时代!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就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接的表现,即一个新新世界即将产生。 后美国时代来临了! -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诺奖得主贝克尔论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内容简介:贝克尔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给《商业周刊》撰写经济专栏文章,这些专栏文章主要面对受过良好教育并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每篇文章阐述一个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讨论。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一一诺奖得主贝克尔论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共包括贝克尔1997年到2004年撰写的所有发表在《商业周刊》上的79篇文章(包括发表在《华尔街曰报》上的1篇文章),论述主题涉及反托拉斯和卡特尔、资本主义和其他经济体制、犯罪和致瘾、歧视、经济学家、家庭、政府和税收、人力资本和教育、国际贸易和国际协议、因特网和技术、劳动力市场和移民、私有化、管制、特殊利益和政策、股票市场和经济衰退、战争和恐怖主义。 -
海盗经济学
这是一本揭示海盗行为背后隐藏的有意思的经济学原理的书。 本书将读者带入了17世纪末到18世纪早期的海盗世界。作者彼得•里森告诉我们原来海盗虚张声势的张牙舞爪与恶魔式的狡诈都只是表象,他为我们揭秘了隐藏在海盗那臭名昭著的、有趣的有时又赤裸裸的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内涵 。我们所知道的海盗行为和海盗们表现出来的宽容与博爱原来都是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对于普遍经济状况的理性反应。 -
经济理论的回顾
本书描述了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确切地说是从大卫•休谟到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思想的历史,但这是一个不同的历史。 首先,这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而不是关于经济学教条的历史,换句话说,它只注重理论分析。其次,它包括了具体的读者导读(Reader’s Guide),其内容涵盖经济学史上的九大重要著作,作者分别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马克思,马歇尔,威克斯蒂德,威克塞尔,瓦尔拉斯和凯恩斯。这也是为了鼓励学生从一开始就对伟大经济学家的作品更加熟悉。 这本书该怎么读?答案是从头到尾。但是,这答案从来不能满足那些喜爱钻进书里,仔细一页一页浏览的读者。对那些读者,必须强调的是,书中的论点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另外后面的章节要用到前面几章介绍过的知识:书中有大量关于以前所介绍的内容的小结,没有一章是完全自给自足的。简而言之,这是本书用来学习经济学,学习“昨天的”和“今天的” 经济学。 第五版在原来7篇关于经济学著作的读者导读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关于瓦尔拉斯的Elements of Pure Economics 和凯恩斯的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 的读者导读。另外对关于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章节有少量但十分重要的附加内容,主要的附加内容都是关于边际生产力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的章节。关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论述被大量修改,进一步阅读提示(Notes on Further Readings)也得到了修整和更新。 “据说只有一个马克•布劳格,经济思想史的老前辈。不过事实上有五位,而且每一个都比他前任更优秀。这本他巨著(magnum opus)的最新版——严谨而又充满智慧,虔诚而又打破常规,其不变的核心是充满着新的洞察力——是最好的一版。我不能想象一个学者的阅读文献中——或说一个学生的文献——没有它会是什么样。” ——Robert Heilbroner “当说到经济思想和理论史的研究时,马克•布劳格的《经济理论的回顾》是在过去30年的同类文献中分析最透彻,最具深度、广度,最具有学术意义的优秀的作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书的新的,修订过的第五版的出现是特别有价值的。尽管该学科面临的来自数学分析方法的威胁有所消退,但危险可能来自其他新兴的经济学科。不过最令人放心的是,马克•布劳格的著作,作为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支柱之一,会继续产生新的版本直至下个世纪甚至下个千年。” ——Terence Hutchison -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
但凡思考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问题的经济学家,大都认为那是一场无妄之灾,而不是无法避免的悲剧。他们认为,假如当年赫伯特•胡佛没有在经济萧条迫在眉睫时还试图保持预算平衡,假如当年美联储没有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来维护金本位,假如当年政府官员迅速向境况不妙的银行注资,以平复1930~1931年间蔓延开来的银行恐慌,那么1929年的股市崩溃将只会引发一场普普通通的、很快被人遗忘的经济衰退。他们还认为,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已经汲取了教训。真的是这样吗? 1929年股市大崩盘,拉开20世纪大萧条序幕;1982年债务危机,第三世界国家遭遇危机后的萧条;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至今仍在萧条中徘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诸多经济体深陷衰退;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愈演愈烈,经济萧条再度袭来;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前夕,克鲁格曼再次预言,21世纪严重经济衰退无法避免,世界或将遭遇“失去的十年”。 经济萧条从未远离我们,萧条经济学重返历史舞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