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魏晋

  • 玄意幽远

    作者:戴燕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引发后人无限遐思的重要时代,其学术思想、文化艺术的独特内涵尤能激发古今有识之士的无穷想象。本书通过对这一时期主要哲学思潮——魏晋玄学的专题讲说和具体论列——如名教与自然、谈无说有、才性之辨等等,集中展现了魏晋士人对于深邃幽渺的精神世界的不懈探求,力图全面地呈现魏晋思想、文化与人生的总体风貌。作为一种介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通俗读物,本书以其特有的深入浅出、亲切感人引领着读者步入一个激情与思辨相碰撞的历史天地。
  • 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余嘉锡

    [笺疏】 〔一〕 嘉锡案:国于天地,必有兴立。管子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自古未有无礼义,去廉耻,而能保国长世者。自曹操求不仁不孝之人,而节义衰;自司马昭保持阮籍,而礼法废。波靡不返,举国成风,纪纲名教,荡焉无存。以驯致五胡之乱,不惟亡国,且几亡种族矣。君子见微而知着,读世说任诞之篇,亦千古之殷鉴也。文选四十九干宝晋纪总论曰:“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又曰:“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由。”又曰:“民风国势如此,虽以中庸之才,守文之主治之,辛有必见之于祭祀,季札必得之于声乐,范燮必为之请死,贾谊必为之痛哭。又况我惠帝以荡荡之德临之哉?”李善注引王隐晋书曰:“贵游子弟,多祖述于阮籍,同禽兽为通。”抱朴子外篇刺骄篇曰:“世人闻戴叔鸾、阮嗣宗傲俗自放,见谓大度,而不量其材力非傲生之匹,而慕学之。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或濯脚于稠众,或溲便于人前,或停客而独食,或行酒而止所亲。此盖左衽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昔辛有见被发而祭者,知戎之将炽。余观怀、愍之世,俗尚骄亵,夷、虏自遇,其后□胡、猾夏,侵掠上京,及悟斯事,乃先着之妖怪也。”戴叔鸾即后汉逸民传之戴良,见后 “阮籍当葬母”条。 全晋文三十五应詹上疏陈便宜曰:“元康以来,贱经尚道。以玄虚宏放为夷达,以儒术清俭为鄙俗。望白署空,显以台衡之望;寻文谨案,目以兰薰之器。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 1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一〕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二〕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笺疏】 〔一〕 程炎震云:“阮以汉建安十五年庚寅生,山以建安二十年乙未生,少阮五岁。嵇以魏黄初四年癸卯生,少阮十三岁。王戎以魏青龙二年甲寅生,盖于七人中最后死也。沈约七贤论曰:‘仲容年齿不悬,风力粗可。’” 〔二〕 程炎震云:“文选卷二十一五君咏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河内向秀友善,游于竹林。’水经注卷九清水篇曰:‘长泉水出白鹿山,东南伏流,迳十三里,重源浚发于邓城西北,世亦谓之重泉也。又迳七贤祠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向子期所谓“山阳旧居”也。后人立庙于其处。庙南又有一泉,东南流注于长泉水。郭缘生述征记所云“嵇公故居,时有遗竹”也。’御览一百八十引述征记曰:‘山阳县城东北二十里,魏中散大夫嵇康园宅,今悉为田墟,而父老犹谓嵇公竹林,时有遗竹也。’”
  • 魏晋风度及其他

    作者:鲁迅 著

    本书收录了鲁迅的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而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这些文章在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作者:罗宗强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是一本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专著。魏晋时期战乱不断动荡不安,这也是个思想异常活跃、精神空间开阔、文化环境宽松的时期,杰出的极富个性的人物辈出,文学成就也极高。《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详尽勾勒了这近四百余年间文学思想的发展脉胳,点明各时期的特征,力求描述文学思想发展的真实面貌,凸显出发展的总趋势。作者治学严谨,评价客观公正,读来有如沐春风之感。
  • 魏晋文学史

    作者:徐公持

    本书为“中国文学通史系列”的其中一册,阐述了我国魏晋文学的基本面貌,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本书可作为文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以及其他文化工作中的参考用书。
  • 魏晋风度及其他

    作者:鲁迅

    本书收录了鲁迅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但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等。作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目,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鲁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
  • 古小说钩沉

    作者:鲁迅

  • 风流

    作者:刘雅茹

    如《雍正王朝》一般的历史大戏;如《大明宫词》一般的唯美情诗。 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风流时代”;那些人,是一群真正的光风霁月的贵族。秦淮河畔,乌衣巷口,华贵的宅邸里,出将入相,钟鸣鼎食。同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们一样,真诚、浪漫、风度和荣誉,是他们内心的追求。无论怎样的战乱和血腥,也从不曾掩盖了那一连串光华闪耀的名字: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谢安,谢玄,谢道韫,谢灵运…… 小说从一位风华女性的视角,跟随着东晋风流宰相谢安的人生,为我们讲述了那个烟雨王朝三十年的盛衰,揭示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描绘了一场超脱尘世沧桑、飘逸而绵长的爱情;并用极为细腻优美的笔触,全方位地再现了那个“贵族时代”,那些“贵族”们,他们曾有过怎样令人遐想的生活和内心。小说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我们诠释着那两个字:“风流”。 它是小说,但它还是一部浓情的史诗,一段人生的悟语,一种存在的真谛。
  • 乱世太子妃(全两册)

    作者:月斜影清

    病弱太子萧卷为了逃离风云突变的宫廷争斗,隐居读书台著书立说。不过,最终他还是一朝登基…… 浊世翩翩公子石良玉,因为家遭巨变,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异族,继而明珠蒙尘成为野心勃勃的后赵国太子…… 庶族孤女蓝熙之,亲眼目睹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如何从太子之位登上帝座;同时,也经历了这两个男人如何把凤印送到自己的手上…… 有追求与被追求,有拒绝与被拒绝,更有缠绵悱恻;有权臣间的勾心斗角,有家族内的反目成仇,更有宫闱中的宠幸之争;有战争,有叛乱,有颠沛流离,有生离死别,有久别重逢,更有卿卿我我……
  • 千面风华(上下)

    作者:林家成

    《千面风华(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现代女孩楚思莫名穿越到晋朝,竟成了一位武功高强、家世神秘的绝代美女。初遇大燕国的英俊“战神”慕容恪,后遇风度翩翩的东晋名士谢安,其间还邂逅了好色残暴的赵国王子石虎,旷世美男卫映以,腹黑且痴情的君主司马衍……楚思的美貌与才华,引起了极为巨大的轰动,而她的际遇也是越来越离奇…… 她以多重身份周旋在这个崇尚个性张扬的时代,却始终犹豫着,不知该把面具之下的真心交付与谁……
  • 嵇康评传

    作者:童强

    《嵇康评传》对三国曹魏思想家嵇康的生平、创作、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讨论了玄学与嵇康的关系,提出魏晋玄学实际上是社会上层的自我文化提升运动的组成部分,“文化提升”的概念为重新理解玄学及玄学与嵇康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书中梳理了传主生平的主要线索,对嵇康妻子的身份、遇害时间、《幽愤诗》的真伪、竹林七贤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又结合箴体史,对《太师箴》的主旨给予了新的诠释。作者不仅描述了嵇康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基本观念,而且对他的羊生、“声无哀乐”等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嵇康评传》结合现代认识论、科学哲学的理论,深刻阐述嵇康认识论的成就,颇具开拓性。嵇康关于“至理”的客观性、确定性,以及推类、分析的方法等《嵇康评传》都有详细的阐释。作者还指出,嵇康对归纳法原理可靠性的质疑,与大卫休谟、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归纳原理在逻辑上无效”的观点十分吻合。这是魏晋思想史以及嵇康研究中具有原创性的观点。
  • 竹林七贤

    作者:刘雅茹

    全书以竹林七贤的人生为线索,深入解读了历史上最特殊的改朝换代——“魏晋禅代”的整个历程,揭示出在这历程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中国文人们,他们和严酷的政治曾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撞击。全书自司马懿当权起,至西晋建立司马炎登上皇位终,是一段完整的、全方位的大历史。
  • 门阀旧事

    作者:倪政兴

    《门阀旧事:谢安在他的时代(汉语江湖书系)》“世上只有一个江湖,就是讲汉语的江湖。不过,现在汉语的江湖很寂寞。自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后,中华文明再也没有对世界文明做出多少原创性的贡献,除了那些了不起的不可替代的汉语文献外。儒术,也就是半本论语治天下的治术,曾经是中华文明在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代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当时交易成本最低最不坏的制度文明。但是,进入工业文明后一直到今天,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的东西都是西方文明带来的,只有汉语是我们惟一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富了。 我们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汉语?”     ——“汉语江湖”书系出品人 王怜花 贫学儒,贵学玄,皇帝蹊跷之死,温润是君子的仁,最后的金色,“政治声望”是把柳叶刀,襄阳落日,四海一心梦。 把谢安的时代,当作一个娱乐的时代,用娱乐的方式,写不娱乐的故事。 本书以一个风流时代的风流人物——东晋名士谢安——为中心,讲述了一段微妙的历史。东晋皇权衰落,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隐士谢安40岁出山,巧妙地周旋在权力的缝隙之间,维持了东晋政局的恐怖平衡,成为一时的政治明星。至主持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的声望达到顶点。他既是一个宽袍大袖、携妓吟啸的风流名士,又是一个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的超级政治家。本书以深具才情的笔调探测了汉人历史上曾经达到的人格深度。 “温润是一个君子的仁”,作者以温润如玉的笔调写出东晋一朝的风流俊逸,以极具娱乐性的手法写微妙而残酷的政治 斗争,深入描绘了谢安这个高级干部的政治秀。书中常用台湾政治实践为例,跟东晋政局相互印证,极富启发性。 本书是“汉语江湖”书系的第二本。正如“汉语江湖”书系的开山之作《江湖外史》一样,本书亦深具汉语神韵,才情横溢,写出了汉人历史中曾经有过的名士风流。 关于为什么选择写谢安,作者说: 李白极其推崇谢安,写了几十首相关的诗。谢安这个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琴棋书画不用说了,关键他还玩隐居,关键他还玩“济世”,关键他做了高官,关键他还做得不错,关键他还玩隐退,关键他还玩战争,而且是留名千古的大战,关键还他培养了一批人,带出了队伍来,这个队伍还是杰出的队伍。总之,我们所理解的知识分子的一切他都玩过了,而且玩得很好。 但是这个人也有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他的影响太大了,遮蔽了问题,特别是后世的许多知识分子自认为可以奋斗成谢安,李白就是一例,小则误了自已的前程,大则误了国家。 不过究根问底,谢安只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集大成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影响和问题,集于一身。
  • 悠悠南北朝

    作者:陈羡

    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白话读本。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磐。“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公元六世纪,有三件大事影响深远--头一件,是北方的六镇之乱,第二件,就是南方的侯景之乱,而在南北两大乱之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却是隋文帝统一中国。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形式为这个世纪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魏晋风度二十讲

    作者:冯友兰 李泽厚 等著,骆玉明 肖能 编

    《魏晋风度二十讲》所编选的一系列文章是近几十年以来学界对魏晋风度的研究成果的一小部。范围大致限定在三个领域内:对魏晋风度的总体论述,对名士诸如清谈、任诞、纵酒等生活方式的分梳以及对具体人物的评价。由于这些文章的作者专业不一,情性有别,环境有别,因此视角各异,彼此观点难免有抵牾处。譬如宗白华先生在其脍炙人口的名文《论 和晋人的美》中把晋人描绘得风神潇洒,简直达到了人生境界的极致,令人神往无限。而鲁迅先生在其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则添加了些调侃,扯下名士们潇洒的外表而露出虚浮的内面。不过这也并不矛盾,风流又岂是一语可以言尽的?正是这些不同侧面累积成我们关于魏晋风度的整体印象。
  • 绝版魏晋

    作者:魏风华

    《绝版魏晋》以《世说新语》为脉络,以坚定的态度和肯定的立场对令人追慕的“魏晋风度”和“魏晋历史”,做了一次百科全书式的书写。 日本诗人大沼枕山就有诗句:“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以“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等人)和“兰亭名士”(谢安、王羲之、王徽之、刘惔、王濛、支遁、孙绰、许询等人)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度”。在《绝版魏晋》中,魏风华以个性独具的清隽俊美和斑斓动情的笔触,对魏晋历史和魏晋名士珍重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予以充分肯定,对以前屡被攻击的所谓“清谈误国”提出了有富于创见性的新看法,对那个“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语)的时代给予了充满激情的关照……
  •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

    作者: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辑存的是书名断代范围之内的近年读史之作。文章一般写在1979-1989的十年之间,少数文章定稿稍晚一点,但内容都是在这十年之中酝酿的。有两篇写得较早,这两篇与《探微》其他文章在观点上有承袭或照应之处,所以经删节后也选收进来了。  以《探微》名书,无新鲜感,不惬人意。我原想把十年时限这一因素放到书名中去。这十年与过去大有不同,读书写作的外部条件有了改善,是非常难得的。有一位文学家以《十年蹒珊》为文章标题,吸引了我。我很想找一个类似的书名。但是琢磨许久,终于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历史学毕竟不同于文学,古史又不同于近史。古史内容缺乏现实感,本来就枯燥;而我的文章又比较浓缩,读起来难得有轻松之感。这样的书,要赋予它一个富有哲理。文采而又活泼、简练的书名,反而不伦不类,不如虽平淡却实在一点为好。我的兴趣在钩沉发隐,以《探微》名书,倒也符合实际。  收人《探微》的文章都经过修改,有的改动很大,甚至重写一过。所改动之处,或换题目,或增设文内标题,或补充订正资料,或调整充实论点。但是各文主旨概依旧说,以存其真。有几篇文章新加了简短的跋语,其内容一般是资料和论断有所增益而在修改原作时未能包含者,也有的是对原作的一些说明。由于《探微》所收某些文章原来已有了“附语”、“后记”之类,所以在编次《探微》时附加的这类文字,一律冠以“作者跋语”,以示与原有附加文字相区别。  十年来每有所思所作,总不免晚学之憾。但是自知之明和学有所守的体会却日渐增长。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在自己的一种著作付印后被问及此后写同类作品的设想,他回答说,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是东西,那就要后悔了,而后悔味道不好受。所以他强调说:“我宁恨毋悔。”对这几句话,我曾久久凝思。我知道,学科有不同,学识有高下,不能一概而言,强比前人。不过“宁恨毋悔”的论学之语有如当代《世说》,读来浓郁沁心,极堪回味,我愿以为圭臬。
  •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作者:周一良

    本书是作者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共十二部史书的读书笔记。
  •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作者:仇鹿鸣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