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宋史

  • 宋代社会的空间与交流

    作者:(日)平田荗树,远藤隆俊,冈元司

    本书的笔者们在理解与地域社会相关的史料的过程中,着眼于日常空间,该空间是“多样的现实与意识相互关联的具有流动性并带有复杂性质的‘场’”。 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地域人们的“论理构造”。 目录 总论 第一部 宋代的政治空间与交流 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的可能性——以政治空问和交流为线索 从宋代的日记史料看政治构造 关于南宋临安住宅 关于北宋皇帝的行幸——以在首都空间的行幸为中心 吴越国王与“真王”含义——五代十国的中华秩序 第二部 宋代的宗族与空间、交流 宋代的宗族研究与空间、交流 再论宋代以降的宗族特点——关于仁井田陛的同族“共同体”理论 北宋士大夫的寄居与宗族——乡里与移居者的信息交流 从累世同居到宗族形成——宋代徽州的区域开发与同族结合 第三部 宋代地域社会的空间与交流 宋代地域社会史研究与空间、交流 南宋时期温州的思想家和日常空间——东南沿海社会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伍子胥信仰与江南地域社会——信仰圈结构分析 从祠庙记录看“地域”观 著者简介
  • 文书•政令•信息沟通

    作者:邓小南 主编,曹家齐,平田茂树

    在传统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中,信息传递与政令指挥系统的运行,既落实了官僚责任制度,亦反映出政治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而信息与政令之基本载体,是当时上下流通的文书。相关问题的研究,将有效牵动对于政治体制运作、日常政治秩序、信息渠道建设等当面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 辽宋夏金史讲义

    作者:邓广铭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辽宋夏金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等都空前突出,纷纭复杂,作者高屋建瓴,植蕝表位,刊落繁芜,立足宏观,使读者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有示诸掌的感觉,确非功力深湛者不能办,不失为这一学术领域中重要的入门之作。
  • 历史的严妆

    作者:蔡涵墨

    本书作者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这是他研究中国宋代人物和文献的一部论文集,包括7篇专文和1篇书评。原用英文写成并在西方学术期刊正式发表过,现经过多方努力,已译成中文。书中运用文本考古学的方法——即深入分析研究历史文献产生和流传、改造的历史,力图恢复文献本身的面貌,还原文献作者原本的真实意图及被篡改的经过,在个别案例中甚至建立起一个文献不断被后人改造的链条,揭穿了许多历史真象,如秦桧和蔡京的功过善恶、金人攻陷汴京的隐曲等。通过细密的文献考证,作者证明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与李心传《道命录》等史家著作的可信度,同时使朱熹及其后来道学家对历史文献大做手脚的事实浮出水面,拨云见日,令人耳目一新,使人们对11-12世纪那段宋代历史产生颠覆性的认识。本书极具史学方法论上的意义,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意义,相信将对宋代思想史、宋代人物和宋代史学史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 行万里路

    作者:张聪

    本书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张聪的代表作。研究的背景是中国的宋代,当时中国受过教育的人几乎都会经常旅游,长途旅行去上学或者参加科举考试。他们旅行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各个地方,由于缺乏便利的交通,往往经年累月才完成一次旅行,相应地,在旅行中他们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与同道中人有大量的交流,每到一处,往往还吟诗作对,留下自己的足迹,可见当时的旅游与文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宋代的旅游与文化》通过研究当时士人的旅行,分析了旅行对这些精英人士的影响,认为丰富的旅行经验对宋代精英的身份和地位有着重要影响,旅行让士人们成为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领军人物。
  • 天平

    作者:顾宏义

    蒙元帝国崛起草原,入主中原,最终取代南宋,重新实现中华一统,是十二至十三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令人瞩目的扭转,其间交织着北方诸多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分合,加上线索复杂、资料离散等缘故,大多数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有迷离扑朔的感觉。作者是两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底,以流畅生动的笔法,对这一段历史作出巨细相接的全方位观照,特以线条清晰、形象分明,廓清浑沌茫然的迷雾。在同类题材的通俗性文史著述中,可谓无出其右。复以学者的眼力,多方吸收最新的文献资料合研究成果,因而又是专家学人的有益的参考读物。   作者是两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底,以流畅生动的笔法,对这一段历史作出巨细相接的全方位观照,特以线条清晰、形象分明,廓清浑沌茫然的迷雾。在同类题材的通俗性文史著述中,可谓无出其右。
  • 南宋的农村经济

    作者:梁庚尧

    南宋承袭北宋,在经济上有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盛行和商业逐渐发达三个基本趋势,人口增加造成耕地不足,土地兼并助长农村财富集中,促使农村贫富差距日增,形成不安的现象。但在另一方面,有一股协调力量在维持农村经济的安定,这也就是南宋政府和富家所做的努力,由富家负起经济上较大的责任,而贫家则受到较多经济上的协助和保障。 本书目的便在于探讨南宋农村社会在经济上的冲突和协调,分别讨论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土地分配、租佃制度、农家劳力与资本,以及农产市场与价格等经济活动,以分析农村贫富不均的现象,最后则陈述协调农村经济的种种努力。可说对南宋农村的经济有一番相当周全而清晰的透视,有助于对当时农村实况的了解。 目录 再版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 第一节 农村户口在南宋户口中的比率 第二节 南宋农村户口的社会结构 第三节 南宋农村每户的平均口数 第二章 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第一节 南宋农村耕地的不足 第二节 南宋农村的土地所有与经营 第三节 南宋农村的租佃制度 第三章 南宋的农家劳力与农业资本 第一节 南宋农家劳力的运用 第二节 南宋农家生产资本的融通 第三节 南宋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 第四章 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 第一节 南宋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第二节 南宋农产品向市场的供给 第三节 南宋农产价格的变动 第五章 南宋农村的经济协调 第一节 南宋农村的均赋与均役 第二节 南宋农村的贫穷救济 第三节 南宋农村的家族互助 结论 引用书目
  • 南宋文人与党争

    作者:沈松勤

    南宋党争是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围绕党争这个轴心又产生了多层面文化活动的结构性互动。这种互动既决定了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性格和政治命运,又深深地影响了学术与文学发展,内容十分丰富,也极为错宗复杂。要深入地把握它,并尽可能地作出合理的解析,难度之大是不言喻的。 作者首次揭示了南宋党争是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与南宋多层面文化活动中的一个轴心,全面剖析了围绕这个轴心所产生的结构性互动。书稿将宋金和战之争、道学与反道学之争、文学命运及其走向,从传统的已有模式中提到党争层面上来深入剖析,为南宋政治史、理学史和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拓了原先不免局限的学术视野;对理学与文学的生态环境的揭示、对士人的告密、谄谀等风气的批判,又特具现实认识意义。
  • 宋代民间巫术研究

    作者:刘黎明

  • 宋朝阶级结构

    作者: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增订版)》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宋朝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兼及它们的政治地位。唐宋都是以租佃制为主导的农业社会,乡村的雇佣制处于从属地位,但阶级状况有所变动,而宋朝的户口口分类制度则是研究宋朝阶级结构的突破口。在宋朝社会各阶级中占第一位的,是处于最底层的农民,他们却又是灿烂宋文明的基石。宋朝农民备受地租、高利贷和官府的苛重税役的压榨,大部分耕地被地主兼并,许多农民必须兼雇工或他业以维生。宋朝另一主体阶级是地主,其中包括皇室、官户、吏户、乡村上户、僧道户、斡人、坊郭上户等阶层。《宋朝阶级结构(增订版)》特别强调了官户在总体上是一个寄生和腐朽的阶层。宋朝的非主体阶级主要是城居的坊郭户,其中包括大、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大工商业实行合伙制或雇佣制,但并未成为这个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走向解体或没落的因素。宋朝的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社会地位略有提高,法律上被称为“人力”和“女使”。
  • 画境中州

    作者:温海清

    元代出现的多层级复式地方行政体制,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史上具有颇为特出的地位。行省承袭金制而起,路经由唐宋“道”、“路”之制演化而成正式政区,州、县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都是考察元代地方多层级行政体制演化的基本观照点。设若我们进一步追问的话,元代缘何会出现此端变化,其演变之关节点何在,具体历史过程若何?本书聚焦于始自蒙古南下徇地中原、迄于忽必烈至元初年(1210s—1260s)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所涉各层级(中书腹里、路、府、州、县)之建置与区划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细致的考释和分析,力图将关键的演变环节如实地复原出来,以期呈现蒙元地方行政建置之特质并究明其在唐宋、明清间的起承转合之地位。除此而外,本书尤瞩意于探讨“蒙古因素”在金元之际华北地方行政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中书腹里以及其内部区划的生成、世侯占有州郡与蒙古分封而致部分路(直隶州)之形成、蒙古千户百户制与汉地路府州郡体制之榫合,以及州依“节度—刺史”体系进行划分制度的消失,在本书所讨论的上述这几大主题中都可不同程度地观察到“蒙古因素”的影响。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作者:李心传

    宋代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二百卷。作者李心传(1167~1240),字微之,四川井研人。十四五岁时,随其父李舜臣居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舜臣任宗正寺主簿,故心传得有机会阅读官藏的当代史书,引起研究当代史的兴趣。三十岁考进士不第,从此绝意于科举,专心从事史学研究。经多年努力,编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记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高宗一代曾有大量的时事记载,由于这些记载的见闻、详略、政见不同,对人物的评论也有所不同,故事多歧互,众说纷纭。李心传以《高宗日历》、《中兴会要》等官书为基础,参考其他官书,以及一百多种私家记载、文集、传记、行状、碑铭等,进行了细致的考订,采用了他认为是可信的,辨别了他认为不可信的,并一一注明。对重要事件,本文不能全载的,也另加注明。但因作者撰写该书适在秦桧、秦熺父子恣意篡改官史之后,《要录》便不免因袭旧章,承其谬误。《要录》编纂多仿照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体例,书名《要录》,又是摘要而记,这与《长编》所定宁繁毋略的原则多少有所不同。该书堪称《长编》的继续,把李心传同李焘并称,也是当之无愧的。《要录》一书,包括宋高宗一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叙述,也记录了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金海陵王完颜亮三代的史事,为研究宋﹑金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该书可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互为补充,前者有较为全面的叙述,后者则保存了较多的原始记述。有此两书,对高宗一代史实可以得到较清晰的了解。《要录》有清《四库全书》本、光绪仁寿萧氏刻本和广雅书局刻本传世。
  • 宋史专题课

    作者:邓广铭,漆侠

    《宋史专题课》是由北京大学的邓广铭、漆侠两位历史系教授著作的《宋史专题课》,《宋史专题课》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来研讨、察看宋代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南宋初年对金的斗争、宋代的社会生产力、宋代封建经济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手工业生产等。
  • 变迁之神

    作者:韩森

  • 中国风俗通史: 宋代卷

    作者:徐吉军 方建新 方健 吕风棠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接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本书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民事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目设置。本着“求朋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 宋代东京研究

    作者:周宝珠

  • 靖康稗史笺证

    作者:[宋]确庵编,[宋]耐庵编,崔文印笺证

    <靖康稗史>包括<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甕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七种,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始末以及宋宗室贵族北迁和北迁后的遭遇.作者多为亲闻亲见之人,此中材料为研究靖康祸乱始末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宋代商业史研究

    作者:[日]斯波义信

    《宋代商業史研究》為斯波義信代表作,1968年由日本風間書房出版,1979年重版。該書問世後,各國學者均給予很高評價,是西方各大學宋代史必讀教材之一。作者利用大量官方私人史料、地方志記載,梳理宋代商業發展及其對社會變化之影響,考察宋代交通、全國市場、城市和市鎮、商業組織的興起,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宋代經濟革命、唐宋變革說、宋代商業繁榮等理論觀點很有幫助。 本書是從宏觀層面對宋代經濟商業變遷進行研究,其後作者深入區域史研究,寫出了另一部名著《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收入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 宋代政治史

    作者:何忠礼

    宋代政治史,ISBN:9787308053105,作者:何忠礼
  • 邓广铭治史丛稿

    作者:邓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