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
铁壁之围
沃尔夫森历史奖、古根海姆-莱尔曼奖军事史奖、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2015年英国陆军年度军事图书、2014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历史图书、2014年《新政治家》年度图书
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视角看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 编辑推荐
☆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角度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普通民众在这场战争中的体验
☆将可靠的资料与生动的描述相互结合,将政治、外交、军事历史与社会历史融为一体
☆在字里行间展现中欧社会经历的变迁,引人思考一战的有害遗产
◎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同盟国认为己方有望轻松获胜。但是,随着德国对法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了。对于同盟国来说,这场战争现在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包围战。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获得军需物资和食品,他们的士兵面对着武备更好的敌军,两国平民面临着饥馑。征服和劫掠、陆上攻势、潜艇战都无法对抗或打破封锁包围。同盟国陷入了协约国构筑的不断收紧的铁壁之围当中。
◎ 媒体推荐
这本书为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盎格鲁-撒克逊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原创性视角。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亚历山大·沃森这部非凡的一战史前所未有地清楚展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中欧的各个社会的,特别是德国和奥匈帝国。
——P. D. 史密斯,《卫报》
英国历史学家通常倾向于主要从协约国的角度来看待这场世界大战。沃森从同盟国的角度审视了这些熟悉的事件,从而为我们的认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沃森的视角转变提供了启发性的侧面信息……在关于德国发起潜艇战这个灾难性决定的精彩章节中,沃森的平衡作用是最有效的。但是,是流离失所的东欧难民群体,在这本杰出著作的巨幅画布上留下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图景。
——米兰达·西摩,《每日电讯报》
一份真正不可或缺的贡献……选取熟悉的题材并对其进行新的解释,这是历史学家的才华的一个标志。沃森的书就是这项技能的绝佳例证……《铁壁之围》既是一部政治史或外交史,也是一部关于由苦难和战争引发的情绪的历史……沃森成功地将他密集的自下而上的描述与战争关键决策时刻的宏大叙事结合在一起。
——亚当·图兹,《华尔街日报》
-
一战中的华工
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本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加入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还成为了晏阳初等一代中国精英的老师;他们在血染的西线战场戴瑞士表、太阳镜、绅士帽,交法国女朋友,为保卫自己的权益把欺负他们的美国大兵打得头破血流,尽显中国男儿的威风…… 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 协约国没把中国对德宣战当回事,但华工如同士兵一样必不可少。 ——《纽约时报》 华工在欧洲战场上为中国赢得荣耀。 ——穆雷(一战华工) 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在密集炮火下,忍受艰难,完成任务,堪称榜样。 ——福煦(一战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 华工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 ——《中国留学生月报》 本书书对一战历史、国际移民和跨文化交流等问题研究的推进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将使徐国琦置身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史领域一流学者的行列。 ——入江昭(Akira Iriye,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透过徐国琦对中国与一战、一战华工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或许一战华工的参战对于协约国在军事上的最后胜利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中国与一战关系意义重大。 ——吴翎君(台湾东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
中国与大战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全书共分7个章节进行阐述,具体包括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中国正式参战、内战、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等。《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The Sleepwalkers
In "The Sleepwalkers" acclaimed historian and author of Iron Kingdom, Christopher Clark, examines the cause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Sunday Times Books of the Year 2012. The moments that it took Gavrilo Princip to step forward to the stalled car and shoot dead Franz Ferdinand and his wife were perhaps the most fateful of the modern era. An act of terrorism of staggering efficiency, it fulfilled its every aim: it would liberate Bosnia from Habsburg rule and it created a powerful new Serbia, but it also brought down four great empires, killed millions of men and destroyed a civilization. What made a seemingly prosperous and complacent Europe so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this assassination? In "The Sleepwalkers" Christopher Clark retells the story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its causes. Drawing on many fresh new sources, this account reveals a Europ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familiar picture, putting Serbia and the Balkans at the centre of the story. Starting with the brutal assassination of Alexander I of Serbia in 1903, Clark shows how, far from being the place of enviable stability it appears to us, Europe was racked by chronic problems: a multipolar, fractured, multicultural world of clashing ideals, terrorism, militancy and instability, which was, fatefully, saddled with a conspicuously ineffectual set of political leaders. He shows how the rulers of Europe, who prided themselves on their modernity and rationalism, behaved like sleepwalkers, stumbling through crisis after crisis and finally convincing themselves that war was the only answer. Reviews: "Formidable ...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and stimulating studies of the period ever published". (Max Hastings, "Sunday Times"). "The arguments [Clark] sets out in this quite superb account of the cause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are so compelling that they effectively consign the old historical consensus to the bin ...a masterpiece. It's not often that one has the privilege of reading a book that reforges our understanding of one of the seminal events of world history". ("Mail Online"). "Impeccably researched, provocatively argued and elegantly written, his book is a model of scholarship". ("Sunday Times", Books of the Year 2012). "A brilliant contribution". ("Times Higher Education"). "Clark is fully alive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subject. Planting himself at the contingent end of the spectrum, he prefers to establish how the war happened rather than to explain why by means of hindsight ...It is a refreshing approach. He provides vivid portraits of leading figures ...[He] also gives a rich sense of what contemporaries believed was at stake in the crises leading up to the war". ("Irish Times"). About the author: Christopher Clark is Professor of Modern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a Fellow of St Catharine's College.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Politics of Conversion", "Kaiser Wilhelm II" and "Iron Kingdom". Widely praised around the world, "Iron Kingdom" became a major bestseller. He has been awarded the Officer's Cross of the Order of Meri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
一战史
第一世界大战宣告了欧洲旧有国际格局的土崩瓦解,自文艺复兴以来生机勃勃、自信乐观的欧洲文化遭受重创,其影响甚至波及亚非广大殖民地,因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烈程度和影响范围塑造了现代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种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不理解这两次大战,就无法真正认识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 约翰•基根以中文世界罕见的深度详述了一战的进程,对交战各方的总体战略、重大战役的战术方针、战争领袖的才干与局限、军事技术的发展、偶然因素的作用等等,均做出令人叹服的介绍与分析。更在单纯军事史的基础之上,关注战争的文化与政治维度,对战争中的“人”的因素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从而呈现出一幅令人激动、悲悯而又不得不反思的战争画卷。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讲述了:1911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图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破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战祸遍及亚欧非三洲,炮火硝烟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然而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由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李德·哈特所著,详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是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深远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国际格局与冷战二极化的世界形成。 -
八月炮火
《八月炮火》一书点出了许多让人深思的厉史吊诡与荒谬。一批深谙治国之术与权利均衡游戏的统治精英,他们机关算尽,最后却无法避免自己成为历史悲剧中的主角;他们精心布置的军事盟约与政治承诺,最后却成为冲突升高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器。 -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出版说明 今年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这不仅是一场影响了现代历史进程的战争,而且是一个激发了中国思想启蒙的契机。从此以后,中国与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进入了自身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新阶段。为纪念这一重要的近代史、思想史节点,清华大学汪晖教授将其讨论一战与中国、五四与民国等议题的文章、访谈汇辑成册,并遴选了20世纪初期刊载于《东方杂志》、《新青年》等的相关“思想战”文献十六篇附入本书,文献的编选原则上以初刊文字为本,并参考了《杜亚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陈独秀著作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等著作。希望本书有助于提升并深化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在新的视野与方法中通向历史文本的“再发现”与“再解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8月20日 …………………………………………………………………………………… 本书是有关“一战与中国”这一思想史议题的专题研究,共分研究篇与文献篇两部分。研究篇由思想史研究专家汪晖教授的《文化与政治的变奏》和《什么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政治?》两则文章组成;文献篇则收录了《东方杂志》、《新青年》有关一战、文明、中国等等问题的论争。本书有史有 论,有 理有据,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解读了“一战”对于中国现代政治文化、思想史等的深远意义。 ………………………………………………………………………… 过去二十年,学术界对于晚清的兴趣水涨船高,而对“五四”文化运动的评价日趋低迷,理由是“五四”时期的各种观念和尝试在晚清已经萌芽,很难以此为一个历史的新起点。然而,从“一战”与“思想战”的关系来看,“五四”文化运动代表着民国建立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任何对此后历史变迁和思想发展的讨论都需要考虑这一“思想战”的后果。 这一“思想战”将对中国道路的思考从对欧洲文明的学习以及东西差异的比较,扩展为对欧洲危机的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探寻。不但新文化运动者倡导的互助、和平、大同、科学、劳工神圣和庶民的胜利代表了一种对普遍性的向往,而且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对中国文明的再认识也并未局限于文明差异的框架,恰恰相反,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与对人类普遍道路的思考关联起来。 ——汪晖 ………………………………………………………………………… 封面图片: 上: 一战期间,法国元帅霞飞视察罗马尼亚军队 或者 1916年7月爱尔兰皇家步枪联队集结索姆河 下:1913年2月1日,法国L’Illustration关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报道图片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