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隋唐史
-
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增订版)
《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是关于唐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准确地说,是关于唐代政治体制变革的研究。从所针对的问题来说,表面上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提出问题的角度却与一般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有所不同,更不同于传统的职官制度史。政治体制是一个现代政治学的概念,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进而取代传统的职官制度史,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重要学术取向。仅就唐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来说,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在陈寅恪、岑仲勉、严耕望、唐长孺、谷霁光、陈仲安等前辈学人以及内藤乾吉、砺波护等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职官、军事、法律等制度方面,近年都有一些高水平的论著发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是在广泛吸收学术界相关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政治体制的整体运作机制及其变迁进行初步的探讨。
-
隋代三省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隋代的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也就是学界所习称的“三省”;研究的主题是三省的职权、地位以及所谓的“三省制”在隋代是否成立。通过对隋代尚书省性质的转变问题、隋代尚书省与九寺的关系问题、隋代门下内史两省的职权与地位、唐代前期的三省问题以及“三省制”学说的由来等问题的探讨,认为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在隋代并未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隋初尚书省权力过大,内史、门下二省并不能对其构成有效的制约;二是君主权力的无限扩大。
书末附录三篇文章,包括对隋代废太子案的考察、对隋代秘书省任职条件的研究、对官品制度的成立的探讨等相关内容,对本书的主旨具有补充价值。
-
武则天研究
【编辑推荐】
※武则天为何只获得了唐太宗的才人称号?
武则天真的杀死了小公主吗?
武则天为何要为李君羡平反?
如何正确评价永徽政治?
※武则天称帝有哪些舆论准备?
武则天的“内宠”,代表了女皇生活的荒淫?
武周政权为何短命?其症结在哪里?
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了绝唱?
--------------------------------------------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破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中间有着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为了绝唱?在本书中,作者用最详实的史料,与古今学者展开对话,抽丝剥茧,力图向读者还原最真实的武则天。
-
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唐代女性在临终前最放不下的是谁?
为什么有许多唐代女性要在遗言中特意交待不与丈夫合葬?
唐代女性的遗言会得到执行吗?会由谁来执行?
一个信佛的唐代女性在临终前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后事?
……
这些问题都能在《离形去智,无累乎物: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一书里找到答案。
本 书一共搜集了236例隋唐时期女性遗言,考据范围甚广,数量庞杂,有待字闺中的女子、官女子、比丘尼、皇帝后妃、官妓、官员之妻、平民女子等等,透过遗言考察隋唐时期女性在临终前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乐所痛,并关注这些遗言的实现与否, 即逝者的后代或亲朋对其遗言或遗嘱的态度。从隋唐人的临终关 怀,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女性临终前所关心的主要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其中展现出当时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隋唐社会及女性的了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遗言是对亲朋真实意思的表达与真实情感的流露,纵使有所隐晦,一般不会作假虚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当作在世者勘破生死的一把钥匙。遗言体现了逝者的人生总结、社会认识、生命感悟、处世态度、思想智慧,因此我们可以透过遗言,对死者死亡观进行思想史的解读。隋唐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对较高,从她们的遗言中可以发现不同身份女性临终前的关注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及临终心态,借助亲人对她们遗言的执行情况,可以对唐代会及女性地位进行另一视角的考察。
-
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
中唐时期的地理学发展是如何进入当时文学世界的空间想象的?这一跨领域的联系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与地理学两大领域又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对不同文类文本的讨论,揭示了当时地理学与文学之间多样且流动的关系。李贺的《梦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张祜运用大图视野欣赏古老画卷的诗歌、元稹和白 居易富有地理信息的唱和诗等,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制图学之眼”的烙印。中唐文学大师们,以其对地理学的稔熟与兴趣,使得不同地点、相互区隔的人群以及旅行的文本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学者评价:
安史之乱导致的族群、人口和生活的大变动,在中唐时期引发了有关“中国”地理空间再发现和再定义,在这个变动时代,诗人如何呈现他们对这种地理空间变化的惊讶、喜悦或困惑?通过对中唐地理学、地图学与文学的综合考察,王敖给我们提供了阅读唐诗的一个新途径。让我感慨的是,王敖有两张面孔和两副笔墨,写诗的时候他是个充满激情的诗人,在写书的时候他却是言必有据的学者。
——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中唐时期是中国文学传统发生激荡变化和强力创新的时期。王敖的新书,兼具批判的眼光和诗性的敏感,涵盖了不同的文学体式,对中唐文学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新见解。 该书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是对中国的中古文学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田晓菲(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王敖的这一开创性的研究,着眼于中唐地理与文学的关系,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材料处理得当。在分析这些文本的过程中,他将文学、艺术、地理、地图学、生态学、哲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揭示了一部丰富的知识分子探索的文化史。本书对中唐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钱南秀(美国莱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王敖这本书对唐代中期地理想象力和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有新意和挑战性的研究。本书使用的材料广泛,其中许多无论是地理学史家还是文学研究者都鲜有研究。作者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许多最杰出的中唐文人如何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重新想象他们的物理和文化环境,以产生新的空间想象。
——田安(Anna M. Shields,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这是一本开创性的研究,每一个研究前现代中国的学生都应该读一下。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批判性的视角,通过这种视角,传统中国的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与地理--地图和知识之间不可否认的联系,这是一项有重大贡献的研究。
——何瞻(James M. Hargett,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
长安未远
中国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唐代,长安是全国的首都,东亚的政治中心,物质文明闪烁、外来文化交融;由于资料的缘故,学界对其研究远不及西陲边城敦煌、吐鲁番。近年来随着城市考古的进展,石刻墓志的刊布,唐人诗文中都市信息的再发现,长安城市社会的研究迎来了新契机,有“长安学”的诞生。
在中古中国,依据物理形态划分的城市(郭)与乡村(野)具有连续统一性(Urban-Rural Continuum);就长安而言,城市与郊乡共同承担了帝国核心区的角色,作者将都城与周边乡村作为整体的“大长安”,从区域史的视角,展现既是唐帝国中枢所在,又具有地方立场的京畿区域(尤其是乡村区域)内,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互动、融合及矛盾、冲突,各阶层民众生产生活、安守流动、思想信仰之全景。书中重点剖析韦、杜家族为代表的京畿士族,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官员的长安城乡生活体验。本书是新时期长安研究的综合与创新,是中古乡村社会研究的厚重之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古代的城乡关系亦作出了贡献。
-
柔顺之象
隋代是一个重要而又短祚的时代,相较于其前后王朝,可资研讨的传世文献颇见匮乏,而关涉女性问题的材料复更如凤毛麟角,从而限制了开展研究的广泛性、深入性与系统性。有鉴于斯,《柔顺之象(隋代女性与社会)》(作者周晓薇、王其祎)的研究遂借重隋代墓志铭这一颇见新颖且丰富的基本材料而展开,谅能弥补传世文献稀缺的遗憾,并企望促进对重构隋代女性历史的研究“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 《柔顺之象(隋代女性与社会)》所关注和探讨的隋代女性问题,大多试图贴近其“生活实态”,亦即“致力于对客观历史现实的探索与逼近”。在集中研讨的七个专题中,诸如隋代女子结缡年龄与婚姻理念、女性贞节观、隋代社会对于妻子角色的审美观等,虽为研究古代女性的热点,但具体到专精于隋代女性或以隋代女性为整体的断代研究尚属苍白乃至颇多阙环,而对基志铭中出现的婚姻语词、在室女子的家庭教育、宫人制度诸方面所进行的探讨,则是以往研究所甚少关注和涉及的方面。另外对隋代女子的个案解读,乃在求其事迹与史籍之互证并反映某些历史场景及其社会政治与风俗。这些最为基本且最具“生活实态”而颇值得专门论说的问题,对于较为立体多元和客观深入地认知隋代女性与社会,理应不无启发与帮助之效用。 -
陳寅恪中古史學探研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一書,為陳寅恪先生透過典章制度承上啟下系統淵源的概念,以北魏北齊(含河西文化)、梁陳、西魏北周等三源說為理論架構,針對隋唐制度的淵源流變系統地剖闡釋,所安成的一部史學鋸著。 陳先生的史學,既稟承了「文化史觀」,也運用社會學理論和考證學,故一向材料豐碩,引證詳密。本書除重新探討隋唐制度淵源及其相關課題外,並結合學界豐富的研究成果,以補充、修正陳先生的結論,且藉由陳先生史學所產生的典範作用,來反映出目前中古史學界的研究脈動與趨勢。 -
唐代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应对
自然灾害始终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人类也在与灾害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总体上来讲,唐代气候是偏温暖湿润的,唐代的垦荒和经济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逐渐破坏,而官吏渎职行为及战争则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唐朝廷对自然灾害的赈救,体贴民情的民本思想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还是为了实现其控制社会、稳定统治的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使灾害并未在实质上危及唐朝统治。直到最后曾经辉煌繁盛的唐王朝走下历史舞台之时,当时的旱蝗之灾也只是在唐朝统治已趋于瓦解的情况之下,对亡唐起到了某种催化剂的作用。 有关唐代灾害的情况及其防灾、救灾举措等,在正史、政典、会要、诏令、文集中都有所记载,在墓志、笔记小说中亦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唐代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应对》中么振华正是通过较丰富的唐朝灾荒资料,对唐代五种自然灾害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搜查、研究;并探索了唐代社会各阶层在防灾、抗灾中的活动以及他们与自然灾害的互动情况。 -
唐代行軍制度研究
唐代行军制度研究,ISBN:9789576682841,作者:孙继民著 -
唐代的歷史記憶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分別採取思想心態與社會文化的取徑,探討歷史記憶中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久遠的歷史與晚近的歷史、遠方的歷史與近身的歷史,如何編織個人和群體的認識與認同。讓我們設想,唐代有位姓崔的士大夫,他在朝廷上遠舉堯舜治世的典範、近舉經驗見聞的前例進言立論;在同儕間,他誇耀家族、郡望與姓氏的輝煌歷史,對故鄉的史跡也瞭若指掌;當他出任地方官員,標舉漢代循吏為施政模範;當他出使江南,則拜訪各地的名勝古蹟:登臨賦詩、追憶六朝文人。本書從上述不同面相揭露唐代士人歷史記憶的面貌,最後提出歷史記憶與地理空間的問題:傳統士大夫如何克服歷史記憶與地理空間的錯位?古典文化的傳承是維繫認同的紐帶嗎?中國是一個文化想像的共同體嗎?文化認同是由政治權力建構而成?抑或文化有其自主的運作,進而導引政治的動向? -
唐刺史考全编
本书于80年代中期面世以来,即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关注,除中国大陆外,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美国,都有学者撰文为之介绍,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在众多评论中,一般来称赞这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大型唐代文史工具书。当然,说这部书是工具书,也是基本符合全书内容的,而且近二十年来,随着传统人文学科全方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在较知的时间内掌握和利用较多的和有用的知识资料,这样,有关文史方面的各类工具书就应运而生。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本书以州为单位,考证唐代各州(郡、府)历任刺史(太守、尹),其时限上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起,下至哀帝天祐四年(907)止。 -
隋唐五代史(上册)
序言 第一章 隋代的政治与经济 第一节 隋代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节 隋代各族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以及隋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节 隋炀帝大兴土木与开凿运河 第四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与隋王朝的倾覆 第二章 唐王朝的建立与唐代政治 第一节 唐王朝的创建 第二节 唐高宗的统治与武周的改制 第三节 开元天宝的全盛时期与安史之乱 第四节 宪穆敬文武宣六朝的政治 第三章 唐代的经济 第一节 唐初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第二节 租庸调制的破坏与两税法的实施 第三节 唐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与高利贷 第四章 唐代的政治制度与军事制度 第一节 唐代的行政制度及驿站制度 第二节 唐代的兵制与马政 第三节 《唐律疏议》的成书与氏族志的修订 第四节 唐代的学校制度与科举制度 第五章 唐代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加强 第六章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 -
隋唐两京坊里谱
《隋唐两京坊里谱》作者以[宋]宋敏求《长安志》和《两京城坊考》为主要依据,参考多种有关史料,编撰成此书。读者可以极为便利地以坊里为单位,检索到所要了解的坊里在两京的方位,以及有关的建筑分布、人文活动、历史事件的种种资料。隋唐时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了统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两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论源流,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三源流说”进而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了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两书在20世纪40年代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寅恪文集》。200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列入新版《陈寅恪集》,并合并一册刊行。 -
長安時代--唐人生活史
唐人的詩書樂弈、繪畫陶瓷、雕刻工藝、舞蹈服飾,凡此種種,無不令人耳目一新。當中的巧思慧心,全在唐人的生活中表露無遺。今人與唐人雖緣慳一面,但愈來愈多的考古文物,使今人也能一窺唐人社會的全貌。莊申老師是出色的藝術史家,深受學子愛戴。這本唐代生活史研究出唐人的生活百態,也只有莊老師如此淵博的學識,才能留予後人這一曠世遺作。 -
隋唐佛教史稿
本书是中国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研究整理的关于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之概况的专业著作。 全书依次阐述了隋唐时代佛教势力的消长、隋唐佛教传译情况、隋唐佛教撰述、隋唐佛教宗派、隋唐佛教传布等方面的内容,叙述细致翔实,体例系统全面,是一部优秀的学术专著。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