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宋史
-
大宋帝国三百年2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 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 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大宋立国前十年的历史,是精兵简政、广开言路、处理藩镇纠纷、平定地方盗贼、南扫江淮、北击契丹的历史,是中原政权重归本土的演进史,也是一代大帝赵匡胤开创大宋王朝的起点。 -
汴梁如梦正繁华
宋仁宗是不是教科书中那位庸碌、苟且偷安的昏君?当然不是。因为在古代的正史 和古人的笔记中,他几乎成了圣人的化身、人君的楷模。自他谢世后,中国再无范仲 淹、包拯这类铁骨铮臣,中国再无晏殊、宋祁的花间醉歌,中国再无柳永的晓风残月, 大宋再无种世衡、狄青这种铁血强将。欧阳修、 富弼、韩琦再无当年的壮志满怀,苏 轼、司马光、王安石等人也告别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忧岁月。他统治下的那些平头百 姓,像刻工毕昇,像黄河水利专家高超,在中国科技史上也书写过小人物的大传奇。甚 至,连辽国君臣也为他的驾崩而聚首痛哭,伤逝一个美好时代的落幕。 -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在整个中华帝国的历史中,学者型官员总是肩负着批判政府政策和举措的责任,即使这种批判会遭到震怒的皇帝或那些政府首脑的处罚时也不例外。处罚的形式从贬官直到处死,甚至连他们的亲属也会受到牵连。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官员采取了主动删改自己的文章或者保持沉默的办法。而另外一些官员则将他们的想法寄托于诗歌。在11世纪,中华帝国正值宋朝,一些学者转而利用绘画这一文雅而又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政治的异议。 通过考察文学的象征含义、绘画的标题、同时代的题词以及历史背景,姜斐德教授指出某些画作传达出强烈的政治意见。这种寓意,在一些画作中表现得相对清晰,而在另一些画作中则被特意隐藏,只有那些具有广博学识,特别是了解诗歌以及其传达不同政见和批判意见的模式的人,才能够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除了在画作中附题诗歌外,一些学者在构造他们画作的时候还仿效了诗歌创作的惯例,这就更加强化了文本图像的联系。 姜斐德教授认为,表面上无关世务的画作中所隐含的寓意是士大夫阶层越来越重视绘画的一个重要因素。绘画的关联体系作为一项功能,使得学者可以在避免打击的情况下表达他们的异议,而这正为艺术的活力和长久发展作出了贡献。 -
大宋王朝
《沉重的黄袍》是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王朝》的第一部。小说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拨开历史的疑云,弥补史书的遗缺,深入挖掘了陈桥兵变、李筠叛宋等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的神秘内幕。故事从“陈桥兵变”开始,讲述了后周重臣韩通在兵变中被赵匡胤部下斩杀、潞州节度使李筠起叛心、契丹 偷袭棣州、韩通儿子韩敏信策划复仇、皇弟赵匡义阴谋发展个人势力等错综复杂的故事,其间穿插了赵匡胤、韩敏信等人情感故事。小说主角是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作者的笔触深入其内心,探索了其复杂、深邃的情感世界,刻画了其多面、矛盾的性格,围绕对这一人物的塑造,小说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至朝廷殿堂,下至街头小商小贩,这些人物大多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也有因小说创作需要而虚构的人物。小说在展现北宋初年宋王朝与南唐、契丹等国及潞州、淮南等地方势力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的同时,富有层次地展现了北宋初年色彩斑斓的社会百态。 -
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
刻书肇始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繁荣发展的经济生活和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刺激下,刻书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系统,涌现了一大批善本佳刻。本书对宋刻书产业在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进而深入探讨它与宋代文学发展的关系,将文学放在印刷史、社会史的背景上来看,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刻书的大规模发展使得诗词文集及各类总集数量明显增多,著名文人都非常注意自己文集的编辑,甚至有机会在生前刊刻自己的作品,这使得名家的文集变得齐整可观,也使后人能够更清楚地掌握一家集子的源流演变。本书书后附有现存的宋版集部书录,资料详备,有参考价值。 -
宋代文史论丛
宋代文史论丛,ISBN:9787507726596,作者:孔凡礼 -
刘克庄集笺校(共16册)
南宋著名诗人、词作家、学者刘克庄全集的首次全面整理本。全书主要分校勘与笺注两部分,其中校勘部分以国家图书馆藏清抄翁同书校本为底本,以江西图书馆清抄赐砚堂本(即《四部丛刊》景印本)为主校本,以宋刻《后村居士集》(五十卷)本、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慈溪冯氏醉经楼本、卢氏抱经楼本(此二种皆大全集抄本)、国家图书馆藏明谢氏小草斋抄本(六十卷)、永乐大典残册等刊、写本参校。笺校部分,根据实际需要予以不同侧重:诗词除本事、人物、时地、名物外,生僻典故、词语亦有涉及;其余各体文,则以笺注时代编年、人物事件背景为主;历史著作、学术著作、公文等,主要笺注本事。 -
王十朋全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观国朝故事四首、伤时感怀、次韵刘谦钟见寄、驾幸温州次们宗觉韵、送凌各监赵玉环次觉无象韵等. -
老学庵笔记
《唐宋史料笔记:老学庵笔记(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学庵的一首诗(见剑南诗稿卷五十)。老学庵的命名,大约在淳熙之末(一一九○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陰(今浙江绍兴镜湖以后]。庵在镜湖边上,只有茅屋两间,但背绕青山,面临碧水[二],对诗人来说,倒也是个读书写作的好地方。陆游又自叙其老学庵命名之义,说是“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燭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他的老学庵笔记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能有些条目写於在这之前,但最终的完成,应在镜湖边上闭门读书之时,否则不会以老学庵作为书名的。陆游的幼子陆子遹说:“老学庵笔记,先太史淳熙、绍熙间所著也[三]。”这话大抵是可靠的。 陆游是著名的诗人,也是见识广博的学者。会稽续志说他“学问该贯,文辞超迈,酷喜为诗,其他志铭记叙之文,皆深造三味;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聲名振耀当世”。在陆游众多的著作中,老学庵笔记所佔的比重虽然不大,但书中所记,多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内容豊富,颇有参考价值。其中,有关抗金活动的记载较多,如卷一记宋高宗赵构“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去,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卷二记殿前司军人施全刺杀秦桧,又记民间画家赵广宁愿被斩断右手拇指,也不愿为金军绘画遭擄掠的宋朝妇女,又记在金人佔领区内,有一个在原宋都开封卖炒栗子出名的平民李和,他的儿子冒着危险向南宋派往金廷的使臣挥泪进献炒栗子等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忱、抗金情绪,以及对南宋统治集围中投降派的强烈愤恨。对於秦桧的揭露,如卷一记秦桧“杀岳飞於临安获中,都人皆涕泣”,又一条记秦桧“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卷三记秦桧的“十客”,卷二记宋汴讽刺秦桧所为是“去不得的勋业”,卷八记秦桧专權忮刻,卷二、卷三、卷五分别记载秦桧的儿子秦熺及孙女的仗势欺人,强横霸道等等。对於农民起义,如卷三记童贯镇尘方臘起义时买卖官爵,卷九记王小皤(波)、李顺起义的经过,有助於对农民起义的开究。笔记中还有大量的篇幅,记有关当时的名物典章制度和各種逸闻趣事,则有助於对文化史的研究。另外,陆游的山会诗话没有传下来,笔记中还保存一些有关诗论的材料,可以见出他的一些作诗主张。对於老学庵笔记,前人有过不少好的评价,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说陆游“生识前辈,年及耄期,所记所闻,殊可观也。四库总目提要说笔记“轶闻舊典,往往足备考证”。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说它“雜述掌故,间考舊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这些话,並不过分。总之,内容豊富,態度严肃,资料性强,是这本笔记的特点。在宋人的笔记之中,它可列入佼佼者的行列。 -
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
宋代是科举制度大变动的时代,也是历史上科举空前繁荣的时代,两宋科举在整个中国科举制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其科制之复杂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是前后几朝所不能相比的,但学界历来对之研究极少。本书作者从大量文献中钩稽梳理,全面探讨了宋代科举沿革变迁的来龙去脉,以及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的论文22篇,傅璇琮先生在序言中高度评价说:“这部著作虽然看起来是论文集,实际上是全面考论宋代科举的专著,并且将两宋科举制度的变化沿革与文学、理学、文化风尚、士人生活,甚至举子用书之刻印、发行等,作广泛而具体的探讨,这种细致的考索与极有新意的拓展,是近二十年来宋代科举与文学、文化交结研究所未有的。”“读祝先生此书,确使人有俯览全局之感。” -
科舉與詩藝
本书共收论文十二篇,是日本学者高津孝先生多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宋代文学的成果。这些论文集中论述了科举制度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其视角是独特而多方位的,如从行卷角度论述宋代作家的创作,从文学典型化的过程看唐宋八大家的成立,从科举制度下的评点看苏轼作品的接受史。另有几篇文章分别探讨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创作,清代琉球国的古典文学创作。本书所收文章充分体现了日本京都学派研究方法的特点。 -
西风凋碧树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大宋帝国那样,自一开始就弥漫着衰亡的气息。《西风凋碧树(十一至十三世纪的双城故事)》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跨越从五代丧乱、宋祖立国到南宋灭亡近三百年的时空,挖掘了大宋衰亡的内在病因:军事上从战而不利到丧失信心到一味求和,政治上从锐意改革到意气用事到私欲横行;心态上从宽厚仁爱到自甘平庸到寡廉鲜耻——再现了大宋王朝自身的无奈、无能、无聊以致无所作为的衰败轨迹,给人以寒鸦催斜阳、西风凋碧树的落寞苍凉之感。 -
万卷
"北宋(960—1126)由于印刷的大规模使用及随后书籍生产的繁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之一。诗人黄庭坚(1045—1105)活跃于这一转型的鼎盛时期,其诗歌和诗学既受这一转型的影响,也影响并奠定着这一转型的方向。 本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黄庭坚以技法为中心、以阅读为根基的新诗学,体现的既是十一世纪总体思想文化中对方法和规范性指导原则的向往;对隐藏在外表下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的追寻,也是对当时新生的印刷文化的一种反应。其诗学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是试图找到一种新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既对这一急剧变化了的物质文化现实进行有效地因应,又能使其所继承的文学传统得到延续和发扬。 -
汴京与临安
此稿前半部分,主要从北宋都市政治事件、宗教建筑空间、皇家园林、市民生活等诸方面,讨论了北宋洛阳城内的都市生活,集中围绕汴京政治文化中就“制造天书”事件所引发的不同阶层者之文学书写、大相国寺所呈现的北宋宗教文化、艮岳园林所具有的艺术审美及政权合法性、节庆中折射出的都市文化特征与文学风貌、日常生活中的享乐之风等等。 后半部分则集中介绍了南宋临安(杭州)宗教结社、模拟北宋风俗、士人文化等与文学的相互影响,探索都市文学对于临安文化在想象与构建方面的复杂内涵和价值。 通过揭示宋代都市生活所酝酿出来的危险文学,归结出都市文化繁荣之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般理念,进而理解宋代士大夫精英们的精神焦虑和深层忧思。 -
如果这是宋史3·仁宗盛世卷上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贤相辈出,却无力扭转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疲于西陲小国的疯狂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裕,却用于供养禄蠹、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力挽颓败的国运、萎靡的民风。 堪称北宋鼎盛的仁宗朝,最初的十年却是由一个女人主导。她,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川蜀弱女,一个困窘的小银匠之妻,一个卖唱的歌女;可她,后来居然母仪天下,垂帘听政,登上权力顶峰,差点儿成为宋代的武则天!她幼丧父母,亦无兄无子,凭什么执掌朝政二十余年?她真是“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的后母?抑或是保护幼主、奠基盛世的女强人? 宋仁宗是个很有底蕴的皇帝,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如果赵匡胤是一条奔流的大江,那么宋仁宗就是一面深不见底的湖水,表面虽然平静,但是湖水深处却暗流涌动。 这是数千年来最风雅的时代,历史的夜空中突然迸发出无数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有着享誉宋代三百余年的名号——天圣进士集团。欧阳修、韩琦、范仲淹、宋庠、宋祁、曾公亮、文彦博、石介、蔡襄、包拯、富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们不仅闪耀在仁宗一朝,还孵化了英宗、神宗二朝的才俊、伟人,“仁宗养士,三代受益”。 “西北望,射天狼”,党项李元昊一飞冲天,所向披靡,不可阻挡,成为折磨宋人神经的恶狼。西陲无宁日,仓惶起狼烟。荣耀三川口,悲怆好水川…… -
汴京残梦
——你写的是小说,还是历史? ——历史小说。 ——这就是了,究竟还是小说。小说者fiction也。Fiction者寓言也。历史只注重事实何以如是展开。历史小说虽不离现实,但是要兼顾应否如是展开,是否另有门径。因此务必迎合读者心理,叙实时与读者一同叙实,虚构时与读者一体虚构。即纵有瞒谎之处,亦要吊通读者彼此包瞒圆通,否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卢俊义壁上题反诗而不自知,宋江在李师师宅之阴暗处窥见徽宗等事,又如何站得住脚?难道全能禁得起合于逻辑之质询? ——那么我这文稿,你以为是话本的,应如何处理? ——放弃它,一切重来。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黄仁宇所写的历史章回小说。 北宋宣和、靖康年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剧烈的震荡关节,作者通过“徐承茵”这样一个大变动中小人物的经历,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时代卷轴——小说中,徐承茵正是跟随张择端描绘该画卷的一个官职为“画学谕”的低级官员。徐承茵因画笔生动得到徽宗皇帝宠爱的女儿柔福帝姬青睐,更擦出一段电光火闪却注定难成正果的情缘。靖康之难后全体皇室帝胄被金人掳往北国,徐承茵闻讯则一路追赶伊人未果,只能空回首追思一段残梦。 -
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本书生动讲述了北宋著名学者、青年干部司马光的成长之路,揭示了那一段激烈变革时代的思想交锋史、政治斗争史,以及北宋政坛上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轼兄弟等巨星们互动 的历史。全书雅俗共赏,论证严谨,语言幽默,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司马光传记。 司马光所处的时代,矛盾重重,改革声浪高涨。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本朝长治久安,走出“朝代更替”,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念兹在兹、不敢稍有遗忘的大关怀。 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也需要对现存状态的尊重,需要长途跋涉、长期战斗的耐力。作者认为,司马光是“这一派”的改革者——如果我们不把“改革”跟“王安石变法”划等号,只用“改革”的原意“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那么,司马光完全可以称为“改革者”。 本书将引领广大读者深入探寻大宋王朝建国80年后的忧患与改革,以及大变局中德与才、修身与仕途、改革与守旧、治国与民心的激烈碰撞,充分领略这一段中国政治史上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
正说宋朝十八帝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越是遥远的时代,留下来的谜团就会越多。因此,要发现历史的真相,谈何容易。姑且不说史料记载的缺乏,就算加上流传下来的实物资料和未来不断出土的新材料,似乎也不足以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们对很多事实还是不清楚的,或是知之甚少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下功夫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大宋王朝是一个奇特的时代。它拥有至今令人叹羡的高度物质文明和后人不可企及的文化高峰,却饱受积贫积弱之苦,迭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压力,最终亡于异族之手。大宋王朝的帝王们是如何应付这种局面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距今八百年前的中国宫廷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这一切且容宋史专家娓娓道来…… -
丁谓研究
丁谓研究,ISBN:9787805238746,作者:(日)池泽滋子著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