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文化

  • 明智光秀与本能寺之变

    作者:胡炜权

    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在京都发生了一宗改变日本历史走向的事件——本能寺之变。即将结束乱世、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被其亲信明智光秀率兵突袭,寡不敌众,最终在本能寺的烈焰中自杀,享年四十九岁。然而,在接下来的十日里,明智光秀陷入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其后更是被赶来为主君报仇的同僚羽柴秀吉击溃,光秀据传在山科小栗栖村遇袭身亡。

    命运的轮盘悄然转动。为信长成功报仇的秀吉辗转建立了丰臣政权,而本为织田盟友的德川家康也间接得到机会独立,为日后创建德川幕府设下伏笔。

    时至今日,明智光秀发动政变的原因始终不明。是积怨已久的爆发,还是利欲野心的驱使?是为了匡扶正统、替天行道,还是有幕后黑手推波助澜、操纵时局,抑或另有因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是首部华人学者探究这桩历史悬案的专著。

  • 脆弱的征服

    作者:〔英〕杰森·沙曼

    近代早期欧洲扩张成功的原因,西方学界常用“军事革命论”来解释:中世纪晚期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推动了军事革命和国家创建,由此赋予欧洲国家以竞争优势,使其可以主宰非西方政治体。

    剑桥大学教授杰森•沙曼认为这一观点夸大了欧洲在历史上所具有的优势。在本书中,他仔细考察了近代早期欧洲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扩张,提出与传统诠释对立的犀利观点:在近代早期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军事革命的成果并未在其海外征服中发挥重大作用,欧洲人的技术、战术在东南亚及非洲的丛林里很难施展威力;而在美洲,传染病造成几百万当地居民的死亡,才使得欧洲人轻易摧毁当地政权;面对强大的莫卧儿王朝和明清帝国,葡萄牙人是依靠顺服策略和当地政权对海上贸易并无兴趣的倾向才拓展了海上贸易;荷兰和英国进行扩张和征服的主体是获得特许权的公司,它们所掌控的军队,士兵数量少且很少受过正规训练。

    在沙曼看来,在欧洲的早期扩张中,巧妙的外交策略、完善的后勤保障、财政支持和对海洋的控制等,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欧洲人的“征服”潜藏脆弱,西方的胜利并非必然,历史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且以奥斯曼帝国对欧洲的征服为例,近代早期的历史真相是欧亚之间互有攻守、征服,单向的征服与被征服关系并不存在。

    杰森•沙曼反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与立场,结合其多年来研究国际问题所带来的广阔视野,为读者呈现出近代早期世界的崭新图景,有助于后者理解当前世界格局的来源与走向。

  • 倭五王

    作者:[日]河内春人

    第六届古代历史文化奖优秀作品

    聚焦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的东亚国际关系,

    以中国史书重绘倭五王的真实面貌。

    倭五王指《宋书·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三卷)

    作者:[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跨越百年,数次再版、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材料之翔实无出其右 古典学脉络一书尽览

    全面系统阐述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发展历程

    细数古典学术发展流变,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

    详赡渊博,总录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

    ——————————————————————————————————————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为第三卷,首先讲述德国18、19世纪的学术史;其次分国别关注16世纪的西班牙与葡萄牙、比利时与荷兰;接着用一些篇幅回顾此世纪的丹麦、挪威以及瑞典;并讲到希腊与俄罗斯的古典学术史;也有简短的论述涉及匈牙利;在最后一章,讲述古典学19世纪在英国的历史,并延伸至美国。

  • 玛雅三千年

    作者:[美]西尔韦纳斯·莫利

    《玛雅三千年》是美国玛雅文明研究代表人物西尔韦纳斯·莫利先生的经典之作。莫利先生通过自己在尤卡坦半岛 20 多年发掘与考察的经历,以专业的视角、流畅通俗的笔触,展现了玛雅文明的历史和面貌。可以说,本书是部从地理、历史、天文、历法、习俗、艺术诸方面,融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深入呈现玛雅文明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研究玛雅文明的权威著作之一。

  • 孙应时的学宦生涯

    作者:黄宽重

    南宋权相史弥远的老师孙应时

    他的生命历程,如何照见了动荡诡谲的南宋政局?

    ◎ 编辑推荐

    ☆ 黄宽重先生深耕南宋史多年,他以独特锐利的史家眼光,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了曾任权相史弥远塾师却名不见经传的孙应时,这个中低层士人坎坷跌宕的一生折射出一幅更加逼真、具体的南宋中期政治图 景。

    ☆ 以丰富、多元的文集尤其是书信作为主要研究材料,在具体历史情境中,还原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从而勾勒出一个边缘性小人物真实、丰满而具有故事性的人生轨迹,为宋史学界将目光转入下层社会做出了一次成功的示范。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考证精详、立意独到的学术型人物传记。作者一反以往南宋政治史、学术思想史研究侧重于名臣大儒的倾向,通过孙应时这位南宋中期中下层士人的个案研究,立体化多维度地摹画当时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复杂纠葛,既揭示中低层士人研究对于理解宋代学术与政治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也传达出宏阔的历史感与细腻的人际温情,是一部具有典范意义的传记性研究著作。

    ◎ 学者推荐

    作者深耕南宋史长达半个世纪,当世之中,没有谁比作者更了解南宋史史料的分布状况,没有谁比作者更懂得文集在南宋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书信是其中最为鲜活、私密的珍贵素材。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冬梅

    孙应时虽正史无传,泯然众人,却在家族结构转型、官僚系统运作、士人群体自觉与道学主潮汇聚等多维交集上,构成以往学界较少关注的多棱面的典型性,为理解南宋中期政治、社会与学术展现了独特的新视角。全书颠覆性地将一个富涵典型性的小人物设为细描精绘的主角,旨在彰明小人物对大历史的合力作用,让这幅南宋中期政治全景图呈现得更逼真、细致与丰富。这一个案,不仅补充并修正了学界的既有观点,也凸显了中低层士人官员的研究,“对理解学术与政治的整体发展,有其重要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内外宋史学界虽已自觉将视野转向下层社会的边缘小人物,但在传达宏阔的历史时空感与细腻的人物温度感上,《孙应时的学宦生涯》是开风气的。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虞云国

  • 丘吉尔的非绅士战争

    作者:[英] 贾尔斯·米尔顿

    为打败敌人是否可以不择手段

    无名英雄拖垮希特勒战争机器

    跟随作者打开尘封档案,走近丘吉尔手下最神秘的功勋战士

    ◎ 编辑推荐

    ⭐一批游离在正规军队之外的英国军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不仅在战时备受排挤,在战后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所幸作者通过对尘封档案的梳理,揭开了这些功勋战士隐秘往事

    ⭐作者贾尔斯·米尔顿用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重新回到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今天的我们对书中这些无名英雄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面对强大的纳粹战争机器,英国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敌人的力量。本书作者贾尔斯·米尔顿通过生动的描写,讲述了英军在二战主要战场之外开展的几次精彩的偷袭和暗杀行动。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几位典型的英国绅士,不顾军队和政府内部坚持传统的老派人士反对,策划领导了这些完全不讲绅士风度的行动,他们发明新式武器,建立培训游击队员的学校,为被占领区的抵抗组织运送炸药……这些不属于常规军队的秘密战士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米尔顿用合适的节奏和华丽的写作风格讲述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泰晤士报》

    米尔顿是讲故事的大师,阅读这本书让人振奋,这是对那些隐秘英雄的致敬。

    ——《华尔街日报》

    米尔顿既不颂扬也不贬低,他只是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话。

    ——《今日美国》

  • 征服,1016—1130

    作者:[英] 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

    西西里的诺曼王朝第一部

    展现来自北方的诺曼人是如何立足这个阳光普照的南方岛屿的

    ◎ 编辑推荐

    ☆从1016到1130年,诺曼人来到南意大利并在各方角逐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势力。最终,奥特维尔家族脱颖而出,成为南意大利最强大的诺曼家族,夺取了西西里岛。

    ☆作者诺威奇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教皇国、拜占庭帝国、德意志的政治状况,为南意大利的史诗画卷勾勒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背景,并且在这个王朝建立、政治角力的过程中勾画出了罗贝尔· 吉斯卡尔和罗杰等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中世纪时期发生在意大利的另一场“诺曼征服”。11世纪,居住在法国的诺曼人因缘际会,来到南意大利,他们本来是雇佣兵,却逐渐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在南意大利复杂的政局中不断壮大,最终统一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在12世纪建立了西西里王国。本书以罗贝尔·吉斯卡尔和罗杰两兄弟为中心,讲述了西西里王国建立之前诺曼人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了教宗、德意志、拜占庭、伦巴第人和阿拉伯人等政治势力与诺曼人的互动,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宏大而不失详细的历史画卷。

    ◎ 媒体推荐

    作者既有勤奋和叙事的技巧,也拥有带着满腔热情的学识。——《星期日电讯报》

    本书的启发性贯穿始终,而娱乐性也始终在线。——《纽约时报书评》

  • 王国,1130—1194

    作者:[英] 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

    西西里的诺曼王朝第二部

    展现西西里的诺曼王朝六十余载的历程及其遗产

    ◎ 编辑推荐

    ☆从1130到1194年,奥特维尔家族在西西里岛开创的这个诺曼王朝只存续了短短六十余载,但毕竟在强敌环伺的地中海中心地带生存了下来,躲过了数次试图毁灭这个王朝的军事行动,甚至还能对外用兵。此外,他们为西西里岛带来了西欧、拜占庭、伊斯兰文化的融合。

    ☆切法卢主教座堂,蒙雷阿莱主教座堂,巴勒莫王宫,马尔托拉纳教堂……今日,人们仍能从这座岛屿上的纪念性建筑中,看到诺曼西西里文化的遗产。

    ◎ 内容简介

    西西里王国建立之后一度是地中海区域的强国,深刻影响了意大利的政局,甚至派兵去海外征战。王国内则在宽容的氛围下一片繁荣。但是诺曼人的王朝前后仅延续了约60年,最后在悲惨的境况中宣告灭亡。本书讲述了诺曼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生动地描述了它与德意志、教宗国、拜占庭、十字军等势力的互动过程,展现了一个繁荣的中世纪王国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中逐渐走向灭亡。作者以通俗风趣而略显怜惜的笔调写作,能让读者既感受到诺曼王朝的辉煌成就,又体会到衰落过程中的辛酸和无奈。

    ◎ 媒体&名人推荐

    诺威奇勋爵作为历史学家,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作为作家,他对美感有良好的品味,对语言怀有热爱,还拥有能带来生气的智慧。——休·特雷弗-罗珀,牛津大学教授

    诺威奇勋爵拥有透视历史事件的天赋,同时也不缺乏清晰度和智慧。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擅于讲故事。——《观察家报》

  • 施剑翘复仇案

    作者:{美}林郁沁

    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 骑士团九百年

    作者:[英] 德斯蒙德·苏厄德

    18世纪以来第一部骑士团通史,十余支骑士团的发展历程

    九百年战争胜败的曲折传奇

    ◎ 编辑推荐

    ☆骑士团是欧洲历史爱好者、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骑士团都有不同的标志和装束,有不同的传奇故事。

    ☆本书范围广,记述了大大小小的骑士团十余个;时间长,从12世纪到2000年,涵盖九百年的骑士团历史。无论是圣殿骑士团圣地战斗、条顿骑士团转战普鲁士、医院骑士团在罗得岛和马耳他两次抗击土耳其人,还是圣地亚哥骑士团等投身再征服运动,都有精彩讲述。

    ☆近代以来,一些骑士团并未消亡,它们面临困境,也努力转变为救助慈善组织,这段转型的新历史同样不容错过。

    ◎ 内容简介

    军事修会(骑士团)出现在十字军战争期间,他们是罗马时代以来第一支训练有素的西方军队。本书是18世纪以来第一部关于骑士团的通史,展现了从12世纪骑士团创生到近现代骑士团转型的漫长历程,其中可见医院骑士团与圣殿骑士团在圣地兴起,条顿骑士团从圣地转战波罗的海地区、开拓普鲁士,西班牙各大骑士团参与再征服运动,圣殿骑士团瓦解,医院骑士团退守罗得岛和马耳他,近代骑士团的困境和转变,现代时期欧美各地的圣约翰骑士团组织。

    在英雄传奇之中,作者介绍了各大骑士团的组织结构和标志,阐明了骑士团修道和战斗的双重特征,不同的骑士团力量对近东、波罗的海、伊比利亚半岛、东地中海历史的参与和影响,近代骑士团军事角色的衰微以及骑士团向修道和慈善角色的转型。

    ◎ 媒体推荐

    无可否认,这部著作的作者知晓且采纳了史学史的标准……但他也将历史看作一部史诗,或多彩的展演。——戴维·诺尔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作者本人是马耳他骑士,但也生动地描绘了敌对双方犯下的可怕暴行。这本书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勇气、奉献、暴力、生存、荣耀、胜利、失败和腐败的传奇,它填补了几乎所有读者在历史和政治教育上的巨大真空。——吉列尔莫·迈内斯,书评人

    他的书十分精彩,稳固地基于第一手资料,他对这些资料有非凡的理解和掌握。——《新社会》杂志

    读来令人着迷,写作引人入胜,始终能勾起人们的兴趣。——《天主教先驱报》

  • 英法千年争斗史

    作者:[英] 斯蒂芬·克拉克(Stephen Clarke)

    一部“不太正经”的英法关系史

    ……………………

    ◎ 编辑推荐

    1.英国如何连续 1000 年优雅地惹恼法国

    2.追溯 1066 年以来的法国历史,描绘英法绵延千年的爱恨情仇

    ·黑斯廷斯战役是法国的胜利吗?

    不!征服者威廉是诺曼人,而且憎恨法国人。

    ·英国人真的要为圣女贞德的死负责吗?

    不!是法国人判她死刑的,就因为她穿裤子。

    ·断头台是法国人发明的吗?

    不!它是在约克郡发明的。

    ……………………

    ◎ 内容简介

    英吉利海峡也许只有30多千米宽,但它有1000年那么深!

    作者深入黑暗的深渊,带领我们穿梭在英法两国你争我斗的所有历史时期——或者至少是站在英吉利海峡(英国人挑衅之称)两岸互瞪的时期。作者一路走来,揭开了法国历史学家一直试图用“真相”掩盖的一些迷思,证明了法国人没有发明法棍面包、牛角面包和断头台,如果不是英国人创造了泡沫香槟的时尚,法国人早就把泡沫从葡萄酒中去除了。

    从诺曼人(不是法国人)征服到本应更加和平的现在,本书内容轻松愉快,但所有历史都经过了无可挑剔的研究,讲述了英法之间所有伟大的争吵。

    简而言之,法国人有理由怀疑,在过去的1000年间,英国为了激怒他们而发动了的一场漫长的运动,而且至今没有结束……

    ……………………

    ◎ 媒体推荐

    本书是一个滑稽的尝试,试图把法国的“三色眼镜”踩在脚下,戏谑地调查了英法两个国家对同一事件的记忆鸿沟……满满的真知灼见。精彩无比,极具娱乐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

    以无礼的现代眼光审视英国和法国之间动荡不安的历史。

    ——《泰晤士报》

    这本书会让你如沐春风……作者精心研究的描述中蕴藏着巨大的乐趣……任何曾经遇到过傲慢的巴黎服务员的人,或 8 月在巴黎环城大道开过车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

    ——《每日邮报》

  • 人类进化史

    作者:[英]加亚·文斯

    本书循《枪炮、病菌与钢铁》和《人类简史》的路径,告诉我们人类如何通过四个关键驱动力改变自身物种的命运,让人类这种弱小的物种取得了不可能的成功。

    刘北成、陈嘉映、张小军、王笛、赵世瑜联袂推荐!

    40亿年前,生命在地球上诞生,而到2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出现。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从一群简单的觅食者变成了支配地球的力量,能够同时制造艺术品和原子弹。是什么让人类摆脱了其他物种的命运,走上一条新的道路?人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这些独特之处如何改变了人类自己,又如何改变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加亚·文斯给我们的答案是四个关键驱动力:火、语言、美和时间。火把我们从能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突破了动物的局限。语言让我们比其他动物能传递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用文字、故事、记忆创造了累积性的文化。70万年以来,人类一直追求美的感受,通过共同的信仰和身份凝聚在一起。时间是客观、永恒的,但我们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来记录时间,使用时间,获得理解世界的动力,科学由此产生。

    通过考察群体遗传学、考古学、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本书使我们重新想象我们自己。本书挑战了认知革命改变人类的主流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是基因、环境和文化三者共同进化的独特产物。使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我们的集体智慧。通过四个关键驱动力和基因、环境、文化的共同作用,人类进化的反馈循环过程正在将我们转变成一个超级有机体:“全能人”。

    人类真正的非凡之处,并非在于我们是拥有强大的工具的聪明的黑猩猩,而在于我们成了所有外在事物的设计师,也创造了我们自己。

  •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

    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从多瑙河流域到黑海以北大草原的东欧,是游牧文明马鞭所及的最西端,是改变欧洲历史走向的心脏地带。1500—1800年,东欧迎来新的变化。千百万开拓者在血泪中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决定战局的不再是战马而是火炮,组建国家的力量从马背上的劫掠者变成执笔的文官。三大强权奥斯曼、哈布斯堡、俄罗斯,夹缝中的匈牙利、瓦拉几亚、摩尔多瓦,搅局者鞑靼、哥萨克……近代东欧的边疆,在诸强的权谋与冲突中悄然划定。

    本书描述“草原边疆”转变为近代国家的历史过程,书写东欧治乱交替的三百年。俄罗斯帝国如何崛起,近代东欧如何形成,甚至19世纪至今的东欧局势等问题,或许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启发。

  • 六朝文明

    作者:[美] 丁爱博(Albert E. Dien)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时代,政权割据、战争频发、人口迁徙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正是在这个所谓的“黑暗时期”,中国的艺术、技术、思想和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外来货物,也带来了新的宗教和文化。得益于民族融合与南北差异,这一时期的服饰风格、饮食习惯、墓葬雕塑、音乐舞蹈等无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差异。

    美国资深汉学家丁爱博认为,六朝是一段非常复杂的时期,对它进行任何“标签式概括”都不会很贴切。他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既宏观阐述了六朝的政治与社会,又细致描绘了六朝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全景式的六朝图卷。

  • 欧洲的创生

    作者:[英] 罗伯特·巴特利特

    1994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从边缘地带、宗教、人口、贸易、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着手,讲述欧洲是如何成为现代欧洲的。

    ◎ 内容简介

    在中世纪盛期,欧洲发生了一股内部征服、殖民和经 济增长的浪潮,由此,欧洲从一个由独立小社群组成的世界变成了一个由各具独特文化的强大王国构成的网络。在这本引人注目的著作中,作者罗伯特·巴特利特生动地展示了欧洲自己就是殖民的产物,如同它后来成为殖民者一样,还展现了这对塑造欧洲大陆和当今世界的影响。

    本书出版后荣获沃尔夫森历史奖,后被翻译为德语、爱沙尼亚语、波兰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种语言。

    ◎ 媒体推荐

    关于欧洲之形成的明晰而有力的叙述……巴特利特史诗般的主题是拉丁基督教世界向欧洲边缘地带的扩张……他还强调了这一扩张对世界未来历史的影响。

    —— 凯斯·托马斯《卫报》

    在诸多对中世纪欧洲的重新评估中,这本是多年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也是写得最好的。

    —— 埃里克·克里斯琴森《纽约书评》

    巴特利特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与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他用丰富的事件、名士和当代评论编织了一张华丽的“挂毯”……这是一项对塑造了西方世界的力量的技艺精湛的调查。

    —— 西奥多·K.拉布《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有启发性的……一部有力量的历史作品,也是一本含蓄的、有关我们时代的小册子。

    —— 保罗·约翰逊《标准晚报》

  • 众神降临之前

    作者:[英]安德鲁•鲁宾逊(Andrew Robinson)

    ※ 失落文明系列丛书第6本,裸脊锁线,附大事年表、精美插图

     这本精心创作、配有精美插图的图书对印度河文明做出了很好的介绍……作者丰富的背景知识、对最新研究资源的介绍、简洁但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让这部新作品成为了这方面研究的重要大众作品。——《选择》

    【编辑推荐】

    古印度文明广为人知的历史始自吠陀时代,而吠陀时代以前,在印度河流域,还曾经出现过一个 “印度河文明”。1924年,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的一篇文章使该文明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内,他在这篇文章中称,“考古学家们极少能够有机会……可以偶然发现一个被世界遗忘已久的文明的遗迹。看上去,此时此刻,在印度河平原上,我们就站在新发现的门槛上”。

    ·

    本书是印度河文明的专著,在这里它不再是作为一个引言或者起源出现,也并非只有只言片语的叙述,作者鲁宾逊以严谨、精炼的语言为我们一一展示了与印度河文明考古工作相关的成果。时至今日,印度河文明出土的印章上的文字、字符依然没有被破解,在这个文明周身环绕了太多的谜团,也正因如此,它的魅力在沉寂4000年后依然不减。

    ·

    【其他推荐】

    鲁宾逊的新书内容丰富而有说服力……书中每个章节介绍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文明的一个面向,从宗教、社会、艺术、贸易、农业,到起源、消失、再发现……这本书是对印度河文明的全面记述,文字简明、易于阅读,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读物。

    ——《当今世界考古学》(Current World Archaeology)

    ·

    《印度河文明》一书写作上乘,读之津津有味……在未解之谜面前,鲁宾逊采取了公平的态度和审慎平衡的判断……此书是关于印度河文明的又一具有价值的著作。

    ——伊尔凡陀•马哈德万,印度河文字研究专家

    ·

    安德鲁•鲁宾逊为世界上最难解的古代文明之一绘制了杰出的肖像。在这一过程中,他毫不费力地跨越了数个不同学科,展示出相当高的学术水平。此书对印度河文明及其文字、宗教信仰和复杂的历史遗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展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一个繁荣的城市文明社会。他把印度河文明和民族从历史的暗影中寻找出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对古代文明感兴趣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本言辞优美、论证缜密的文明档案。

    ——布赖恩•费根,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人类学名誉教授

    ·

    ·

    ·

    【内容简介】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入侵印度河谷,当时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度西北部的这个地区曾是一个堪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媲美的文明中心地带。公元前2600—前1900年,印度河文明繁荣了半个千年,但之后却神秘地衰落、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近4000年的时间里都不为人所知。直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才发现了它的遗迹。今天,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挖掘之后,有人认为这里是印度文明的开端,它的出现将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史开端整整向前推移了1500年。

    ·

    印度河文明地区曾拥有同时代最繁荣的城市文化,与波斯湾地区进行着活跃的海上出口贸易;甚至拥有可与20世纪相媲美的街道规划和排水系统,包括世界上第一个厕所;而该文明最大的疑团——晦涩难懂但颇具美感的书写系统——仍旧在吸引着无数学者竭力破解……

  • 波斯之剑

    作者:[英]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Michael Axworthy)

    集杀戮、独裁、疯狂于一身,亚洲最后一个非凡的军事征服者跌宕起伏的一生

    东方拿破仑的崛起和陨落,堪称一部微缩的伊朗早期现代史

    ◎ 编辑推荐

    ☆非常优秀的人物传记,将马背上的枭雄纳迪尔沙跌宕起伏的一生娓娓道来,叙事精巧,可读性强,既使读者能够真正见识到东方拿破仑的风采,又能深入洞察其惨淡结局背后的成因。

    ☆大量运用新的一手史料和研究成果,将纳迪尔沙置于核心位置,串联起波斯历史中一段极其动荡的时期,形成一部缩微的伊朗早期现代史。

    ☆详细讲述伊朗这段历史和纳迪尔沙生平的书非常少,本书在这方面填补了空白。

    ◎ 内容简介

    纳迪尔沙(1736—1747年在位),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者,是伊朗早期现代史的核心人物。本书重现了这样一个非凡、冷酷的军事征服者的故事。他从一个牧羊幼童成长起来,将他的国家从外国占领者手中解放出来,并自立为波斯沙阿。他将18世纪的伊朗从政治崩溃和分裂引导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他收复了之前失去的所有领土,还入侵了莫卧尔帝国,掠夺了印度的无数宝藏。他多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占领了属于现今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并多次威胁要占领巴格达。但从其成功的顶峰开始,他陷入了精神癫狂的状态,这导致他做出了诸多疯狂和可怕的野蛮举动,对波斯民众、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家人犯下了可怕的暴行,直到最后他死去。本书参阅了大量的一手史料,是想要了解伊朗历史和纳迪尔沙传奇一生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

    ◎ 名人推荐

    年度传记佳作,阿克斯沃西的《波斯之剑》将纳迪尔沙从一片混乱中拯救出来,它不仅塑造了一位集独裁、征战、残忍和疯狂于一身的非凡的人物形象,还展示了一幅伊朗的全景图像。这本书语言优美、内容详实,而且富有参考意义。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非常成功的人物传记。迈克尔·阿克斯沃西了解他的波斯……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他写得很好。

    ——戴维·摩根,《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阿克斯沃西在解释什么改变了纳迪尔的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无论对于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称得上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感谢作者精巧的叙事,让纳迪尔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人,他的行为也变得可以理解……研究严谨……这是一本很棒的书,就算带去海滩度假也可一读。

    ——威廉·弗洛尔,《中东学刊》

    通读下来,全书学术性强,可读性好……对历史学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都很有帮助……这本书展现了大量到目前为止还未曾面世的资料,还就阿夫沙尔王朝纳迪尔沙的崛起和统治提出了新鲜、独到的见解。

    ——乔治·布尔诺提安,《美国历史评论》

    我怀着极大的乐趣与仰慕读完了这本书……阿克斯沃西提取了新的研究成果为己用,写出了一本不仅受学者认可,更受到广泛的历史爱好者欢迎的著作。

    ——查尔斯·梅尔维尔博士,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

  • 贝克德意志史 I

    作者:(德) 埃伯哈德·科尔布

    德国顶级学术出版社出品

    贝克畅销经典知识丛书

    本书共分为七册,选取了德意志历史上的七个伟人——欧洲之父卡尔大帝,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军事天才腓特烈大王,铁血宰相俾斯麦,新时代的第一位领袖康拉德·阿登纳,以及世纪人物维利·勃兰特,他们都有着传奇色彩与戏剧性经历,在不同的时期扮演过关键角色。透过各自的时代横截面,串联起演变的脉络,浮现出流动而绵邈的德意志历史宏景。

  • 间谍与叛徒

    作者:〔英〕本·麦金泰尔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最好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 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顶峰,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最高级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最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央情报局官员阿尔德里奇·埃姆斯,正是一名暗中为克格勃服务的线人。

    通过揭露美国、英国和苏联三方互相扰乱的故事,戈尔季耶夫斯基戏剧化的生涯故事在他1985年从莫斯科逃亡时到达高潮。麦金泰尔*的这部作品可能也是他最好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